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來自歐委會官網的消息顯示,近期歐委會批准了一種用作食品及飼料用途的基因改造大豆(mon87708 xmon89788 x A5547-127)。這種轉基因大豆已經通過了全面的授權程序,授權有效期為10年。任何用這種轉基因大豆生產的產品都將遵守歐盟嚴格的標籤和可追溯性規則。
資料顯示,該轉基因大豆由德國拜耳生產,2019年7月歐盟食品安全局轉基因生物小組(GMO Panel)評估了轉基因大豆MON 87708 × MON 89788 × A5547‐127用作食品和飼料的安全性。
經過評估,GMO小組得出結論,這種轉基因大豆及其常規對應品種和經測試的非轉基因參考品種一樣安全。
據悉,世界上第一種基因移植作物是一種含有抗生素藥類抗體的菸草。它在1983年培植出來;直到10年以後,第一種市場化的基因食物才在美國出現,那是一種可以延遲成熟的西紅柿。1996年,由這種西紅柿食品製造的西紅柿餅才得以允許在超市出售。
但近二十年來,在美國等國家的推動下,轉基因作物的種植面積開始大幅度增長。
根據International Service for the Acquisition of Agri-biotech Applications (ISAAA) 統計,2018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超過1.9億公頃,在26個國家種植。
圖:2018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情況|ISAAA
圖: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地域分布|ISAAA
目前,全球轉基因種植面積最大的四個國家分別是美國、巴西、阿根廷和印度,主要轉基因品種為大豆、棉花、油菜籽和玉米。
與此同時,隨著全球在糧食供應上的擔憂,在2017年、2018年糧食供應的核心領域——育種市場發生了重大變化。
2017年和2018年,種子行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國化工完成了對先正達的430億美元收購,陶氏與杜邦以1,300億美元的合併完成,另外由於孟山都的收購,拜耳作物科學資產被剝離給了巴斯夫。歷史悠久的「六巨頭」演變成了拜耳、科迪華、先正達和巴斯夫新的「四巨頭」。
而歐盟方面,此前一直被認為是全球限制轉基因最嚴格的地區,但實際上,早在2010年歐盟曾批准過一種轉基因土豆種植——但僅限於用於造紙,隨後撤銷,因為土豆在歐洲地區是主要的食品來源之一。
但在2012年,歐盟正式批准一種轉基因大豆技術,隨後逐漸擴展至玉米、油菜籽等作物。
值得注意的是,與我國一樣,這些轉基因作物僅限用於加工領域,而截至目前為止,包括小麥、玉米、稻穀、大豆等在內的主糧作物尚未在任一國家獲批直接用在食用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