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我們身邊的轉基因食品

2021-01-08 搜狐網

市場上有哪些

  轉基因農產品?

  截至目前,我國共批准發放7種轉基因植物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即1997年發放的耐貯存番茄、抗蟲棉花安全證書,1999年發放的改變花色矮牽牛和抗病辣椒(甜椒、線辣椒)安全證書,2006年發放的轉基因抗病番木瓜安全證書,2009年發放的轉基因抗蟲水稻和轉植酸酶玉米安全證書。

  據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研究員彭於發介紹,目前國內的轉基因農作物主要是轉基因棉花,轉基因番木瓜也有少量種植,而其餘已發放安全證書的轉基因植物未大面積應用。

  那麼,進口農產品有哪些是轉基因品種呢?我國先後批准了轉基因棉花、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4種作物的進口安全證書。除批准了轉基因棉花的種植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轉基因玉米、轉基因油菜用途僅限於加工原料。

  需要指出的是,我國法律規定,進口用做加工原料的農業轉基因生物,不得改變用途,即不得在國內種植。我國至今沒有批准任何一種轉基因糧食作物種子進口到中國境內種植。所以,一些人們擔心可能會在市場上買到用轉基因大豆做的豆製品,以及鮮食的轉基因玉米,都是沒必要的。至於聖女果(櫻桃西紅柿)、馬鈴薯、彩椒等,也都沒有轉基因品種。

  轉基因技術

  到底「轉」了什麼?

  轉基因技術雖然應用廣泛,但也引發了諸多質疑。吃轉基因食品對人們健康來說,到底安全不安全?這恐怕是所有轉基因爭議中最核心的問題了。反對者認為,轉基因馬鈴薯切片後半天都不變色,種了轉基因玉米的地方老鼠都死絕了,廣西大學生精子活力下降,罪魁禍首也是轉基因玉米……

  雖然專家們已指出反對人士舉的這些例子都不是轉基因產品,但並沒有完全打消人們的疑慮: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食用轉基因食品後,食物基因是否會與人體基因結合,導致遺傳變異?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有科學家採取了大大超過常規食用劑量的超常量實驗,來評估長期食用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比如,大鼠90天餵養實驗,其實驗時長相當大鼠整個生命周期的1/8;大鼠2年餵養實驗,則是觀察其整個生命周期的慢性毒性實驗。實驗證明,食用轉基因食品是安全的,不可能改變生物的遺傳特性。

  事實上,轉基因表達的目標物質主要是蛋白質,也就是說,轉入的新基因體現在作物的蛋白質上。所以,只要這種蛋白質不是致敏物和毒素,它就和一般食物中的蛋白質一樣,可以被人體消化、吸收,不會在體內累積,也不會因為長期食用而出問題。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問題受到國際組織、各國政府和消費者的高度關注。世界衛生組織以及聯合國糧農組織認為:凡是通過安全評價上市的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一樣安全,可以放心食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於1997年成立了生物技術食品政府間特別工作組,制定了轉基因領域風險分析原則和指南,成為各國公認的食品安全標準和世貿組織裁決國際貿易爭端的依據。

  轉基因食品入市前都要通過嚴格的毒性、致敏性、致畸等安全評價和審批程序,不計算實驗室時間,僅進入安全評價階段一般需要三年以上時間,目前還沒有其他食品經過了這樣嚴格的安全評價。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全球轉基因商業化應用已經17年,食用轉基因產品的人口佔到4/5,還沒有發生一例被證實的食用安全問題。

  三代以後

  也不會有問題嗎?

