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被發現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既是0.99億年「高齡」的「琥珀蛇」 又是被「凍齡」的新生蛇
  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被發現

琥珀中的蛇皮 Ryan C. McKellar攝

  緬甸曉蛇和對應的CT重建

  白明 攝

  昨天,兩塊小小的琥珀在全球古生物界掀起波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宣布,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

  此次新發現的蛇類琥珀化石標本共有兩件:一件是蛇皮琥珀,一件是緬甸曉蛇。這兩件蛇琥珀的發現者分別是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邢立達副教授和石探記科學團隊的賈曉女士,兩人與蛇琥珀最初的相識都很偶然;之後,他們與多國學者攜手對「蛇琥珀」進行了長達兩年半的研究,最終發現了一條有0.99億年「高齡」的「琥珀蛇」,向世界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新物種。同時,這也是全世界首次在琥珀中發現新生蛇,將它「凍齡」的琥珀還表明古代蛇類曾在海洋邊緣的森林中生活過。

  「鱷魚皮」裡藏著大秘密

  2016年初,一位熟悉的琥珀商人向邢立達兜售一塊「鱷魚皮」,原因是這是一塊相當大的皮膚。邢立達笑著接過標本,心想著這大概是一隻碩大的蜥蜴,但眼前奇怪的模式卻令他心裡咯噔一下,如此均勻的菱形鱗片讓他想起蜥蜴的「親戚」——蛇。邢立達當即聯繫了多年好友、廣東省生物資源應用研究所的蛇類研究專家張亮,張亮看了照片之後覺得很有趣,告訴他:「由於身體結構的差異,蜥蜴身體不同區域的鱗片形態並不一致,但蛇軀幹上的鱗片其大小和形狀都很均勻。蛇的鱗片比較柔軟,蜥蜴的則比較硬甚至還有皮內成骨。」這塊琥珀出現的皮膚面積很大,鱗片的大小和形狀非常均勻,而且從鱗片形狀可以推斷是屬於某種蟒或蚺。

  邢立達掩飾不住心中的喜悅,他隨後聯繫了母校加拿大艾伯塔大學生物系的主任、古生物學家麥可·考德威爾教授,麥可教授對蛇、滄龍等有鱗目化石非常熟悉,當即表示支持這塊琥珀中的皮膚屬於蛇類,並與邢立達相約於加拿大一起觀察標本。

  「科學的發現往往非常巧合,多年未見,而一旦出現,則往往並不孤獨。」一個月後,就在邢立達拿著蛇皮琥珀快要登上飛往加拿大的班機時,他接到石探記科學團隊的來電,「有一個蛇珀!你趕緊看看是不是!」聽到這裡的邢立達興奮得有些顫抖,而看到照片之後他更是覺得不可思議——「半條小蛇就這樣被困在琥珀中!」邢立達說,「我們就這樣得到了第二塊蛇類琥珀,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塊。」

  差點兒與「曉蛇」擦肩而過

  邢立達所說的第二塊蛇琥珀便是賈曉發現的,並以賈曉名字命名的「緬甸曉蛇」。談及這塊琥珀的來歷時,賈曉仍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那時我在開一批琥珀的原石,其中一塊黑乎乎的料毫不起眼,」她磨開了部分表皮之後,發現其中有一段動物包裹體和一些碳化的植物碎屑,「是不是巨大的蜈蚣?我當時心裡還蠻開心的。」但在放大鏡下仔細觀察之後,賈曉發現這些「蜈蚣腿」其實是在動物體內,很可能是一隻殘破的小蜥蜴的肋骨而已,但它的身體有些長。「因為蜥蜴琥珀我已經有幾塊了,而且這枚琥珀的珀體並不好看,所以我沒有繼續研磨而是將其收了起來。」

