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時樂趣:掏雀摸燕

2020-08-28 紅嘴鴉

以前農村小孩兒,貪玩好耍,最喜撩貓逗狗,掏雀兒捕燕兒,樂此不疲。

每年春夏之時,有在院中支篩子拉麻雀的,有在樹林掛網網鳥的,也有爬樹掏鳥蛋的,各顯神通。今天跟大伙兒說說我小時候玩賞過的一種鳥,名叫紅嘴鴉。


紅嘴鴉屬於鴉科類鳥,通體黑色,鳥喙細長,紅色,爪子也是紅色,長的跟烏鴉似的。大家肯定會說這玩意兒長的黑不溜秋的又不漂亮,有啥好玩的?卻不知此鳥卻是鳥類中非常聰明的一種,號稱「會飛的狗」!養熟後特別粘人,可放飛,隨人盤旋飛舞,呼之即來,揮之即去,實乃小夥伴兒們面前裝逼之利器,隔壁家小孩兒都眼紅哭了!

紅嘴鴉築巢一般都在懸崖峭壁的縫隙或是崖洞之中。並且每年都是在同一地方產卵,一般不會挪窩。繁殖期大概是在四到七月,每窩產卵三到六枚。每年的端午節前後,是掏鳥的最佳時候,雛鳥太小了不好餵養,太大了出窩飛了,即便逮著了也不好馴化。


我們這兒是黃土高坡,大多是土崖。等到大鳥出去覓食的時候,幾個小夥伴兒一起帶著撬棍,大錘,粗麻繩,帶鉤的長杆,手電筒等傢伙什兒,來到崖上。先把長撬棍打入地裡,將麻繩在撬棍上多繞幾圈用作緩衝,再把麻繩另一頭拴在人身上,幾個人拽著繩慢慢的把人從崖壁上放下去,一直放至鳥窩洞口。不過不建議把繩子直接拴在腰間,不然麻繩會滑到腋下,兩邊肋骨都給你刮出血來!最好再戴個帽子,一來是因為下降過程中上面的土塊會劈頭蓋臉砸下來,整的灰頭土臉跟土耗子似的。再者萬一大鳥回來,免得被啄一腦袋大包。到洞口後穩住身子,打開手電,探明方位,用長杆把鳥窩慢慢鉤出來。將小鴉兒一個一個揣進懷裡,再把人拉上去,大功告成!

接下來開始分贓,小夥伴們各挑一隻,歡歡喜喜各自回家。

回到家來,央求父親幫我做了個鳥籠。每日餵食時,把饅頭米飯嚼成糊狀,捏成小條,一邊扒拉鳥嘴,一邊嘴裡「鴉兒鴉兒」喊著,讓它形成條件反射的記憶。據說這東西好吃豆腐,還得經常買豆腐餵它。有空了便顛兒顛兒的跑田裡給它抓螞蚱,小蟲吃,這樣羽毛才好看,油光水滑的。等大點了就架在手上胳膊餵食,經常被抓的手上全是白印抓痕。而且這鳥兒還特別能拉,拉的到處都是白花花的鳥屎,免不得因此經常被父母責罵。


就這麼一天天邊餵邊馴,等到羽翼豐滿,長大能飛了,就每天架出去放飛。這鳥餵熟了粘人,架在肩膀上,一抖身子飛出去,就在附近盤著飛,也不往遠了跑。這時拉長嗓門兒大喊一聲「鴉兒」!便噗啦啦的又飛回肩膀或胳膊上。馴好了,免不得經常帶著出去臭顯擺,美的很!當然了,也不是都能馴的這麼好,有的就放飛一去不回了,白白花費些心血。


聽說有馴的好的,還會看家,平時落在樹上,院裡來生人了,一個俯衝就飛下來啄人。也有老人說這鴉兒還善學人言,用點著的香頭把它舌頭燙圓了,調教出來,會說人話,跟八哥畫眉一個樣。不過我沒見過,也不知真假!

一般這紅嘴山鴉也養不了多久,大多數不到一年就飛走了,最終還是回歸大自然了。有時候天上看見飛過的鴉群,總是忍不住吼一嗓子「鴉兒——」,說不定就有我自己餵養的那一隻呢!

