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衍生物助力高開路電壓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Nature...

2020-11-22 科學網
富勒烯衍生物助力高開路電壓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Nature Communications

論文標題:Ultra-high open-circuit voltage of t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an 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 design

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作者:Xianyuan Jiang, Fei Wang et.al

發表時間:2020/03/06

數字識別碼:10.1038/s41467-020-15078-2

微信連結:點擊此處閱讀微信文章

近期,上海科技大學寧志軍課題組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題為「Ultra-high open-circuit voltage of t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an 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 design」的研究論文[2],在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路電壓方面取得了突破。該工作是寧志軍課題組在前期引入低維錫基鈣鈦礦結構[3]和納米梯度結構[4]製備高效器件的基礎上,在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的又一個重要進展(圖1)。

圖1. 錫基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發展圖

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目前已經取得了25.2%的認證效率,但是可溶性的重金屬鉛可能造成的管制問題和環境問題[1],將會對鉛鈣鈦礦的商業化應用帶來了一些不確定的因素,尤其是在可穿戴器件以及室內和建築物等人口密集的場所中的應用,因此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發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錫基鈣鈦礦具有和鉛基鈣鈦礦相媲美的光電特性,比如高吸光係數、高載流子遷移率、合適的光學帶隙等,是理想的環境友好型光伏材料。

近年來,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性能取得了快速的發展,但是它們較小的開路電壓限制了器件的效率。目前文獻報導的開路電壓一般在0.6 V以下,相比於錫基鈣鈦礦1.35 eV左右的帶隙,器件的開路電壓損失在0.7 V以上。因此,雖然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短路電流和鉛基鈣鈦礦接近,目前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最高光電轉化效率停留在10%左右。

目前業內認為鈣鈦礦氧化和空位缺陷是錫基鈣鈦礦器件較低的開路電壓的主要原因。在這項研究中,作者提出了全新的研究思路,從器件結構的角度出發,在低維錫基鈣鈦礦結構和反式太陽能電池結構基礎上,設計利用較淺LUMO軌道能級的富勒烯衍生物ICBA作為電子傳輸層材料,取代常用的富勒烯衍射物PCBM,實現了錫鈣鈦礦和電子傳輸層之間的能級匹配。同時ICBA抑制了碘離子長程摻雜帶來的電子傳輸層載流子濃度提高,降低了界面的載流子複合。這兩個因素一起,實現了0.94 V的開路電壓(圖2),並取得了第三方實驗室認證的12.4%能量轉換效率,這是目前認證效率最高的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圖2:(a)錫基鈣鈦礦電池的能級結構示意圖,(b)AM1.5G光照下基於不同電子傳輸層的器件J-V曲線圖。

圖3:(a)錫鈣鈦礦與電子傳輸層之間的界面電勢SKPM掃描圖;(b)錫鈣鈦礦和電子傳輸層之間的界面非輻射複合示意圖。

該工作說明除錫鈣鈦礦活性層的缺陷之外,錫鈣鈦礦的P型摻雜特點所帶來的界面複合是影響器件開路電壓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界面設計是提高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的重要途徑。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上海科技大學博士生薑顯園和王飛,通訊作者為上海科技大學寧志軍教授,蘇州納米所陳立桅研究員和陳棋副研究員為共同作者。

References

1.Li J. et al. Biological impact of lead from halide perovskites reveals the risk of introducing a safe threshold, Nat. Commun.11, 310 (2020)

2.Jiang X. et al. Ultra-high open-circuit voltage of t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via an 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 design, Nat. Commun.12, 1245 (2020), DOI: 10.1038/s41467-020-15078-2

3.Liao, Y. et al. Highly oriented low-dimensional tin halide perovskites with enhanced stability and photovoltaic performance. J. Am. Chem. Soc. 139, 6693–6699 (2017).

4.Wang, F. et al. 2D-quasi-2D-3D hierarchy structure for t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with enhanced efficiency and stability. Joule 2, 2732–2743 (2018).

摘要:Tin perovskite is rising as a promising candidate to address the toxicity and theoretical efficiency limitation of lead perovskite. However, the voltage and efficiency of t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re much lower than lead counterparts. Herein, indene-C60 bisadduct with higher energy level is utilized as an electron transporting material for tin perovskite solar cells. It suppresses carrier concentration increase caused by remote doping, which significantly reduces interface carriers recombination. Moreover, indene-C60 bisadduct increases the maximum attainable photovoltage of the device. As a result, the use of indene-C60 bisadduct brings unprecedentedly high voltage of 0.94 V, which is over 50% higher than that of 0.6 V for device based on [6,6]-phenyl-C61-butyric acid methyl ester. The device shows a record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12.4% reproduced in an accredited independent photovoltaic testing lab.

