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亂」是否有正面積極意義,是否值得肯定?

2020-12-05 文史茶館

說起吳三桂等人在清康熙年間發動的「三藩之亂」,從清代到如今的史學家,都普遍給予其負面的評價。

清代的史家貶斥它那就不用說了,當代的史學家認為「三藩之亂」不值得肯定的理由則是:清朝的局勢已經穩定下來了,「多民族統一」的國家已經形成,吳三桂等人在此際造反,等於是在破壞這一穩定繁榮的大好局面,因此不值得肯定。另外,吳三桂人品低劣,多次反覆,其造反的目的不過就是為了自保,進而為了取代清朝成為又一個封建帝王,沒有什麼進步意義。因為這些原因,三百多年來,吳三桂在史書上,以及歷史文學作品中始終都是負面的形象,也始終都被當作漢奸看待,他發動「三藩之亂」也被看作是跳梁小丑的行為,一直都遭到了貶斥。

對此,本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實在是不吐不快,所以在這裡提出來供網友們參考。

誠然,吳三桂確實是個反覆無常的小人,他引清兵入關,到最後殺害永曆帝的行為都是令人唾棄的無恥之舉。他發動「三藩之亂」,目的當然也是為了自保,同時也是為了取康熙而代之,自己成為一統天下的皇帝。

但是,「三藩之亂」本身還是應該有積極意義的,不能一筆抹殺,一概否定。

歸根結底,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的目的還是要用漢人的政權來取代滿清這個少數民族政權,這應該是「三藩之亂」積極的一面。

認為漢人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沒有什麼區別,誰來當皇帝都一樣,這是不正確的看法。即使是站在歷史進步的角度來看,我們也應該得出結論:漢人王朝要比少數民族王朝更有利於中國的發展與進步。

歷史上的少數民族王朝是很多的,除了北魏主動地「全盤漢化」,自覺地融入漢文化之中以外,其餘的各個王朝無不是把漢人當作自己最大的敵人,想盡辦法壓抑鉗制,從而造成了國力的巨大內耗,影響了整個社會的進步。

像元朝時期,蒙古當權者把天下民眾分為四等,壓抑漢人,甚至有殺盡江南漢人的瘋狂想法,這樣的舉措顯然並不利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只會起到消極的作用。

清朝是壓制漢人最典型的例子。清朝的統治者從順治到慈禧,心目中的頭等大事一直都是如何壓制住漢人,確保漢人不起來反抗。為此,他們採取了一系列的手段,包括閉關鎖國,包括文字獄,結果使得整個國家變成了一潭死水,失去了生機和活力,以至於到了鴉片戰爭時,中國要面臨西方的降維打擊,而整個國家對此還毫無覺悟,完全沒有意識到與對方的巨大差距。

我們現在已經知道,像康熙、乾隆等人不是不知道西方的科學技術先進,只是他們在了解到西方的先進之處後,本能的反應就是不能讓漢人掌握這些東西,所以必須把它們藏起來束之高閣。因此,在所謂「康乾盛世」時期,西方的一些先進技術最多也只是宮廷內皇帝的業餘愛好,根本就不能流傳散布到民間,對整個中國社會沒有絲毫的影響。

鴉片戰爭後,特別是太平天國起義之後,滿清統治者不得不承認西方的科學技術遠遠高於中國,也願意引進洋槍洋炮了,但是我們可以看到,滿清統治者依然沒有跳出「防漢高於一切」的思維窠臼,對於西方的文明還是採取首鼠兩端、欲拒還迎的猶豫態度。既想引進西方的技術增強自身的統治力,同時又對西方文化帶來的衝擊感到恐慌。特別是主持洋務運動的官員又基本都是漢人,所以滿清統治者在學習西方的過程總是進一步、退兩步,磨磨蹭蹭,瞻前顧後,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結果在中日甲午戰爭中遭到了嚴厲的懲罰。

