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賣座音樂劇《獅子王》是怎麼誕生的?

2021-01-07 澎湃新聞

全球票房72億美元,逾8500萬觀眾,23個製作版本,首演於1997年的百老匯音樂劇《獅子王》,堪稱當今最成功、最賣座的音樂劇。

1998年,《獅子王》在美國戲劇最高獎——託尼獎上包攬了最佳音樂劇、最佳音樂劇導演在內的六項大獎,導演朱麗·泰默(Julie Taymor)亦成為戲劇界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

中文版《獅子王》是該劇第9個語言版本。隨著上海迪士尼樂園開園,《獅子王》也在華特迪士尼大劇院開門迎客,作為駐場劇目,每周二至周五每天演一場,周末每天演兩場。

《獅子王》在全球上演的新版本,均得到朱麗的親自指導,中文版亦如是。進場看獅子前,不妨先做一些功課。

中文版《獅子王》,辛巴。

強化女性角色

音樂劇《獅子王》改編自1994年風靡全球的同名動畫電影。

最初接到迪士尼戲劇集團總裁託馬斯·舒馬赫的創作邀請時,朱麗沒去過非洲,也沒看過動畫片,「他當時就笑了,恐怕我當時是全美唯一還沒看過《獅子王》的人吧。」

看完動畫,朱麗很快燃起了創作欲望:如果能把獸群狂奔的景象呈現在舞臺上,會多麼精彩?

對音樂劇而言,動畫裡的故事太過於短小、簡單了。接下創作任務後,朱麗定下的首要目標,是完整和豐富整個故事:一頭懵懂的幼獅經歷艱難困苦,浪子回頭,終於成長為真正的獅王。

朱麗和兩名編劇合作,發展出音樂劇第二幕:小獅子辛巴離家後歷經艱難阻礙,最終贏得獅王稱霸的權力,重返家園。這是一則在各文化中主題共通的寓言,關於成長的寓言。

女薩滿貫穿全劇,對辛巴有著正面和積極的影響。

故事確定後,朱麗又開始考慮劇中女性角色的部分。在動畫片裡,女性角色的刻畫不足。音樂劇最大的改變,是把老法師拉菲奇,變成了女薩滿,為全劇注入了精神、靈魂層面的力量。

朱麗13歲就去了斯裡蘭卡,後來又在印尼生活了4年,亦在日本旅居過。她對亞洲文化中的女薩滿,留下深刻印象。在她的觀察裡,非西方文化裡,女薩滿歷來是強大且有領導力的角色。而在南非,薩滿法師也多由女性擔當,由她們掌握著所有的力量。

在音樂劇《獅子王》裡,女薩滿集領袖、母親的角色於一身,睿智、幽默,是能扭轉乾坤的人物。這個貫穿全劇的角色,唱響了全劇第一首歌《生生不息》,像一個指引者,把整個故事串聯起來。

中文版《獅子王》,娜娜與辛巴。

劇中另一象徵家園的溫暖符號,女性角色娜娜,相較電影也更為強大、豐滿、矯健。她需要應對一切,主動尋找辛巴,喚醒他的意識,讓他回家,「大家都知道,母獅才是真正的強者,她們可是什麼活都幹的」。

雙重舞臺呈現

萬獸齊聚,道賀辛巴與娜娜之子誕生。

《獅子王》呈現的是一個完整的動物王國,牛羊成夥,斑馬成群,飛鳥走獸皆有。如何在舞臺上展現萬獸群奔,如何製作出真實的動物形象,是朱麗遭遇的最大挑戰。

朱麗不想把演員藏在面具之後,更不想讓他們躲在繁冗的道具服裡,於是開創出一種「雙重呈現」(double event)的表演形式——演員頭戴動物面具,同時露出面部表情。演員站立時,觀眾看到的是擬人化的動物,亦能看清他們的面部表情;當他們彎腰,面具前傾時,瞬時又變成了非洲大草原上野性外露的動物。

朱麗一人操刀了所有的面具設計,設計裡暗藏了不少小心思。比如,獅王木法沙的面具是圓形的,他身上的東西也都是對稱的,有一種國王才有的莊重感;刀疤的面具則是扭曲不對稱的,腿腳有點瘸,走起路來歪歪斜斜,永遠有那麼一種不穩定。