(來源:科學網)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富勒烯衍生物助力高開路電壓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該課題組前期採用低維錫基鈣鈦礦結構和納米梯度結構製備了高效太陽能電池,在近期的研究中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開路電壓提高到0.94 V,12.4%的光電轉化效率,是目前已知的穩態輸出效率較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我國科學家在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
    太陽能電池是一種把光能轉換成電能的裝置,光電轉化效率的高低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標之一。與傳統矽基太陽能電池相比,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因其效率較高、成本較低而成為研究熱點。目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大多基於重金屬鉛的鉛基鈣鈦礦,帶來的環境問題限制了其進一步應用;而錫基鈣鈦礦具有無毒、高吸光係數、高載流子遷移率和合適的光學帶隙等優點,是理想的環境友好型太陽能電池材料。但是,錫基鈣鈦礦存在結構缺陷多、易氧化和器件結構能級不匹配等問題,致使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偏低。
  • 上科大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破紀錄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下,上海科技大學物質學院寧志軍課題組在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方面取得重要進展。通過器件結構的改進將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開路電壓提高到了0.94 V,實現了12.4%的光電轉化效率,這是目前國際上已報導的穩態輸出效率最高的非鉛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的能量無序對開路電壓的影響
    (BHJ)太陽能電池得到迅速發展,最高效率已經突破到13%。然而非富勒烯聚合物太陽能電池開路電壓的損耗一直是讓業界困擾的問題,因此了解開路電壓的損耗機制是進一步提高光伏性能的關鍵。近期,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張淵教授與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的周惠瓊教授(共同通訊作者)在Adv. Funct.
  • 綜述:聚合物/富勒烯太陽能電池的研究進展
    Heeger教授組發現了共軛聚合物和富勒烯之間存在超快的電荷轉移,並在1995年實現了由溶液製備的聚合物/富勒烯衍生物PCBM體異質結太陽能電池。此後,在過去的20餘年裡,人們先後在共軛聚合物吸光材料的設計與合成、器件的工作機理、活性層形貌與電子給-受體分相行為的調控、界面層的影響與低成本器件工藝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並取得了很多突破性的進展,使得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提高至11%左右。
  • 北京大學黃春輝課題組取得錫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錫基鈣鈦礦與鉛基的相比具有更加合適的帶隙、更為優異的載流子傳輸能力以及環境友好的特性,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廣泛關注。然而,Sn2+易被氧化成Sn4+,使得其電池的效率和穩定性遠落後於鉛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 【前沿技術】用發光受體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 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能級偏移對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影響,指出提高效率的關鍵是研發可發光的受體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積印刷,可為載具、建築分布式供電,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6%,但與無機太陽能電池仍有一定差距。這種電池利用供體-受體界面的能級偏移產生載流子,很小的能級偏移就能增加開路電壓,但相關原理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以非富勒烯為受體,苯並二噻吩與喹喔啉衍生物為供體,構建了4種不同能級偏移(0~300 me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前沿技術」用發光受體分子提高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
    ---------- 獲取更多信息,請關注我們----------德國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能級偏移對非富勒烯有機太陽能電池效率的影響,指出提高效率的關鍵是研發可發光的受體分子。有機太陽能電池具有一定柔性,能大面積印刷,可為載具、建築分布式供電,功率轉換效率已達到16%,但與無機太陽能電池仍有一定差距。這種電池利用供體-受體界面的能級偏移產生載流子,很小的能級偏移就能增加開路電壓,但相關原理仍不清楚。研究人員以非富勒烯為受體,苯並二噻吩與喹喔啉衍生物為供體,構建了4種不同能級偏移(0~300 meV)的有機太陽能電池。
  • 化學所在聚合物太陽能電池研究方面取得新突破
    聚合物太陽能電池一般由共軛聚合物給體和富勒烯衍生物受體的共混膜夾在ITO透明正極和金屬負極之間所組成,具有結構和製備過程簡單、成本低、重量輕、可製備成柔性器件等突出優點,近年來成為國內外研究熱點。結構規整的聚(3-己基)噻吩(P3HT)和可溶性C60衍生物PCBM是最具代表性的給體和受體光伏材料。