如果把滿清王朝換成一個漢人政權,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我們縱觀歷史可以看到,漢人王朝對於外來文化其實從來都是大膽吸收的。漢朝唐朝就不必說了,單說明朝,在明末西方文化開始進入中國之後,朱明朝廷從來都沒有採取過任何抵制的措施,民間更是有以徐光啟為代表的積極學習借鑑西方文化的一批文人士大夫。只是由於當時東西方交流的力度還很弱,同時當時西方也不夠先進,所以西方文化才沒有對中國社會造成什麼重大的影響。但是,如果是一個漢人王朝——假如就是吳三桂的「大周」——面對著十八、十九世紀那樣的情形,我可以斷言,「周朝」的表現肯定會比清朝好得多。

作為漢人王朝,當然也需要壓制百姓的反抗,但是漢族統治者的自信心是滿清那樣的少數民族政權所不能比擬的。最顯著的一個不同之處就是:漢人王朝對於文官集團非常信任,敢於放手放權讓文官集團治理天下,而皇帝往往避居深宮,不理政事;而滿清政權則絕對不敢相信漢人文官集團,一定要盡力壓制才行,皇帝也總是把一切權力都牢牢抓在自己手裡,絲毫不敢放鬆。

宋、明兩朝都是文官當政的時代,兩朝越到中後期越是如此,如果吳三桂建立了「周朝」,想必也不會例外。文官集團當政,帶有一定的君主立憲制的色彩,更易於吸收外來文化(可以參考明朝後期高拱、張居正等人主持的「隆慶開海」,另外明朝天啟時期的內閣首輔葉向高以及另一位高官徐光啟對於西方文化的重視也是一例)。我們可以想像:「周朝」那樣的漢人政權在吸收西方先進文化的問題上,肯定會主動得多,而且成果也好得多。恐怕不等西方的堅船利炮打到大門口,中國就已經從西方吸取到了足夠多的營養,自身有了顯著的改變,足以應付重大變局了,退一步說,即使是面臨著鴉片戰爭那樣的局面,漢人政權也肯定不會像滿清那樣的狼狽不堪。

因此,吳三桂想要用漢人政權取代滿清,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是應該值得肯定的。把「三藩之亂」當成一次毫無意義的武裝叛亂事件來看待是不正確的,給吳三桂晚年的這次舉義予以平反,承認他在人生最後的時刻留下了光彩的一筆,是完全應該而且必要的。

