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材料PtTe

2020-12-08 中國科學院

  電流在強自旋軌道耦合材料中的自旋軌道力矩(SOT)效應提供了一種超快、高效的操縱磁矩的方式,是研發下一代自旋邏輯和自旋存儲的重要基礎。應用該效應於當前自旋電子學金屬多層膜器件中需要尋找既具有大自旋霍爾角又具有高導電性(即高自旋霍爾電導)的材料。相比於傳統上使用的Pt、W等重金屬,二維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TMDs)在晶相、對稱性、電導、自旋軌道耦合強度以及能帶拓撲特性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可調空間,因而近來成為研究電荷與自旋(及贗自旋)等自由度之間相互轉換的一個新興體系。儘管已經有不少研究發現了諸如MoS2、WTe2等材料具有較大的自旋霍爾角,但是它們相對大的電阻以及難以大規模製備厚度可控的薄膜等問題限制了該體系的實際應用。高導電性以及具有自旋-動量鎖定的拓撲表面態的狄拉克半金屬材料可能克服上述問題,然而它們的自旋軌道力矩(SOT)效應還沒有相關報導。

  最近,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研究中心磁學國家重點實驗室M02課題組的博士後許洪軍、特聘研究員於國強、研究員韓秀峰等人成功製備了大面積、高質量、厚度可控的PtTe2薄膜並且首次研究了這種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的自旋軌道力矩效應。借鑑PtSe2薄膜的製備方法,不同厚度的Pt薄膜可以通過在碲蒸汽中退火的方法而轉化成為[001]取向的PtTe2薄膜。與文獻報導的單晶PtTe2納米薄片類似,這些PtTe2薄膜在室溫下具有高導電性(~ 106 S/m)。因為PtTe2在大氣環境中的相對穩定性,均勻、平整、大面積的PtTe2薄膜可以轉移到磁控濺射設備中製備自旋電子學器件。通過對PtTe2/Py異質結進行系統性的自旋力矩-鐵磁共振的測量發現PtTe2薄膜具有較大的自旋軌道力矩效應: 忽略界面自旋的損失,5 nm的PtTe2的自旋霍爾角在0.09-0.15範圍,是對照實驗中4 nm Pt的1.5 ~ 2 倍。從PtTe2自旋軌道力矩效率隨厚度非單調變化的實驗結果可以推測PtTe2產生的自旋軌道力矩具有塊體態與表面態兩個不同的來源。因為高導電性以及較大的自旋霍爾角,PtTe2的自旋霍爾電導(0.2-1.6 × 105 ?/2e Ω-1m-1)是目前報導的TMDs中最大的,甚至能與典型的拓撲絕緣體Bi2Se3相比擬。進一步的垂直磁矩翻轉實驗也證實了PtTe2具有比Pt更高的電流-自旋流轉換效率。該研究表明PtTe2以及狄拉克半金屬有希望應用於低功耗自旋軌道力矩器件及其它自旋電子學器件中,該工作也揭示了大規模製備、研究、應用與PtTe2類似的二維、拓撲材料的可能性[H. J. Xu, J. W. Wei, H. G. Zhou, J. F. Feng, T. Xu, H. F. Du, C. L. He, Y. Huang, J. W. Zhang, Y. Z. Liu, H.-C. Wu, C. Y. Guo, X. Wang, Y. Guang, H. X. Wei, Y. Peng, W. J. Jiang, G. Q. Yu,* and X. F. Han, High Spin Hall Conductivity in Large-Area Type-II Dirac Semimetal PtTe2, Adv. Mater. 10 (2020) 2000513]。

  該項研究得到科技部(項目編號2017YFA02062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項目基金號11874409, 11674373, 51801087, 11804380)和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計劃(項目編號QYZDJ-SSW-SLH016)等的支持。

  論文連結

  圖1. 大面積高質量PtTe2薄膜的製備與結構表徵。(a)從Pt到PtTe2熱輔助的轉換示意圖。(b)和(c)分別為典型的PtTe2薄膜的釐米尺度的光學顯微鏡照片與納米尺度的高解析度透射電鏡照片。(d)為[001]取向的PtTe2薄膜的XRD。

  圖2. 自旋力矩-鐵磁共振器件示意圖以及實驗結果。(a) PtTe2中的RF電流產生的自旋-軌道力矩(包括沿面內的τ//和垂直平面的τ)使得近鄰的鐵磁性Py的磁矩(M)繞有效場方向進動。(b) PtTe2薄膜中厚度依賴的自旋-軌道力矩效率(ξSOT)以及自旋霍爾電導(σs)。