現在農村的小孩兒也大多不再去掏鳥了,他們有太多的可娛樂方式了。這樣挺好,說不定你逮只鳥就是國家保護動物呢,違法之事不可為。切莫讓捕鳥的陷阱,成為困住自己的法網!還是讓鳥兒們在大自然中自由飛翔吧!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家雀兒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留住鄉愁】  作者:劉琪瑞  家雀兒是它的小名,大名叫麻雀,俗名還有小雀兒、老家賊、山雀子等。  家雀兒是農人的朋友,是故鄉的一個符號。  家雀兒還是築巢做窩的高手。往往夫妻倆飛上飛下,銜來破棉絮、樹枝、草葉之類,在高樹上做巢,看似搖搖欲墜,其實牢固得很。  更多時候,它們會在低矮的房簷下做巢,洞口僅能容得下它們小小的身子,以致我們掏鳥蛋時伸進去的小手也會被擠得生疼。  鄉下的孩子把家雀兒當成最好的玩伴,「掏家雀兒」是最好玩的遊戲之一。
  • 裝臺大雀兒結局是什麼 原著小說中大雀兒最後怎麼死的
    據悉,《裝臺》原著結局中,大雀兒得病去世了,在預告片中也可以看到這一幕。大雀兒是一個靠出賣身體健康換錢的人,非常極端,這個人為了省幾塊錢就洗涼水澡,幹活大晚上不睡覺去出大力,白天也是一個人幹兩個人的活,總是在透支自己的健康,為後來得病埋下了伏筆。
  • 燕子雙飛去——家燕
    家燕家燕,雀形目燕科燕屬,中等體型(20釐米),喙短而寬扁,基部寬大,呈倒三角形。體態輕捷伶俐,兩翅狹長,飛行時似鐮刀,尾甚長,分叉像剪子。飛行迅速如箭,忽上忽下,時東時西,能夠急速變換方向,沒有固定飛行方向,有時還不停地發出尖銳而急促的叫聲,似嘁嘁喳喳。
  • 家燕、雨燕,小燕子?
    在他們眼裡,家燕和雨燕,飛行起來都輕盈靈活,長得也相似,都叫小燕子。但是,這些被稱作小燕子的飛羽精靈還是有很大差異的。 差異一:分屬不同 家燕家燕與麻雀柳鶯都屬於雀形目,被生物學家歸類於雀形目燕科燕屬。
  • 文昌人兒時記憶裡的昆蟲等,還記得嗎?
    我們的兒童沒有寂寞沒有無聊,在田裡、在山坡等,都是無限樂趣的源泉,那些被我們「玩死」的昆蟲等,是否還記得?文昌話叫「龍海挑」,常見於龍眼樹上,從鼻子抓住它,用線綁著玩……草地裡漂亮的金龜子總是吸引人喜歡。
  • 鬥雀,還有比這更無聊的運動麼?
    鬥雀(荷蘭語:Vinkensport、Vinkenzetting)是一項比賽一小時內哪只雄性蒼頭燕雀發出更多鳥鳴的遊戲。這種比賽常見於比利時北部的荷蘭語區弗拉芒,由弗拉芒商人最早在1596年舉行,成為弗拉芒的文化組成之一。
  • 菜菜周邊遊之廣州禾雀花 是雀 也是花
    每年的3月-5月都是禾雀花盛放的時候,在廣州市內有不少公園都有禾雀花看,例如華南植物園,天鹿湖,清遠牛魚嘴等。還記得上次在廣州看禾雀花,已經是五年前的事了,剛好是5月,現在重溫一下也是不錯的。為什麼叫禾雀花?
  • 湖北蘄春金溝村發現千年原生禾雀花古榺林
    榺幹上開滿了雀兒形狀的紅色花兒,看似千萬隻鳥雀圍著古榺飛舞,很是壯觀!禾雀花(拉丁學名: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又名白花油麻藤、花汕麻藤、雀兒花。是國家二類保護植物,禾雀花為蝶形花科黎豆屬木質藤本植物。禾雀花原產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中國南方地區均有栽培。由於禾雀花四季常青,每逢清明節前後繁花似錦,吊掛成串猶 如禾雀花飛舞,頗具觀賞價值。
  • 花中奇葩,禾雀花
    「遠看『禾雀』群群聚,近觀原是花瓣香……每年三四月,正是天鹿湖郊野公園禾雀花盛開的時節,像長蛇般的藤蔓飛架於山澗,盤繞在古樹上,枝條上垂下成串成坨的禾雀花,每一朵小花的花萼、花瓣、 花蕊都活像是一隻小鳥的鳥頭、翅膀和長長的尾巴,酷似一群禾雀棲息在-塊,栩栩如生,如見其動,如聽其聲,惟妙惟肖,讓人叫絕
  • 禾雀花(雀兒花)的簡單介紹