  不久後,賈曉看到邢立達發表古鳥琥珀的新聞,發現其中一件曾經與她陰差陽錯地「擦肩而過」,這對於一個摯愛蟲珀的人來說,心裡並不好受。賈曉的丈夫為了安慰她,拉著全家出去旅遊散心,在香港轉機時,賈曉路過一個小畫廊,其中一幅眼鏡蛇骨架的畫作非常精美,她多看了幾眼,突然閃現出一個念頭,「這幅畫裡面的蛇骨和我此前那塊琥珀裡的實在太像了!」當她意識到被束之高閣的「蜥蜴」有可能是一條蛇的時候,她抑制不住內心的狂喜,提前改籤回到家。「到今天我都清楚記得,當那條『蜥蜴』被磨去了全部的表皮,重新躺在顯微鏡下面的時候,我的心都要跳出來了。」她越看越詫異,馬上聯繫地質大學的邢立達團隊,並拍了幾十張微距照片傳了過去,「對方也很興奮,反覆詢問我標本的特徵。」當賈曉帶著標本給邢立達看時,邢立達激動壞了,他拉著賈曉的手說,這可是超級幸運的一天,他此前只在琥珀中找到過蛇皮,但現在終於找到了蛇骨骼!

  「緬甸曉蛇」意義深遠

  「我們地質大學團隊和石探記科學團隊在2016年初陸續發現了這些蛇類琥珀,然後耗費了近兩年半的時間來重建骨骼的三維結構、分析對比數據、確定蛇的種類等,最終在昨天將研究成果公布。」邢立達介紹,「在顯微CT的幫助下,我們發現這個琥珀蛇的個體長4.75釐米,保存了頭後骨骼,包括了約97枚椎骨、肋骨和部分皮膚。如果標本完整,琥珀蛇的長度大約為9.5釐米。」

  據介紹,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是極為稀有的。「這可能是因為大多數蛇類骨骼的質地都不是很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而且,此前人們也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賈曉解釋道。

  此次研究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此地的琥珀距今約0.99億年。也就是說,研究團隊找到的這條「琥珀蛇」已有0.99億年「高齡」。它不僅是個全新的物種,也是世界上首例蛇類琥珀。研究者將其定名為「緬甸曉蛇」:種名中的「緬甸」是為了表明其發現地點,而屬名中出現的「曉」字,一方面是為了向提供化石的賈曉女士致敬,另一方面表達了「破曉」的寓意。因為這條蛇是一條剛出殼沒多久便被樹脂「凍齡」的新生蛇,而且它的形態好似一天剛剛開始的樣子——在蛇類的進化樹上,如果說現生蛇類是樹冠上新長出的枝條,那麼「緬甸曉蛇」應該是位於樹幹位置的蛇類「鼻祖」。

  在古環境學者的眼中,「緬甸曉蛇」的意義又遠不止演化地位這麼簡單。琥珀裡的昆蟲、蟲糞以及植物殘片說明,緬甸曉蛇曾生活在森林環境中。「聽上去,這似乎沒什麼特別的,但是回顧同時代的蛇類化石出土環境就會發現,當時絕大部分蛇類都是水生的。」邢立達解釋道,「可以說,它是人類目前明確已知的,唯一一種生活在陸生森林的中生代蛇類。」