相關焦點

  • 進展|第二類狄拉克半金屬材料PtTe2薄膜中的高自旋霍爾電導
    應用該效應於當前自旋電子學金屬多層膜器件中需要尋找既具有大自旋霍爾角又具有高導電性(即高自旋霍爾電導)的材料。相比於傳統上使用的Pt、W等重金屬,二維的過渡金屬硫族化合物材料(TMDs)在晶相、對稱性、電導、自旋軌道耦合強度以及能帶拓撲特性等方面具有更多的可調空間,因而近來成為研究電荷與自旋(及贗自旋)等自由度之間相互轉換的一個新興的體系。
  • 發現狄拉克半金屬自旋密度波態
    本報訊(記者黃辛)復旦大學物理學系修發賢課題組通過研究狄拉克半金屬ZrTe5在強磁場下的輸運性質,首次觀測到一種新奇的磁場誘導的自旋密度波態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獲進展
    中科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穩態強磁場實驗裝置水冷磁體和極低溫測試系統支持下,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在線發表在
  • 我國科學家發現狄拉克半金屬自旋密度波態
    ZrTe5在強磁場下的輸運性質,首次觀測到一種新奇的磁場誘導的自旋密度波態,這一發現為狄拉克半金屬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狄拉克半金屬具有和石墨烯相似的能帶結構,它展現出高磁阻、高遷移率等優良電學性質。大量理論研究指出,多體相互作用能誘導狄拉克半金屬發生奇特相變,同時使原本無質量的狄拉克電子產生質量,此前尚未有實驗報導驗證這一現象。  研究者發現,ZrTe5具有很好的準二維特性,表現出體態的量子霍爾效應。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大類名為狄拉克半金屬的三維半金屬晶體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形式拓撲態。研究人員開發了廣泛的數學機制,以彌合具有「高階」拓撲(僅在邊界邊界表現出來的拓撲)形式的理論模型和真實材料中電子物理行為之間的差距。該團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Wieder博士。
  • 凝聚態物理的巨大進步:在狄拉克半金屬中,發現新的奇異拓撲態!
    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在一大類名為狄拉克半金屬的三維半金屬晶體中,發現了一種奇異的新形式拓撲態。研究人員開發了廣泛的數學機制,以彌合具有「高階」拓撲(僅在邊界邊界表現出來的拓撲)形式的理論模型和真實材料中電子物理行為之間的差距。  該團隊由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組成,其中包括博士後研究員Benjamin Wieder博士。
  • 拓撲半金屬光電晶體的超靈敏室溫長波探測研究 | 中國半導體十大研究進展候選推薦(2020-024)
    傳統半導體長波光電器件依賴於窄帶隙材料或能帶工程調控下的單粒子激發,需要深低溫來抑制噪聲或暗電流以獲得足夠的靈敏度,隨著探測波長的增加面臨著量子效率急劇下降的趨勢,從而給光電系統帶來集成、功耗等一系列問題,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從新材料、新機制的基礎創新出發尋求技術發展的內在動力。
  • 第二類外爾半金屬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年來研究人員在被稱為「Weyl半金屬」(Weyl semimetal)的拓撲材料中發現其低能準粒子激發滿足與無質量Weyl費米子相同的物理規律,在凝聚態體系中發現了高能物理中預言的奇異粒子。與在高能物理中不同的是,在凝聚態系統的一些固體材料體系中可以存在不滿足洛倫茲不變性的Weyl費米子。
  • 三維狄拉克半金屬ZrTe5能帶調控研究獲進展
    不同厚度ZrTe5納米片的電阻性能和T=2K時的霍爾電阻 近期,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三維狄拉克半金屬材料 狄拉克半金屬是目前凝聚態領域和材料科學領域研究的熱點,它可視為「三維石墨烯」,在低能耗電子學器件應用上具有重要價值。層狀材料ZrTe5由於具有高度各向異性的狄拉克能帶特徵,在相關研究中受到很多關注。早期研究表明ZrTe5是性能優異的熱電材料,最近的理論研究表明單層的ZrTe5是一個具有大能隙的量子自旋霍爾絕緣體,塊體材料的拓撲性質位於強-弱拓撲絕緣體之間。
  • 北京大學:吳孝松課題組發現狄拉克半金屬在量子極限下的霍爾熱電導...
    近日,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吳孝松研究員與南方科技大學張立源教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傅亮教授、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顧根大教授等合作,在強磁場下使得狄拉克半金屬ZrTe5進入量子極限態,觀測到了巨大的磁熱電效應和不同尋常的霍爾熱電導平臺,並給出了理論解釋。
  • 物理學院廖志敏課題組在《物理評論快報》發表狄拉克半金屬中量子...
