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世」是人類走進大暖期的標誌。人類在全新世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新時代就叫人類文明時代。那麼人類都做了些什麼,居然能開啟一個文明時代?借用考古學上的說法,我們就明白了,它也叫新石器時代。
01 地質學上的「全新世」
地質學上的「全新世」,作為地質學概念,是指距今八九千年前,地球開始的大暖期。「大暖期」(Mega thermal)一詞,是挪威地質學家烏爾夫·哈夫斯滕(Ulf Hafsten)在1976年提出的,為地質學界普遍接受,從此,學者們將它們合稱為「全新世大暖期」。「大暖期」是指間冰期中最溫暖的階段,它的時間跨度,大約從一萬年至八千年前開始,終於約四千年或三千年前,也就是說大暖期延續了四千年左右,當然,這期間也有相當多的氣候與環境的波動,不過,地質學提供了足夠的冰芯、孢粉之類的證據,證明「全新世」氣候普遍轉暖。我們今天雖然不在那個大暖期裡,但我們仍處於人類文明的全新世中。
陶器碎片,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出土(修復效果)
對於人類而言,只要有個時期能夠適合人類生存,可以為人類文明奠基,那就是人類的「全新世」。因此,今天的人類文明,是從一萬年以後的大暖期開始的,是在冰川期過後的大暖期裡成長起來的。那時還無所謂東西方,一切都沒有分化,是個渾然一體的文明。所以,對於人類文明來說,與其說「全新世」是個地質概念,還不如說它是一個文明的概念,這才是我們所要強調的核心。地質的概念給我們的是寒冷或溫暖,但人類文明的概念,會讓我們很想去看看人類在這一時期的文明表現,究竟是一場什麼樣的空前景觀?
02 文明視野下的「全新世」
「全新世」是人類走進大暖期的標誌。人類在全新世開啟了一個新時代,這個新時代就叫人類文明時代。那麼人類都做了些什麼,居然能開啟一個文明時代?借用考古學上的說法,我們就明白了,它也叫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時代,出現在距今約八千前年至四千五百年前,是地球上的溫暖的時期。人類文明有了三四千年的大暖期打底子,終於站穩了腳跟,具有了作為萬物尺度的樣子,並向全球發展。剛剛具備了作為萬物尺度的文明人,從自然脫穎而出,開始要原創一個與自然界不同的、文明視野下的新世界,他們是一批什麼人?居然有如此開拓洪荒的計劃?
玉玦,興隆窪遺址出土,紅山文化
首先,他們是第一批人類意識覺醒了的人。在宇宙這個宏大的尺度裡,人類的文明不過是一小朵浪花。但,人一旦認識到自己是個人,而不是純粹的一個自然形態,這個意識一旦甦醒,人類便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就那麼一朵小浪花的「人的意識」開始趨於無窮大,大到要創造一個「人類文明的全新世」。
看,他們會在沼澤灘涂上造房子,如河姆渡人「構木為巢」,建幹欄式茅草屋;採集、打獵之外,他們還可以鑿獨木舟下深海捕魚。同時,仰韶人開始用火創造世界,用水塑泥型,燒造成陶器,原創一個與人對應的全新的物質世界。
針對石器工具,不論是舊石器還是新石器,人類多半只是順應著石頭的自然屬性來加工,加工石頭是人的製作而不是人的創造,陶器就不同了,陶器並非大自然中的成品,它是人類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器物,是自然界裡原本沒有的,是人創造出來了一種新的形式,這是真正的創造。江西萬年仙人洞遺址就出土了,一萬年前燒造的陶器,見證了原始人原創生活方式的一個小插曲。
石磨盤、石磨棒,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
所以全新世是人類賦予宇宙的,有人類活動其中,全新世才有意義,在此之前沒有,所以全新世是人類文明為宇宙開創的一個新紀元。
其次,全新世人是第一批靈魂甦醒的人。靈魂趨於神,表明他們要過有神的精神生活。他們創造了唯一神,不是神話中的神,也不是萬物有靈的那個神,而是能夠安頓自我心靈的神,一種靈魂人格化的圖像表現形式,有固定的象徵和圖示。他們要創造一個神作為人來認識人類自己的一面鏡子,應該是放大鏡,把人放大。如紅山文化有女神廟,稍晚一些的良渚文化則更進一步,創造了一個集人與陽光、飛鳥和走獸於一身的人格神,人與自然統一為一體的人格神,他們把這個神鵰刻在重要的玉器上,來安頓他們的靈魂。
從五千多前的墓葬來看,人對死亡的那一番安排,也是對靈魂的安排,他們相信靈魂不死。如紅山文化與良渚文化墓葬中,都有一種暗示,表達玉與靈魂的關係,而仰韶人墓葬中的那件「人面魚紋彩陶盆」,也是關於死後的靈魂安頓問題。這些重要的問題,我們後面還會詳細講解。
03 人類在全新世的創造性進化
