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精選】電子自旋共振波譜法評價氣調包裝醬牛肉脂肪氧化的可行性研究

2021-01-16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

  點擊上方"河南農業大學學報"↑關注我們吧


《河南農業大學學報》2019年第53卷第6期刊載了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和河南省食品加工與流通安全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侯寶睿,黃現青,宋蓮軍,孟靜南,喬明武,張平安,趙秋豔的論文——「電子自旋共振波譜法評價氣調包裝醬牛肉脂肪氧化的可行性研究。該研究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U150410517)資助。責任編輯朱秀英。

電子自旋共振(ESR)又稱為電子順磁共振(EPR),是檢測自由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目前,EPR在食品領域主要應用於煎炸油和食用油的自由基監測、輻照食品自由基的檢測以及食品抗氧化能力的評價等方面。自由基含量的測定需要將自旋捕獲劑與自由基結合形成加合物後再進。本試驗選用N-叔丁基-α-苯基硝酮(PBN)作為自旋捕獲劑。

氣調保鮮包裝(MAP)作為一項食品保鮮包裝新技術,採用具有氣體阻隔性能的包裝材料對食品進行包裝,按實際需要將一定比例混合氣體充入包裝,調節貯藏所需要的氣體環境,從而達到食品保鮮的目的。氣調包裝具有更好的護色作用,可根據需求自由調節包裝環境,並對食品本身沒有影響。高含量的二氧化碳有助於延長食品貨架期。因此選用70%CO2+30%N2的高二氧化碳氣調包裝對醬牛肉進行包裝貯藏。

自動氧化是導致醬牛肉脂肪氧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被普遍認為是一種自由基鏈式反應。採用醬牛肉的p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TBA)茴香胺值(AV)過氧化值(POV)來反映醬牛肉的脂肪氧化過程,並通過分析來源於醬牛肉脂肪中自由基含量與各理化指標之間的關係,探究EPR法評價醬牛肉脂肪氧化的可行性。同時,由於醬牛肉中自由基需要在較高溫度下才能發生非氧分解。因此,選用在60 ℃的加速氧化貯藏條件下進行測定。

將新鮮後腿牛肉進行滷製成醬牛肉,石油醚法提取脂肪。以氣調包裝和真空包裝作為對照。氣調包裝條件為:充氣時間30 s,充氣壓強為0.2 Pa,氣調比例為70%CO2+30%N2;真空包裝條件為:抽真空1.6 s,真空度0.1 Pa。分別在儲藏的第0,2,4,6,8,10,12 d取樣進行測定pH值、硫代巴比妥酸值、過氧化值、茴香胺值。準確稱取PBN自旋捕獲劑,加入到待測的醬牛肉油脂樣品中,使捕獲劑的最終質量分數為0.3%。將配置好的樣品加入到電子自旋共振儀(EPR)檢測,每 5 min 測定自由基的譜圖。

結果表明,氣調包裝醬牛肉的pH值在貯藏過程中沒有明顯的變化,而其TBA值、AV值和POV值隨著貯藏時間的增長而增加。引起醬牛肉脂肪氧化的自由基共有7種,主要分布在3 325~3 375 G的磁場範圍。氣調包裝的醬牛肉脂肪中自由基含量在貯藏過程中是不斷增加的。醬牛肉脂肪中的自由基含量與各理化指標之間具有良好的相關性,相關係數均大於0.700。綜上可得,醬牛肉的自由基含量變化能夠良好地反映醬牛肉的脂肪氧化過程,用EPR法評價氣調包裝醬牛肉的脂肪氧化過程是可行的。

通信作者:

黃現青,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擔任中國畜產品加工研究會理事以及河南省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食品營養與安全、肉品加工與安全研究。先後主持和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科技項目30餘項。公開發表論文170餘篇,其中SCI、EI收錄20餘篇,出版著作10餘部,鑑定成果9項,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獲授權專利4項。


版權聲明:

本文為《河南農業大學學報》編輯部原創內容,歡迎轉載,請聯繫授權!

