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書單 | 2020年還剩兩個月,你成為「獨立女性」了嗎?

2020-11-13 中信出版集團

還有兩個月就要結束這個兵荒馬亂的2020年了。

你減肥成功了嗎?銀行卡裡的存款還堅挺嗎?書架上的書讀了多少?

最重要的是,你成為獨立女性了嗎?

下面這份書單,獻給所有想要實現獨立的女性。

這些作品並不能讓你一躍成為電視劇裡那些光鮮而虛假的「獨立女性」,卻可以為你打開一道通往獨立的大門。


1. 《獨立紀念日》

所有想實現獨立的女性,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獨立紀念日》是日本女作家原田舞葉的短篇小說集,全書包含24則短篇小說,由24位女性的故事串聯而成,如同一幅滾滾向前的女性群像畫卷。她們年齡、職業、生活狀態各異,面臨著不同的困境和羈絆,卻都鼓起勇氣跨出了小小的一步,與過往的自己訣別,揭開人生嶄新的一頁。

在本書中你可以看到:帶著坎坷過往的獨身女人如何向邁向下一次幸福;屢遭家庭暴力的苦戀女子如何逃離現狀;被理想深深刺痛的漫畫家如何重新撿起畫筆;在戀愛關係中屢次受騙的女孩如何重拾勇氣,繼續期待真愛的到來;相夫教子多年的家庭主婦如何重回職場,追尋自己的人生價值……

本書的故事包含了女性在不同人生階段面臨的各種困境和羈絆,從固化的階級、受挫的理想、人生價值無處實現,到年齡的危機、情路的挫折、不可避免的離別……她們雖然平凡,卻不甘於被生活吞噬,於是勇敢地走出了屬於她們的一步,擺脫內心束縛,擁抱理想的人生。想要實現「獨立」,就要鼓起勇氣向著真正的自由「走出這一步」。


2. 《一個知識女性的思考系列》

三段用對話串聯的故事,三次與生活的促膝長談

《一個知識女性的思考系列》是英國女性作家蕾切爾·卡斯克歷時四年完成的小說三部曲,包括《邊界》《過境》《榮譽》三部獨立的中篇小說。主人公是一名離異的中年女性作家,她以第一人稱講述了三段生活中片段化的故事。小說用對話串聯起所有故事情節,用極盡冷靜克制的語言揭露婚姻、家庭、情感的每一面,傳達對生活深刻的思考。


正如作者在採訪中被問及「是否通過這套三部曲為女性發聲」時所說:「我在三部曲中融入對女性經歷和她們憤怒的來源的描繪。」作者用極其敏銳的視角和精確而不浮誇的語言,直指人們生活中老生常談的問題——個人、家庭、欲望、背叛——不被提及的陰暗面,剖析女性在面臨諸多道德困境時的應對方式及其背後的心理。


3.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

一位「輕鬱症」女孩與心理醫師的26場療愈對話



一個90年生的韓國女孩,生活沒有什麼大起大落,卻總有著難以言喻的痛苦;會因為朋友的玩笑而放聲大笑,在嬉笑過後卻又湧上一股說不出的空虛;一直被男友喜歡著,卻又總是懷疑他為什麼會愛上這樣平庸的自己……這種心境並非抑鬱,卻使她喪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終於有一天,她鼓起勇氣走進心理醫生的診室。她把和醫師的26周對話錄音整理起來,於是就有了《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和《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


作者用兩本書記錄了她持續半年的治療過程,她與醫師的對話包括「依賴與自尊心」「自我認知」「減肥強迫」等所有女性都可能經歷過的「小確喪」和心理困境,她在醫師的引導下一點點說出內心的困惑,找到各種問題的解藥,同時也為女性讀者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療愈方法。


4. 《心流:棋盤上的她》

用桌遊教會你如何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心流:棋盤上的她》採訪了世界上排名前十的女性桌遊設計師,通過她們獨具特色的、勵志的職業經歷,講述驚豔的設計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在發掘女性才華的同時,探討女性身邊存在的「隱性歧視」,最終給出一種解決方案:通過遊戲引導參與者設身處地換位思考,實現真正的相互理解。


