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龍號首下潛冷泉區:科學家的實驗「盛宴」(圖)

2020-11-23 中國新聞網

蛟龍號首下潛冷泉區:科學家的實驗「盛宴」(圖)

「蛟龍」號採集的碳酸鹽氣囪樣品(張旭東 攝)

  6月1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南海冷泉區進行首次試驗性應用下潛,這是「蛟龍」號的第53次下潛。本次下潛不僅觀測到了由大量的毛瓷蟹、蜘蛛蟹、深海蝦、貽貝等構成的冷泉生物群落,而且還獲得了一個比較完整的碳酸鹽氣囪樣品、15個雙殼類生物樣品和大量的生物視頻影像資料。

  「這是我國利用自己的載人潛水器第一次在南海獲得活動冷泉區的生物標本和碳酸鹽巖,其科學意義重大。」本航段唯一的女性科學家楊群慧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興奮地說。

  17時,在「蛟龍」號順利回收後,早已守候在甲板上的科學家李新正、楊群慧、邱建文、馮東和吳正偉拿著標本收集容器快速跑向「蛟龍」號頭部的採樣籃,小心翼翼地把機械臂上抓取的一塊碳酸鹽巖和生物箱裡面的15個雙殼類生物取下,然後回到實驗室進行處理。

  在實驗室,邱建文帶著實驗橡皮手套,先用手術刀片小心地把雙殼類生物的殼分開,然後用解剖剪把各個組織器官剪下,放到不同的容器裡面。楊群慧和馮東則一邊忙著給樣品拍照,一邊協助邱建文進行樣品的收集整理。

  「由於船上條件有限,所以我們要依據不同的實驗對樣品進行不同的處理和分類保存。」邱建文一邊拍照一邊說,「酒精可以固定DNA,用酒精浸泡保存的樣品可以拿回實驗室進行生物種類鑑定。其餘的樣品則要冷凍保存,然後再帶回實驗室做進一步實驗。」

  記者注意到,不僅雙殼類生物的內部組織結構被分別解剖保存,就連貝殼也被科學家們收集起來。「貽貝的殼可以用來做同位素分析。」楊群慧向記者解釋道,「另外,通過研究生物細胞膜的組織成分,也可以幫助科學家推測出該冷泉區可能會有什麼樣的生物存在,可能發生了什麼樣的生物地球化學反應。」

  除了雙殼類生物,科學家還在帶回的碳酸鹽巖上發現了軟珊瑚和至少兩種形態的海綿以及管蟲蠕蟲的管子,這些也被保存起來。「雖然管蟲已經不在了,但管蟲的管子也是有機物,對於科學家的研究很有幫助。」邱建文說。

  最後剩下的碳酸鹽巖也被科學家們放在零下20℃的冰箱裡冷凍保存起來。「通過對碳酸鹽的進一步分析研究,科學家可以了解碳酸鹽的形成過程。」馮東說。

  楊群慧說:「科學家通過對該冷泉區生物生存方式和狀態的各項研究,了解該冷泉區生物群落結構的獨特性以及與其他冷泉區生物群落的異同點,這對保護海洋生物多樣性和海洋生態環境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期待『蛟龍』號的下潛能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汪濤)

