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
豹
作者|裡爾克 朗誦|高昂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鐵欄杆
纏得這麼疲倦,什麼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條的鐵欄杆,
千條的鐵欄後便沒有宇宙。
強韌的腳步邁著柔軟的步容,
步容在這極小的圈中旋轉,
仿佛力之舞圍繞著一個中心,
在中心一個偉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時眼帘無聲地撩起。
於是有一幅圖像浸入,
通過四肢緊張的靜寂,
在心中化為烏有。
(馮至 譯)
賴內·馬利亞·裡爾克(1875~1926) 奧地利詩人,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父親是退伍軍人,後成為鐵路職工,但把裡爾克送到軍校學習。母親愛慕虛榮,一生都羨慕上流社會的生活方式。因姐姐早夭,從小把他當女孩養大。
1897年5月12日,雅各布瓦塞爾曼將裡爾克介紹給兩位傑出的女人:著名的女作家露安德烈亞斯莎樂美和非洲探險家弗裡達馮比洛。36歲的莎樂美此時已出版了思想錄《與上帝之爭》和小說《露特》。她已不是15年前那個和尼採、保羅雷發生三角糾葛的活潑的貴族小姐,而是愈發磨礪出魅力與才情、眼界和洞察力的光彩女人。
裡爾克是幸運的,他二十二歲時在舞會上遇見了三十六歲的莎樂美。莎樂美不僅魅力四射,才華一流,而且具有極高的眼界和洞察力,在不多的幾次交往後,她便看出身形瘦小、體質羸弱、性格靦腆的裡爾克是一塊非凡的璞玉,假以時日,經過精心雕琢,必能光耀歐洲,成為偉大的詩國之雄和詩國之王。尼採曾是她的引路人,現在,她便是裡爾克的明燈,且樂意扮演這個角色。
兩次俄羅斯之行結束後,莎樂美與裡爾克的愛情也結束了。莎樂美認為裡爾克已到了「心理斷奶期」,必須從戀母情結中解脫出去,正如小袋鼠最後一次從母親的胸袋中跳出一樣,才能宣告獨立和成熟。這個決定是痛苦的,但是必要的,詩人的心靈需要痛苦的淬鍊,裡爾克為此陷入了迷惘,有一種被拋棄的感覺。
一年後,他與羅丹的女弟子、畫家克拉拉·韋斯特霍夫倉促結婚,仍帶有負氣的成分。這樁婚姻顯然是失敗的,但裡爾克一旦走出痛苦的陰影,重新開始漫遊和等待,他的創作便達到了嶄新的境界。裡爾克寫於1903年的那首名詩《豹——在巴黎植物園》便將現代詩歌「思想知覺化」的特點淋漓盡致地展示出來,令讀者耳目一新。
裡爾克的早期創作具鮮明的 布拉格地方色彩和波希米亞民歌風味。但內容偏重神秘、 夢幻與哀傷。曾給大雕塑家羅丹當過秘書,並深受影響。後因喜歡四處旅行,放棄合作,之後遊遍歐洲。
他改變了早期偏重主觀抒情的浪漫風格,寫作以直覺形象象徵人生和表現自己思想感情的「詠物詩」,本篇就是他的詠物詩的代表作。
裡爾克的詩歌儘管充滿孤獨痛苦情緒和悲觀虛無思想,但藝術造詣很高。它不僅展示了詩歌的音樂美和雕塑美,而且表達了一些難以表達的內容,擴大了詩歌的藝術表現領域,對現代詩歌的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朗讀者
高昂
中華文促會語言藝術委員會副秘書長
中華文促會朗讀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
山西省朗誦藝術協會常務副秘書長
懂點技術懂點節目也懂點播音
傳統媒體資深從業者
愛說真話、實話、大白話
「聲境界」公眾平臺創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