相關焦點

  • 2019年不買房,2020年是否等於白忙?「中國首善」正面大膽預言
    2019年不買房,2020年是否等於白忙?"中國首善"正面大膽預言 不得不說老百姓過日子真的很難,過去大家都吃得起肉,但奈何房價太高,為了購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很多人都被迫緊衣縮食的選擇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把錢都投入到住房之上,大家都認為只要熬過經濟緊迫期以後就會時來運轉。
  • 黃景瑜是好的,陽光的,有積極意義的大男孩
    ,他說他小時候就有軍人夢,有機會想要拍攝軍人題材的作品,然後這一年紅海行動預告片裡出現了一個屬於力量的狙擊手顧準。其實作為粉絲,我也不知道他是一個怎樣的人,嚴格來說,我不知道用什麼樣的形容詞來描述這個我喜歡的人,他是好的,陽光的,有積極意義的, 我不知道我是不是屬於狂熱的或者冷靜的,我覺得我喜歡,既喜歡他正面的,在熒幕鏡頭前塑造的模樣,劇本角色也好,偶像定位也好,也有認知同時也許他生活裡也是一個我們不熟悉的,不同於熒幕鏡頭前的普通的大男孩,喜歡各種運動喜歡夜風喜歡大海星辰
  • 股市中的羊群效應解讀 從眾心理是否值得借鑑
    羊群效應在股市,尤其是國內股市非常常見,這種從眾心理是否值得借鑑,我們需要在文章中好好跟大家聊一聊。分析研究股市中的羊群效應, 對於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規範和投資者的不斷成熟具有積極意義。   傳統金融學理論假設投資者是理性的, 並且能夠對證券做出合理的價值評估。
  • 中國是否會向美國分享月壤?國務院給出肯定回答,但提出前提條件
    嫦娥五號從11月24日成功發射到12月17日順利返回地球,23天內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世界的目光,尤其是嫦娥五號這次奔月所順利取得的兩公斤月壤更是具備非凡的意義,代表著人類探索外針對美國方面索要月壤的表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於12月7日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 如果量子力學理論是對的,是否意味著人生真的是毫無意義?
    何為人生有意義,何為無意義?是演繹一場結局已經註定的「戲」,還是充滿未知的未來?從量子力學的角度看,人生存在無限可能。埃弗雷特針對量子力學怪異的疊加態提出了平行宇宙,先不說這個理論有點東方夜譚,但最起碼錶達了微觀世界是有多種可能的。
  • 自建家庭用太陽能發電系統是否有經濟上的意義?看完你就知道了
    對於自己家庭建設的太陽能發電系統對於經濟上的意義就是是否可以併網,簡單點理解也就是把發的電出售給國家電網,以前是1元多一度電,這個價格還是比較不錯的。而現在的上網電價基本在0.5元/度電,對於這個售電的價格也是有所降低。
  • 熱塑性碳纖維複合材料是否值得推進?
    那麼熱塑性碳纖維複合材料是否值得去推進應用呢?首先,熱塑性碳纖維材料比熱固性碳纖維複合材料成本要高,並且製作工藝要求也比較高,大多數熱塑性樹脂在熔融溫度下黏度較高,無法很好的浸漬碳纖維,所以在製作上存在著難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一些技術和生產條件不夠的企業加入,所以導致很多企業在應用上望而卻步。
  • 人類的正面、積極、樂觀、主動全都跟太陽有關係
    除非,有關乎他當時敏感期需要發展能力的輔助物件出現,他才會「趕緊」操作執行。時間觀念還不成熟的孩子,只是活在當下、活在此時此刻。日後的安排及計劃,對他來說還不存在。過去、現在、將來,這些關於時間的概念實在太抽象,非意識期的孩子還沒產生這些意義。無論成人怎樣趕時間、把握時間、善用時間...... 孩子都很難理解。所以,成人為什麼要生氣呢?
  • 基因問題是否可改變,是否有發展的意義,請多了解基因工程
    基因問題是否可改變,是否有發展的意義,請多了解基因工程平時在生活當中,經常和朋友在一起開玩笑就會說到相貌的問題,有時候就會鬥鬥嘴說到,你那是基因問題改變不了的伴隨著基因工程的發展還有很多其他的技術也在不斷地發展,比如說各種疾病的突破,這些疾病在以前的社會看來就是不治之症,但是到了現在都已經一個個的被突破,有很多駭人聽聞的疾病都已經取得了重大突破,在未來的日子裡面再加上基因工程的不斷發展,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裡面,人類的壽命可能就會突破
  • 哈勃望遠鏡觀測的「上帝之城」是否真實?宇宙真有「城」存在嗎?
