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頻道 PM2.5,這種直徑小於等於2.5微米的可入肺顆粒物,在從社會熱詞變為官方標準後,引發社會各界熱議。何時才能公布PM2.5監測數據?面對公眾的關切,天津排出了時間表。記者從環保部門了解到,從4月份開始天津環保部門將會發布PM2.5的監測數據,並將出臺相關措施治理天津大氣環境。
PM2.5監測排出時間表
「4月開始,率先公布4個以上國控站點的PM2.5監測數據,年底前13個國控站點數據全發布。」市環保局相關部門給出了天津PM2.5監測的時間表。
據介紹,天津從2008年開始對PM2.5進行研究性監測。監測結果表明,天津市的PM2.5年均濃度值約為55微克/立方米。初步估算,目前天津市PM2.5的年均值超標57%左右,而日均值的達標率約為70%。
根據計劃,從今年4月份開始,天津市將按照國家新標準,首先公布4個監測點的數據,之後逐步增加。到今年年底,天津將發布13個國控站點PM2.5的監測數據。到明年2月,全市27個監測站的數據將全部公開,包括市控站點和國控站點。
2008年,天津啟動了PM2.5試點研究監測工作,選取一個點位增設PM2.5監測儀器,開展監測方法探索研究。根據2008-2011年試點研究監測數據,天津PM2.5濃度約佔PM10濃度的50%-60%;PM2.5濃度年均值在0.050 -0.061mg/m3之間,年際變化趨勢為基本持平。
探訪PM2.5監測站: 採集系統形狀像蘑菇
灰霾監測中的PM2.5數據到底是如何出爐的?直徑不到頭髮絲1/20粗細的顆粒物如何監測?昨日,記者來到市環保局監測站一探究竟,揭開PM2.5的神秘面紗。
監測站屋頂,幾個三腳架支撐起一個蘑菇形狀的裝置。「這就是PM2.5的自動採集系統。」環境監測中心工作人員介紹,這一裝置叫「切割器」,先把空氣中直徑為10微米及10微米以下的顆粒物採集進來;裝置「頸部」有過濾層,將直徑大於2.5微米、小於10微米的顆粒物「過濾」掉,留下直徑小於2.5微米的顆粒物,「好比用篩子篩沙粒,一層層越篩越細」。裝置中還有一個玻璃瓶附件——這是雨水分離裝置,用於去除幹擾因素。接下來的任務就全交給「分析系統」了。採集的顆粒物樣本首先輸送到監測站房,讀出當前的平均濃度瞬時值、30分鐘濃度、1小時濃度、8小時濃度、12小時濃度和24小時濃度等多個數值。數據經過計算機處理,輸送到市環境監測中心審核,剔除無效數據後得到有效統計數據。
新聞關鍵詞: PM2.5究竟是嘛汙染物
有資料顯示,PM2.5是指大小在2.5微米以下的顆粒,由於這種直徑僅有頭髮絲1/20大小的顆粒數量增加,其表面可吸附的有害成分也會成倍增加,給人體帶來更為直接的傷害。PM2.5是產生灰霾和導致能見度下降的重要汙染物。大氣中的PM2.5,既有直接排放的一次汙染物,也有經化學反應生成的二次汙染物,由於粒徑小,懸浮時間長,因此易於遠距離輸送,區域間相互影響明顯。(完)
稿源: 每日新報 轉自: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