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的蚱蜢?不斷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會如何引發一場昆蟲災難

2020-12-06 小溜文化臺

#科學探索#許多昆蟲的數量正在減少,一項頗具爭議的新假設表明,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正在降低植物的營養價值。這不僅會給昆蟲帶來麻煩,還會給各種規模的食草者帶來麻煩。

在堪薩斯州的一個地方,由於植物的營養

在過去的5年裡,一些研究記錄了昆蟲數量的減少,引發了關於昆蟲災難的頭條新聞,並呼籲加大保護力度。並不是所有人都信服;昆蟲的數量可能有漲有落,而變化的趨勢可能因物種而異。例如,就在上周,一項對166個昆蟲種群的薈萃分析(Meta 分析)發現,儘管陸生物種總體上確實在減少,但水生昆蟲的狀況似乎還不錯。但是對堪薩斯大草原的一項研究使俄克拉荷馬大學的生態學家Michael Kaspari確信,這種下降是真實的,而植物中的「營養物質稀釋」可能是一個主要問題。

代頓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Chelse Prather說,「到目前為止,關於昆蟲數量減少的論文還沒有測試它們所聲稱的減少的具體機制,因此,這種擬議的機制與具體數據非常重要。」德國生物多樣性綜合研究中心的昆蟲學家Roel van Klink補充說,營養物質稀釋「可能是全球性問題」,他的團隊上周對昆蟲趨勢進行了分析。

Ellen Welti是Kaspari的博士後,她一直在康扎草原生物站分析44種蝗蟲的數據。康扎草原生物站位於堪薩斯州東北部,是一個佔地3487公頃的原生高草保護區,是一個長期生態研究(LTER)項目的基地。她在兩項關於蝗蟲數量的調查中追蹤了蝗蟲的數量趨勢,一項是在1996年至2017年期間在未受幹擾的棲息地進行的,另一項是在2002年至2017年期間在野牛吃草的地方進行的。蝗蟲數量的大幅變化與主要的氣候事件同時發生,例如厄爾尼諾現象,這是來自太平洋的擾動,會改變溫度和降雨量。但當Welti把這些因素考慮在內時,她和Kaspari清楚地意識到,從長期來看,蚱蜢數量在20年裡減少了30%。「我實際上很驚訝,」Welti回憶道。

她和其他研究人員認為,棲息地的喪失和農藥是大多數報導的昆蟲數量下降的原因。但是這些因素並沒有在康扎大草原上發揮作用。

Kaspari和韋爾蒂Welti想知道是否可能有另一種全球趨勢。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加速了植物的生長。但是,正如哈佛大學的行星健康科學家Samuel Myers和他的同事在2014年證明的那樣,包括小麥、玉米、水稻和其他主要農作物在內的植物,在未來預期的二氧化碳水平下生長,它們積累的氮、磷、鈉、鋅和其他營養物質比當前的二氧化碳水平下要少。他們的想法是,植物的根無法跟上由額外的碳所刺激的生長,因此不能提供足夠的其他元素的供應。

從那以後,對營養物稀釋的大多數關注都集中在人類健康上。邁爾斯說,考慮到二氧化碳含量預計將上升,稀釋後的植物可能會使全球營養不足的人數增加數億人,目前全球營養不足的人數已達10億左右。

但是他和其他人想知道更廣泛的生態影響。邁爾斯說:「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作為人類,我們對所吃的東西有很多選擇,但是有很多動物只是在吃他們固定所吃的東西。」

在堪薩斯大學,其他研究人員每年都收集和儲存不同種類的草的樣本。因此,Welti確定了這些樣品中30種元素的濃度。卡斯帕裡的研究小組最近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雜誌上發表的研究報告稱,過去30年中,禾本科植物的生物量增加了一倍,但植物的氮含量下降了42%,磷含量下降了58%,鉀含量下降了54%,鈉含量下降了90%。坦佩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的生物學家Arianne Cease說:「對於科學界來說,這篇論文是好信號。」

慕尼黑工業大學的保護生物學家Sebastian Seibold在過去的10年中一直在研究昆蟲的數量下降,他警告說,這一想法需要在不同的生態系統中進行檢驗。他說:「我們不能從中得出一般性結論。在德國風景中,沒有證據表明養分短缺。」Alexander Koenig動物學研究博物館的分類學家Wolfgang Wgele補充道。

