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大暖期:八千年前的文明起點

2020-08-28 文化的江山李冬君



「全新世」是人類走進大暖期的標誌。人類在全新世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新時代就叫人類文明時代。那麼人類都做了些什麼,居然能開啟一個文明時代?借用考古學上的說法,我們就明白了,它也叫新石器時代。

01 地質學上的「全新世」

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作為地質學概念,是指距今八九千年前,地球開始的大暖期。「大暖期」(Mega thermal)一詞,是挪威地質學家烏爾夫·哈夫斯滕(Ulf Hafsten)在1976年提出的,為地質學界普遍接受,從此,學者們將它們合稱為「全新世大暖期」。「大暖期」是指間冰期中最溫暖的階段,它的時間跨度,大約從一萬年至八千年前開始,終於約四千年或三千年前,也就是說大暖期延續了四千年左右,當然,這期間也有相當多的氣候與環境的波動,不過,地質學提供了足夠的冰芯、孢粉之類的證據,證明「全新世」氣候普遍轉暖。我們今天雖然不在那個大暖期裡,但我們仍處於人類文明的全新世中。

陶器碎片,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修復效果)

對於人類而言,只要有個時期能夠適合人類生存,可以為人類文明奠基,那就是人類的「全新世」。因此,今天的人類文明,是從一萬年以後的大暖期開始的,是在冰川期過後的大暖期裡成長起來的。那時還無所謂東西方,一切都沒有分化,是個渾然一體的文明。所以,對於人類文明來說,與其說「全新世」是個地質概念,還不如說它是一個文明的概念,這才是我們所要強調的核心。地質的概念給我們的是寒冷或溫暖,但人類文明的概念,會讓我們很想去看看人類在這一時期的文明表現,究竟是一場什麼樣的空前景觀?

02 文明視野下的「全新世」

「全新世」是人類走進大暖期的標誌。人類在全新世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新時代就叫人類文明時代。那麼人類都做了些什麼,居然能開啟一個文明時代?借用考古學上的說法,我們就明白了,它也叫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出現在距今約八千前年至四千五百年前,是地球上的溫暖的時期。人類文明有了三四千年的大暖期打底子,終於站穩了腳跟,具有了作為萬物尺度的樣子,並向全球發展。剛剛具備了作為萬物尺度的文明人,從自然脫穎而出,開始要原創一個與自然界不同的、文明視野下的新世界,他們是一批什麼人?居然有如此開拓洪荒的計劃?

玉玦,興隆窪遺址出土,紅山文化

首先,他們是第一批人類意識覺醒了的人。在宇宙這個宏大的尺度裡,人類的文明不過是一小朵浪花。但,人一旦認識到自己是個人,而不是純粹的一個自然形態,這個意識一旦甦醒,人類便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就那麼一朵小浪花的「人的意識」開始趨於無窮大,大到要創造一個「人類文明的全新世」。

看,他們會在沼澤灘涂上造房子,如河姆渡人「構木為巢」,建幹欄式茅草屋;採集、打獵之外,他們還可以鑿獨木舟下深海捕魚。同時,仰韶人開始用火創造世界,用水塑泥型,燒造成陶器,原創一個與人對應的全新的物質世界。

針對石器工具,不論是舊石器還是新石器,人類多半只是順應著石頭的自然屬性來加工,加工石頭是人的製作而不是人的創造,陶器就不同了,陶器並非大自然中的成品,它是人類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器物,是自然界裡原本沒有的,是人創造出來了一種新的形式,這是真正的創造。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就出土了,一萬年前燒造的陶器,見證了原始人原創生活方式的一個小插曲。

石磨盤、石磨棒,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

所以全新世是人類賦予宇宙的,有人類活動其中,全新世才有意義,在此之前沒有,所以全新世是人類文明為宇宙開創的一個新紀元。

其次,全新世人是第一批靈魂甦醒的人。靈魂趨於神,表明他們要過有神的精神生活。他們創造了唯一神,不是神話中的神,也不是萬物有靈的那個神,而是能夠安頓自我心靈的神,一種靈魂人格化的圖像表現形式,有固定的象徵和圖示。他們要創造一個神作為人來認識人類自己的一面鏡子,應該是放大鏡,把人放大。如紅山文化有女神廟,稍晚一些的良渚文化則更進一步,創造了一個集人與陽光、飛鳥和走獸於一身的人格神,人與自然統一為一體的人格神,他們把這個神鵰刻在重要的玉器上,來安頓他們的靈魂。

從五千多前的墓葬來看,人對死亡的那一番安排,也是對靈魂的安排,他們相信靈魂不死。如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墓葬中,都有一種暗示,表達玉與靈魂的關係,而仰韶人墓葬中的那件「人面魚紋彩陶盆」,也是關於死後的靈魂安頓問題。這些重要的問題,我們後面還會詳細講解。