首先,我們來區分一下創造和進化的不同,所謂進化,是在自然的空間裡進行的,而創造則在想像的空間裡展開。想像,並非來自自然進化,創造,也不是自然的成果。如果人類命中注定要從自然裡面異化出來,走出自然狀態,就必然要從自然的產物,變成自然的創造者與改變者,從自然安排好的食物鏈和循環圈裡解脫出來,給予人類自己對自然做選擇的自由。自然對於萬物,生死存亡,都是一次給定的,唯獨對於人,活法由人定。
由人決定活法,那就得從人的自身當中發現自我的需求。自我,是靈魂的人格化形式,是從人的自然形態和社會身份中獨立出來的個體人格的存在。因為,人的社會身份還是人的自然形態的外化和延伸,還屬於進化,而創造、特別是自我的創造,就是突破進化序列的創造性進化。這一創造性進化的最顯著標誌,首先是藝術。藝術是由人的想像力而產生的美的形式,它呈現了人類初期心靈的底蘊。
炭化稻穀標本,河南舞陽賈湖遺址出土,裴李崗文化
如果說人類的生產方式是人的動物本能的拓展,那麼人的藝術活動就已經脫離了動物的本能。在人類初期,夢想或想像力催生了藝術。人類藝術活動的過程,歸根到底,是一個創造生活的過程。正如前面所說,加工石器,還是人類順應石頭的自然屬性,它只是人的製作而不是創作,製造陶器就完全不同了,陶器並非大自然中的成品,它是人類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器物,是自然界裡原本沒有的由人創造出來了一種新的形式,這才是真正的創造,是原始人原創的自己的生活方式。
說到陶器的製作,離不開火的使用。制陶,可以說是一種用火的藝術。人類對火的使用,從自然取火到人工取火和製作石器一樣,都是人的自然屬性與自然狀態的外延,而人類對陶器的需求,最終使得這團火走向燒窯的藝術之路。燒窯不是利用火取暖或燒熟食物,而是利用火創造出一個新事物,同時,使這個新事物的實用功能、在不斷完善中,逐漸服從審美的需求。這樣的活動方式就是藝術,它的本質是創造,而這一點對於今天判斷一件藝術作品仍然有用。
04 我們都是全新人
當然,這一過程可是花了好幾千年的時間,從歷史學的角度來看,這幾千年太漫長了,但是站在人類學的視野,幾千年的時光,在幾百萬年的長河裡,不過是小小波浪。但是「全新世」那個三五千年可不一樣,那是大暖期的幾千年,是人類的機會年,是人從自然進化向文明進程轉變的幾千年,從量變到質變,從自然進化轉向文明進程,可以說,這一時期的積累為之後人類文明的進展做了充分的準備。
經過窯火陶冶的人,他們正處於「全新世」的文明進程中,所以,我們稱他們為「全新人」。他們不光在大暖期,用爐火與泥土,創造了不朽的彩陶藝術,還為小冰期的再度到來做好了準備,人類再也不怕小冰期的寒冷,因為人類有了用火再創造的能力。人類真幸運呀,全新世裡的這把火,只有剛從小冰期走來的人,才真正懂得那把創世的火。所以在他們中間,才會有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的神話傳說,在古希臘神話中有普羅米修斯盜取天火給人類的故事。
有了「全新世」的窯火之後,人類用它禦寒,才至於不會被周期性的寒流所滅絕。人類最後一次走出非洲,才剩兩千餘人,在數以萬年計的時間裡,已經有許多人種被滅絕,滅絕的原因當然不止一種,但寒流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它破壞萬物生長,導致食物短缺,更直接促使人類不但為食物相爭,甚至會導致人相食,據說,在北京猿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後腦勺上,就留下了敲骨吸髓的洞口,這是「人吃人」的標記。也許人吃人是某一人種滅絕的直接原因,但根本還在於寒流。好在大暖期終於來臨,人類走向了「全新世」,成為「全新人」,這讓他們不僅造物,而且還造神。
人有王不算什麼,猴有猴王,獅有獅王,連螞蟻都有自己的王。人類有王,那還是動物性的進展,尚處於自然法則的鏈條中,還在自然進化的序列裡。可人有神,人創造了神話,就是人在創造自身,並在想像中賦能自我、超越自我,走出一個嶄新的人,那人便是我——我就是神!
我們現代人,今天仍然是全新人,但我們活在細節裡或者活在歷史裡,與活在神話裡的全新人相比,我們可能失憶了一部分,忘記了一些人之初的能力。比如人之初的全新世人,是在宇宙中開創格局的人,他們的創世意識,是我們這些生在細節尺度裡的人難以衡量的,但我們可以回歸。
-End-
劉剛、李冬君原創文章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
掃描上方二維碼即可購買
2020年認識中國第一課
150集中國通史課,穿越6000年文化中國
帶你在詩性的語言中讀懂中國
重塑文化史觀,找回精神家園
(永久有效 隨時隨地收聽)
《文化的江山》系列共3輯12冊,
中信出版集團·見識城邦出品
該書入選「2019年經濟人讀書會十大好書(中國歷史類)」
第一輯:文化中國的起源(已出版)
文化的江山01:文化中國的來源
文化的江山02:王朝中國的確立
文化的江山03:中國風雅頌
文化的江山04:中國軸心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