  「現在沒問題,不代表三代以後沒問題。」對這種擔憂,中國科學院遺傳發育研究所朱禎研究員解釋說,吃含有基因的食品或含有轉基因的食品將會改變人類的遺傳特性的擔心,如同某些「吃基因補基因」的宣傳一樣沒有科學依據,因為我們所攝取食物中的帶有遺傳信息的DNA(脫氧核糖核酸)都會被腸胃內的消化液徹底降解。轉基因食品跟常規育種得到的食品一樣,並沒有產生有別於其他食品的新的不可預期的問題。

  朱禎還表示,轉基因作物的推廣應用,可以大幅度減少使用化學農藥,從而創造更廉價、更綠色、更安全的食品,其帶來的利益遠大於可能的危害。如果只有零風險的發明才可以應用,那麼汽車、飛機、抗生素等都會遭到扼殺。

  今年以來,一則關於轉基因食品致腫瘤的說法流傳甚廣。事情的起源是,2012年9月,法國凱恩大學教授塞拉利尼在《食品與化學毒物學》雜誌上發表論文稱,用轉基因玉米NK603進行大鼠兩年飼餵研究,引起大鼠產生腫瘤,此事引起廣泛關注。

  歐洲食品安全局受歐盟委員會委託對該論文進行了評估,2012年11月,歐洲食品安全局作出最終評估認為,該研究得出的結論缺乏數據支持,相關實驗的設計和方法存在嚴重漏洞,而且該研究實驗沒有遵守公認的科研標準,因此,不需要重新審查先前所作出的NK603玉米是安全的評估結論。不過,此事雖已有明確結論,但流言仍然不時可見。

  轉基因領域已澄清

  但仍被反覆炒作的幾個問題

  羅雲波 中國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營養工程學院

  1.塞拉利尼事件

  2012年,法國科學家塞拉利尼在國際毒理學雜誌上發表文章,報告了利用小鼠進行了轉基因玉米兩年期的慢性毒理實驗,實驗得出長期食用轉Bt基因玉米引起實驗鼠普遍患癌的結論。

  該文章隨即引發了學術界的關注,歐盟相關食品安全部門組織專家對該實驗進行科學評估,然而評估結論認為塞拉利尼的實驗設計與實施缺乏重大缺陷。法國、德國、義大利、比利時、丹麥和荷蘭等六個歐盟成員國的食品安全監管機構都得出了否定塞拉利尼實驗結果的結論。最後歐盟食品安全局在考慮了塞拉利尼本人的申訴說明後最後做出了塞拉利尼的實驗數據不能支持其實驗結果的聲明。

  2.帝王蝶Monarch butterfly事件

  1999年美國康奈爾大學Losey等報導在實驗室以拌有轉Bt玉米花粉的馬利筋草餵養帝王蝶幼蟲可導致死亡,因而認為轉基因威脅非目標昆蟲。「環境主義」組織據此提出應限制轉基因玉米的生產與銷售。

  美國環境保護局(EPA)組織專家們對該問題進行了專題研究。結論是,抗蟲玉米花粉在田間對帝王蝶並無威脅,同時,美國中西部轉Bt基因玉米佔玉米面積的25%,但田間的帝王蝶數量卻很大。美國環境保護局進一步指出,評價轉基因作物對非靶標昆蟲的影響,應以野外實驗為準,而不能僅僅依靠試驗室的數據。

  3.巴西堅果事件

  美國先鋒種子公司在對大豆作品質改良時發現巴西堅果中有一種蛋白質富含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並將這一基因轉到大豆。但他們發現一些人對巴西堅果有過敏反應,而且引起過敏反應的正是這一蛋白。他們隨即對帶巴西堅果蛋白的轉基因大豆也進行檢驗,發現對巴西堅果過敏的人對這種轉基因大豆也過敏。於是該公司取消了這項研究計劃。

  這件事一度被說成是轉基因大豆引起食物過敏,顯然不準確。但從另一方面看,說明對轉基因植物的安全管理能有效地防止轉基因食品成為過敏原。

  4.山西、吉林老鼠死亡

  《國際先驅報》在披露了這一事件後,農業部組織專家對兩地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查,結論是沒有證據表明《國際先驅報》所描述的現象存在。當地的玉米品種先玉335也不是轉基因品種。該事件純系謠言。

