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畫又稱水墨畫,但水墨畫並不是指只有水和墨畫出的畫才是正宗的中國畫。此處的「墨」是顏色的意思。因為大家不要忘了,中國畫還有個名稱叫「丹青」。顏色的最早使用是圖騰、壁畫,常用色為赤、黑、赭紅色。而現在考古出土的圖騰、壁畫最早的時期是遼寧牛河梁紅山文化女神廟遺址,在遺址中出土的殘片上,有赭紅、白、黃等顏色的圖案。所以顏色對於中華民族來說,應該和文明的起源同時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來的。

隨著時間的推移,到了夏、商、周時期開始在帛畫上出現顏色的繪製作品,再到秦、漢,顏色就尤為成熟,青、赤、白、黃、黑五行色已經全面運用的藝術品上面了。所以中國畫的初步產生可以斷定是有色藝術,非純黑白韻色而產生的藝術,也因此可斷定水墨畫的「墨」在這裡不是黑色的意思,而是顏色的代名詞,墨韻五色,也不是單純的「墨黑」暈染滲透而產生的效果。就是文字記載也早在辭書之祖《爾雅》裡出現了。如《釋天第八》篇:「蒼穹,蒼天也。」「春為青陽,夏為朱明,秋為白藏,冬為玄英。」這是古人用顏色來描繪四季。

而水墨畫的真正產生應該不早於唐代,逐漸成為繪畫的一種時尚應該是五代時期,在宋元時期大興。一直到今日被大家誤認為用水和墨畫的畫才算是中國畫。水墨畫的產生與寫意畫的產生、紙張的產生,特別是「宣紙」的產生有著重大的原因。出現「宣紙」這特殊的材料後畫家們逐漸對畫面意境的表現產生了欲望,而在早期科技沒有這麼發達,顏色只能使用礦物色或者植物色等原生色,原生色在畫面上色時需要添加一定的膠類物,還不能混色使用,因為顏色沒法調和。所以畫家們(特別文人畫家)就更加喜愛使用墨色來創作作品,因為墨色在「宣紙」上通過筆法可以呈現意想不到的韻味。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文人畫的出現,因為筆桿子掌握在文人手裡,他們每天的弘揚墨色畫出的畫怎麼怎麼好,這才是正宗。造成了現在的局面,大家一致認為水和墨畫的畫才是正宗的中國畫。其實現在化工色的出現,以及現在研發的可調和的原生色的出現,色彩也可以在「宣紙」上「色韻五色」我們可以認為中國畫是有色到無色再到有色過程。直擊書畫發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