【生命歷程】水墨丹青——藍鳳蝶生活史

2021-01-20 閃先生的蝴蝶花園

還記得三年前第一次在南京遇到閃耀著墨藍色光輝的藍鳳蝶時,這種大型的美麗蝶種就深深地刻在了閃先生的腦子裡......


藍鳳蝶(Papilio protenor),又名黑鳳蝶(沒有光線時就像塊黑炭),是一種廣布於南方的中到大型鳳蝶。藍鳳蝶的生活史與玉帶鳳蝶(玉帶鳳蝶生活史:【生命歷程】梁祝後轉——玉帶鳳蝶生活史)相似,但是幼蟲體型更大。本文會在介紹幼蟲時介紹藍鳳蝶幼蟲和玉帶鳳蝶幼蟲的區別。

「羽化沒多久的雄性藍鳳蝶」


由於藍鳳蝶飛行十分迅速,閃先生從來沒有想過能捕捉到它們(懶癌晚期,鑑定完畢)。所以,閃先生一直尋找機會去飼養這種美麗的大型蝴蝶。去年秋季,閃先生在南京遊玩時在竹葉花椒上尋得幾條蝴蝶幼蟲,帶回蘇州飼養後發現幼蟲裡混雜著一條藍鳳蝶幼蟲,可惜最後化蛹失敗,未能看到成蟲。

「兩年前在南京拍攝到的碧鳳蝶追逐藍鳳蝶的畫面,可惜導出失誤,導致像素如此多嬌」


今年春天,閃先生有幸獲得一批來自四川的藍鳳蝶卵,幼蟲期一路順利,沒想到化蛹後一路坎坷,最終僅成功羽化了一隻雄蝶(所以這篇生活史應該也只有雄性是高清圖了...),所幸生活史還是紀錄完全了。最初閃先生用花椒作為寄主,但是小花椒還是抵擋不住藍鳳蝶的摧殘,最終還是換成了柑橘,才讓花椒逃過一劫。

「本次飼養使用寄主植物——花椒」


「本次飼養使用寄主植物——柑橘」


 卵 

藍鳳蝶卵與大多數鳳蝶卵相似,較玉帶鳳蝶卵大一丟丟。顏色通常為淡黃色,發育時顏色會變淡一些。


 1L幼蟲 

藍鳳蝶的1L幼蟲孵化後有吃卵殼的習性,外表與玉帶鳳蝶相似,除個頭稍大一些外無其他差別。


 2L幼蟲 

2L幼蟲較玉帶鳳蝶更毛糙,體型近似剛入3L的玉帶鳳蝶幼蟲。


 3L幼蟲 

3L幼蟲尾部以及胸部白色花紋一般相較於玉帶鳳蝶更少,不過也會有白斑發達的個差出現。


 4L幼蟲 

4L幼蟲體型碩大,和5L初期的玉帶鳳蝶不相上下,體色一般為黑色,準備蛻皮前變為深綠色。



 5L幼蟲 

5L幼蟲總算和玉帶鳳蝶的幼蟲有了一絲差別,但是,這傢伙和同屬的玉斑鳳蝶長得一毛一樣。它和玉帶鳳蝶的差別在於背部花紋,藍鳳蝶的花紋更為發達。


下圖為玉帶鳳蝶幼蟲,背部花紋沒有藍鳳蝶以及玉斑鳳蝶發達。


藍鳳蝶和玉斑鳳蝶的差異在於胸部的白色斑點:藍鳳蝶為3個,玉斑鳳蝶為2個,下圖為藍鳳蝶幼蟲。


 預蛹 

藍鳳蝶預蛹是喜歡挑空間較大的地方,這也許和成蟲體型有著分不開的聯繫。幼蟲預蛹時會呈「7」字形,預蛹時間通常為1-1.5天。

「預蛹約8小時的狀態」




「預蛹約15小時的狀態」


「即將化蛹的幼蟲」


 蛹 

藍鳳蝶蛹通常有兩種色型,為綠色以及棕色,也許是閃先生養的還不夠多,暫時還沒遇到過渡色型的蝶蛹。藍鳳蝶蛹與其他鳳蝶蛹的最大區別在於頭部有兩個彎鉤並且蛹體呈鈍角(相似種——玉斑鳳蝶的蛹近乎直角)

 

綠色型蛹:


棕色型蛹:


羽化前一天的蛹,蛹殼開始變透明,翅膀以及身體顏色開始顯現:


 成蟲 

藍鳳蝶成蟲體型巨大,後翅無尾突,呈鵝蛋形。雄性藍鳳蝶後翅前緣有白色性標,且整體顏色更濃鬱。前文有過介紹,直接上圖。

 

雄性成蟲:


雌性成蟲:


最後以一組糊的不成樣子的生態照結束本帖,看來以後導照片要格外小心了。

相關焦點

  • 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丹青中國》錄製播出中國水墨畫創新者安奇幫
    文|丹青中國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丹青中國》錄製播出中國水墨畫創新者安奇幫【節目預告】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播出CETV1《丹青中國》安奇幫——中國水墨畫創新者【欄目介紹】 《丹青中國》作為一檔精品書畫知識採訪類欄目,中國教育電視臺一套周六黃金時間播出,及各大主流視頻網站權威推介上線播出
  • 巖彩繪畫者:用古老丹青材料畫畫(圖)
    事實上,中國繪畫自元代以後即以水墨為正宗,「墨分五色」、「逸筆草草」,然自古繪畫即有「丹青」之說。而巖彩,即是一種丹青。  廣州市美術學院副教授齊喆非常推崇巖彩藝術。「水墨和丹青,一邊追求以少勝多、言有盡意無窮,另一邊則推崇多多益善、直抒胸臆」,他介紹,巖彩有著它不可替代的優勢。
  • 水墨裡的信天遊:觀石虎先生水墨有感
    放筆墨回母語,還丹青於物華。惜花 75cm×75cm 1994 宣紙 中國墨「上一道(那個)黃坡坡哎,下一道(那個)梁,想起(那個)小妹妹哎喲,好心慌;你在(那個)山上哎我在溝呢,探不見(那個)拉話話人喲,招一招手喲……」陡然間,我在石虎先生的水墨裡,回到了闊別千年的蒼涼黃土。
  • 沉睡億萬年 蘭州水墨丹霞預計明年5月運營
    蘭州水墨丹霞景區滿眼彩色丘陵。目前已建成「絲路霞光」「絲路雄鷹」「九色丹青」「丹秀映天」「丹頂覽勝」「翠峰攬天」等觀景平臺,以及「沙井部落」文化廣場和「沙韻駝鈴」景觀道。雖然記者已經被開放的景觀所震撼,但據工作人員介紹,因核心景區還未開放,目前能看到的還不是水墨丹霞的顏值巔峰。
  • 水墨之美 · 鼠你最牛|藝術家石金庫
    現為(書國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畫家,榮寶齋畫院畫家,中國教育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執行院長)、國家一級美木師丶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央教育臺品牌的力量欄目執行製片人。中國老年美術家協會研究員。
  • 出山入山,中國現代水墨藝術家,賈海泉的藝術創作之路
    賈海泉2012年在法國裡昂考察2017 全球當代中國畫代表人物四十家展 獲"優秀獎"/美國夏威夷2017首屆"中歐國際藝術雙年展" `藝術創作獎' "/捷克布拉格2017年度《現代青年》人 物 評 選/最佳藝術家賈海泉/海南2015 「我愛丹青
  • 最美丹霞|感受水墨丹霞棧道最美風光
    醉美丹霞 感受丹霞棧道最美風光 國慶小長假期間,蘭州水墨丹霞旅遊景區開啟內測試運營,景區部分景觀平臺面向公眾免費開放,吸引了眾多遊客前往一探究竟。雖然景區核心遊覽區還未對遊客開放,但水墨丹霞獨有的自然風光已然令遊客流連忘返。
  • 周作人鼎力推薦的博物學經典《動物生活史》出版
    人類應當向動物致敬,它們每時每刻都在演繹生命的傳奇!萬物閃爍靈性,生命演出大戲;每一種動物,如同人類,都在生命的大戲中扮演著輕重不同的角色;它們的故事,不了解就顯得神秘,共享後便成為生命中最深刻的快樂。文筆如此優美,故事如此有趣,讓你忘記這原本是一本博物學著作。
  • 李長莉:中國近代城市生活史研究熱點與缺陷
    因此,伴隨近代社會史和城市史研究的深化,城市生活史也越來越引起研究者關注,研究成果日益增多,已經成為一個熱門領域。但迄今尚未有專文對此領域的研究狀況作過綜合評介,為了反省過去以尋求發展,本文擬對近代城市生活史的研究歷程作一回顧,並對研究熱點、缺陷不足及發展趨向作些討論。
  • [思維拓展]植物的生殖與生活史
    植物的生活史(又稱生活周期),是指植物在一生中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和繁殖階段的全過程。孢子植物的生活史指從孢子萌發開始,經過生長和發育階段,最後又產生同一種孢子為止所經歷的過程。種子植物的生活史是指從種子開始經萌發產生幼苗、成年植株、開花、受精到果實形成,直至種子成熟為止的過程。植物的生活史最終通過植物的生殖而完成。
