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華與小明
麻雀、喜鵲之類的鳥,三十年前的鄉村到處都是。
我們管喜鵲叫「麻嘎子」,麻雀叫「小小蟲」。麻嘎子多在村外的大楊樹上,小小蜂在在村內。大的、成年的,叫它 「大小小蟲」;小的、未成年的叫做 「小小小蟲」;還沒長羽毛的,叫做 「光腚小小蟲」。
麻嘎子窩往往在高高的楊樹上,很少有人爬上去,只有冬天,當楊樹葉掉光,才能發現;麻雀則不同,往往在屋簷下棲身,農村的房子又低,掏小小蜂最合適不過。
最好是繕瓦的房屋。瓦是成波浪形的,在蓋屋的時候為了和牆合縫,往往會被用土或灰泥上,你只需看看那片瓦的下面空了,那裡面肯定有小小蟲。
放學之後,大人都還在地裡忙活,是掏小小蟲的最佳時機。主人若是看到,肯定阻止,因為一掏,就會掀動瓦片,容易漏雨,所以掏小小蟲還得偷偷地進行。
膽大的,蹬著牆圍、攀著窗戶或樹,爬上去,掀開一片瓦,側著身子去摸,有時是幾個沒孵化的蛋,有時是光腚小小蟲,有時是長了羽毛還不會飛的。蛋就拿走,自己去孵,放在一個盒子裡,用棉花包上,但是過不了幾天,就煩了,男孩子誰有耐心去孵蛋,女孩子又不幹,往往是一扔了事。
光腚小小蟲會被放回去,因為那種養不活的;只有似會飛似不會飛的,才會拿回家裡養,天天去捉蟲,那些卷邊的苘葉子,裡面肯定有小青蟲;但是,雖然小心翼翼,也養不活幾天。
掏小小蟲也是個危險活,既要防備主人發現,還要防備掏出一條蛇來。這不是沒有的,有人往裡一伸手,感覺冰涼滑滑的,嚇得一聲「媽呀」,一個趔趄掉下來,然後看到一條花蛇爬了出來,據說這樣的蛇是「屋龍」,保護房子的,動不得。
到了冬天,樹葉落盡,大風呼呼刮的時候,除了拾幹棒,還可以對樹上的麻嘎子窩蠢蠢欲動。那窩,往往搭在高高的樹梢上,大風一刮,似乎搖搖欲墜。如果能刮下來,不僅有柴火燒,還有麻嘎子玩。
麻嘎子的蛋,幾乎沒人看過,應該有雞蛋大小吧。於是,就有善爬樹的,在好奇心的驅使下,往兩手上一吐唾沫,把鞋子一脫,爬了上去;如果遇到大人,往往在呵斥下滑下來;如果是自己家的大人,現不忙著下樹,下了樹肯定挨揍,就在大人夠不到的安全地方呆著,大人也不敢緊逼,往往先走,丟下一句話:「回家再說!」如果回家的時候,拾了很多柴火,也許會躲過一頓揍,但會被警告,誰誰的胳膊或腿就是因為掏麻嘎子窩被摔斷的,現在還是光棍一條!
後來,有了氣槍,打麻嘎子也成了一種樂趣;有氣搶的人,猶如大將軍,雄赳赳氣昂昂地在一群小孩的前擁後呼下,村前村後轉悠。那裡還能打到鳥,鳥早被嚇跑了,因為人都比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