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爸小啟:
中醫中藥的起源和我國的歷史文化一樣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中華民族是一個勤勞勇敢、聰明智慧的民族。我們的祖祖輩輩喜歡效法自然,天人合一,講究五行相生相剋,衍生了許許多多別具一格的藥食同源文化。
雨雪天氣,如果不能出去散步步,不妨在古詩詞裡去散散心。那些藏在古詩詞中的中藥材,不僅可以療病,同時也可以醫心,給人以賞析悅目的享受。
一、青蒿
《詩經·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效。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其意思是說,呦呦鳴叫的小鹿,以野外的青蒿草為食物。
在中國古代,青蒿是帝王招賢納士的心聲;而在現代,主要是從青蒿中直接提取得到的青蒿素,則是治療瘧疾的良藥。
2015年,85歲的女藥學家屠呦呦,由於40年前提煉出的青蒿素,成功治癒了世界上2億多瘧疾患者,被授予當年度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
重慶酉陽享有「世界青蒿之鄉」的美譽,是世界上最主要的青蒿生產基地,全球八成的原料青蒿產於重慶酉陽。
二、決明子
《秋雨嘆》【唐代】杜甫雨中百草秋爛死,階下決明顏色鮮。著葉滿枝翠羽蓋,開花無數黃金錢。
顧名思義,決明子具有清肝明目功能,它是杜甫喜愛的藥材之一,他的《秋雨嘆》對不僅決明子描寫栩栩如生,更是讚賞不已。
決明子產於我國長江以南,秋季收穫其種子。根據決明植株大小,又可分為草決明和小決明。
與李白、杜甫並稱為唐代三大詩人的白居易,是位近視患者,但古代又沒有近視眼鏡糾正視力,所以他非常痛苦。為此他還曾經寫過兩首七律:
《眼病二首》(唐)白居易 散亂空中千片雪,蒙籠物上一重紗。縱逢晴景如看霧,不是春天亦見花。僧說客塵來眼界,醫言風眩在肝家。兩頭治療何曾瘥,藥力微茫佛力賒。眼藏損傷來已久,病根牢固去應難。醫師盡勸先停酒,道侶多教早罷官。案上謾鋪龍樹論,盒中虛撚決明丸。人間方藥應無益,爭得金篦試刮看。
在這首詩中,醫生給白居易開出的方子是:戒酒,吃決明丸。
由此可見,決明子作為明目的藥材,由來已久。
三、茯苓
《縱筆》【宋】陸遊百尺松根結茯苓,千年長養似人形。誰知金鼎烹初熟,恰值山翁醉欲醒。
陸遊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同時也是一位高產詩人,現存世之作多達9000多首,是古代存世作品最多的詩人。
陸遊的這首《縱筆》,生動形象地描寫了茯苓的生長特性及其形狀:茯苓喜歡與松樹根結伴而生,形似人參。
茯苓,別名茯菟、松腴、不死面、松薯、松木薯、松苓。
據《中藥大辭典》記載,茯苓具有滲溼利水、益脾和胃、寧心安神之功效。
除了《縱筆》外,陸遊還寫過一些與食療、養生有關的詩歌,比如下面這首《食粥》:
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
陸遊雖然一生經歷過與表妹唐婉的愛情悲劇,也徒有報國無門的嗟嘆,但他活了85歲,在平均壽命不過30多歲的古代,陸遊堪稱長壽仙翁,這與他平時對養生有所研究不無關係。
四、何首烏
《送胥平叔寺丞赴洛》【宋】 梅堯臣單車細馬出虎牢,春雲黕黕百舌嚎。穀雨已近花欲盡,秉燭夜飲朝坐曹。因君重思昔日歡,醉筆狂掃嵩丘高。於今零落二十載,縱在各各嘆二毛。試採上陽何首烏,刮切仍致苦竹刀。俗情相望亦異此,競欲折筍籠含桃。
從梅堯臣的詩中可以看出,胥平叔「於今零落二十載」,應得已是人到半百,發染秋霜,因此「試採上陽何首烏」。
顧名思義,何首烏具有烏鬚髮的功效,除此之外還能補益精血、強筋骨,傳說中吃了人形的何首烏可以成仙。
雖然吃了雖不能成仙,但吃了有補益肝腎之效用,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與梅堯臣同是宋朝詩人的陳淵在《交溪庵中因檢藥囊偶成》中這樣描寫何首烏:
道人頭上經春雪,不羨少年何首烏。已覺老來甘草莽,便當歸去訪田廬。
「道人頭上經春雪,不羨少年何首烏。」同樣說明何首烏烏鬚髮的功效。
果爸思詩: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交叉融合,異彩紛呈,讓人嘆為觀止。
古詩詞裡的中藥材,藥食同源,源遠流長。中醫中藥材不計其數,與中藥材有關的古詩詞也是不勝枚舉。
在品讀美輪美奐的古詩詞的同時,還能享受舌尖上的誘惑,更能祛病除疾強身健體,真是一石三鳥的人間賞心樂事。
朋友,與中藥材有關的古詩詞,你還有什麼感同身受的篇章?歡迎在果爸文末評論區留言!
關注果爸,詩與遠方,皆不迷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