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蛭,俗名螞蟥,屬水裡的環節動物門,多生長於水田、水河、湖泊以及沼澤之中。水蛭入藥治病,在中國內外今天,水蛭在我國已被列入全國公認的35味活血化瘀中藥之一。已有悠久的歷史。
在中國,水蛭入藥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謂水蛭」主逐惡血、瘀血、月閉、破症瘕積聚、無子、利水道」,短短18個字,寥寥數語,簡要概括了水蛭的主要功效和臨床應用範圍,為後世醫家應用水蛭,提供了指導。
據對歷代本草著作及有關醫籍中對水蛭的教述的考證,水蛭內服可以破血逐瘀治療月經不下,經水不利,症瘕積聚,無子,折傷疼痛等;同時還能通利水道,於妊娠之身還可墮胎;作為外用,活水蛭可以吮吸腫毒、惡血,以治療瘤腫,局部瘀血。水蛭中醫臨床,主要是讓病人口服單味水蛭或含水蛭的複方。
在國外將水蛭用於醫療的歷史也很悠久。建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埃及墓中就有水蛭被用於醫療方面的畫,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間成書的一本醫學百科全書也提及了水蛭;在古代英語中,水蛭與醫生是同義語;第一位在國外應用水蛭於醫療上的外國學者是公元前200–130年的尼堪多斯。在水蛭應用的早期,水蛭主要是被用於放血療法。
近幾十年來,隨著對水蛭基礎,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水蛭的治療重點,由以婦科疾患,轉移到心腦血管病上。在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過程中,水蛭製劑顯示出了很好的臨床療效。50年代中期,德國一位醫學教授運用現代生化技術對水蛭進行藥理研究,從水蛭中分離並發現了水蛭素,從而吸引了世界上許多生物專家、化學家及醫藥學家對水蛭及水蛭素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研究表明:水蛭中含有多種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有效成份,如水蛭素、溶纖素、裂纖酶、抗血栓素等。其中水蛭素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世界上最強的天然特效凝血酶抑制劑,能夠阻止血液中纖維蛋的凝固,抑制凝血酶與血小板的結合,是有極強的溶解血栓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