  5.轉基因食品會影響生育

  廣西醫科大學的一個課題,調查大學生的生殖健康,發現大學生們的精子活力很低,當人們在分析各種原因時,正好有報導說廣西政府與美國合作引進美國的玉米新品種。於是,一位「專家」突發聯想,說是引進美國的轉基因玉米造成的。於是,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件便這樣聯繫在一起了。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已經澄清,引進種植的根本不是什麼轉基因玉米,只是外國公司的常規品種。說食用轉基因玉米影響生育是沒有任何根據的。其實,影響男性精子活力的原因有很多,如環境汙染、不良生活習慣以及精神壓力較大等因素,都是造成現代人精子活力異常的「兇手」。

  6.所謂美國人不吃轉基因食品的問題

  據美國農業部(USDA)2011年6月3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按種植面積計算,美國種植的88%的玉米、90%的棉花、94%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

  每年用於食品加工的玉米是60324萬噸,大豆用於食品加工的是48678萬噸。同時,美國出產的68%的玉米、72%的大豆以及100%的甜菜用於國內自銷。

  名詞

  解釋

  轉基因技術

  轉基因技術是指將人工分離和修飾過的基因導入到生物體基因組中,使生物體獲得新的性狀,如抗蟲、抗除草劑等。這項技術是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帶來了生物育種技術革命,拓寬了可利用基因的來源,實現了育種工作的可預期、精準、可控、高效,大大節約了人力、物力和時間。

  20世紀80年代末,科學家們開始把十多年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成果運用到生物新品種培育上。1994年,首例轉基因植物產品—耐貯存番茄進入市場,1996年開始轉基因作物實現商業化種植,從此迅速發展。

  與雜交等傳統育種技術相比,轉基因技術可以不受生物體間親緣關係的限制,打破不同物種間雜交的屏障,拓寬可利用基因的來源。科學家們已經培育出了一批具有抗蟲、抗病、耐除草劑等性狀的轉基因作物,如今的研究重點是如何提高農作物的光合效率、肥料利用效率等。

  除了農業,轉基因技術也已廣泛應用於醫藥、工業、環保、能源、新材料等領域。這項技術在醫藥領域的應用包括生產重組疫苗、抑生長素、胰島素、幹擾素、人生長激素等,在工業中的應用則主要包括纖維素的開發利用、新型抗菌素的生產、乳製品發酵等。J144

http://news.sohu.com/20140515/n399605102.shtml news.sohu.com false 綜合 北京晚報 http://bjwb.bjd.com.cn/html/2013-10/21/content_118193.htm report 4390 市場上有哪些轉基因農產品?截至目前,我國共批准發放7種轉基因植物的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證書,即1997年發放的耐貯存番茄、抗蟲棉花安全證書,1999年發放的改變花