  實習記者 李祺瑤 文並圖 J281

相關焦點

  • 科學家首次發現蛇類琥珀
    、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這一發現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9日凌晨發表在《科學進展》(《科學》旗下子刊)上。與其他脊椎動物化石相比,蛇化石極為罕見,此前人們從未在琥珀中發現過蛇類。論文作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白明認為,這或許是因為大多數蛇類骨骼質地不堅硬,能形成化石並保存下來非常不易。
  •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時間:2018-07-20 06:38   來源:新華社客戶端   責任編輯:凌君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學家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 早期蛇類化石則比較破碎 新華社北京7月19日電(記者屈婷 喻菲)傳奇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再次傳出新知。
  • 首次發現蛇琥珀 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
    本報北京7月19日凌晨電(記者張蕾)來自中國、加拿大、美國和澳大利亞的科學家團隊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類標本,並揭示出一個全新的物種。這一發現對研究晚中生代蛇類的演化與全球分布有著重要價值,相關論文於北京時間7月19日凌晨發表在《科學進展》(《科學》旗下子刊)上。
  • 中外科學家琥珀內發現億年前兇猛古鳥類
    原標題:中外科學家琥珀內發現一億年前兇猛古鳥類近年來,琥珀中發現的古生物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再次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一億年前的袖珍猛禽的痕跡,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古鳥類的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
  • 這個琥珀最早出現於9900萬年前,還完整保存蛇類祖先的形象
    筆者:三體-小遙在漫長的生物歷史上,幾乎沒有任何一個物種可以永遠存在,相對短暫的壽命以及大自然物競天擇的殘酷法則已經決定了它們的命運。而由於時間久遠,人類已經無法獲得更多的關於史前生物的有效信息,它們就這樣永遠消失。
  •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琥珀,在其中有了新發現!對於蛇這種爬行動物很多人都望而生畏,這樣的軟體動物是大多數人無法接受的,作為爬行動物它最為明顯的特徵就是沒有腳,身子不斷的蠕動向前爬行,就像是一團繩子一樣。關於蛇的祖先一直都比較具有爭議性,早在2018年的時候,由中國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的科學團隊首次在琥珀當中發現了蛇類的標本,才向我們揭示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物種,讓我們對蛇的祖先有了初步的了解。那麼它們到底發現了什麼呢?緬甸一直是琥珀的高產區。
  • 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發現者是潮州仔!也曾首個發現琥珀中恐龍化石
    「最近最興奮的事,就是我們幾天前宣布的發現中國首例暴龍足跡了。」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向南都記者表示。7月29日,在亞洲首例霸王龍足跡新聞發布會上,邢立達宣布其團隊在江西省贛州發現了一個巨大的恐龍足跡,對研究中國白堊紀最末期恐龍動物群的分布與演化有著重要意義。
  • 「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講座精彩回顧!
    1月11日上午,「首都科學講堂」之《真實的白堊紀,琥珀中的恐龍世界》活動在北京科學中心火熱開講。本次活動主講嘉賓是知名青年古生物學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博士生導師邢立達老師。2016年開始,邢立達老師在緬甸琥珀中陸續發現了全世界首例古鳥、恐龍、雛鳥、介形類、青蛙等,引爆了科學界。此次活動現場,邢老師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觀眾分享了琥珀的相關知識以及自己發現恐龍琥珀、古鳥琥珀、蛙琥珀的故事。活動一開始,邢老師通過大量的恐龍化石照片和恐龍復原圖,向大家介紹了我們熟知的恐龍形象,以及被發現的世界上第一隻帶毛的恐龍、第一隻會飛的恐龍。
  • 億萬年前的花蚤琥珀被發現,身藏60餘粒花粉!
    據新聞報導,中國學者發現稀有的億年琥珀 提到稀有又價值連城的琥珀, 那就不得不提包裹著蜥蜴的琥珀。、花蚤琥珀外,琥珀圈還有一些揚名世界的蟲珀,每一種蟲珀都價值連城,早年撫順蟲珀無人不知,但隨著資源枯竭,撫順蟲珀已經不常出現在市面上,反而緬甸琥珀後來居上,發現了多種距今上億年的蟲珀,可以說每幾年都有關於琥珀的大新聞。
  • 世界上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封存在7釐米琥珀中(圖)
