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蟲來如此】琥珀中的石蜈蚣

2021-02-08 巍巍昆蟲記


石蜈蚣是節肢動物門唇足綱的一個目,統稱石蜈蚣。石蜈蚣主要生活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寒冷地區較少見到。全世界已知3科1500多種。石蜈蚣是典型的肉食性動物,以小型節肢動物等為食,主要依靠顎足的毒鉤取食。石蜈蚣白天在腐葉、朽木中休息,晚上出來覓食,行動迅速。其視力較差,主要靠觸角爬行、捕食和尋找棲息場所。石蜈蚣喜歡陰暗潮溼的生境,大多棲息於山坡、田野、路旁、雜草叢生的磚石瓦塊之下,或者較為潮溼的柴堆及枯枝落葉中,行動迅速。也有部分種類棲息在洞穴中。石蜈蚣化石較為少見,本書收錄波羅的海和緬甸琥珀化石各一種。



1、身體細長;

2、背腹扁平;

3、身體分為頭部與軀幹部;

4、頭部前端有一對觸角;

5、無單眼或有一對單眼,或具有單眼群;

6、頭的腹面具有口器;

7、軀幹部第一軀幹節十分退化,已難分辨,但是其一對附肢卻十分發達,形成顎足,也稱毒爪;

8、軀幹部由多數體節組成,背板大小交替排列;

9、軀幹部每節有一對步足,共計15對;

10、最後一對步足較粗長,伸向後方,特稱尾足或肛足,是石蜈蚣的感覺器官。

以上內容節選自《凝固的時空:琥珀中的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凝固的時空:琥珀中的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張巍巍著,重慶大學出版社2017年出版,全書728頁,大16開,全彩印刷,定價498元


圖書詳情:【蟲書推介】凝固的時空:琥珀中的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


想了解有關昆蟲的一切?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平臺:巍巍昆蟲記

新浪微博:混世魔王張巍巍

微信互動:actias

加入好物圈圈子與我們互動:


相關焦點

  • 【蟲來如此】琥珀中的囓蟲
    部分囓蟲具胎生能力;有些種類能營孤雌生殖。古書齧科 Archaeatropidae和古小齧科Empheriidae都是已經滅絕的化石科,目前僅記錄於琥珀中。古小齧科Empheriidae蝨齧科 Liposcelididae以上內容節選自《凝固的時空:琥珀中的昆蟲及其他無脊椎動物
  • 【蟲來如此】「凝固」的盲蛛
    雌性有產卵器,位於腹部腹面正中,管狀,藏在鞘內,將卵產入土中、腐木和樹皮下、植物或螺殼內。有的種類營孤雌生殖。成宇宵繪製的盲蛛目盲蛛為掠食或腐食性,取食小型節肢動物、螺類、動物屍體和植物屑。用觸肢捕物,傳給螯肢,弄碎。不但吸汁液,也吃小顆粒,大部分在中腸內消化,不象蜘蛛那樣能長時間耐飢。
  • 【蟲研捷報】緬甸琥珀揭示天鵝絨蟲擴散的奧秘
    櫛蠶是一類非常罕見的無脊椎動物,亦可稱天鵝絨蟲、黏液蟲等,隸屬有爪動物門。現生櫛蠶包括2科(櫛蠶科 Peripatidae 和南櫛蠶科 Peripatopsidae)54屬186種,主要分布於熱帶地區,包括非洲中部、馬來半島、美洲中部、澳洲等地,中國尚未發現。
  • 石探紀科學團隊於緬甸琥珀中發現兩個缺翅蟲目新種【每日珠寶新聞】
    近日,石探紀科學團隊殷子為(上海師大)、蔡晨陽和黃迪穎(南古所)等描述了兩個產自緬甸胡康河谷的缺翅蟲化石新種,並將它們分別命名為『森諾曼缺翅蟲Zorotypus (Octozoros) cenomanianus Yin, Cai
  • 【蟲珀欣賞】緬甸琥珀中的襀翅目 石蠅
    微信公眾號:burmite (緬甸琥珀)@琥珀主 www.hupozhu.com覺得內容不錯想分享給朋友們,請【分享到朋友圈】,想看過往信息點擊屏幕下方菜單欄的【手機店鋪】有不少緬甸琥珀新品。點擊「閱讀原文」可以登錄京東商城購買張老師的書。
  • 世界上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封存在7釐米琥珀中(圖)
    (製圖毛宇昂)  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  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 出泥土而脫凡塵——淺談琥珀中的「古蟬新義」
    琥珀,是植物樹脂滴落後被掩埋,經數千萬年的地質變化後形成的化石。樹脂在滴落過程中會粘附自然界中的蟲,蟻,蠅,蟬等昆蟲,也會有植物的花,葉,莖,芽等等在其中,琥珀中所包裹的物體給科學家提供了千萬年前生存環境中的直觀標本,同時,我們也有幸能看到大自然恩賜給我們千姿百態的生動畫面。
  • 中美科學家發現最古老蛙類琥珀 現億年前新物種
    原標題:緬甸「蛙類琥珀」現億年前新物種  中美科學家發現四件中生代白堊紀時期蛙類琥珀化石,其中之一被鑑定為全新蛙類物種  在遙遠中生代的緬甸叢林中,生活著和現代完全不同的物種,它們或在水潭或在陸地繁衍生息,直到湮滅。
  • 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被發現
    琥珀中的蛇皮 Ryan C.、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宣布,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同時,這也是全世界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新生蛇,將它「凍齡」的琥珀還表明古代蛇類曾在海洋邊緣的森林中生活過。  「鱷魚皮」裡藏著大秘密  2016年初,一位熟悉的琥珀商人向邢立達兜售一塊「鱷魚皮」,原因是這是一塊相當大的皮膚。邢立達笑著接過標本,心想著這大概是一隻碩大的蜥蜴,但眼前奇怪的模式卻令他心裡咯噔一下,如此均勻的菱形鱗片讓他想起蜥蜴的「親戚」——蛇。
  • 南京科學家發現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5000萬年前的琥珀揭開氣候密碼
    昨天,一場《琥珀最新研究進展》講座在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舉行,南古所研究員張海春、副研究員王博,講述了他們和琥珀的故事。他們聯合撫順琥珀研究所及國外專家,在2000多塊撫順琥珀中發現了超過150種動物,揭秘了琥珀裡的「昆蟲世界」。他們認定撫順琥珀是目前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琥珀生物群之一,此項研究填補了始新世時期(約5000萬年前)亞洲大陸琥珀生物群的空白。
  • 【蟲研捷報】多米尼加琥珀中記錄的首個縮頭甲
    縮頭甲的化石記錄非常稀少,目前僅已知3種:1種是尚未描述的保存於始新世波羅的海琥珀(Alekseev 2019)、Chelonarium montanum Wickham, 1914 產自始新世北美弗洛裡森礦床(Wickham 1914)、Eochelonarium belle Kirejtshuk & Azar, 2013 保存於早白堊紀的黎巴嫩琥珀中(Kirejtshuk
  • 白堊紀琥珀中驚現4釐米袖珍鳥
    古生物學家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鳥類?白堊紀的琥珀中發現古生物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古生物學家不僅在這些晶瑩的有機礦物中找到了被封印的植物、昆蟲、蜥蜴,甚至還有生活在9900萬年前的鳥類和恐龍尾巴!由於特殊的保存環境,胡康谷地中發現了大量的琥珀化石,琥珀之中的包含物成為我們探索恐龍時代的獨特途徑!
  • 科學家在琥珀中發現一億年前的奇特甲殼類:體型特「巨大」
    他們在琥珀中發現一隻恐龍時代的雛鳥和一條「新鮮」的長著羽毛的恐龍尾巴之後,這次發現了來自恐龍時代的甲殼類動物。1月22日,中國、奧地利和加拿大等國家的古生物學家在維也納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琥珀中首次發現一種非常特別的甲殼動物——介形類。該標本來自白堊紀。該成果今日發表在學術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
  • 古生物學家發現史前一億年琥珀中的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該時期生活在緬甸北部潮溼的熱帶環境中的動植物,常常被柏類或南洋杉類所流下的樹脂包裹,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形成琥珀,並一直保存至今。
  • 呆萌又兇悍,像蟲又不是蟲,奇葩的天鵝絨蟲一定要見識一下!
    但櫛蠶的觸角、下顎等結構與節肢動物並不一樣,這些特徵可能是在進化過程中獨立發展出來的。另外,有爪動物與緩步動物門(如大名鼎鼎的「不死之神」水熊蟲)的關係也很近。在系統發育樹的構建中,有爪動物與緩步動物及節肢動物共同構成一個單系群——泛節肢動物,即它們都來自同一個共同祖先。
  • 最古老生物琥珀化石
    在晶瑩剔透的美麗琥珀中,各種遠古生物保存完好,顯得栩栩如生。它們是現在人類能親眼看到的存在於地球上的最古老生物,其中包括:兩億年前的蟎蟲、一億年前的蝸牛等。黃金小蟲子  新發現的兩隻兩億三千萬年前的小蟲子以及一種已經滅絕的蝨子和蚊子類的昆蟲,是現今在琥珀中發現的最為古老的昆蟲。人們在義大利東北部發現了七萬個琥珀,其中一些含有的節肢昆蟲看上去就像是外星生物。
  • 古生物學家在白堊紀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鳥類?
    這次古生物學家竟然在琥珀中發現一個完整的鳥頭,這隻鳥可能是有史以來最小的鳥類! 被封印的鳥頭 緬甸琥珀產自緬甸北部的胡康谷地,這些琥珀形成於距今99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由於特殊的保存環境,胡康谷地中發現了大量的琥珀化石,琥珀之中的包含物成為我們探索恐龍時代的獨特途徑!
  • 第93集 我國研究者在琥珀中的新發現
    還有少部分化石,比如中國遼寧等地的白堊紀化石,保存在非常細膩的沉積巖中,軟組織在巖石上留下了精細的印痕,雖然保存了大量重要細節,但這也只是組織的印痕而非動物本身。像今天這樣,直接在琥珀中找到古鳥類軟組織,還真的是第一次。想要知道發現完整的古鳥類化石來之不易的原因,我們就必須得了解,琥珀裡究竟都能保存些什麼。要知道,琥珀是樹脂經地質作用所形成的化石。
  • 我國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水生生物真蝦
    這枚「琥珀蝦」來自位於中美洲的墨西哥地區,琥珀產區為墨西哥東南部恰帕斯州,琥珀形成於中新世早期(約2280萬年前),也是世界上現存已知的唯一一枚真蝦類琥珀化石。國家珠寶玉石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也對此枚琥珀進行了寶石學常規測試和紅外光譜測試,顯示是未經人工處理的天然墨西哥琥珀,其中的水生生物蝦類包體完整自然,實屬罕見。
  • 億年前琥珀中發現「史上最小恐龍」
    3月12日,中美加科學家團隊在北京宣布,在緬甸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有史以來已發現的最小的恐龍(廣義恐龍包括鳥類)。該研究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外籍研究員鄒晶梅、美國洛杉磯自然史博物館拉爾斯·施米茨博士、加拿大薩斯喀徹溫省皇家博物館瑞安·麥凱勒教授等學者共同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