相關焦點

  • 新聞背景:克隆動物食品與轉基因食品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15日宣布,經過克隆的牛、豬和山羊以及它們的後代均可以安全食用,克隆牛產的奶也可安全食用,這使得克隆動物食品離餐桌又近了一步。
  • 我們該怎樣面對轉基因食品? - 產經觀察_財經_中國網
    據資料顯示: 轉基因食品的有較多的優點: 一、可增加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可以降低生產成本; 二、通過轉基因技術可增強作物抗蟲害、抗病毒等的能力; 三、提高農產品的耐貯性,延長保鮮期,滿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
  • 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從1983年轉基因菸草的問世,到1996年轉基因作物全球的商業化種植,基因工程為多個領域尤其是食品領域帶來了深刻的技術革命。轉基因生物是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將某些生物的基因轉移到其他物種中去,改造生物的遺傳物質,使其在形狀、營養品質、消費品質等方面向人們所需要的目標轉變。
  • 轉基因食品的檢測技術分享
    轉基因食品大體上分為如下三類。 1、轉基因植物食品 由轉基因植物如轉基因的玉米、大豆、水稻、馬鈴薯、番茄、香蕉、蘋果、菠菜等生產加工而成。 2、轉基因動物食品 如轉基因的魚、雞、牛、羊等。 3、轉基因微生物食品 如轉基因微生物發酵而製得的葡萄酒、啤酒、醬油等,此類食品是利用轉基因微生物(如轉基因酵母和酶)的作用而生產出來的食品。後兩類轉基因食品目前在市場上還很少。
  • 崔永元調查轉基因食品 細說轉基因食品的危害
    先是崔永元方舟子就轉基因食品能不能吃在微博上展開辯論,之後是崔永元央視辭職、崔永元自費拍片調查轉基因食品。對於大家關心的問題,日前從美國歸來的崔永元舉行了媒體說明會作出詳細的解釋。     究竟崔永元自費拍片調查轉基因是怎麼進行的呢?崔永元邀請美國的採訪團隊,採訪了各類人,包括專家、普通的市民,還有一些民間組織,大約50人,去了洛杉磯、芝加哥、西雅圖。
  • 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危害嗎???
    二十二:俄羅斯某研究機構小白鼠飼餵試驗表明1.餵轉基因大豆的小白鼠3周內死亡達到50%2.餵轉基因大豆的小白鼠睪丸異常,餵正常大豆的小白鼠則睪丸正常3.餵轉基因大豆的小白鼠身材短小,餵正常大豆的小白鼠則正常5.餵轉基因大豆的小白胃細胞出現不明增生,餵正常大豆的小白鼠則正常6.餵轉基因大豆的小白鼠肝細胞異常,餵正常大豆的小白鼠則正常。。。。。。
  • 吃了轉基因食品,對我們的基因有影響嗎?專家:別妄想了
    一、轉基因食物是否會改變人的基因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什麼是轉基因以及什麼是轉基因食品。 轉基因,是指通過基因工程,以某種方式改變或修改DNA的一種方式。
  • 關於「轉基因」食品,仔細想想就能識破的「謠言」
    風靡中國的「小龍蝦」4、自從有了轉基因食品,身邊的癌症、不孕不育……各類疑難雜症變多了。自從有了電視機,身邊的癌症患者增多了。自從有了電腦,身邊白血病人變多了。自從有了手機,身邊不孕不育的人多了。自從有了高鐵,孩子們感冒都得打吊瓶了……這些病狀這些年是不是真變多了不知道,反正很多反轉者就是喜歡把「鍋」全甩給轉基因。當然有人或說:理論上講,手機、電腦等產生的輻射是安全的,不會影響健康。
  • 雀巢的「轉基因食品」之亂
    「轉基因事件」發生後,雀巢中國公司上下做出了最快的反應,12月5日,雀巢公司傳真給記者的聲明及一些相關資料就長達12頁。」發生後,雀巢中國公司上下做出了最快的反應,12月5日,雀巢公司傳真給記者的聲明及一些相關資料就長達12頁。
  • 什麼是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這些是比較野生的例子,但轉基因生物在農業中已經非常普遍。最常見的遺傳修飾旨在創造更高產量的作物,更一致的產品,並抵抗害蟲,殺蟲劑和肥料。轉基因食品根據國家醫學圖書館(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或NCBI的一部分),基因工程或轉基因食品是那些將其他植物或動物的外源基因插入其遺傳密碼的食品。這導致食物一直被調味,並且耐受疾病和乾旱。
  • 淺談轉基因食品存在的問題,我們吃了真的好嗎?
    以轉基因作物直接為食品有轉基因番茄、轉基因甜椒,等等;以轉基因作物作為原料加工出來的食品如利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豆奶、利用轉基因大豆生產的色拉油等等。轉基因食品具有成本低、產量高,「抗草、抗蟲、抗逆境」、品質與營養價值高、保鮮性能增強等特點。  轉基因食品與傳統食品相比較有一定的差別。傳統食品是通過自然選擇或人為的雜交育種來進行。
  • 轉基因食品爭議不休,很多人擔心這種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
