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印度總理莫迪在清華大學做演講,提到印度有8億35歲以下青年人,可助力國家經濟轉型,顯得信心十足。談到人口,莫迪確實應該有信心,因為健康的人口結構不僅可以幫助印度實現經濟飛躍,長期看還將使其在地區格局中佔據優勢地位。我們可以在中國的周邊國家中以人口結構為題,做一個簡單的比較研究。
根據聯合國統計,2014年全球有18億10-24歲的青年人,印度一國就有3.56億,佔比接近20%,位居全球之首。緊隨其後的分別是中國(2.69億)、印尼(6700萬)、美國(6500萬)、巴基斯坦(5900萬)、奈及利亞(5700)、巴西(5100萬)和孟加拉國(4800萬)。除中國外,其他國家跟印度的差距都比較大。
同時,印度的人口年齡中位數僅為27歲,接近半數的印度人年齡在24歲以下。如果以生育率(Total Fertility Rate,每名婦女一生生育子女的數量)和人口增速比較,印度也不算低。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世界概況」資料庫估算,2014年印度兩項數據分別是2.51和1.25%,雖然落後於印尼、菲律賓、柬埔寨和緬甸等國,但在大國中仍算比較高的。
再考慮到印度龐大的人口基數,其年淨人口增量超過1500萬,相當於一年增加半個馬來西亞、一個緬甸、五個蒙古。總的來看,儘管印度青年人口年齡不是最小,但因為其規模實在巨大,仍被許多西方主流媒體稱為「最年輕的國家」。
事實上,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等適齡勞動人口快速增長的國家被認為正處在「人口窗口期」。在這段時間內,藉助充足的勞動力供給,經濟可以長期保持較高增速,醫療、教育和基礎設施等也可藉機實現升級,有望大幅提升國家綜合實力。
問題是,並非我們所有的周邊國家都在享受這樣的「人口紅利」,有些國家正在遭受「人口災難」。美國經濟預測家哈瑞·丹特在他的《人口峭壁》一書中介紹了這樣一個國家,說該國市場上老年人紙尿布的銷售量比嬰兒還大,人口增速是負數,老年撫養比(64歲以上人口與15-64歲人口之比)高達60%,未來可能接近100%,經濟增長已經失去了二十年,未來可能要跌下又一個「人口懸崖」。
沒錯,這個國家就是日本。
單從人口結構上看,日本的長期經濟潛力令人堪憂。與日本相鄰的韓國情況也一樣差,生育率為1.25,人口增速排名全球第183位。
據韓國政府預計,到2100年65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總人口的一半左右,700年以後韓國將不復存在。
再往南看,新加坡生育率是0.8,位列全球倒數第一,適齡勞動力不足,需要依靠大量引進外勞才能滿足經濟所需,族群矛盾正在逐漸淤積。
中國也已經出現了人口老化跡象,2012年首次報告適齡勞動人口下降,老齡人口比例進一步上升,各界都在擔心中國過早進入老齡化社會。但總體看中國的人口結構在周邊經濟圈中相對比較健康,適齡勞動人口仍然充足。特別是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在加速,城鄉二元結構的改善將對勞動力資源進行再次配置,經濟增長仍具有充足的潛力。
從上面的比較中我們可以看出,如果以人口結構劃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和蒙古等屬「強勁」型(年齡中位數在30歲以下,生育率超過2.1),中國、泰國等屬於「健康」型(年齡中位數在35歲左右,生育率大於1.5),日本和韓國則屬於「老態」型(年齡中位數超過40歲,生育率接近1)。
藉助這一划分,我們可大膽猜測地區格局變化。
首先,「人多力量大」。人口是經濟增長中最重要的變量,其結構變化決定長期國運走勢。
從周邊國家的國力變化看,儘管有短期波動,但大致與人口結構變化相符。比如,伴隨戰後嬰兒潮的出現,日本在60年代實現復興,伴隨著人口結構老化,日本在90年代開始陷入低潮;藉助「人口紅利」,韓國、泰國和中國等相繼崛起,又相繼放緩,現在終於輪到孟加拉國、菲律賓這些國家。其中,
菲律賓的數據尤其令投資者興奮,其年齡中位數僅為23.5歲,生育率達到3.06,人口增速為1.81%,已經成為重要的新興投資目的地。如果再把視野放遠一些,全球範圍內也存在類似現象。比如,前文提到的全球青年人口最多的八個國家中,美國是唯一一個西方發達國家,且排名靠前,而歐洲和日本的人口結構與美國相差太遠,這恰好與當前發達國家的內部分化相符。
當前美國經濟在發達國家中一枝獨秀,歐日還在復甦和危機的邊緣掙扎。單從人口學的角度看,預測美國衰落恐怕為時尚早。在非洲,青年人口最多的奈及利亞風頭正勁,2014年取代南非成為非洲最大經濟體。
展望未來,周邊「強勁」型國家如果治理得當,將實現更高速增長,「健康」型國家有望逐漸調整落地,「病態」型國家則必須進行頑強調整。
其次,人口結構是可靠的預測工具。若在一個相對較短的時期內考察,人口結構相對固定,難以被政策調整左右,即便進行強力政策幹預,也有很長的滯後期。如果說國家間通過外交與戰爭等手段可以對地區格局產生暴風驟雨般的影響,那麼人口對地區格局的影響將是潛移默化的,且其力量將超過政府間的短期外交活動。一國在設計其對外戰略時,必須考慮自身人口結構的走勢。
假設一個處在人口衰老進程中的國家選擇過分擴張的對外戰略,那麼它就必須選擇一些軍事和政治手段來彌補或掩蓋人口上的不足,從而存在巨大的政治風險。由此,一個國家有必要認真觀察鄰國的人口狀況與人口政策變化,並做出因應之策。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學者)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