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露無聲溼桂花
文/張海菁
秋天到了,蘇州城的大街小巷暗香浮動,那是桂花開了。
走在小巷中,一旁是流水無言,一旁則是庭院深深。而那庭院裡必會種有一兩株桂花,你或許看不見那繁密的金燦燦的細小花瓣,但時近時遠的香氣已讓你醉了。
而我,這桂花的香啊,總讓我憶起一個人、一場在花季裡的悲傷。
如果不同女人可比擬作不同的花,那麼我的外婆,她一定就是那樸素而香氣濃馥的桂花了。
外婆是窮人家的女兒,十一歲上就做了人家的童養媳。那些日子是灰暗的,婆婆的打罵、小姑們的欺凌曾逼得那小小的童養媳幾番要跳河。十八歲上,外婆和外公圓了房,在外謀生的外公終於可以帶著外婆遠走高飛了。
他們陸續生育了六個孩子,靠著外公一個人的薪水過日子,生活很艱難。高高瘦瘦、吃苦耐勞的外婆也找著不同的活幹,拉板車、打短工、做外發加工的零活。孩子一個個大了、讀書了、工作了,外婆的臉也瘦黃了。
曾看見一張外婆年輕時的照片,是二十歲上拍的。照片裡的外婆黑亮的頭髮燙成了長波浪、淨白的鵝蛋臉上露著幸福的微笑,大大的眼睛卻是深邃的,盛著過往歲月的所有甜酸苦辣。
外婆的眼神是我平生最難忘記的,慈愛、憂鬱、剛毅倔強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種悲天憫人的意境吧。外婆經歷過日本軍對中國的侵略、躲過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經歷過新中國成立以後的經濟困難期,也經歷了「文革」時期的各種運動和政治動蕩,是太多的生生死死、浮浮沉沉,是太多的生活苦難給外婆留下的印記吧——那種眼神。
母親是六個孩子中的老大,我是第三代上最早出生的。母親生下我後就生病了,我由外婆養大。母親說,我小時候是個磨人的小鬼頭,體弱又好哭,最急人的是不肯好好吃飯。為了哄我吃飯,外婆不光要耐著性子餵我,還要年少的舅舅、姨姨在一旁唱大戲給我看,飯吃完了,別人也累趴下了。
大概就是因為帶大我不容易吧,外婆分外疼愛我、寵我;舅舅、阿姨們對我也是感情深切,隨口就能說出我小時候的種種怪癖,那些怪癖都曾是當年讓他們備受折磨的根苗。感情就是這麼「磨」出來的吧,而且越摩擦越炙熱。
高大而硬朗的外婆是我的一棵大樹,在她的庇護下,我平平安安地長大了。
長大的我離開外婆、離開故鄉到外地讀書去了。雖說他們在南京、我在蘇州,但這點距離已足以讓從沒出過遠門的外婆擔驚受怕了。電視上的天氣預報成了外婆天天必看的欄目,蘇州冷了、蘇州熱了、蘇州下雨了、太湖的水位又漲了……所有這些都成了外婆念叨的內容,連抱在她手裡的小孫子都一開口就說蘇州了。勤勞慈愛的外婆養大了自己的六個孩子,又帶大了六個外孫女、孫子。
就在我要回報她的恩情時、就在她要安享晚年時,我的這棵大樹卻倒下了。
外婆生病了,晚期鼻咽癌。聽到這個消息,我趕到了她的病榻前。看著外婆被病痛折磨的微微扭曲的臉,我知道這是我今生守護她的唯一機會了。我留在她的身邊照看她,恨不得把她給我的恩情統統回報給她。
外婆是堅強的,怕我擔心,她強忍著鑽入腦髓的疼痛。一天深夜,我被輕輕的呻吟聲驚醒,是外婆。看到我,外婆忙用手按住臉,另一隻手搖著、揮著,示意我她沒事、讓我去睡。我在她床邊蹲下身,輕輕替她擦去臉上的冷汗,用毛巾包著冰塊給她做冷敷。外婆慈愛地看著我,說:「囡囡,外婆還想看著你出嫁呢。」忍著淚,我說:「肯定會的,以後我的孩子還要你這個太奶奶抱抱呢!」
外婆吃藥、做化療,人越發瘦了。我小心地調理著她的飲食,她也配合著對抗化療後的反應,吃了嘔、嘔了再吃。在疼痛減退時,外婆便會坐到沙發上,讓我倚在她的肩頭,像小時候給我講故事那樣和我說起我幼時的趣事。我真希望這樣的日子能長一些、再長一些。化療了幾個療程之後,外婆的病症似乎減輕了,疼痛也減少了很多。外婆開始走動,精神也好起來。我心底有了希望,我想上天一定也想給我回報外婆恩情的機會吧。
八月底,我的假期結束了,我不得不回蘇州去。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一天的情景:八月的午後,舅舅攙扶著外婆立在門前送我,外婆一遍遍地問我國慶節回不回來,我也一遍遍地答:「回來,回來。」走出很遠,我回頭一望,外婆還在大太陽下站著。我安慰自己說,沒多久我就會回來的。我向外婆揮揮手,竟不曾料到,這一揮便是永別。
九月二日,我接到了家裡來的電報,外婆已於九月一日凌晨去世。我不敢相信那是真的,幾天前我的外婆還好好的在為我送行,怎麼可能!怎麼可能!!我狂奔而出,向火車站趕去,一路失聲痛哭、一路肝腸寸斷。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奔喪,失去的是我至愛的人。
此後,每到桂花飄香的季節,我都會分外懷念我的外婆。總想為外婆寫點什麼,但提起筆,寫下外婆二字,那歷歷往事已使我淚流不止。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每到中秋月圓之夜,我只能吟詠唐代王建的這首詩。轉眼十四年過去了,外婆,您還好嗎?這篇遲到的祭文,您還能聽見嗎?
本文選自2020年11月30日《文化藝術報》A07版 詳情請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查閱
掃碼立即下載文化頭條APP
責 編 | 龐阿倩
審 核 | 梁飛燕
如果你喜歡本文,請分享到朋友圈
原標題:《張海菁丨冷露無聲溼桂花》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