    (製圖毛宇昂)  2月2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一枚距今約一億年的白堊紀琥珀中發現了一隻如蜂鳥般大小、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  緬甸7釐米琥珀中 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  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據火山灰測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約一億年前,屬於白堊紀晚期的最早期。
  • 億年前兇猛古鳥類 腳趾證明新發現鳥類為小型猛禽
    近年來,琥珀中發現的古生物吸引了不少網友的關注。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再次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了一隻一億年前的袖珍猛禽的痕跡,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古鳥類的演化提供了關鍵信息。中外科學家發現1億年前古鳥琥珀10月30日,中外科學家團隊宣布在琥珀中發現一件非常特別的古鳥化石,其細節對我們理解古鳥類的多樣性和羽毛的演化有重要的意義。
  • 世界首枚蝦類琥珀在「石探記博物科學館」展出—新聞—科學網
    11月9日,中國科學家團隊在中關村圖書大廈正式開館的「石探記博物科學館」中,展出了一枚全世界首次發現的蝦類琥珀,它也是世界上現存報導的唯一一枚純水生生物琥珀化石。科學家因此揭示了一個前所未知的物種,它來自2000多萬年前。 靈蝦現身 水生生物保存於琥珀中極為罕見。因為粘稠的樹脂一旦掉到水裡,是很難包裹水中的生物的。
  • 世界最完整琥珀古鳥被發現:跨越億年時光,白堊紀「蜂鳥」琥珀重現
    、幾乎完整的小鳥,這也是目前為止世界範圍內發現的最完整、最古老的鳥類琥珀標本。緬甸7釐米琥珀中發現世界最完整古鳥此次新發現的標本來自著名的琥珀產區,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這也是現在世界上唯一能發現白堊紀古鳥琥珀的地區。
  • 琥珀中發現大量恐龍羽毛,我們印象中的恐龍,可能一開始就是錯的
    緬甸北部克欽邦的胡康谷地是一座「聚寶盆」,這裡的琥珀年齡最大,多形成於9千萬年以前,古生物學家曾在緬甸產的琥珀中發現了世界上最小的鳥,名為眼齒鳥,這種鳥的頭部非常小,僅有14毫米,和人類的指甲蓋差不多。
  • 緬甸琥珀中發現新恐龍,比蜂鳥還小,但還有比它更奇怪的恐龍
    3月12日,中美加三國科學家在緬甸白堊紀地層的琥珀中發現一種新的恐龍品種,大約生活在9900萬年前。新發現琥珀中的恐龍頭骨記得小學有篇課文曾講過,琥珀裡為啥會有小蟲子,但有恐龍還真是沒想到。其實這並非首次在琥珀裡發現恐龍,參與本次研究的古生物學者邢立達,早在2016年,就發現了全球首例琥珀中的恐龍。曾在琥珀中發現恐龍尾巴這次發現的恐龍新品種,雖然僅保留頭部,但卻透露出許多重要信息,並且有3個非常神奇的地方。
  • 琥珀中首次發現雛鳥化石 金黃鳥足醒目
    6月8日消息,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此次發表的標本是一隻較為完整的反鳥類雛鳥,記錄了其生命最初幾周的骨學和羽毛特徵。2016年,邢立達團隊首次發現了世界上首例琥珀中的古鳥類翅膀和非鳥恐龍內容物,「我們在2015年便發現了數個更完整的古鳥類琥珀,儘管骨骼的三維重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結果令人非常震撼。」
  • 一塊9900萬年的羽毛琥珀證實:恐龍不是爬行類,只是大個的鳥
    筆者-小文緬甸北部克欽邦胡岡谷地是世界上有名的琥珀和化石產地,前段時間,科學家還在這裡發現了至今已有9900萬年歷史的蛇琥珀。這是人類首次在琥珀中發現蛇化石,科學家將琥珀中心發現的蛇類命名為「緬甸曉蛇」,它由一名華裔女性賈曉發現,也由這位發現者的名字命名。
  • 騰衝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緬甸琥珀集散地
    近年來,騰衝市琥珀產業快速發展,不僅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緬甸琥珀集散地,同時還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輕工珠寶首飾中心授予「中國琥珀之城」的美譽    騰衝對琥珀的利用由來已久,自古就有「琥珀牌坊玉石橋」的傳說。早在唐宋時期即已開始使用琥珀器物,雲南省博物館文物工作隊和騰衝市文物管理所發掘出的唐宋時期的火葬罐中就發現了琥珀陪葬品。南宋時期的《事林廣記》中也有記載,內容為「哀牢縣有琥珀。」文中的哀牢位於怒江以西,包括今天緬甸、騰衝等地。
  • 法媒:科學家在緬甸琥珀中發現世界上「最古老」精子
    據法新社柏林9月15日報導,一個古生物學家團隊認為,他們發現了世界上最古老的動物精子。1億年前,它們被凍在緬甸一團樹脂裡的一個微小甲殼綱動物體內。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王鶴帶領的專家團隊說,之前已知的最古老動物精子化石只有1700萬年的歷史。
  • 琥珀中發現古雛鳥 古生物學家也好奇雛鳥死前一刻在幹嘛?
    6月8日,中加美等國的古生物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發現了有史以來第一件琥珀中的雛鳥標本。 記者6月8日從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邢立達副教授處獲悉,該研究成果將於6月24日來到上海自然博物館,展出1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