相關焦點

  • 「蛟龍號」創最大下潛深度記錄
    它具備深海探礦、海底高精度地形測量、深海生物考察等功能,曾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蛟龍』號是中國載人深潛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裡程碑。它不只是一個深海裝備,更代表了一種不畏艱險、趕超世界的精神,它是中華民族進軍深海的號角。
  • 下五洋潛深淵 蛟龍號屢創紀錄昨凱旋
    據介紹,本航次累計航行了18302海裡、蛟龍號下潛30次、常規調查75個站位,足跡遍布西北印度洋、中國南海、西北太平洋,作業地形涵蓋海山、熱液、海溝等典型海底地形區域,共計23家單位156人參航。蛟龍號載著國家海洋局、教育部、中科院、中國地調局等科學家潛入深海,完成了多個科研項目的調查工作,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
  • 蛟龍號獲海底三維地形圖 靜止定位精度2釐米
    在97名參航隊員中,既有知名科學家,又有一線工人技師,既有國內人員,又有外籍專家,參航隊伍十分龐大。本航段的8位科學家就分別來自6個不同的單位。這些都給航次的組織實施提出了新的挑戰。二是肩負試驗與應用雙重任務。根據《2013年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合同書》,「蛟龍」號本航段的主要任務是結合超短基線、長基線海試開展科學下潛。
  • 蛟龍號潛航員:下潛7000米海底 像坐3小時電梯
    原標題:下潛7000米海底 就像坐3小時電梯   「潛航員就像陸地上的的哥,不僅會開蛟龍號   像坐電梯3小時   潛入深海7000米   「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是國人多年的夢想,2012年6月30日,經過51次下潛,蛟龍號浮出水面,完成了7000米海試的全部試驗,也讓這一夢想變為了現實。   潛入深海7000米是個什麼概念?
  • 中國蛟龍號載人深潛器出徵 赴南海作業科考
    中廣網北京6月11日消息(記者郭淼 王偉)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導,搭載我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的「向陽紅9」試驗母船昨天從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遠赴南海和太平洋開展為期113天的試驗性應用航次任務,14位科學家將首次搭載下潛。
  • 深海之王「蛟龍號」,如果到木星能下潛多深呢?
    我國「蛟龍號」深海潛水器,設計深度7000米,實際下潛深度要比這個數字大,在世界上同類產品中屬於第一梯隊!那麼作為世界第一梯隊的深海潛水器,在「木星」上能下降多深呢?而其下潛的深度約240公裡。8年後,科學家們提前把伽利略號探測器墜毀木星,怕其失控後墜入木衛二等,可能有生命體的衛星上,伽利略號探測器上的地球微生物,給那些可能存在的初級生命帶去滅頂之災!
  • 蛟龍號下潛深度 到底有多深呢 創造新紀錄
    蛟龍號創造新紀錄下潛7020米,超過日本最深6527米的紀錄。這個載人深潛器的成功,標誌著我國載人潛水器技術的成熟,也標誌著我國海底勘測能力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中國蛟龍號的成功研製,讓人類離深海又進了一步。
  • 蛟龍號發現的恐怖生物,未知物種嚇瘋潛水員(圖)
    ,這一個未知的恐怖生物還將潛水員嚇瘋,而直到現在蛟龍號下潛深度時間也備受關注。米級海試第五次下潛試驗中,最大下潛深度達到7062米,並在海底發現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存在,蛟龍號發現的恐怖生物,形狀怪異,沒有人能夠分辨出來這是什麼物種,實在是前所未有的,原來在大海深處還隱藏著這麼一種未知生物。
  • 蛟龍號潛航員:深潛7000米就像坐3小時電梯(圖)
    乘蛟龍號下潛7000米海底,就像坐3小時電梯  蛟龍號潛航員葉聰來渝講述深海的秘密,普通人的身體素質都可以乘坐蛟龍號  重慶晨報記者 郎清湘 報導  「潛航員就像陸地上的的哥,不僅會開蛟龍號,還要像4S店的維修人員一樣會修理。」
  • 蛟龍號下潛後沒多久便上浮,究竟遇到了什麼呢?原因讓人擔憂
    比如,當蛟龍號下潛至7000米左右的深度時,還沒進行調查,便立刻浮上水面,這引起了人們的好奇心,要知道以前蛟龍號的工作時長都有三個小時左右,可這次卻只有幾十分鐘,究竟發生了什麼?又或者說蛟龍號在海底看到了什麼呢?
  • 連蛟龍號都望而卻步
    曾有科學家說過我們對海洋的了解程度不足百分之一。可見浩瀚的海洋還等著我們不斷地去探索。大海深不見底,最深處在太平洋的馬裡亞納海溝,足足有一萬一千零三十四米深。可能在紙上大海的深度就是一串抽象的數字,並不能讓我們直觀地感受到這深度究竟是個什麼光景。那麼海底10000米到底有多麼可怕呢?你知道嗎?連蛟龍號都望而卻步。
  • 一堂課下潛深海7000米!揭秘罕見黑暗生物鏈+蛟龍號「龍腦」
    8月13日,「蛟龍號」英雄劉開周老師光臨機器人大講堂,為我們帶來了精彩紛呈的講座。來自中國科學院瀋陽自動化研究所的劉開周老師不僅是「蛟龍號」控制系統的研究人員,更是世界首次突破載人潛水器7000米深度的潛航員,是從大山驕子到深海蛟龍的傳奇人物。
  • 中國蛟龍號深潛細節曝光 海底插國旗無政治含義
    中國大洋協會供圖「蛟龍號」南海深潛3759米總設計師和潛航員接受本報專訪3759米,這是中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的最大下潛深度。 要想在海洋中達到如此深度,即使在擁有先進科技的今天,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以至於今年7月之前,世界上只有美、法、俄、日四個國家能夠做到。
  • "蛟龍號"深潛員揭秘海底世界 曾遇巨型龍蝦(圖)
    (圖片由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提供)  8月23日,在圓滿完成我國載人深潛5000米級海試任務之後,「蛟龍號」深潛器的母船——「向陽紅09」船凱旋青島,我國首批潛航員唐嘉陵、付文韜及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 46名海試人員也隨船抵達青島。
  • 蛟龍號背後資本邏輯:開發可燃冰 民間資本進入
    2012年6月27日11時47分,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再次刷新「中國深度」——下潛7062米,這標誌著中國具備了載人到達全球99.8%以上海洋深處進行作業的能力。2013年6—9月,蛟龍號開啟首次試驗性應用航次,成功帶著多位科學家完成多次下潛任務。
  • 蛟龍號潛航員:10年造訪海底72次刷新中國深度
    蛟龍號是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長8.2米、寬3米、高3.4米、載員3人、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是世界上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可以在佔世界海洋面積99.8%的海域自由行動。從2009年海上試驗以來,蛟龍號已經在中國南海、西太平洋馬裡亞納海溝區等7大海區,開展了152次成功下潛,深海科技成果豐碩,獲取了海量珍貴視像數據資料和高精度定位的地質與生物樣品。
  • 潛水器「三大頂尖技術」,中國的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由中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的載人潛水器,是863計劃中的一個重大研究專項。2010年5月至7月,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中國南海中進行了多次下潛任務,2012年6月,在馬裡亞納海溝創造了下潛7062米的中國載人深潛紀錄,也是世界同類作業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紀錄。
  • 我國首艘深海載人潛水器蛟龍號創造「中國深度」新紀錄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第一艘深海載人潛水器。它由我國自行設計、自主集成研製,是目前世界上下潛能力最深的作業型載人潛水器。蛟龍號當前最大下潛深度7062米,最大工作設計深度為7000米,工作範圍可覆蓋全球99.8%的海洋區域。
  • 中國潛水器「三大最頂尖技術」,蛟龍號到底多厲害?
    2017年3月4日和7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分別在西北印度洋臥蠶1號熱液區和大糦熱液區進行了中國大洋38航次第一航段的第3次下潛和第4次下潛。這兩次下潛都在調查區域發現了熱液噴口並獲取了硫化物樣品。5月23日,"蛟龍"號完成在世界最深處下潛,潛航員在水下停留近9小時,海底作業時間3小時11分鐘,最大下潛深度4811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