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說你肯定不知道水墨畫的「墨」是色的意思

2020-12-06 直擊書畫

中國畫又稱水墨畫,但水墨畫並不是指只有水和墨畫出的畫才是正宗的中國畫。此處的「墨」是顏色的意思。因為大家不要忘了,中國畫還有個名稱叫「丹青」。顏色的最早使用是圖騰、壁畫,常用色為赤、黑、赭紅色。而現在考古出土的圖騰、壁畫最早的時期是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在遺址中出土的殘片上,有赭紅、白、黃等顏色的圖案。所以顏色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應該和文明的起源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來的。

杜豔作品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夏、商、周時期開始在帛畫上出現顏色的繪製作品,再到秦、漢,顏色就尤為成熟,青、赤、白、黃、黑五行色已經全面運用的藝術品上面了。所以中國畫的初步產生可以斷定是有色藝術,非純黑白韻色而產生的藝術,也因此可斷定水墨畫的「墨」在這裡不是黑色的意思,而是顏色的代名詞,墨韻五色,也不是單純的「墨黑」暈染滲透而產生的效果。就是文字記載也早在辭書之祖《爾雅》裡出現了。如《釋天第八》篇:「蒼穹,蒼天也。」「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這是古人用顏色來描繪四季。

陳雲鵬作品

而水墨畫的真正產生應該不早於唐代,逐漸成為繪畫的一種時尚應該是五代時期,在宋元時期大興。一直到今日被大家誤認為用水和墨畫的畫才算是中國畫。水墨畫的產生與寫意畫的產生、紙張的產生,特別是「宣紙」的產生有著重大的原因。出現「宣紙」這特殊的材料後畫家們逐漸對畫面意境的表現產生了欲望,而在早期科技沒有這麼發達,顏色只能使用礦物色或者植物色等原生色,原生色在畫面上色時需要添加一定的膠類物,還不能混色使用,因為顏色沒法調和。所以畫家們(特別文人畫家)就更加喜愛使用墨色來創作作品,因為墨色在「宣紙」上通過筆法可以呈現意想不到的韻味。

純水墨畫的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文人畫的出現,因為筆桿子掌握在文人手裡,他們每天的弘揚墨色畫出的畫怎麼怎麼好,這才是正宗。造成了現在的局面,大家一致認為水和墨畫的畫才是正宗的中國畫。其實現在化工色的出現,以及現在研發的可調和的原生色的出現,色彩也可以在「宣紙」上「色韻五色」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畫是有色到無色再到有色過程。直擊書畫發布