  • 生生不息的水墨長白山,「活」了!
    人們印象中的動畫片,充滿著稚氣和童真,可有這樣一部動畫片,卻將長白山的壯觀與細膩,通過水墨畫的中國風筆觸,在短短7分鐘的時間裡,為其賦予了「生命」。由吉林藝術學院動漫學院史國娟教授帶領團隊創作的動畫短片《生生不息》,用獨特的視角帶大家重新領略了長白山的神奇。
  • 張藝謀把水墨國畫拍成《影》,兩個鄧超看呆老外!
    雖然分數是一個太抽象的概念,但好在觀眾們都非常認真地看了電影,並給出了評價,於是我們整理出了《影》令他們讚嘆不已的三大理由:理由1 :視覺——驚豔水墨風,每一幀都能做桌面攝影出身的張藝謀,對視覺要求非常高,不過這次的《影》卻和老謀子以往的濃烈色彩有著非常大的不同。
  • 我不說你肯定不知道水墨畫的「墨」是色的意思
    中國畫又稱水墨畫,但水墨畫並不是指只有水和墨畫出的畫才是正宗的中國畫。此處的「墨」是顏色的意思。因為大家不要忘了,中國畫還有個名稱叫「丹青」。顏色的最早使用是圖騰、壁畫,常用色為赤、黑、赭紅色。所以中國畫的初步產生可以斷定是有色藝術,非純黑白韻色而產生的藝術,也因此可斷定水墨畫的「墨」在這裡不是黑色的意思,而是顏色的代名詞,墨韻五色,也不是單純的「墨黑」暈染滲透而產生的效果。就是文字記載也早在辭書之祖《爾雅》裡出現了。如《釋天第八》篇:「蒼穹,蒼天也。」「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這是古人用顏色來描繪四季。
  • 猴頭菇的形態特徵與生活史
    導語:猴頭菇長期以來深受人們喜愛,在明清時期還被列為貢品,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猴頭菇的形態特徵和它神奇的生活史。二:猴頭菇的生活史猴頭菇的生活史與其他擔子菌相似,需要經過擔孢子、一次菌絲、二次菌絲、三次菌絲、擔孢子等幾個連續的發育階段。猴頭菇的擔孢子為單核,單倍體,有性的區別。擔孢子在適宜的條件下萌髮長出單核單倍體菌絲,稱為一次菌絲。
  • 丹青美如斯——訪著名畫家何家英
    丹青 胸懷 運筆自如 聽從內心的召喚終於能有機會去拜訪先生了,我興奮不已、激動不已,見到他,有著文人的氣質、帶著書卷的氣息,溫和、清雅,他的畫室充滿百合花的香氣,讓我想起「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也許只有這樣的環境才能讓先生歷久迷醇,有一顆真善美之心去做真善美之畫!
  • ...社會組「沂蒙印象:傾聽水墨寫意的捲軸,鋪開一樹樹芙蓉花語」
    把蒙山的濛,調得濃淡相宜沂蒙印象:傾聽水墨寫意的捲軸,鋪開一樹樹芙蓉花語詩歌作者 / 姚德權借一場雨為背景,潑墨。他是在朝拜自己的初心當我置身於水墨渲染的新意境瞳孔裡的成像,場態感。一下子抵達筆端輪廓似有似無,線條細而不斷。
  • 水墨有約:品讀靳文藝老師的山水藝術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範揚「寫意精神」山水畫專題研修班執行導師,內蒙古中國畫學會理事,中國教育臺CETV4《名家講堂》山水畫主講,《丹青》雜誌總編。水墨畫千年發展的歷史,不僅創造了人類藝術史上的一個又一個輝煌,也演繹出一個又一個因水墨而結緣的動人故事.
  • 廈大課題組發現:海月水母成體生活史逆轉
    海月水母生活史主要過程(紅色標註內容為本研究新發現的生活史過程,包括:A.水母體逆轉為水螅體;B.水母體在體表直接形成水螅體;C.水母—水螅複合體釋放水螅體。) 2015年12月21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鄭連明副教授課題組在《PLOS ONE》發表題為「Life cycle reversal in Aurelia sp.1 (Cnidaria, Scyphozoa)」的研究論文,報導了首例缽水母成體生活史逆轉現象,引起學界極大關注,並被國內外媒體競相報導。
  • 觀念水墨:線論與亂書 | 石虎&王冬齡
    當代水墨反映出的,也是相對於傳統水墨來說觀念和要求的變化。與廣義的當代藝術不同,當代水墨中的觀念不僅是個人的問題,同時也包含對「水墨」本質的理解與反思。作為一個當代藝術家個體,首先應回答有關「人」的問題,而自身的母語文化則為其提供了最為深刻、自然也是難以擺脫的文化心理結構和語言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