03 人類在全新世的創造性進化

首先,我們來區分一下創造和進化的不同,所謂進化,是在自然的空間裡進行的,而創造則在想像的空間裡展開。想像,並非來自自然進化,創造,也不是自然的成果。如果人類命中注定要從自然裡面異化出來,走出自然狀態,就必然要從自然的產物,變成自然的創造者與改變者,從自然安排好的食物鏈和循環圈裡解脫出來,給予人類自己對自然做選擇的自由。自然對於萬物,生死存亡,都是一次給定的,唯獨對於人,活法由人定。

由人決定活法,那就得從人的自身當中發現自我的需求。自我,是靈魂的人格化形式,是從人的自然形態和社會身份中獨立出來的個體人格的存在。因為,人的社會身份還是人的自然形態的外化和延伸,還屬於進化,而創造、特別是自我的創造,就是突破進化序列的創造性進化。這一創造性進化的最顯著標誌,首先是藝術。藝術是由人的想像力而產生的美的形式,它呈現了人類初期心靈的底蘊。

炭化稻穀標本,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裴李崗文化

如果說人類的生產方式是人的動物本能的拓展,那麼人的藝術活動就已經脫離了動物的本能。在人類初期,夢想或想像力催生了藝術。人類藝術活動的過程,歸根到底,是一個創造生活的過程。正如前面所說,加工石器,還是人類順應石頭的自然屬性,它只是人的製作而不是創作,製造陶器就完全不同了,陶器並非大自然中的成品,它是人類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器物,是自然界裡原本沒有的由人創造出來了一種新的形式,這才是真正的創造,是原始人原創的自己的生活方式。

說到陶器的製作,離不開火的使用。制陶,可以說是一種用火的藝術。人類對火的使用,從自然取火到人工取火和製作石器一樣,都是人的自然屬性與自然狀態的外延,而人類對陶器的需求,最終使得這團火走向燒窯的藝術之路。燒窯不是利用火取暖或燒熟食物,而是利用火創造出一個新事物,同時,使這個新事物的實用功能、在不斷完善中,逐漸服從審美的需求。這樣的活動方式就是藝術,它的本質是創造,而這一點對於今天判斷一件藝術作品仍然有用。

04 我們都是全新人

當然,這一過程可是花了好幾千年的時間,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這幾千年太漫長了,但是站在人類學的視野,幾千年的時光,在幾百萬年的長河裡,不過是小小波浪。但是「全新世」那個三五千年可不一樣,那是大暖期的幾千年,是人類的機會年,是人從自然進化向文明進程轉變的幾千年,從量變到質變,從自然進化轉向文明進程,可以說,這一時期的積累為之後人類文明的進展做了充分的準備。

經過窯火陶冶的人,他們正處於「全新世」的文明進程中,所以,我們稱他們為「全新人」。他們不光在大暖期,用爐火與泥土,創造了不朽的彩陶藝術,還為小冰期的再度到來做好了準備,人類再也不怕小冰期的寒冷,因為人類有了用火再創造的能力。人類真幸運呀,全新世裡的這把火,只有剛從小冰期走來的人,才真正懂得那把創世的火。所以在他們中間,才會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的神話傳說,在古希臘神話中有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給人類的故事。

有了「全新世」的窯火之後,人類用它禦寒,才至於不會被周期性的寒流所滅絕。人類最後一次走出非洲,才剩兩千餘人,在數以萬年計的時間裡,已經有許多人種被滅絕,滅絕的原因當然不止一種,但寒流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它破壞萬物生長,導致食物短缺,更直接促使人類不但為食物相爭,甚至會導致人相食,據說,在北京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後腦勺上,就留下了敲骨吸髓的洞口,這是「人吃人」的標記。也許人吃人是某一人種滅絕的直接原因,但根本還在於寒流。好在大暖期終於來臨,人類走向了「全新世」,成為「全新人」,這讓他們不僅造物,而且還造神。

人有王不算什麼,猴有猴王,獅有獅王,連螞蟻都有自己的王。人類有王,那還是動物性的進展,尚處於自然法則的鏈條中,還在自然進化的序列裡。可人有神,人創造了神話,就是人在創造自身,並在想像中賦能自我、超越自我,走出一個嶄新的人,那人便是我——我就是神!