楊永家作品

相關焦點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筆要點與設色方式
    清代的邵梅臣還在《畫耕偶錄》中提出了"寧可有筆無墨,不可有墨無筆"的激烈言辭。這表明了用筆在水墨畫中的靈魂作用。水墨畫的設色方式今天的水墨畫設色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以唐朝的王維、張操、王墨等人為代表的,以墨當色,用墨直接畫畫的,宋代的文人畫家們,他們也完全以墨當色。
  • 水墨畫的技法規則——用墨方法
    隨著水墨畫的發展,原本被用來寫字和畫畫的工具——墨,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技法。潑墨法和潑墨法形成於唐朝,墨法在以後的發展中越來越豐富。水墨畫中墨法豐富多變,水墨畫用墨方法是不同於工筆畫法。雖然在民間很早就出現了水墨畫這種形式,但沒有被流傳下來,人們當時也沒有在意用墨方法。到了唐朝才有關於論述水墨畫用墨方法的著作。因此寫意畫用墨的方法是經過很長的一段時間的研究累積才漸漸完善起來的。從唐朝起色彩就開始逐漸被墨代替。荊浩曾在《筆法記》中記載"水暈墨章,興吾唐代。"這簡單八個字說明了唐朝時期就己經有了水墨技法,且有很多人用這種方法作畫。
  • 書畫用墨的技法
    《赤壁賦》是坡公之《蘭亭》,每波畫盡處,隱隱有聚墨痕,如黍水珠琲,非石刻所能傳耳。一、掌握好濃淡學習用墨首先是掌握好濃淡。凡是好的書法作品,水墨都是濃淡適宜的。筆能攝墨,鋒到墨到,墨水筆而生發,因而氤氳萬象。古人有「惜墨如金」和「潑墨而非」的說法,意思是筆不妄下,墨不虛發,經營意境,靈活運用。寫出來的書法作品,極盡濃淡枯溼錯綜變化。筆法嫻熟,墨法精妙,靈動生輝,所謂「筆歌墨舞」。
  • 小學生在美術館裡"滴墨印畫"
    近日,「再水墨」在湖北美術館開展,該館大廳也進行了一場以「滴墨印畫」為主題的公共教育活動,讓一群兒童觀眾與爸爸媽媽通過遊戲領略傳統水墨的神奇和獨特韻味。  將少量的墨汁滴入流動的水中,再將宣紙放入水面,通過在水中擴散的墨汁浸印成畫,其產生的濃淡相間的墨痕效果,恰似一幅山水畫作品。
  • 色不礙墨,墨不礙色——大愚《創世之柱》中的色彩創新
    水墨丹青是人們對中國畫的傳統代稱,中國畫自唐代就開始分為青綠山水和水墨山水兩大派,但當我們從水墨畫的發展角度考察,自黃賓虹提出「七墨」,可以說墨法已趨完備,當墨色想要追求進一步的豐富與多變時,必然會尋求藉助於其他色彩以豐富其表現性,這也就是墨與色的融合。
  • 中國畫的筆墨風骨——著名書畫家、指墨畫大師朱祖國淺談中國畫藝術
    許多水墨畫,表面上看起來水墨氤氳,實際上蒼白無力,以塗與染為主,見墨而不見筆,基本不理解古人墨法仍在筆力的道理。墨法一旦脫離筆法成為孤立的存在,就會喪失其生命力,與書法中的多肉微骨者謂之墨豬相類。二是以描代筆、以為學好素描就能畫好國畫,以素描畫法取代國畫用筆。素描是西方繪畫的一種基礎造型能力訓練,重在空間與體積的營造。
  • 水墨勾花點葉畫菊法
    二、單瓣花頭水墨法畫菊,旨在達意,故對形象並不嚴拘於形似,文人畫每畫單瓣菊花,即屬此意。畫花之程序為:勾花瓣,點花蕊,點花蒂,連花莖。點花蕊應用深墨,墨點要飽滿,有大小並略留空隙,方有精神。點花蒂亦須有深淡,牢著於花瓣之基部,包含四周,然後連一花莖於基部。此花莖必須對準花之中心,其傾斜向背之姿態,俱與此短莖有關。如花不對蒂,稱為一病。↓↓↓
  •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山水畫的水墨暈章,首先得熟練於五彩用墨(濃、淡、焦、幹、溼)、用筆的技法和技巧。這樣的隨心筆墨,適合於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等。用筆用墨技法:小寫意是細膩鉤繪,細心染墨,大寫意是筆韻有粗細大小墨韻,破墨是以焦墨破水破淡,潑墨是筆調濃淡,大量水分,求潤澤韻味,在技法熟練的情況下,可引用書法用筆的手法。高水平畫家,所表現的手法是各有長處的,也就是有各自的藝術符號。
  • 「畫龍點睛」寫意水墨國畫中樹木花卉中常用的幾種昆蟲畫法
    中國國畫中特別是水墨花鳥畫,畫家經常會在樹木花卉中加上一些小昆蟲,使用這種靜動結合的方法會使畫面更加靈動,如:牧丹配蝴蝶、荷花配蜻蜓、芭焦配螳螂、玫瑰配蜜蜂等等這些畫面配上小昆蟲確有「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下是畫家上官天遐水墨畫中常用的小昆蟲畫法供大家參考。
  • 山水畫有3大要素,水墨最難掌握,除了勤奮天賦體悟必不可少
    水墨山水畫創作中有3大要素分別是:筆墨、構圖和色彩。春樹不可畫墨葉,須佐條枝,似有搖曳之狀。再將淺色草綠汁加於枝梢,以成新綠。其橋邊籬側,或參以小樹,用胭脂和粉點綴枝頭,以成桃杏,望之新紅嫩綠映滿溪山,非春而何?
