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太陽系中,有八大行星,還有一些環繞行星運行的衛星。從我們以往的探索情況來看,和行星及月球相比,我們對其他的衛星的探索相對較少,雖然如此,我們對一些衛星也有了一些認識。一方面,我們藉助天文望遠鏡可以對這些天體進行觀測,另一方面一些行星探測器也曾經對一些衛星進行了抵近觀測,獲得了大量的數據,也拍攝到大量的照片,將一些衛星不為人知的景象展現在我們面前。
在這麼多衛星中,很多衛星都有它獨特之處,如環繞木星運行的木衛三,是我們太陽系內目前已知的唯一擁有磁圈的衛星。雖然木衛三是一顆衛星,但是它的體積比較大,比八大行星之一的「水星」還大,不過,質量相對較小,僅為水星質量的一半。體積大、質量小,也意味著這顆天體的密度並不是很大。由於木衛三主要由矽酸鹽巖石和冰體構成,根據密度的數據,巖石與水的比例可以對等,近即一半質量是巖石結構,另一半質量為水(或者水冰物質)。根據探測的數據,有科學家認為,在木衛三地下大約200千米深的區域有一個巨大的鹹水海洋,海洋深度可能超過1000公裡,其含水量估計達到我們地球贛水路的30倍以上,含有太陽系最多的液態水。
看到這裡,可能有一些朋友提出一些疑問,在這個巨大的海洋中,是否會存在生命呢?是否存在生命,目前不知道,畢竟我們還沒在這顆天體上找到外星生命的跡象。不過我們地球巨大的海洋是一個巨大的生態系統,在海洋中生存了無數種生物,有大型的肉食性動物,也有吃草性動物,也有植被,所以不排除在木衛三的海洋中也可能會存在生命。
作為一顆較大型的天體,引力也比較大,遭受到小天體等碎片碰撞的情況是常有的。在我們地球附近的月球表面,就存在無數個隕石坑,這些坑坑窪窪的撞擊坑,其實就是小天體碰撞產生的。類似的碰撞情況,在各大天體中也會存在。由於小天體的尺寸大小不一,所以撞擊坑的大小也不一樣,有一些撞擊坑可能很小,有一些撞擊坑可能很大。在我們太陽系中,主導的撞擊坑到底有多大呢?
天文學家對旅行者探測器及伽利略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畫面進行了分析,發現在木衛三上有一個長達7800公裡的同心環,應該是木衛三最古老的溝谷地質,應該是有一個巨大的物體撞擊了這一顆衛星產生的。細心的朋友會提出疑問,這顆天體的直徑大約為5262公裡,撞擊痕比直徑還長?事實上,撞擊痕是在這顆天體的表面,所以長度可以超過直徑。如果這一條是撞擊產生的痕跡,將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撞擊痕,比太陽系其他已知的撞擊痕大得多。
研究人員對木衛三的撞擊結構進行了分類,通過模擬研究得出一個結論,這一種長達數千公裡的結構可能是一顆直徑達到150公裡的小行星以每秒20公裡每秒的速度撞擊產生的。從這一顆潛在的小行星的數據來看,直徑達到150公裡、速度達到20公裡每秒,撞擊的動能相當大,如果這樣的小行星碰撞到我們地球這樣的生命星球,世間萬物可能就不復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