還有一些人認為這項工作預示著巨變。霍恩海姆大學系統昆蟲學家Lars Krogmann說:「該研究很好地證明了氣候變化如何加劇了全球昆蟲數量下降的問題,即使是在未受幹擾的地區也是如此。」

Kaspari預測,隨著調查人員分析van Klink收集的數據集,以進行上周的研究,食草動物是在這種衰退中受到破壞最嚴重的物種集合。在康扎大草原,Kaspari希望通過尋找蚱蜢自身組織中營養物質的減少來支持這一假設。Prather說,較大的食草動物,例如大象,熊貓和麋鹿,也可能處於危險之中。「如果營養物稀釋普遍存在,這將對整個草食生物產生巨大影響。」

相關焦點

  • [視頻]不斷升高的二氧化碳水平正在綠化地球
    (原標題:[視頻]不斷升高的二氧化碳水平正在綠化地球)
  • 二氧化碳過多會咋樣?全球變暖只是其一,人類認知水平也會下降
    因此,有不少專家都擔心,按照這種情況,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含量或許會再次上升,這將讓我們過去所做的減排環保等事情變成白費,而從另一方面來看,全球變暖的嚴重性也被凸顯出來,過去,在不少人普通人眼裡,全球變暖或許只是溫度上升而已,再嚴重一點,可能是海平面上升,但實際上,全球變暖的影響會讓各地的火災更容易出現,因為,溫度越高,環境也就越加乾燥,因此,更容易引發火災。
  • 紅色昆蟲「萌翻了」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紅色昆蟲「萌翻了」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qz.fjsen.com 2013-11-11 09:17  李秋雲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不是螳螂蚱蜢,是螽斯幼蟲
  • 飢餓鯊世界災難鯊
    飢餓鯊世界災難鯊,這是一款全新打造的模擬生存遊戲,在這款遊戲當中,玩家將會作為一隻鯊魚進行體驗,遊戲當中通過不斷的收集資源來提高自己的等級,通過不斷的解鎖更多的超能力,能夠讓你的鯊魚變得更加強大,感興趣的玩家這款遊戲推薦給你,不要錯過。
  • 科學家稱又一場災難逼近,全球海平面急劇上升
    日前,來自多國媒體報導,科學家分析指出,雖然新冠肺炎疫情已給世界各國造成了嚴重的公共衛生安全危害,但這可能只是危機的開端,而又一場更大的災難正在向人類逼近,它將最終造成全球海平面加速上升。據了解,近些年來,作為人類對環境幹預重要參考指標的北極地區不斷出現冰川融化現象,引發國際科學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 英國人觀察蚱蜢研究氣候
    夏季時,蚱蜢和蟋蟀在田地和草地裡不斷發出令人煩躁的叫聲。英國研究人員號召公眾報告蚱蜢和蟋蟀分布情況,因為這有助研究人員了解氣候變化。  觀昆蟲  研究人員將蚱蜢和蟋蟀視為觀察氣候變化的理想昆蟲。
  • 二氧化碳水平上升除了導致全球變暖之外,還會使人類認知能力下降
    二氧化碳水平上升除了導致全球變暖之外,還會使人類認知能力下降  Connor Feng • 2020-01-10 10:03
  • 日本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原標題:日本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新華網東京5月18日電(記者 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通過分析20年間的數據,發現在高約10公裡的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正在不斷上升,這一現象在工業活動活躍的北半球尤為顯著。
  • 童年裡的玩蟲記憶1:看過中華蚱蜢「磕頭」比賽嗎?
    前幾天,老蔣寫了一篇「給娃捉只有趣的昆蟲吧,讓他們在戶外課堂裡學到更多大自然的奧秘」的文章,引發不少小夥伴回憶起童年的玩蟲經歷。那些動聽的昆蟲鳴叫聲歷歷在耳,快樂的田間地頭「鬥蟲」場面仿佛又再現。近期老蔣會介紹一組適合兒童玩賞的昆蟲,今天說的是「中華蚱蜢」。中華蚱蜢如何捕捉?
  • 雙語:不斷增加的二氧化碳濃度如何讓你走向疾病?
    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上升意味著作物中的營養成分變得越來越少,這種變化可能導致營養不良率上升,使人們更易患上各種疾病。   That conclusion comes from an analysis published Tuesday?
  • 甲烷是二氧化碳的28-36倍!甲烷含量仍在不斷上升