  • 潘天壽: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
    《周禮·考工記》云:「凡畫繢之事,後素功。」素,白色也。畫面空處之底色,即白色。《莊子》云:「宋元君,將圖畫,眾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筆和墨。」 墨,黑色也。吾國新石器時期之彩陶,亦以黑色為作畫之惟一彩色也。吾國繪畫,一幅畫中,無黑或白,即不成畫矣。
  • 在全世界有華人的地方,推廣水墨藝術
    「我希望能夠看到有本地特色的街區,從中找到屬於上海這座城市的質感,再用傳統水墨的方式將它創作出來。」傳承與革新賴韋林出生於中國香港,六歲習畫,少年時代接觸到的是西方系統的繪畫技法。大二那年,他選修了工筆花鳥課程之後,對國畫產生濃厚興趣,自此走上了水墨藝術的創作之路。
  • 圖文教程:寫意畫荷速成
    ,無論各色荷花均可使用,選擇較大的行筆如鬥筆、提筆,先飽蘸水分,然後調上曙紅、胭脂(二種顏色不可調勻),按圖中箭頭所指方向行筆,落筆要肯定。 水墨荷葉畫法 水墨荷葉最能體現寫意精神和發揮寫意畫的水墨效果。
  • 水墨裡的信天遊:觀石虎先生水墨有感
    水墨裡怎麼會有信天遊呢?有。只是這種奇特的相遇超越了你我所能認知的精神世界……石虎先生的書法:第一眼看到時,著實讓我倒抽一口氣,不是因為自己一向孤陋寡聞,而是思想意識上從沒遭遇過這樣的變故,眩暈之時不忘搬醒自己:我這是身處秦漢呢還是穿越了未來!暈菜了,徹底的。人盡皆知,自有了人,就有了漢字。
  • 「津門網」陳熙用手指蘸墨畫的十二生肖圖,氣韻生動活靈活現
    我們之前經常分享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都離不開筆墨二字,經常強調筆墨的重要性,當然在繪畫達到一定的程度時,筆與墨或者工具對於一個畫家來說已經是不值得一提的小道而已。畫得高興,拿手指也可以作畫,往往只畫更能夠傳達個人的想法,把一些筆墨畫不到的位置用手來直接繪就,當然如果要是用手畫出筆墨的味道,畫出水墨的韻味,這樣的畫值得我們去欣賞,而不應該像看雜技一樣去看別人繪畫的過程,今天我們就來分享陳熙先生的繪畫作品,他是郭石夫先生的徒弟,其筆墨當中意蘊生動,傳情達意,格調高雅,並無俗氣。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五代時期出現工筆形態的「皇家富貴」與水墨形態的「徐熙野逸」兩種風格。最初在北宋時期出現花鳥水墨形態。南宋時期水墨形態與工筆形態合二為一,出現水墨工筆形態,水墨工筆重墨輕色,屬於「皇家富貴,徐熙野逸」中的野逸一路風格,進而水墨工筆花鳥畫出現,如:趙孟堅的《墨蘭圖卷》、《水仙圖卷》、《歲寒三友圖卷》,還有佚名《百花圖》卷。
  • 水+墨 | 峰村敏明:從「浸透的三相」概觀繪畫史(紀要)
    同樣, 哪怕不知道水和墨的複合體,繪畫的衝動也會不停地去發現可以掌控的人與對象世界之間的浸透作用的某種方法。 那是因為對人與對象世界之間謀求浸透的根本性繪畫衝動, 先於各種方法和素材。中國美術史對宋元的水墨畫, 尤其對北宋的水墨畫給予特別高的評價, 我也並不想否定這個, 但不能過低評價的是, 大概在五代時被製作的彩色風景畫善於用繪畫的方式表達人和自然豐富交感的事實。 這表明乾性浸透並不與中國在繪畫上的感受性無緣。 比如, 從趙孟頫開始的元代文人畫家們的作品, 是不是乾性浸透的作用好像覆蓋了水墨技法?
  • 圖文教程:一步一步學畫寫意螃蟹
    步驟二:步足宜畫得瘦長、扁硬一些,以見甲殼的質感和骨力。先畫八隻足的基部,左右各是四條直線,似扇骨形排列,接著畫外側的一切,然後添爪尖,用筆應挺直、肯定,毫不遲疑。八隻足總方向應一致,但又要有所變化,切不可散勢。腿的交叉不可呈「十」字形,腳之間形成的空白不可均勻,要具有不等邊三角形的美感。
  • 畫這張畫的時候,沒聽說過素描,不知道三原色。只知道我要畫它
    我前邊很多篇文章講到傳統中國畫造型訓練,比如說用白描的形式畫物象。可惜的是畫這張畫的時候,不論中國的、外國的那些繪畫技術技巧一概不知。能分出來中國的形式和外來畫種就覺得不錯了。之前的小學校裡沒有具備專業知識的美術老師,包括中學也如是。但愛畫畫真的可以說是天性,你真愛它沒什麼可以攔得住。
  • ...水墨畫大展」載譽回歸 五百水墨佳作明年5月匯萃香港 現正展開...
    香港藝育菁英基金會自2017年起首次舉辦「全球水墨畫大展」,展出全球15個國家共500名水墨名家的優秀作品,吸引逾10萬人次到場參觀。承接過去佳績,「全球水墨畫大展」即將載譽歸來,再度向全球徵集水墨作品,熱烈邀請內地藝術界、水墨畫家及藝術愛好者積極參與。評委將從中精選500張優秀佳作,於2020年5月17日至6月15日假香港中央圖書館展覽廳全館展出,屆時公眾可免費入場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