  • 半導體所研製出高效平面異質結鈣鈦礦太陽能電池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是近幾年興起的一類具有巨大應用前景的太陽能電池,它具有光電轉換效率高、成本低以及製備工藝簡單等突出優點。經過幾年的快速發展,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從初始的3.8%迅速提高到22.1%,已接近或超過傳統高效薄膜太陽能電池(如銅銦鎵硒或碲化鎘等),進一步發展,可與矽及砷化鎵等單晶太陽能電池媲美。
  • 在TMDCs太陽能電池中實現高開路電壓
    基於TMDCs範德華結的光伏器件在超薄厚度下顯示出很高的光電流,證明了TMDCs是化學穩定且無毒的吸收材料,有望實現高效的超薄太陽能電池。然而,TMDCs範德華結的開路電壓(VOC)非常低,多層TMDCs(EG 1.2-1.3 eV)的相應 V OC值低於0.4 V,單層器件( E G 1.6-1.9 eV)低於0.6 V,這阻礙了高效TMDC光伏器件的發展。
  •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運行最高效率25.2%
    但是,由於低溫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較少,低溫鈣鈦礦效率還遠遠未達到目前的先進水平,此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條件下運行機理尚未清楚。基於此,2020年7月30日北京大學周歡萍團隊及其合作團隊於Joule刊發本徵缺陷自消除提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低溫性能的研究成果。
  • 光輔助兩步法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效率超過22%
    此方法有助於製備高結晶度,大晶粒尺寸和低陷阱密度的鈣鈦礦薄膜。最後採用光輔助方法製備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器件效率超過22%。此方法相對與Seok的Science028的工藝大大縮短了製備時間。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最高認證光電轉化效率29.1%   保持單位:德國柏林亥姆霍茲研究中心(HZB)鈣鈦礦/CIGS疊層太陽能電池最高認證光電轉化效率24.2%   保持單位:德國柏林亥姆霍茲研究中心(HZB)CsPbBr3最高開路電壓
  • 關於太陽能電池的最新研究Nature Energy三連中
    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的黃勁松教授:C60/SnO2-x基結構簡化的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近年來,全鈣鈦礦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效率正在迅速提高。然而,通過不同工藝沉積的四層或更多層的互連層(ICLs)具有複雜的結構,限制了它們的應用前景。在串聯器件中,ICL控制了子電池的電荷收集和重組,這對於串聯太陽能電池的性能至關重要。
  • 鏈長很重要:苯基烷基銨鈍化使鈣鈦礦LED具有創紀錄的高輻射使用壽命
    25.5%    保持單位: 韓國蔚山國家科學技術研究所(UNIST)鈣鈦礦/矽疊層太陽能電池最高認證光電轉化效率29.5%   保持單位:牛津光伏公司(Oxford PV)CsPbBr3最高開路電壓1.7V   保持團隊:中國暨南大學段加龍&唐群委團隊
  • 太陽能電池研究進展:零CO2排放的硝酸鹽生產、可印刷介觀鈣鈦礦太陽電池、染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等|FOE虛擬專刊
    oTb摻雜能顯著提高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填充因子(FF),其結構為玻璃/ITO/NiOx/mappi3/(oTb)PCBM/(PEIE)/Ag。對於沒有PEIE(聚乙基亞胺乙氧基化)塗層的電池,oTb摻雜使FF從0.57增加到0.73。在光照下,oTb摻雜後去除了電流密度-電壓(J-V)特性曲線的S形彎曲。
  • FOE虛擬專刊 | 太陽能電池研究新進展
    平板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雙胍摻雜電子傳輸層實現82%以上的高填充因子 摘要:在電子輸運材料中進行N摻雜是提高鈣鈦礦太陽電池oTb摻雜能顯著提高鈣鈦礦太陽電池的填充因子(FF),其結構為玻璃/ITO/NiOx/mappi3/(oTb)PCBM/(PEIE)/Ag。對於沒有PEIE(聚乙基亞胺乙氧基化)塗層的電池,oTb摻雜使FF從0.57增加到0.73。在光照下,oTb摻雜後去除了電流密度-電壓(J-V)特性曲線的S形彎曲。
  • 新型受體製備低電壓損耗高效三元有機太陽能電池
    在過去的十年裡,本體異質結(BHJ)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取得了快速的發展。單結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PCE)超過16%,疊層器件的光電轉換效率(PCE)超過17%。在三元器件中,選擇三個具有互補吸收和適當能級的活性層組分對於獲得良好的器件性能至關重要。 此外,光生載流子的能量損耗也是決定光伏性能的重要因素。 為了降低三元器件的損耗,應適當調整吸光活性材料的LUMO和HOMO水平。
  • 效率高達15.34%的全小分子OSCs,富勒烯添加劑可提高填充因子
    眾所周知,由全小分子組成的溶液處理有機太陽能電池(OSCs)具有化學結構清晰、材料純度高、批量合成重複性好等特點,具有工業化生產的前景。通過對電子給體結構的改進,選擇Y6作為電子受體,可獲得光電轉換效率(PCE)大於13%的ASM-OSCs。
  •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
    共軛小分子「電荷驅動器」助力高效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與傳統硫族量子點材料相比,滷素鈣鈦礦量子點材料由於其優越的光電性質,近年來受到研究人員的廣泛關注。但是由於其量子限域效應導致其電荷分離效率較低,從而限制了其太陽能電池的光電轉換效率。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楊陽(點擊查看介紹)團隊通過引入共軛小分子來提供額外的電荷分離驅動力,從而減少載流子複合以實現高效率的鈣鈦礦量子點太陽能電池。在傳統量子點電池領域中,提高電荷分離的策略主要有:設計合理的核殼結構、表面配體的處理、器件結構的合理設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