百老匯版《獅子王》,刀疤(左)與木法沙針鋒相對。

這些面具都不重,最重的木法沙面具也不過310克,並不妨礙演員表演。朱麗用碳石墨取代木頭做面具,碳石墨很輕且能制模,看起來還有木頭的厚重質感。

在非洲傳統文化中,面具就是佩戴在頭上的,所以這種戴法並非朱麗編創,而是她吸取當地文化的一種做法。

還有些動物形象,是通過和演員身體連在一起的木偶來表現的,狐獴、山豬、犀鳥、羚羊、獵豹、斑馬、大象、長頸鹿,莫不如此。演員和木偶之間有鋼索相連,通過肢體動作,便可操控木偶的一舉一動。朱麗並不隱匿這些鋼索,而是直接坦露,成為木偶戲的一部分。

全劇有200多個木偶道具,包括手託木偶、皮影木偶和等身大小的木偶。最高的動物是長頸鹿,高5.5米,練過高蹺的演員需腳踩長梯,閒庭信步橫穿整個舞臺;最大的動物要數大象,長4米高3.5米,需要4名演員配合著走路;最小的動物是刀疤權杖上玩魔術的小老鼠,只有13釐米。

年輕時,朱麗曾遊走各處,吸收各類木偶面譜製作的技藝。在《俄狄浦斯王》等早年戲劇中,她亦有豐富的使用木偶道具的經驗。這些經驗,讓她導演起《獅子王》輕車熟路,劇裡的木偶設計,譬如狐獴丁滿,靈感便來源於日本淨琉璃文樂木偶和傳統車木偶。

部分動物角色還使用了輔助道具。刀疤就隨身帶著權杖,站立時,權杖便成為其行走使用的拐杖,當他要表現動物性,頭朝下,身體往前傾時,權杖就成了動物的第三隻腿。再比如木法沙,他直立時身帶佩劍,表現出國王的身份,當他變得兇猛,身體前傾與地面平行,面具探出時,呈現的又是猛獸的形態。

朱麗不想用皮草製作動物服飾,這種做法在她看來太平淡,太無聊了。於是臺上鋪天蓋地都是帶有非洲元素色彩和圖案的花布,斑斕、絢麗,奪目。朱麗用非洲搜集而來的原始圖案展開設計,再借用東方的印染技巧,手工完成了這些精美的圖樣。

導演《獅子王》之前,朱麗沒去過非洲。有一回飛倫敦的途中,她有機會到訪南非當地動物園,才發現非洲動物的顏色大多是褐色和灰色的,而她設計的動物形象,顏色太豐富了。但她慶幸自己沒去過非洲,反倒塑造出一個放縱不羈、想像中的非洲。

日出場景,太陽由絲綢包裹的竹竿製作。

舞臺設計亦有講究。很多舞臺劇傾向使用屏幕投影來表現環境,《獅子王》沒用任何投影,而是回歸樸素,採用最原始的方式做設計。

音樂劇第一幕開篇就展現了「日出」場景,太陽從地平線升起,萬獸群集,歡慶辛巴誕生。你絕對想不到,這輪暈染著紅黃光線,閃閃發光的太陽,是用絲綢做的。

「非洲廣袤草原的日出場景,要用到多少投影來表現啊?百萬個投影?不現實。」朱麗乾脆建議在竹竿上綁上絲綢,當絲綢冉冉上升,被光影映襯、微風吹拂時,布料便反射出亮眼的光芒。

這種效果,在朱麗看來,就是戲劇的精髓。她說,這樣的舞臺表現手法,目的是讓觀眾身臨其境。主創並沒有告訴觀眾這是「日出」,而是通過竹子、絲綢和光影,讓觀眾逐漸代入故事場景,主動識得日出,有一種充實、圓滿的戲劇體驗。