    自從轉基因這種技術和轉基因食物出現以後,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影響,已經受到社會和很多人士的關注,其實轉基因技術這是一門新時代的技術,很多人都分不清通過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食品是否健康,擔心轉基因食品給健康是否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就來轉基因看看吧。
  • 轉基因食品爭議不休,很多人擔心這種食品,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
    自從轉基因這種技術和轉基因食物出現以後,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是否影響,已經受到社會和很多人士的關注,其實轉基因技術這是一門新時代的技術,很多人都分不清通過這種技術生產出來的食品是否健康,擔心轉基因食品給健康是否帶來不利影響,我們就來轉基因看看吧。
  • 轉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規制研究
    所以,各國在發展轉基因技術的同時,都積極制定和完善有關轉基因食品的法律規範,對轉基因食品的研發、生產、銷售進行監督和管理,以有效保證轉基因食品的安全和轉基因技術的可持續發展。近十年來,轉基因作物的種植持續大幅增多,轉基因食品在全世界範圍內已經相當廣泛,成為一種新型的食品。從統計資料顯示,到2005年初,轉基因農作物幾乎覆蓋了全球可耕土地總面積的4%。
  • 什麼是轉基因和轉基因食品,與普通食品有什麼區別?
    轉基因食品 基因工程食品或稱轉基因食品轉基因技術可以使食品的口味一致,並且使作為原料的動、植物具有對疾病和乾旱的抵抗力。 不過,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也列出了一份與轉基因食品相關的潛在風險清單,包括可能導致環境危害的基因改變。具體而言,轉基因生物有可能與自然生物近親繁殖,導致原始生物的滅絕。但是,反過來,轉基因也可能使某些作物繼續存在的希望。
  • 我們該如何冷靜看待轉基因?
    由美國華盛頓大學工程博士、臺灣《科學月刊》社理事長林基興撰寫的《一本書看懂轉基因》,日前由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作者林基興5月下旬到北京作講座期間,接受了南都專訪。《科學月刊》是臺灣一份歷史悠久的民間公益刊物,林基興則從事科普工作多年。在《一本書看懂轉基因》中,林基興對於轉基因科技發展的歷史背景、轉基因的相關知識、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以及媒體在轉基因知識傳播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做了深入淺出的分析。
  • 從美國的轉基因蚊子到轉基因食品,轉基因真的安全嗎?
    比如重組DNA、克隆、轉基因等基因工程技術。在醫學界,也開發了基因工程藥物,以及未來可能實現的基因診斷和基因治療。這為我們展現了無數可能發生的美好場景。然而任何一個理性的人都知道,從理論到實踐,必然經歷無數的嘗試、失敗和修正等。而每個環節都必須足夠嚴謹,否則很可能就是一場禍及人類的災難。
  • 被「妖魔」的轉基因|吃了轉基因食品會影響我們的基因嗎?
    【編者按】自從1983年第一株轉基因植物問世以來,轉基因技術的前行就伴隨著巨大的爭議。如今已有數十種乃至上百種轉基因植物在世界各地的實驗室中誕生,涉及作物種類包括木瓜、大豆、玉米、茄子等。然而在全球範圍內,公眾對轉基因技術的概念認識卻廣泛受到陰謀論和政治群體的影響。與所有技術一樣,轉基因技術在應用時需要嚴格的論證和政府的監管。儘管各國政府的監管方式有所不同,對轉基因的科學理解卻早已達成共識。澎湃新聞整理了國內相關學者的科普演講,為公眾簡述轉基因是什麼、研究的必要性,並對轉基因常見誤解進行解答。本篇為該系列的第4篇。
  • 轉基因食品到底能不能吃?安不安全?
    以轉基因生物為直接食品或為原料加工生產的食品就是「轉基因食品。簡要說明:不同物種A和B,把A體內某個好的基因弄到B裡,並在B體內穩定遺傳,從而使B及後代也有這個基因功能。爭議最大的是:基因是個很複雜的東西,我們才研究了幾十年,遠遠沒有弄明白它。可能我們認為細菌裡bt基因就是單一抗蟲用的,但到了水稻體內,能否同時改變其他未知基因的功能?人吃了會不會也被轉基因了?對後代有無影響?
  • 美國人眼中的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
    01 轉基因食品現狀根據美國國家生物技術信息中心(NCBI)的定義,轉基因(基因工程)食品那些將來自其他植物或動物的外來基因插入到其遺傳密碼中的食品。這可以使該食品風味保持始終統一,以及能增強對疾病和乾旱的抵抗力。然而,NCBI也保留了一份與轉基因食品相關的潛在風險清單,包括可能導致環境損害的基因變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