    狄拉克半金屬在動量空間的三個方向都具有線性的能帶色散關係和受拓撲保護的費米弧狀表面態,呈現出許多新奇的物理性質,在未來電子學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然而,由於狄拉克半金屬的體態電導很高,輸運上很難探測到表面態的性質。北京大學物理學院俞大鵬院士領導的「納米結構與低維物理」團隊在該領域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南科大俞大鵬團隊發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電性調控研究新進展
    近日,南方科技大學量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俞大鵬團隊與北京大學、荷蘭特文特大學等合作,在狄拉克半金屬-超導體異質結量子調控方面取得研究新進展,相關成果以《通過增大狄拉克半金屬約瑟夫森結的幾何尺寸將電子輸運維數降到拓撲鉸鏈態》(「Reducing Electronic Transport Dimension to Topological Hinge States by Increasing
  • 武大:在狄拉克半金屬中,實現三維聲子,為控制聲音開闢新方式!
    狄拉克半金屬是拓撲上不同相的臨界態,這種無間隙拓撲態是通過帶反轉機制實現的,在這種機制中,狄拉克點可以被微擾成對湮沒,而不會改變系統的對稱性。 三維Dirac半金屬(DSM)具有許多奇異的輸運性質,如反常磁電阻和超高遷移率,是研究拓撲相變和其他新穎拓撲量子態的特殊平臺
  • 《自然-通訊》報導狄拉克量子材料中紅外光開關
    作為新型量子材料,狄拉克半金屬近年來受到廣泛的關注。狄拉克半金屬具有和石墨烯類似的能帶結構,也被稱為「三維石墨烯」。南京大學王楓秋教授課題組與科研合作團隊(復旦大學修發賢教授、電子科技大學李劍峰教授、澳大利亞Wollongong大學張潮教授等),首次利用中紅外超快泵浦探測技術系統研究了可通過分子束外延(MBE)生長的三維狄拉克半金屬薄膜材料Cd3As2。
  • ...發表拓撲和超導領域的重要發現:三維拓撲狄拉克半金屬中的超導...
    近些年,隨著拓撲絕緣體的發現和進一步研究,人們對基本物質態的劃分有了新的認識:物質材料可以劃分為拓撲非平庸和拓撲平庸這兩類。最近,三維狄拉克半金屬作為一種新的拓撲非平庸材料,由於其能帶的導帶和價帶在狄拉克點接觸,並且在三維動量空間中表現出線性色散關係,已成為凝聚態物理領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三維狄拉克半金屬可以看成是石墨烯的三維形式或是無能隙的拓撲半金屬態。
  • 物理所提出拓撲Node-Line半金屬的理論預言
    拓撲半金屬是不同於拓撲絕緣體的一類全新拓撲量子態,是當前凝聚態物理的研究熱點之一。和普通金屬相比,拓撲半金屬的費米面有且只有能帶交叉點。這些能帶交叉點構成了晶格動量空間的磁單極子。根據磁單極子在晶格動量空間的分布,拓撲半金屬可以分為拓撲狄拉克半金屬、外爾半金屬和Node-Line半金屬,組成拓撲半金屬「三重奏」。
  • 由狄拉克物理、金屬磁、二維性、化學穩定性集於一身的奇異材料!
    KV3Sb5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著者Tyrel McQueen教授的實驗室中發現的,它將四種特性結合到一種材料中:狄拉克物理、金屬受挫磁性、二維可剝離性(如石墨烯)和化學穩定性。這導致這種材料是高度金屬化的,大約15年前首次發現在石墨烯中。當一種材料中的磁矩(想像一下,當你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小條形磁鐵試圖彼此轉動,並從北向南排成一行)以特殊的幾何形狀排列時: 多種特性結合 就會出現「受挫的磁性」,就像三角網一樣。
  • 由狄拉克物理、金屬磁、二維性、化學穩定性集於一身的奇異材料
    KV3Sb5是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合著者Tyrel McQueen教授的實驗室中發現的,它將四種特性結合到一種材料中:狄拉克物理、金屬受挫磁性、二維可剝離性(如石墨烯)和化學穩定性。這導致這種材料是高度金屬化的,大約15年前首次發現在石墨烯中。當一種材料中的磁矩(想像一下,當你把它們放在一起時,小條形磁鐵試圖彼此轉動,並從北向南排成一行)以特殊的幾何形狀排列時:多種特性結合就會出現「受挫的磁性」,就像三角網一樣。
  • 拓撲半金屬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論文—科學網
    最近,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研究員田明亮課題組在拓撲半金屬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科學家發現第二類Weyl費米子—新聞—科學網
    當外加磁場在一些特定方向上時,這種材料表現出絕緣體行為,而當磁場處於其他方向時,則表現出導體行為。這種獨特的物理特性具有潛在的應用價值,即有助於研發具有高效率低能耗特點的新型晶片。研究人員預言在鎢二碲化物(WTe2)中存在著這種「粒子」。形形色色的固態材料像一個個「材料宇宙」,包含著多種不同特性的「粒子」,其中一些可以在宇宙中找到真正的基本粒子與之對應,而其餘的只可能存在於某些特殊類型的晶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