幽默感是挑戰

中文版《獅子王》是這部音樂劇在全球上演的第23個製作版本,第9個語言版本。每做一個新版本,朱麗都要面對劇本的本土化問題,而最難翻譯出來的,是那種幽默感。

「幽默是很當地的元素。百老匯版《獅子王》包含的是與紐約客、猶太人相關的幽默元素,但這些幽默元素很難跨越到其他地區的文化裡。」

朱麗最擔心劇中的幽默元素,能否翻譯到位,能否照顧不同地域中國觀眾的口味。身為一個不懂中文的美國人,她並不能把控,只有看到觀眾笑了,或者埋怨了,才知道幽默元素有沒被翻譯和調整到位。

從中文版來看,劇中一些色彩性角色——犀鳥沙祖、狐獴丁滿、山豬彭彭,三隻土狼班仔、桑琪、阿德的語言,都做了本土化的處理。沙祖一個勁兒地喊辛巴「小主子」;丁滿操起了一口麻溜的北京腔,唱起了《小白菜》、《最炫民族風》;土狼則是一口地道的東北方言,「俺們」、「啥玩意兒」都蹦出來了,從現場反應看,這些幽默確實奏效了,也確實讓中國觀眾會心一笑了。

中文版《獅子王》,中外演職人員獻唱主題曲《生生不息》。

中文版團隊花了兩年時間,在中國及亞非十多個城市選出52位演員,其中10位來自南非。女薩滿便由南非演員扮演,有紮實的非洲文化背景和澎湃的唱法做底,這個角色也更讓人信服。最難找的是扮演辛巴、娜娜的兒童演員,因為兒童成長太快,不能提前太早去找。

朱麗選人的標準,是演員必須對這部音樂劇有熱忱。以前選演員時,她碰到過對木偶不耐煩、不喜歡的演員,覺得木偶妨礙了他們的表演,「這樣的演員就行不通」。所以進行演員招募時,第一輪無需木偶,第二輪才用到木偶。有些演員不用木偶時表演很精彩,一旦戴上木偶和面具,會迷失掉,所以,「我們必須找到能夠把表演能量傾注到木偶和面具上的演員,才能讓角色栩栩如生」。

演出前,演員們進行了工作坊培訓,學習如何進行單關節運動,如何把身體和面具區分開來,如何正確使用面具表演。團隊還為其安排了面具表演專家授課,以及9周帶道具排練。要想熟練掌握這些技術,可沒那麼簡單。

「這齣劇的目標是涵蓋各層次組別的觀眾,如我朋友打的比方,敘述故事的目標就像搭電梯,電梯會到頂樓,但乘客可在任何樓層出電梯。」朱麗希望,不同觀眾均能從此劇有所收穫,有些喜歡顏色,有些喜歡音樂,有些喜歡故事,「也希望它能在精神上觸動到你。」

