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是植物樹脂滴落後被掩埋,經數千萬年的地質變化後形成的化石。樹脂在滴落過程中會粘附自然界中的蟲,蟻,蠅,蟬等昆蟲,也會有植物的花,葉,莖,芽等等在其中,琥珀中所包裹的物體給科學家提供了千萬年前生存環境中的直觀標本,同時,我們也有幸能看到大自然恩賜給我們千姿百態的生動畫面。今天主要圖示琥珀中的昆蟲: 蟬。
蟬與禪同音,因此人們賦予蟬很多美好的寓意。蟬形的雕刻佩飾,圖案造型,民間甚是流行,尤其是漢代的玉蟬,更是達到禪文化新的高度,玉蟬料好形美,其簡潔幹練,率真流暢的刀法在歷史上讚譽為「漢八刀」。我們暫且不討論其精湛的工藝,重點說說玉蟬優美的造型。
北方見到的蟬多為大頭肥肚長翅膀,(我稱為胖蟬)漢代玉蟬大多數造型為平頭齊尾的瘦蟬,我一直在想那有這樣蟬的造型,莫非是「糧草」不足,或是古蟬「瘦身」,直到最近看到多米尼加琥珀中出現完整的蟬的標本,我才參悟到:我只看見過胖蟬就認為沒有瘦蟬,這是認知上極大的誤區,我們沒見過的東西只是事件發生的時空與我們沒有交集,無論你看見或看不見,事件卻是存在或者正在發生。
而多米尼加琥珀在千萬年前所包裹的蟬品種繁多,從外觀上看有大翅蟬,尖頭蟬,瘦體蟬,長身蟬等等,稀奇古怪,形體各異。最奇特的是發現有「瘦蟬」,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蟬」。千萬年前琥珀中的「古」蟬標本與幾千年前的漢代玉蟬形制極為相似,是偶然相遇還是自然的結果已無法考證,但是「同蟬異曲」之妙確實給人帶來視覺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想。
科普文章中是這樣記載的:
蟬科Cicadidae,動物界-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半翅目-頸喙亞目-蟬總科(同層次的有:角蟬總科、沫蟬總科、葉蟬總科、蠟蟬總科)的唯一一科。雄蟲發音響亮。常見的蟬科動物是蟬,俗名知了。全世界已知約3000種,中國約100餘種。
蟬俗稱「知了」,取其叫聲,譽為「一鳴驚人」。用其諧音蟬(纏),掛佩飾於腰間,美其名曰「腰纏萬貫」。成熟的雌蟬在交配後以極為鋒利的產卵管將卵產在較嫩的樹枝裡,細小的樹枝折斷後掉落地面,蟬卵會孵化成幼蟲蟬蟻,蟬蟻鑽入泥土中,要在地裡蟄伏三,五年,最長的據說要十七年。經過多年的蟄伏,夏季,蟬會破土而出,並且脫去泥塵附體的外殼(我們稱知了猴,既蟬蛻)完成了生命中的蛻變羽化,帶著震動的鳴想(響),從地下飛向了空中,「知了」,「知了」,訴說著自己的經歷。人們把蟬視為品行高潔,出於泥土而脫去凡塵的象徵。或許這就是禪(蟬)文化經久不衰的其中原因之一吧。
作者:承波
圖片由琥珀收藏愛好者趙洪傑提供
2020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