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地球上生活需要從太陽上獲取能量。來自太陽的能量並不是無窮無盡的,大約50億年後太陽就會變成一顆紅巨星,開啟它生命的最後旅程。在太陽變成紅巨星之前,地球就有可能不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若要生存就需要採取一些措施。
人類能採取什麼措施呢?我們在這裡替30億、40億年後的人類操心似乎有些滑稽,那時候人類的科技水平是我們無法想像的。不過我們也可以在目前人類能夠看得到的技術方面發揮一下想像。
科幻作品《流浪地球》中給的方法是在地球上建起一萬多臺巨大的行星發動機,駕著地球逃到4光年之外的比鄰星避難。這個方法目前距離人類還非常遙遠,不過有科學家想過將地球的軌道推到距離太陽更遠的位置。在太陽快要變成紅巨星之前,將地球推到火星軌道附近,那樣人類在地球上就可以多生存一段時間,多生存1億年還是不成問題的。
還有科學家設想在地球上用強大的雷射束把太陽上的物質翻一翻、攪一攪。太陽上的核聚變是發生在太陽中心附近,當太陽內部的氫被消耗掉之後,外部仍然有大量的氫元素可供核聚變。用強大的雷射將外部的氫翻到太陽中心附近後就能夠延長太陽的壽命,這種方法也可以將太陽的壽命延長1億年以上。
當然還有可能在二三十億年之後人類已經不必關心太陽的有無。宇宙中除了太陽還有不計其數的恆星,僅銀河系中就有數千億顆。太陽以自己為球心向外均勻輻射能量,地球接受到的能量不到太陽輻射總量的二十億分之一。如果人類能夠建造一個大的裝置把太陽和地球包裹起來,更多的能量就能夠得到充分的利用。這樣的一個裝置就是戴森球。如果建造一個能夠將銀河系包裹起來的戴森球,人類還會在乎少一個太陽嗎?或許數億年後的人類有能力建造出那樣的戴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