中文版《獅子王》謝幕,白衣女士為朱麗·泰默。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獅子王》糊了,我們為什麼要看一部「動物世界」?
    在上映之後,《獅子王》以近十億美元榮登全球影史十大最賣座動畫片,多次入選世紀百大電影,並在當年的奧斯卡上斬獲兩項大獎。 之後的幾年,更是接連推出兩部電影長片續集、動畫連續劇、3D重製版電影,甚至改編成百老匯音樂劇熱賣至今。 對於幾代人來說,《獅子王》都是無法忘卻的經典。
  • 《獅子王》火爆上海迪士尼 湖州美女學霸轉行翻譯
    最近在上海迪士尼天天演天天火的中文版 《獅子王》,每個觀眾都被土狼的東北腔,彭彭和丁滿的京片子,以及沙祖張口就來的《小白菜》笑破了肚子。講中文的獅子王,真的是夠接地氣啊!你知道,是誰做了這神翻譯嗎?是湖州的才女,一位清華大學生物系高材生——程何!
  • 全球十大最賣座愛情電影,鐵達尼號榜首,口碑票房俱佳
    接下來,精分君就為大家帶來全球十大最賣座愛情電影的榜單。1、鐵達尼號(1997)國家/地區:美國全球票房:$21.94億《鐵達尼號》是一部經典且偉大的電影。這隻大船裝著兩個東西,愛情和災難。2、美女與野獸(2017)國家/地區:美國全球票房:$12.63億《美女與野獸》是對世人熟知的童話故事的真人版再創作,之前可能看過其他版本,但該片作散發的精氣神和魅力是讓觀眾無法抵抗的。
  • 全球最賣座電影,各類電影票房排行榜前10名
    全球最賣座電影,各類電影榜單前十名基本都是美國電影,中國是除美國外唯一有電影上榜的國家。原因其實也很簡單,美國電影在全球商業化上已經非常成熟,其他國家和地區的電影雖然能在本國或地區票房大賣,但想要走出國門,賣向全球還是比較困難。
  • 上海迪士尼首演中文版《獅子王》:土狼說東北話
    參考消息網6月15日報導 臺媒稱,上海迪士尼在華特迪士尼大劇院舉行中文版《獅子王》音樂劇首演。劇中除了有角色操著一口東北口音外,竟還出現美猴王孫悟空。據臺灣「中央社」6月15日報導,上海迪士尼14日舉行開幕慶典系列活動,當晚7時30分在園內的華特迪士尼大劇院舉行中文版獅子王音樂劇全球首演。報導指出,演出中包含娃娃親、回家喝西北風…等大陸慣用語外,劇中的土狼更操著一口東北話。此外,根據媒體公布的照片,劇中居然出現京劇扮相的齊天大聖孫悟空。
  • 最具代表性的美國文化符號
    一名網友根據Box Office Mojo網站的數據,製作了美國1984~2018每年25部最賣座電影的情況表,顯示好萊塢最賣座電影原創數量呈縮水趨勢。2018年最賣座的25部好萊塢大片中,僅有區區不到10%的原創,絕大部分是經典翻拍和系列電影。
  • 把經典動畫《獅子王》 拍成BBC紀錄片會怎樣?
    這只是開始,本周依然有多部影片上映,其中最受關注的應該是新版《獅子王》,經典動畫的翻拍版——和舊版不同,新版的畫面製作和現實的動物、環境幾乎一模一樣,有人說,這簡直是把「獅子王」的故事拍成了BBC的紀錄片!而這部新版《獅子王》也被稱為「真人版」或者「真獅版」——逼真的形象,加上經典情懷,就問你看不看?
  • 《獅子王》全球票房93億,完虐《哪吒》,網友:國內市場徹底掉價
    根據迪士尼經典動畫電影翻拍而成的真人版《獅子王》正在熱映中,憑藉動畫片的情懷,《獅子王》第一天上映就掀起了觀影熱潮,截止至8月18日,《獅子王》全球票房是14.35億美金,包含國內票房8.28億人民幣,折算成美金是1.16億,可以看到,《獅子王》國內票房貢獻度還是相當給力的,但為什麼在國內還會給人有
  • 《獅子王》十大趣味冷知識:木法沙和刀疤原本竟然不是親兄弟?
    迪士尼真人版《獅子王》電影已經上映,在回顧1994年動畫版電影的同時,是否知道《獅子王》最原始的故事與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完全天差地別?甚至在電影上映前,還被迪士尼認定為B級片?究竟《獅子王》還有什麼不為人知的冷知識,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 迪士尼動畫《獅子王》成為了人們心中無法忘卻的經典
    《獅子王》辛巴誕生那段美到極致,壯闊的瀑布,以及所有動物跪拜的場景,一直都留在觀眾心中無法忘懷,完美用動畫詮釋了「王者」這個詞。《獅子王》作為當時迪斯尼所有作品中最成人化的劇本,成功徵服了無數觀眾,成為了盤踞多年的動畫票房冠軍。