我們現代人,今天仍然是全新人,但我們活在細節裡或者活在歷史裡,與活在神話裡的全新人相比,我們可能失憶了一部分,忘記了一些人之初的能力。比如人之初的全新世人,是在宇宙中開創格局的人,他們的創世意識,是我們這些生在細節尺度裡的人難以衡量的,但我們可以回歸。

-End-

劉剛、李冬君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2020年認識中國第一課

150集中國通史課,穿越6000年文化中國

帶你在詩性的語言中讀懂中國

重塑文化史觀,找回精神家園

(永久有效 隨時隨地收聽)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輯12冊,

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出品

該書入選「2019年經濟人讀書會十大好書(中國歷史類)

第一輯:文化中國的起源(已出版)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

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

相關焦點

  • 四千年前的氣候突變與古文明的衰落(上)
    四千年前的氣候突變  近十年來,古氣候學中有一個蓬勃發展的方向,這就是氣候突變的研究。有人把小冰期排作全新世的第0次冷期。全新世中的最暖時期稱為大暖期,約發生於第5次冷期及第3次冷期之間(距今約8000~3000年前)。
  • 通過哥貝克力遺址猜想史前文明,它比埃及金字塔還早八千年
    人類最早的文明是什麼文明?他是在何時創立的?現在學術界公認的是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蘇美爾人創立了人類最早的文明。畢竟文明存在過就一定會留下遺蹟,除了蘇美爾人的文明之外就是埃及人創立的古埃及文明。蘇美爾人最知名的是寫滿了楔形文字的石板,而古埃及文明最著名的恐怕就是古埃及人建立的金字塔了。但是隨著現代考古學發掘的的深入,考古學家們發現史前時期的人類似乎遠比我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史前時期的「文明」似乎也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 文明是氣候的饋贈(上):史前氣候冷暖無常,華夏文明如何誕生?
    地球從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就我們目前所能了解的20億年地球氣候史中,地球就曾幾經「寒暑」:歷經三次大冰期(即即前寒武晚期、石炭-二疊紀和第四紀)和兩次「超級暖期」,即介於三次大冰期之間的大間冰期。
  •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八千年的「傲嬌」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 八千年的「傲嬌」   揭秘更多國家寶藏,掃碼上封面新聞看精彩視頻  人頭形器口彩陶瓶賣萌起來,可不是一般的傲嬌:「八千年的風和雨呀,換了多少髮型?我的齊劉海至今難以超越,不是你們這些八千年後的叔叔阿姨能駕馭的。首先呢,你要會打光,其次呢,你臉要小。別難過,先天優勢不具備,可以塑造後天的審美。我們仰韶的紋飾了解一下?帶給你遠古的呼喚,啟發一下潮流的浪尖。
  • 全新世的氣候突變
    過去認為全新世(Holocene)開始於1萬年前,那是根據14C測定的,稱為14C年。後來發現14C年要經過樹輪校正,才能得到正確的實際的年代,即日曆年。校正後全新世開始的日曆年為11.5kaBP(即距今11.5千年)。全新世對人類實在是太重要了。人類的文明社會,當前社會的一切繁榮、富強、發展、進步都發生在全新世。
  • 長春市2019年至2020年供暖期開始,10月20日0時達標供熱
    長春市2019年至2020年供暖期開始,10月20日0時達標供熱 作者:範智博    編輯:郝楊    來源:
  • 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
    原標題:以開放包容推動人類文明進步(鐘聲·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⑥)   「要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閡、文明互鑑超越文明衝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優越。」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將開放包容的中國精神融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偉大進程,呼籲世界各國遵循開放包容的精神創造人類美好未來。
  • 文明是氣候的饋贈(下):冰河期溫暖期,地球為何會切換寒暑?
    眾所周知,地球從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的歷史,就我們目前所能了解的20億年地球氣候史中,地球就曾幾經「寒暑」:歷經三次大的冰河期和兩次「超級全球變暖」期,即介於三次大冰期之間的大間冰期。在每一個大的冰河期中,也存在著許多次冷暖變化,科學家稱之為亞冰期和亞間冰期,即小冰期和小暖期。