本文所使用圖片均出於非商業性的教育和科研目的,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繫我們,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保證您的權益。


聯繫方式:

責任編輯 ∣ 曾慶東

聯繫電話 ∣ 0371-63558885

聯繫郵箱 ∣ hnndxb@henau.edu.cn

相關焦點

  • 上海理工大學電子自旋共振波譜儀中標公告
    上海中招招標有限公司受上海理工大學的委託,就中心偏差測量儀、電子自旋共振波譜儀項目(項目編號:0834-1641SH16A402)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0834-1641SH16A402項目名稱:中心偏差測量儀
  • 吉林大學可定量分析自由基含量的電子順磁(自旋)共振波譜儀採購...
    中招國際招標有限公司受吉林大學的委託,就吉林大學可定量分析自由基含量的電子順磁(自旋)共振波譜儀採購項目項目(項目編號:0618-164TC169563F)組織採購,評標工作已經結束,中標結果如下: 一、項目信息項目編號:0618-164TC169563F
  • 德國美嘉特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樣機培訓—同濟大學站
    德國美嘉特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EPR樣機培訓—同濟大學站精彩回顧2018年6月29 日,德國美嘉特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MS5000 EPR樣機培訓在同濟大學環境學院舉辦。
  • 蘇州醫工所開發磁共振波譜成像研發新平臺
    自旋動力學模擬是磁共振新技術研發的強有力工具,作為一種虛擬化平臺,可廣泛應用於理論研究與實驗優化、新方法和新序列開發等方面,與核磁儀器本身可形成優勢互補,因此具有重要價值。常規磁共振模擬方法無法滿足眾多新興技術的研究需求。
  • 北京林業大學教授研究硫酸根自由基高級氧化技術有新突破
    光明網訊 近期,北京林業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齊飛教授課題組在硫酸根自由基高級氧化技術研究方面取得階段性突破,其創新性科研成果得到國內外同行專家認可,相關科技論文「Sulfate radical-based photo-Fenton reaction derived by CuBi2O4 and
  • 磁共振波譜在強迫障礙中的研究進展
    磁共振波譜(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種無創顯示腦內神經遞質的技術,主要以磁共振氫質子波譜(1H-MRS)應用最為廣泛。其原理是基於分子化學結構產生的化學位移區分不同代謝物。
  • 基於智能電子自旋共振儀的信號測量與監控系統
    摘要:在研究基於智能電子自旋共振儀的普通高校近代物理實驗上,設計了一種適合智能電子自旋共振儀的基於單片機和PC機的數據傳輸系統,並實現串口與嵌入式單片機數據透明傳輸的硬體連接和軟體編程
  • 磁共振成像技術量化評估脂肪含量的研究進展
    磁共振波譜技術 磁共振波譜技術(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um,MRS)通過化學位移成像,能夠安全、無創的檢測活體組織代謝及病理生理變化頻率選擇法(FS)主要利用脂肪組織中氫質子與水中氫質子進動頻率不同進行脂肪抑制成像。FS可應用於脂肪定量研究,Cotler等測量壓脂前、後非脂肪肝組與脂肪肝組信號強度值,研究發現頻率選擇脂肪抑制結果與病理脂肪百分含量高度相關,相關係數為0.93。
  • 國內首臺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在合肥高新區發布
    10月16日,國儀量子(合肥)技術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區召開發布會,宣布國內首臺脈衝式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儀誕生。該產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填補國內空白,在微波脈衝產生、高精度時序控制器、任意波形發生器、探頭設計等核心技術上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並在科研和產業等方面具有廣泛應用前景。
  • 臺灣國立清華大學教授江昀緯做客「天眷波譜青年論壇」第二十七期
    江昀緯從事化學、物理、分子生物、生物醫學等跨領域研究,通過發展和應用電子自旋共振(ESR)的實驗技術與光譜理論,研究生物大分子、納米材料的生物物理過程與動力學行為,並進行生物醫學的分析與應用,在PANS,JACS,JMR,J. Phys. Chem. B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論文40餘篇,連續兩屆獲得臺灣科技部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劃。
  • 第十四屆中國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年學術討論會在我校召開2014-04...