    哈勃望遠鏡觀測的「上帝之城」是否真實?宇宙真有「城」存在嗎?人們一直沒有停過對宇宙的探索,但是似乎也不曾揭開廣大宇宙的奧秘。就比如說,哈勃望遠鏡在很多年前拍攝到的照片,被人們形象地稱為「上帝之城」,因為從照片中顯示的,在一個星系的中心,有一塊發光的區域,隨之把這塊區域放大後出現了一些比較奇異的圖像,這些發光的點圍成了規則的矩形,無異於我國古代的城市布局,所以名字因此而來。但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這個「上帝之城」是否是真實的呢?難道宇宙中真有「城」的存在嗎?
  • 是否值得入手
    是否值得入手廢話也不多說,很多玩家看到《和平精英》新上線的「熊貓胖達套裝」,內心肯定有一個疑問:「熊貓胖達套裝,在遊戲中的效果是什麼樣的?搭配頭盔是否好看?這次的更新是否值得入手?」本期內容,我們就針對這些問題,來詳細的為大家介紹一下。
  • 科學網—辯題 人是否有表達偏見的自由
    但是,是否所有觀點都能在任何場合被隨意表達?如果是某種帶有強烈個人色彩的偏見,是否也能夠自由地表達呢?本期由蘇州大學與北京交通大學對人是否有表達偏見的自由進行辯論,且看他們見仁見智。 8月28日辯論專版中刊登的「人類能否掌控技術的發展」的辯題投票中,正方中國科學院大學支持率為25%,反方浙江大學支持率為75%。
  • 等不過去的黑夜裡,學術是否還有意義
    因此,韋伯同時要與狂熱和絕望兩面作戰,他試圖在各種蠱惑人心的喧譁之中發出冷峻的告誡,引導人們走向清醒,認清現代世界的特徵和自身的處境,從而在良好的現實感中尋求有限的希望,在審慎的判斷中付諸積極進取的努力。明白了韋伯所處的時代以及他所信奉的「智性的誠實」,就能夠理解他冷峻的基調,並發覺其中也蘊含著審慎進取的品格。這突出地體現在演講的結尾之處。
  • 「X行星」是否存在?天文學家們給出了肯定的答覆
    這也就意味著「塞德娜」很可能受到了某顆大行星的引力影響,而它與海王星的距離卻有50多個天文單位之遙,很顯然海王星對其的影響是可以忽略不計的。那麼「塞德娜」的發現是否就暗示了「X行星」的存在呢?很遺憾,當時的天文學家並不這樣認為,因為它只是一個孤立的個例,理論上來講,太陽系外圍的小行星,其運行軌道可以是隨機的。
  • 「對百度文庫是否侵權將依法處理」
    對此,王自強指出,目前百度較為積極的態度值得肯定,但並不意味著作家反映的百度侵權問題的結束。國家版權局應對數十位作家反映的侵權問題進行調查,並根據事實依法作出相應處理。「無論是從網絡內容提供商還是技術服務商的角度看,百度文庫客觀上都為侵權作品提供了傳播渠道,對作家的版權構成了侵害,也在社會上引起熱議。
  • 「海倫·凱勒是否存在」引發爭議,「Z世代」的反智主義值得警惕
    在此,「海倫·凱勒是否存在」似乎已成了網際網路陰謀論亦或是反智主義警告的代名詞。編譯 | 汪天颺如今網際網路充斥著各式各樣的陰謀論,以至於使大眾不知到底應該擔心哪一個。當像「匿名者Q」(QAnon,是一種極右翼陰謀論,其認為美國政府內部存在一個反對時任美國總統唐納·川普和其支持者的深層政府。)
  • 人類或是僅存的高級文明,是否還有繼續探索宇宙的意義?
    筆者:三體-小遙一直以來,有關外星文明是否存在的問題始終困擾著人們,對很多科學家來說,人類未必是宇宙中唯一存在的智慧生命體,如果這是一個概率問題,那麼結果更值得人類不斷探索。科學家偶然發現了火星土壤中存在矽,這種物質往往與遠古時代的水源有很大的關係,並且還是熱水系統,是孕育生命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此基礎上,科學家推測火星很有可能在很久以前曾經孕育出了生命,只不過由於某種原因而消失在其表面,如果人類能夠深入對此進行研究,或許能夠在火星地表深處找到倖存的生命體。
  • 關於淘寶天貓直通車用軟體打標是否靠譜
    ,避免SD亂標籤…那很多人就會問了,用打標軟體給刷手提前打標或者通過其他方法給刷手號進行「打標」,真的有用嗎?最後,我們回到主題,打標軟體,到底是否靠譜?是否真的不亂人群?答案是,否定的!實際上,給刷手打標,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如果說能不亂人群,那我只能說,是自欺欺人!因為對於賣家而言,標籤是有強有弱的,強的是固定屬性標籤,弱的是臨時的行為、意向標籤!很明顯,給買家打上的,是臨時的標籤,這種標籤,非常的弱,其意義,甚至可以忽略不計!真正的買家,自然也會去搜索,會去瀏覽,會去收藏加購,而真正起最大作用的是下單行為!
  • 金星有生命是烏龍?科學家聯名要求撤稿,重返金星是否有意義
    靜心科技,一個有觀點、有態度的自媒體!導語:一直以來,大家都對地球是否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存在很大的疑問即使金星真的有氨基甘氨酸,但是也不確定有生命跡象。因為,甘氨酸雖然是生命的基礎構件,但是並非是生命的標記,宇宙中也是廣泛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