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小啟:
成都桂花巷內兩旁的桂花樹一夜之間被悉數砍光,讓市民倍感心痛心,這個包含了許多特殊的歷史記憶的外地遊客打卡地,已無法像往年秋季一樣金桂飄香了。
此事不僅在網上引起熱議,也驚動了國家有關部門。希望此事能早日得到妥善解決,別讓原本很有底蘊的桂花巷名副其實。
這個秋天,既然「桂子開花,十裡飄香」的盛景已無法重回桂花巷,那就和果爸一起去唐詩宋詞裡,去尋找桂花的馥鬱芳華吧。
白居易:遙知天上桂華孤
白居易寫過很多首與桂花有關的詩句,比如《長恨歌》裡面有「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黃 」,《憶江南》裡面有「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都是膾炙人口的佳句。
有意思的是,「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摘子黃」還被後世的楊萬裡「原封不動」搬運到了他的《木樨》詩裡,足以見得白居易此詩寫得非常出彩,讓號稱「南宋四大家」之一的楊萬裡都愛不釋手。
白居易最有名的桂花詩應該是《東城桂三首》,全詩如下:
子墮本從天竺寺,根盤今在闔閭城。當時應逐南風落,落向人間取次生。霜雪壓多雖不死,荊榛長疾欲相埋。長憂落在樵人手,賣作蘇州一束柴。遙知天上桂花孤,試問嫦娥更要無。月宮幸有閒田地,何不中央種兩株。
果爸賞析:
寶曆元年(825年),時任蘇州刺史的白居易創作了《東城桂》(又名《桂華曲》)三首,詩前有序言:
「蘇之東城,古吳都城也,盡為樵牧之場。有桂一株,生乎城下。惜其不得地,因賦三絕句以唁之。」
「惜其不得地」是全詩的主旨,表達了詩人對摧殘和埋沒人才的黑暗社會的憤懣感情。
詩人後來又創作《醉後聽唱桂華曲》,意境和風格還是和《東城桂三首》基本上一致:
桂華詞意苦叮嚀,唱到嫦娥醉便醒。此是人間斷腸曲,莫教不得意人聽。
白居易創作詩歌力求讓不識字的老太婆都能懂,他和元稹提出「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不空洞,亦不晦澀,上述數首桂花詩莫不如此。
皮日休: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皮日休玉棵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果爸賞析:
桂花詩中,特別是和月夜有聯繫的,多半帶有離愁別緒,或者鬱郁不得志,筆調比較低沉。
而晚唐詩人皮日休創作此詩時,正值中秋月圓之夜,聯想到自己前一年高中進士,春風得意意猶未盡。
詩人在東遊途中,值此良宵佳節,月夜美景,又處於意氣風發之時,詩人創作了此詩。
通過《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這位日後參加黃巢起義失敗,然後不知所蹤的文學家,給讀者描寫了一幅輕鬆靈動的中《夜賞月桂圖》,可謂花好月圓,靜謐祥和。
其實該詩的內容全部是詩人的聯想,卻又絲毫不讓人覺得有空虛之意。巧妙的聯想反而為「寂靜」的詩情畫意平添了幾分「俏皮」,讓人不禁對古人的中秋佳節浮想聯翩,甚至心馳神往。
李清照:自是花中第一流
鷓鴣天·桂花[ 宋 ] 李清照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果爸賞析:
此詞作於建中靖國(1101年)之後,易安居士與丈夫趙明誠居住青州之時。
由於北宋末年黨爭的牽累,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死後,她曾隨同丈夫屏居鄉裡約一年之久。他們攻讀而忘名,自樂而遠利,雙雙沉醉於美好、和諧的藝術天地中。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詞中正面描寫桂花的,只有開頭兩句。僅此兩句便把桂花的顏色、光澤、性格、韻味都寫得出神入化,堪稱把桂花之美寫得淋漓盡致,這也為後面替桂花「鳴冤」、「正名」做好了鋪墊。
三閭大夫在《離騷》中,用褒揚之筆,列舉了各種各樣的香草名花,以比況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沒有提到桂花。
宋代以一句「杏花微雨裡,吹笛到天明」流芳千古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其意思和易安居士不謀而合,都是以屈原沒有收桂花入《離騷》為遺憾之事,認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就全篇來說,這首詞的筆法非常巧妙的。全詞自始至終都象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易安居士是在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楊萬裡: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南宋大詩人楊萬裡的《巖桂》寫得別開生面,語言靈動活波,獨具浪漫主義色彩。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裡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
在民間傳說裡,嫦娥居住在月球的廣寒宮,陪伴她的只有一隻玉兔,一棵桂花樹。月亮上的陰影就是桂花樹的影子,吳剛一直在砍那棵桂花樹,只有砍倒桂花樹,嫦娥才能走出寂寞的廣寒宮。然而吳剛砍了幾千年,都沒有能夠砍斷。
詩人突發奇想,認為眼前的巖桂就是從月宮裡移植過來的,更添巖桂的仙氣與神秘。這從月宮帶來的神奇香味,果真不一般,經清風一吹,漫山遍野都瀰漫著桂花的芬芳,讓整座山猶如仙境一般。
這首詩也可以理解為童趣盎然,由於短小精悍,朗朗上口,自然非常適合兒童朗讀和背誦。
楊萬裡還寫過一首《木樨》,其中「 更談桂子是天香 」也是描寫桂花香氣的神來之筆,全詩如下:
天將秋氣蒸寒馥,月借金波滴小黃。不會溪堂老居士,更談桂子是天香。
至於「活用」白居易詩句一事,果爸認為,要麼是後人傳抄有誤,要麼是楊萬裡博採眾長。
呂聲之:獨佔三秋壓眾芳
唐詩宋詞裡高手雲集,風雲際會。讀過下面這首由名不見經傳的呂聲之寫的《詠桂花》,你將極度認同,人們經常感嘆高手自在民間,是不無道理的。
獨佔三秋壓眾芳,何詠橘綠與橙黃。自從分下月中種,果若飄來天際香。清影不嫌秋露白,新業偏帶晚煙蒼。高枝已折郄生手,萬斛奇芬貯錦囊。
果爸賞析:
宋代呂聲之,浙江新昌人,在星光燦爛的唐宋詩詞大家面前,他可能真的算是寂寂無名。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呂聲之通過對桂花顏色、形態、特性的描寫,表現了對桂花高度的讚美之情。「獨佔三秋壓群芳」和易安居士的「自是花中第一流」一樣,給予了桂花至高無上的美評。
詩人一生沒有做過大官,也不是知名的大詩人,但他僅憑一首《詠桂花》技驚四座,力挫群芳,一句「獨佔三秋壓眾芳」驚豔世界,流芳百世。
果爸小結:
唐代王建《十五夜望月》中還有「冷露無聲溼桂花」,柳宗元有「露密前山桂」,宋朝辛棄疾有「月殿先收桂子香」,陸遊則有「重露溼香幽徑曉,斜陽烘蕊小窗妍」……
古往今來,吟詠桂花的文人墨客不勝枚舉,歌頌桂子的名篇佳作也層出不窮。無論數量還是質量,桂花詩都不輸梅花詩、菊花詩,在百花詩中名列前茅。
親愛的朋友,還有哪些曾經感動過你的桂花詩,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