  • 盤點世界十大專輯最暢銷歌手,傑克遜前無古人,牛姐上榜!
    作為史上最暢銷的歌手,他專輯銷量達到驚人的7.5億張。其中僅Thriller一張專輯就達到1.04億張。Elvis Presley 3億埃爾維斯·普雷斯利是充滿傳奇色彩的一代搖滾歌手,締造了世界流行音樂歷史上一個又一個奇蹟。
  • 《獅子王》反派一上位,草原怎麼就禿了?科學解釋:這個鍋刀疤背得...
    時隔25年,曾被譽為迪士尼巔峰之作的《獅子王》「捲土重來」,再次成為賣座熱點。在這部動物界的「王子復仇記」中,除了小獅王辛巴之外,備受矚目的就是辛巴的叔叔、大反派刀疤。先來看看故事發生地,《獅子王》電影的主要場景:榮耀大地(Pride Lands)。
  • 2017年被稱音樂劇"大年" 專家卻說越繁榮越需要冷思考
    剛剛過去的2017年被稱為音樂劇「大年」:在上海,《魔法壞女巫》《保鏢》《金牌製作人》《澤西男孩》《西區故事》《律政俏佳人》等百老匯和倫敦西區的原版大戲接踵而至,《謀殺歌謠》《變身怪醫》《瘋狂花店》等音樂劇中文版也陸續與觀眾見面。在北京和廣州等其他一線城市,去年一年上演的音樂劇數量明顯大於以往。  但看似繁榮的音樂劇市場,許多大戲的票房實際上未達預期。
  • 開票丨音樂劇《恐龍復活了》,一場在博物館的奇妙夜
    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從戲劇,到遠方」——2020年末演出季收官之作,家庭音樂劇名作《恐龍復活了》中文版由瑙音文化製作出品,Culture Holic獨家授權,國際創作團隊打造,舞美、燈光、服裝全面升級,致力為中國大陸觀眾帶來最震撼的戲劇體驗。
  • 史上最接近真實的《獅子王》是怎麼拍出來的?
    ▲ 圖片來自:Polygon7 月 12 日,以純 CGI 製作方式翻拍的迪士尼經典之作《獅子王》(The Lion King)在中國上映。沒有真人真獅的獅子王是怎麼拍出來的口碑上映後褒貶不一,這個我們待會再談,但其秀肌肉一般的技術實力卻贏得了觀眾們的一致讚嘆。1994 年的原版動畫電影《獅子王》是由華特迪士尼動畫工作室製作。
  • 《獅子王》背後的故事 開創VR拍攝復刻非洲草原
    25年前,迪士尼經典動畫片《獅子王》誕生,25年後,觀眾有幸在大銀幕前再一次領略百獸之王辛巴的風採,這一次,不是動畫,而是「真獅」。為了致敬經典也超越經典,迪士尼花了大工夫,除了找來堪比格萊美的配音陣容,為了最逼真最貼近經典的場景和特效製作,拍攝團隊遠赴非洲考察兩年,踏遍非洲尋求和動畫版原場景吻合的畫面,哪怕一個轉場也不能含糊,連鳥群飛行過的方向、夕陽的角度都必須一模一樣。
  • 陳少琪原創音樂劇《愛在星光裡》建組啟動 11月在滬上演
    音樂劇跨度二三十年,充滿生活的市井氣息,亦不乏都市的時尚現代;是一部以音樂為載體,為大時代譜寫、為平凡人歌唱、為中國夢喝彩的作品。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本次發布會協辦方的豫園「海上梨園」,地處上海老城廂豫園商圈內,見證城市歷史變遷,與音樂劇主題格外呼應。「『星光裡』是我們身邊最普通的一個小區,一個裡弄。
  • 《獅子王》今日內地上映 開創VR拍攝復刻非洲草原
    25年前,迪士尼經典動畫片《獅子王》誕生,25年後,觀眾有幸在大銀幕前再一次領略百獸之王辛巴的風採,這一次,不是動畫,而是「真獅」。   為了致敬經典也超越經典,迪士尼花了大工夫,除了找來堪比格萊美的配音陣容,為了最逼真最貼近經典的場景和特效製作,拍攝團隊遠赴非洲考察兩年,踏遍非洲尋求和動畫版原場景吻合的畫面,哪怕一個轉場也不能含糊,連鳥群飛行過的方向、夕陽的角度都必須一模一樣。   導演喬恩·費儒表示:「《獅子王》的故事廣受喜愛,迪士尼出品的原版動畫電影和百老匯音樂劇都大獲成功。
  • 全世界最賣座的10部電影,第一名票房超過100億人民幣
    一張電影票,看好幾個超級英雄,這筆帳,在當年看來,怎麼算都是值得的。那麼問題來了,超級英雄組隊,隊長誰來當?美隊想擺長輩譜兒,那雷神不幹,人家歲數在那呢?TOP 7 獅子王(2019) 16.42億還是情懷。迪士尼的動畫電影,一直是行業標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