    禾雀花因為花朵形狀奇特而出名,花開時節,吊掛成串,直接長在藤蔓上,就像千萬隻禾雀棲息在林中濃蔭下,景象十分壯觀。接下來我們就深入了解一下這種神奇的植物。禾雀花(拉丁名:Mucuna birdwoodiana Tutch),又名白花油麻藤、花汕麻藤、雀兒花。
  • 世界上最大的鳥窩,為何無人敢掏?當地人:掏了可能出人命
    比起大家小時候掏的鳥窩,織巢鳥做的鳥窩能達到高3米,直徑為由於它們都是成對居住的,所以建巢穴時會做小隔間,以便能分清自己的家。我們知道雄性織巢鳥長得非常長好看,有些遊客看到美麗的鳥兒難免會想摸一下,但是千萬要小心,不能把手伸到它們的巢穴裡去摸,有的人就很疑惑為什麼不能,他們體型那麼小也不具備很強的攻擊力,為什麼不能掏?
  • 承載兒時記憶的狗尾草
    與此同時,狗尾草在某些方面也給農村長大的孩子提供了不少兒時樂趣。而這只是狗尾草的兒時樂趣之一,記得還有一個樂趣就是用一根比較長的狗尾草來釣穴居的中華七紡蛛。中華七紡蛛喜歡穴居於地下,平時除了覓食外,很少爬出洞穴,而且它的洞穴口還有它吐絲建造的混合有泥土的蓋子,隱蔽性極好,不仔細觀察都不易發現。
  • 印度人:摸不透中國人,掏150億幫外國建核電站也不幫我們建高鐵
    印度人:摸不透中國人,掏150億幫外國建核電站也不幫我們建高鐵。現代技術發展後帶給我們生活的變化無疑是巨大的。中國是世界上基礎設施建設最全面的國家,也是世界上基礎設施建設實力最強大的國家。特別是近年來,中國加快了在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部署。 我們幫助的對象就是我們的鐵哥們,巴基斯坦。
  • 你認識禾雀花嗎?你看見過如此漂亮的禾雀花嗎?
    禾雀花一般開花不結實,解放以來只有1961年結過豆莢。據老農說,禾雀花每30年結子一次。鮮花是鮮甜可口的時菜,曬乾可作清涼藥品。據說,這種禾雀花是有來歷的。相傳,有一天,八仙之一的鐵拐李雲遊到了公坑寺,看見一群又一群的禾雀(麻雀)飛到稻田裡偷吃稻穀。農夫拿著掃帚從這邊趕,禾雀飛到那邊吃;從那邊趕,禾雀飛到這邊吃。農夫眼巴巴地看著大群禾雀啄食他半年辛苦種出來的糧食,痛心疾首,呼天搶地。
  • 《畫皮2》主角楊冪飾演《畫皮2》角色綠色雀兒
    《畫皮2》主角楊冪飾演《畫皮2》角色綠色雀兒《畫皮2》綠色雀兒 楊冪——靈動可愛 鬼馬十足在《畫皮2》中楊冪飾演的雀兒,是小唯的閨蜜好友,不同於小唯冷豔嫵媚、妖氣十足,雀兒性格俏皮鬼馬,與其說是妖怪不如說更像一個精靈。
  • 豐縣和沛縣農村長大的你,一定掏過「小小蟲」窩
    麻嘎子窩往往在高高的楊樹上,很少有人爬上去,只有冬天,當楊樹葉掉光,才能發現;麻雀則不同,往往在屋簷下棲身,農村的房子又低,掏小小蜂最合適不過。放學之後,大人都還在地裡忙活,是掏小小蟲的最佳時機。主人若是看到,肯定阻止,因為一掏,就會掀動瓦片,容易漏雨,所以掏小小蟲還得偷偷地進行。
  • 禾雀花開的日子,總在春暖花開之際
    冬意猶在、乍暖還寒的日子裡,耳根處多了幾句人們談及禾雀花盛開的聲音。恰逢三五知己決意驅車前往廣州天鹿湖野郊森林公園觀禾雀花,隨往。登山覓徑,一路 「拈花惹草」,然未見禾雀花之蹤影,卻被山間清新的空氣衝淡了失望之情。
  • 懷念兒時「採蘑菇」的日子
    懷念兒時「採蘑菇」的日子●張宏旭 家住在伏牛山的農村裡,從小就和山裡的花草鳥獸打交道,對山中的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挖血參、捋連翹、掏土蜂蜜、下套子,這其中最讓我記憶猶新的當屬採蘑菇。採蘑菇的經歷可以讓我品嘗到收穫的滋味,體味到兒時那種掙錢的快樂。每每看見自己採的蘑菇還錢了,仿佛自己一下子就長大了,可以賺錢養家餬口了,男子漢那點責任感也許就是那個時候悄悄地培養起來的。 時光輾轉春秋,歲月泛舟拾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