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認為全新世(Holocene)開始於1萬年前,那是根據14C測定的,稱為14C年。後來發現14C年要經過樹輪校正,才能得到正確的實際的年代,即日曆年。校正後全新世開始的日曆年為11.5kaBP(即距今11.5千年)。全新世對人類實在是太重要了。人類的文明社會,當前社會的一切繁榮、富強、發展、進步都發生在全新世。因此,認識全新世的氣候變化有重要的意義。為了說明全新世在地球歷史上的地位,有必要簡略回顧一下地球氣候的歷史,至少近兩百萬年的歷史。儘管這對於有46億年歷史的地球而言幾乎只相當於一天中幾分鐘的短暫時間。
大約240多萬年前地球進入所謂第四紀,其氣候特點是冰期-間冰期交替,地質學家稱之為旋迴。旋迴的時間即周期以萬年計,但是並不穩定。近70萬年來以10萬年周期為主。在南極的冰芯氧同位素變化中表現最清楚,在深海沉積、黃土堆積中也有一致的反映。一般認為冰期-間冰期旋迴的形成與地球軌道要素的變化有關。由於這是米蘭克維奇發現的,所以也稱為米蘭克維奇周期。最近一個旋迴開始於約12萬年前,那時地球氣候與現代的溫暖程度相當。到2.3萬年前達到最冷,稱為末次冰盛期。在每個10萬年左右的冰期-間冰期旋迴中,溫暖時期是比較短暫的,一般約1萬-2萬年。而更多的時間處於降溫過程中。但是溫度的下降不是直線的,而是由一系列的波動組成。直到20世紀中葉,大多數科學家還相信冰期的氣候是持續的寒冷。但是後來發現冰期中也有相對溫暖的時期。認識到冰期氣候的不穩定性是古氣候研究的一項重要成果。
末次冰盛期之後處於冰消期,北美的勞倫泰冰蓋,北歐的斯堪的那維亞冰蓋相繼瓦解。但是,就在氣候已回暖到接近現代的情況下,又發生了一次激烈的氣候波動,稱為「新仙女木」事件。以北大西洋北部為中心,氣候迅速變冷。但是寒冷僅持續了1千年左右,又快速變暖,所以稱為氣候突變。溫度變化的幅度達到了冰期-間冰期旋迴的3/4。這是末次冰期中最後一次氣候突變。「新仙女木」事件之後,即進入全新世。
儘管在20世紀後期人們已經認識到冰期氣候的不穩定性,不再把冰期看成持續的寒冷時期,也不再認為第四紀僅有4-5次冰期,但是,仍認為全新世的氣候溫暖而平和,沒有大的氣候波動。1995年O『Brien等首先根據格陵蘭冰芯中海鹽與陸源塵粉的變化,指出全新世可能有一系列的冷事件。以後國際上開始了一系列的研究。最著名的是Bond等(1997)根據北大西洋深海沉積中冰島火山玻璃和染赤鐵礦等浮冰碎屑(IRD)確定的冷事件年表。冰島及揚馬延島等地的冰川下滑到海中形成冰山,冰底攜帶了碎石顆粒,其中包括火山活動形成的玻璃和與赤鐵礦摩擦而染紅的碎石。當冰山融化時,冰底的碎石沉入海底。因此分析北大西洋深海沉積的IRD,可以判斷何時有大量流冰傾瀉入北大西洋,也就是冷事件。在愛爾蘭以西的地區沉積率超過了10釐米/ka,所以隔0.5-1.0釐米取樣,使得沉積記錄的時間解析度達到50-100年。根據Bond等的研究,全新世共發生9次冷事件,小冰期約出現於0.4kaBP。近年來一系列的古氣候研究表明,亞非季風區的降水量變化也同冷事件有關。當北大西洋出現冷事件時,季風降水減少,即弱季風事件。例如Gupta等(2003年)對阿曼灣沉積的研究就很有代表性。深海沉積中保存了浮遊有孔蟲的記錄。有的有孔蟲的數量與海水溫度有線性關係,而海水溫度取決於湧升,湧升的強度則依賴於海表的風力大小,也就是季風強度。因此,人們可以從過去近萬年的有孔蟲記錄來推測當時季風的強度,確定弱季風事件。
近來用大氣環流模式所做的模擬研究表明,THC減弱北大西洋變冷,可能是亞非季風減弱的原因。因此,冷事件與弱季風事件出現時間的一致,可能並不是偶然的。實際上我國至少是最早注意到全新世氣候不穩定性的國家之一。施雅風、孔昭宸主編的《中國全新世大暖期氣候與環境》(1992年)一書就明確指出4次冷事件,其出現的時間與Bond等在5年之後發表的北大西洋冷事件的14C年表十分接近。以後中國的諸多作者,根據冰芯、泥炭、孢粉、黃土、湖泊、冰川、雪線及考古資料做了大量的研究,並且有不少是高解析度的古氣候序列,證明全新世中國弱季風事件年表與北大西洋冷事件有很大的一致性。
全新世中的冷事件以及季風區的弱季風事件是與全新世的基本氣候特徵背道而馳的。全新世作為間冰期氣候溫暖溼潤,但是不斷為冷幹氣候事件打斷。這些冷幹事件一般只有幾百年,短的也許只有100-200年,但是對人類的社會發展卻有很大的影響。8.2kaBP的冷事件就可能促進了農牧業的發展。因為,在全新世中各地先後進入新石器時代,人口也迅速增長。發生氣候突變時,採集、狩獵不再能滿足生活需要,再加上人口的壓力,就可能成為推動農牧業發展的動力。
據吳文祥、劉東生的研究,5.5kaBP的氣候變冷在四大文明古國:兩河流域、埃及、印度及中國的文明中有重要的推動作用。4.2-4.0kaBP的氣候變幹正當兩河流域的阿卡德王國解體、埃及處於混亂的第1中間期、印度哈拉帕文明衰落。中華古文明也處於交替時期,經過動亂,於公元前2070年建立夏朝。愈來愈多的證據表明,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全新世大約出現於8kaBP、6kaBP以及4kaBP的3次氣候突變有密切的聯繫。 (來源於2007年04月03日《中國氣象報》 作者:王紹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