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咱今天就繼續說一說,微生物「進餐」的兩種吃法:好氧和厭氧。我們又該以什麼樣的故事繼續演繹屬於微生物的傳奇呢?
還是老規矩,開說之前先用較為科學的原理解釋一下:所謂的好氧作用就是微生物必須在有氧氣(O2)參與的條件下,才能夠將自身的食物(有機物或者無機物)分解掉,在這個過程中,氧氣作為電子受體,有機物或者無機物作為電子供體,微生物從中獲得供自身消耗的能量,利用有機物的叫做異養型(種類最多),利用無機物的叫做自養型(硝化菌就是典型例子)。
而對於厭氧作用則是必須在無氧的條件下,才能將食物分解,那沒有氧氣,以什麼作為電子受體呢?自然就是各種各樣的無機物,像什麼硝酸根、硫酸根、碳酸根啥的都可以,還不明白?想想咱們剛說過不久的反硝化菌,在缺氧條件下,它不就是以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以硝酸根作為電子受體從而獲得能量完成反硝化脫氮作用?
當然了上面說的厭氧其實還應該分為嚴格厭氧和兼性厭氧,嚴格厭氧就是必須沒有氧,有氧就活不了,典型代表就是甲烷菌,非常脆弱。而兼性厭氧則對於氧氣不感冒,有也行沒有也可以,反正都不影響它自由自在的活著,這就厲害了是吧,典型代表就是咱們那「小滑頭」反硝化菌。在這裡多說一句,所謂的兼性厭氧=兼性好氧=兼性,反正就有氧無氧兩種情況,再怎麼說也跳不出這個圈。
科學的敘述就是麻煩,說來說去,自己都快繞暈了,那對於我們那些就想簡單粗暴的把好氧和厭氧這兩種方式的特點記下來的朋友們,該怎麼敘述呢?您且往下看!
有一句俗話叫做「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咱們平時工作的團隊中,也肯定有一些急性子,幹起事情來風風火火,簡單粗暴,大多數時候效率很高,但是在遇到那些特別瑣碎的事情時,往往就耐不住性子,招架不住。這個時候就得需要團隊中另外一種心細如髮的成員來做,別看他們幹活慢條斯理,不溫不火,但是就是這種慢工出細活的態度,往往才能把一個項目中最難啃的骨頭給攻克。
那對於微生物來說呢?其實也是一樣的,同樣都是通過微生物的「進餐」活動,把水中的有機物給分解掉,好氧微生物就是那些急性子,它們可不講究什麼慢條斯理,上去就是一頓啃,咔哧咔哧全吃掉!這樣的好處就是處理速度快,但是壞處就是只能分解較容易分解的小分子有機物,萬一哪天水裡面來了高分子難降解有機物,好氧微生物往往束手無策,就好比一個吃起飯來風捲殘雲的人,往往好吃肉卻不能啃骨頭,你給他上了一桌子大骨棒、羊蠍子、小龍蝦、大螃蟹之類的需要細細的去吃的菜,估計得把急性子們餓死。
那對於厭氧微生物來說呢?和好氧微生物風捲殘雲不一樣,它們喜歡細嚼慢咽,一頓飯能吃個十天八天的,所以啦,那些急性子們特別不喜歡的硬骨頭,它們則完全可以搞定,但是限於它們吃飯的時間太長,所以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把厭氧微生物放在好氧微生物的前端,作為一個預處理:也就是僅僅需要它們把大分子難降解有機物變為小分子易降解有機物,後面的事情,就又交給好氧微生物手中了。(雖然屬於各自分工,幹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可總感覺厭氧微生物咋就這麼慘呢......)
那咱們最後在總結下關於「吃貨」微生物的日常:好氧菌吃飯風捲殘雲,速度快效率高,但是不能啃硬骨頭,厭氧菌吃飯細嚼慢咽,速度慢但是能啃硬骨頭,那怎麼樣才能把兩者的優點結合起來呢?先叫厭氧菌把硬骨頭嚼碎了,然後再叫好氧菌來吃,就這麼簡單!所以說一個人吃,總歸吃不多,一群人吃,那估計就剩不下嘛了。
好氧、厭氧處理大致就是這麼回事兒,實際的工程應用中,這兩種方法經常會配合使用。這就是生物多樣化的好處,這樣大家互相配合才能都有的吃。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