    3月29-30日,第十四屆中國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年(LED)學術討論會在我校召開。我校前校長、南方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國際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年委員會主席Rainer Grun教授,蘭州大學副校長陳發虎教授等140餘名代表參加了3月29日上午舉行的開幕式。
  • 第九屆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圓滿舉辦
    華中科技大學第九屆全國電子順磁共振波譜學學術研討會於2019年11月8-11日在華中科技大學主校區國際交流中心圓滿舉辦,國儀量子作為本次會議的贊助方為會議的成功舉辦提供了大力的支持,會議期間還宣布了國儀量子將承辦2020年夏季(第六期)電子順磁共振波譜高級研討班。
  • 電子自旋控制:懸浮納米金剛石是基礎研究的瑰寶
    研究人員展示了當電子和雷射懸浮在真空管中,如何控制納米金剛石的「電子自旋」,這將會有助於發現在量子信息處理、傳感器等方面的應用,且有助於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基礎研究。  電子可以被認為有兩個不同的自旋態,「向上」或「向下」,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和控制電子自旋共振,或者實現其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變化。
  • 為何大牌滷味真空包裝後口感還那麼好?詳解周黑鴨的氣調保鮮技術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一種技術叫氣調保鮮技術,也許有的滷菜人聽過,但還有很多中小滷菜店對此不太熟悉,而如果你想拓寬銷售渠道,在線上銷售你店內的產品,普通的真空包裝是無法保證產品的新鮮度與口感的,這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氣調保鮮技術是當下最好的解決辦法:氣調保鮮技術的第一次應用是在上世紀30年代,當時充的是二氧化碳,充入20%的CO2
  • 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
    第一屆磁共振網絡會議(iCMR 2017)特邀報告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雖然電子顯微鏡技術能夠直接觀測納米材料的表面,但其考察的樣品量太少,代表性並不理想。因此,亟待發展新的針對氧化物納米材料表面結構的表徵方法。  以氧化鈰納米材料為例,我們發展了藉助17O固體核磁共振譜學研究氧化物納米材料的新方法[1]。和理論計算相結合,通過17O核磁共振化學位移能夠區分氧化鈰納米粒子表面第1、2、3層以及內部的O物種。
  • 自旋電子學新研究進展
    所有這三個組件都是廉價和充裕的,這為自旋電子器件的商用奠定了基礎。它們也可以在室溫下工作。這些層廣泛應用於稱為「濺射法」(sputtering)的電子製造工藝中。論文的合著者是研究生 Ravindra Bhardwaj 和 Paul Lou。
  • 第五屆亞太地區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年大會在北京大學舉行
    2018年10月15日至17日,第五屆亞太地區釋光與電子自旋共振測年大會(The 5th Asia Pacific Conference on Luminescence and Electron Spin Resonance Dating,APLED5)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月光廳舉行。
  • 科研必備「武器」之核磁共振波譜儀
    其中,核磁共振波譜法(簡稱NMR)是材料表徵中最有用的一種儀器測試方法,它與紫外吸收光譜、紅外吸收光譜、質譜被人們稱為「四譜」,廣泛應用於物理學、化學、生物、藥學、醫學、農業、環境、礦業、材料學等學科,是對各種有機和無機物的成分、結構進行定性分析的最強有力的工具之一,亦可進行定量分析。
  • 進展 | 準二維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朝下色散的中子自旋共振模
    非常規超導體包括銅氧化物、鐵基、重費米子以及部分有機超導材料等,它們往往具有很強的磁性相互作用,且超導機制不能用傳統的基於聲子媒介形成的庫伯電子對凝聚圖像(簡稱BCS理論)來解釋,至今仍是凝聚態物理前沿研究的難題之一。類比於BCS理論中的聲子玻色型激發模,非常規超導體中一種有可能作為電子配對「膠水」的玻色型集體激發模是磁性激發模。中子散射是測量磁性激發模的最好實驗手段。
  • 進展|準二維鐵基超導體中發現朝下色散的中子自旋共振模
    類比於BCS理論中的聲子玻色型激發模,非常規超導體中一種有可能作為電子配對「膠水」的玻色型集體激發模是磁性激發模。中子散射是測量磁性激發模的最好實驗手段。過去,在許多非常規超導體的中子散射實驗中,磁性激發模被發現在特定能量值受超導配對影響得到顯著增強,這一現象被學界稱為中子自旋共振,其共振能量和超導臨界溫度也被發現呈線性標度關係,使得中子自旋共振模被認為是理解非常規超導普適機理的一個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