  • 張國剛:古印歐人的遷徙與文明的匯流——三千年中西交流史
    現代人的生存力大大增強,他們躲過了第四季冰川的劫難,在距今約一萬五千年左右,進入新石器時代。這個時候,威脅人類生命的兇猛動物大大減少,人們的經濟活動也有了新的變化。尤其是距今一萬二千年至一萬年前的全新世的到來,地球的氣候逐漸轉暖,更加適合於農作物的生長,於是,採集逐漸發展成農耕,狩獵也演進為畜牧業, 這些變化被稱之為農業革命。
  • 中華文明險被雅利安人毀滅?萬幸的是,他們碰上了鼎盛的商朝
    這事兒要從公元前1500年左右說起。 那會兒,全世界還處在「全新世大暖期」的尾巴上。什麼是全新世大暖期呢?簡單說就是由於一系列氣候變化,整個世界都比較溫和宜居。先不說那個時期,根據資料,就在公元12世紀的小冰期到來之前,格陵蘭島、挪威和冰島這些如今一聽就讓人感到寒冷的地方還相當暖和,種點菜撈撈魚啥的一點問題都沒有。
  • 華夏老祖宗「粉」啥:八千年前崇拜龍,黃帝時是熊圖騰
    1903年,清代大學問家嚴復在翻譯英國學者甄克思的《社會通詮》時最早將之譯為「圖騰」。最初,圖騰對於原始人只是血緣親屬的標誌,他們把自己打扮成圖騰的模樣,並將其確定為族群的標誌。比如以鹿為圖騰的部落,他們的成員也許會戴上鹿角的裝飾品,而在野外看見戴有這種裝飾品的人,就知道是「自己人」了。
  • 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毀於大洪水,這些洪水從哪來的?又去哪裡了?
    大洪水的傳聞,在全球各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都有傳說,無論是東方的中國和印度,還是希臘和美索不達米亞,甚至南美的瑪雅文明,都有不同版本的大洪水滅世傳聞!相隔遙遠傳聞卻如出一轍,那麼只有一個理由,大洪水真的發生過!但問題是那麼多水都到哪裡去了呢?
  • 地球各地布滿人類足跡,而地球是否存在史前文明?
    此前,我們習慣於根據考古發現如沉在海底的雕像或者地下建築廢墟來猜想消失的文明。史前古器物的確有助於研究,但如果只靠這些東西我們只能往回追溯幾千年的時間。如果要研究幾千萬年甚至幾億年前,情況就會變得十分複雜。比如說,即便有工業文明,這些文明所造的器具在億萬年中可能已變成粉末!工業文明有哪些直接證據,按現在社會來看,我們會想到城市、工廠還有道路。
  • 八千年回望訪舞陽
    賈湖遺址八千年前的文明曙光  1979年秋,河南省舞陽縣北舞渡鎮賈湖村修築護村堤以防水患。該村小學教師賈建國在帶領學生開荒種地時,挖出一些石鏟、陶壺。作為村裡的文化人,有一定文物保護常識的賈老師把發現的物件上交到縣文化館。賈老師當時不會想到,他的這一舉動造就了"中國二十世紀一百項重大考古發現"之一的賈湖遺址。
  • 地球46億年來出現過4次文明,他們都具有特殊能力
    地球已經存在了46億年之久,而生命更是在38億年前就已經出現,根據記載,人類在地球上的活動痕跡也不過二十萬年的時間c第一太陽紀 ,根達亞文明距今九十六萬年到七十三萬年前,根達亞文明智慧生物體型不大距今兩萬八千年到一萬五千年前,這是一個善於利用光能源的史前文明,這個時代的生物使用巨大的太陽光能增幅裝置,轉換成發電所,變成室內的光源、船的原動力和加工物品時的能源,此文明的毀滅是由於以拉·穆為名的巨大現代都市,因大陸發生了核子戰爭而導致大陸沉沒。
  • 宿州的遠古文明
    近年徐文化研究表明,距今18000年左右,北京·山頂洞人的後裔,因為第四紀冰後的第一個較長的小冰期到來,從燕山腳下南徙,到達泰山西南的山地、溼地,在微山湖四周,與當地的土著人和睦相處。他們尚無族號而族徽(圖騰)為燕子。經過數千年的繁衍生息,原始人群形成了眾多的氏族,就是後來的東夷,徐夷的祖先亦在其中。此時,地質年代更新世晚期,考古年代為中石器時代。
  • 氣候與文明 | 中國篇 · 上古的大河
    [17] 大洪水時期約在前24世紀-前20世紀,也就是約4000年前,這一時期與後世的地質考古資料有一定的重合。 說明約4400-4000年前,全球有驟暖現象,隨之則是年降水量的突然減少。具體原因目前我尚未查到,可能與星體間的引力作用有關。
  • 今年有這些大動作!亞運會前將竣工40個項目
    每天有三萬多工人、七八千輛次施工車輛在工地穿梭。為落實市委全會辦好亞運會,提升國際化,加快構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等要求,杭州雲城重點實施區域內十個百億級大型項目正加速建設,進展迅速。一起來看看項目最新進展吧!杭州雲城,邁步新徵程。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體(擴大)會議上,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周江勇在報告中提出要加快構建特大城市新型空間格局。
  • 八千度高溫燒不壞!新飛船核心材料領跑全球,兩大工程將會師月球
    隨著軌道距離的增加再入返回速度也會越來越大,對應的燒蝕溫度也就越高,除此之外太空飛行器尺寸越大研製難度也就越高,例如,新一代載人飛船返回艙大底直徑達到了4.5米,比神舟載人飛船返回艙大底直徑多出了整整兩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