    相反,自2007年以來,這一數字一直在上升,自2014年以來,增長速度甚至更快。今天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篇文章探討了地球上失控的甲烷的潛在原因和後果。甲烷在大氣中的含量低於二氧化碳,但它是一種威力大得多的溫室氣體。根據美國環境保護署(U.S.
  • 日研究稱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不斷上升
    > 作者:藍建中   來源:新華網    2015年05月19日 收藏   中化新網訊 日本研究人員最新報告說,他們通過分析20年間的數據,發現在高約10公裡的地球上空,二氧化碳濃度正在不斷上升
  • 二氧化碳增多給人類帶來什麼樣的後果?
    在21世紀的今天,也伴隨著科技工業不斷地發展,地球上的二氧化碳比例也在逐漸地增加,或許只是我們還沒有察覺到,但事實上二氧化碳過度是會產生許多不同地危害。甚至導致許多無法挽救地自然災害。海平面上升形成海底城市曾有一位氣象學家在一篇論文發表中寫道:"如果按照目前地球表面溫度進展的速度推算,大約再過四十年,全球的溫度會將會上升3到6度,而隨著溫度的上升,處於地球南北極的冰山將會大幅度的開始融化,當冰山融化,就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到一定的高度,最終的結果就是,大部分的島嶼和一些沿海城市很有可能會被海水淹沒在海底
  • 三農:花園裡出現了蚱蜢會給花園帶來什麼?
    她在一個以為蚱蜢所以幾乎沒有植物倖存下來的農場長大,所以當我成為一名熟練而隱秘的蚱蜢獵人時,難怪她為我歡呼。通常我發現了一種黃綠色的螞蚱,當我抓住它們的時候,它會在防禦性地吐出「菸草汁」。我會把它們放在罐子裡一段時間,然後讓它們離開。有一次,我把一隻拆解想看看裡面是什麼,但是之後感到內疚於是立即殺死它。作為一名成年人,我回到了童年生活的地方,作為導遊帶領人們遊覽。
  • 日本出現「昆蟲零食販賣機」蚱蜢、蠍子、蜘蛛多款任君挑選
    許多國家有吃昆蟲的文化,但對於無此風俗的人們是一件需要鼓起勇氣的事。在日本亦無吃蟲的習慣,但有人竟看到路邊擺設販賣用昆蟲製成的零食販賣機,一包賣臺幣三、四百元,很多人認為太貴了。
  • 俄藝術家制全球最小口罩 專為蚱蜢、蜻蜓等昆蟲量身打造
    俄藝術家制全球最小口罩 專為蚱蜢、蜻蜓等昆蟲量身打造 2020-05-28 11:22:15 來源:央視網  |  作者:佚名> | 字號:A+ | A- 【俄藝術家制全球最小口罩】央視網消息,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響,許多人不得不戴起了口罩,而昆蟲則沒有「合適的口罩」可以「佩戴」。
  • 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不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人類都被冤枉了!
    全球變暖已經是好多年的環境話題了,很多人都在關注這個問題,卻不知道該如何解決。有不少人都有切身地體會,這幾年,冬季是越來越溫暖了,南北兩極的冰川也一直都在融化,這就是全球變暖帶來的後果。全球變暖會造成非常壞的結果,地球上的陸地面積本來就很少,全球變暖還會導致海平面上升,到時候就會搶奪人類生存的陸地,人類到時候該如何是好呢?在很多人看來,全球變暖的根本原因就在於二氧化碳,是因為人類活動太頻繁了,產生了太多的二氧化碳,從而就導致全球溫度上升。不過,人類和二氧化碳真的就是全球變暖背後的真兇嗎?
  • 海平面上升66米會消失哪些一線城市?海平面到底會上升多少?
    整體而言,冰川融化之後的水是佔據了主要部分,所以說氣溫在引發它們的加速融化,從而影響到了海平面的一個問題。這兩個之中,其中二氧化碳與人類的關係最密切,因為我們排放的二氧化碳是最多的,雖然說植物和海洋都具有吸收碳的能力,但是最終還存在大部分沒有被吸收的,全部存儲在了大氣之中,從而引發了溫室氣體的嚴峻性。這就是一個基本情況。
  • 日食引發的災難!
    日食在對於愚昧的古人來說,那絕對是一場災難,因為那是天狗吃太陽,要是不敲鑼打鼓將它趕走,那絕對是一場災難!當然現代人可不信這一套,畢竟那只是一場自然現象而已!日食是怎麼引起的,一年中能見到幾次日食日食就是月球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中間擋住太陽時,就形成了日食!月球大約27天就要繞地球一周,那為什麼不是每個月一次日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