本書對應一款名為《平平無奇的女子圖鑑》的桌遊,在這款遊戲中玩家將扮演不同身份的女性,經歷青年、中年、老年三個階段。你可以按照一款精算的策略遊戲進行體驗,當然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進行取捨,生成專屬的人生願望清單。


5. 《丟掉那少年》

聚焦第一批90後女性的愛情與婚姻



《丟掉那少年》是90後新生代作家、韓寒「ONE·一個」高贊作者倪一寧的首部都市愛情長篇小說,把「王子和公主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作為起點,抽絲剝繭,將這種表面的「圓滿」拆開給你看。這本書聚焦當下都市女性在婚姻中一種普遍的狀態——不交流,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沒有完滿的愛情,但也沒有徹頭徹底的絕望。


作者倪一寧在訪談中說:「這一代女性不可能像上一代女性那麼隱忍、甘於奉獻,又不能真的毫無包袱地做自己——她們是矛盾體的存在,雖然我們寫得很輕鬆,但我們背後的討論心態一直是很嚴肅的。」什麼是女性真正的成長?是不迴避,敢於直面人生的缺憾。對自己誠實,不抗拒相遇,也不害怕別離。這份勇氣不是所有人都能擁有的,尤其對於已經不再年輕的女性來說,這份品質更加可貴。


6. 《致生為女人的我們》

兩本記錄探求生活意義的女性交換日記



《致生為女人的我們》由林京善與YOZOH兩位女性合著,將兩人的交換日記編成一本散文隨筆。兩位作者在每周一次的交換日記中,挖掘自我,剖析自我,將其以文字或聲音的形式展現給對方,作為女性,站在她們自身的視角探討工作、人際、友情、愛情等各種話題,思考活著的意義。


2005年從上班族轉換為專職作家的林京善,偶爾出出專輯唱唱歌的藝人兼作家YOZOH,一個即將邁入四十歲,一個已過四十,但她們卻像年少時期互相分享心事的少女一樣,交換日記近半年。她們對彼此的寬容和認可,讓她們能夠一次又一次地交心,和彼此和讀者,訴說成熟女性在這個世界上的經歷與心境。


7. 《小懶惰》



一部萬千讀者高呼「她畫的就是我!」的女性生活圖卷

她來自懶惰星,可是必須要隱藏起自己本來的面目,像「普通人」一樣生活。她「偽裝」成一名拼命工作的24歲女子,凡事逆來順受,有求必應,以為這樣就有平順的人生……對孤獨和排擠強烈的感知,讓她開始不斷喚醒自我,慢慢尋找自己心中真正的聲音:別把根本不存在的幻覺當作開啟幸福的鑰匙,只有真正的自己能讓自己得到幸福。

即便日子過得艱苦,仍然繼續面對每一天的我們,其實都是「小懶惰」。

相關焦點

  • 買了房就是獨立女性?No,你才剛上路呢
    曾幾何時,「丈母娘」三個大字一度成為房產商的發財秘籍;「已經備好婚房」也成為男性在相親市場中的議價籌碼。現在,買房已不再是專屬於男性的剛性訴求。根據某房地產平臺發布的《2019年女性安居報告》,2018年女性購房者的比例為46.7%,達到2012年以來的最高點,幾乎「逼平」男性購房者。不知道男生們看到這條新聞後,是長舒了一口氣,還是壓力更大了。
  • 2020,女性海嘯
    2020年這一頁已經翻過去了。但有些議題和討論,不會隨著這一年的翻篇而消逝。過去的這一年,是女性力量湧動的一年。不久前,楊笠被舉報的事情曝光,當時我的一位朋友在大雪紛飛的東北度假,沒趕上笑果文化的跨年脫口秀,只知道網上吵得火熱,她看了視頻後萬分驚訝:「就因為楊笠說了這?」
  • 發現獨立女性的真實面 書寫X無限可能
    發現獨立女性的真實面 書寫X無限可能 2020年09月10日 12:45作者:黃頁編輯:黃頁 在當今時代,該如何理解獨立女性?
  • 女強人的背後:不僅是女性的堅強獨立,更是女性的痛苦掙扎
    導讀:近日,《2020女性品質生活大調查》新鮮出爐,通過對不同年齡層級的女性行為傾向,透視了緊貼時代的女性觀點、態度。報告中,處處體現著女性的獨有的關注點與性格個性,其中我看到最受女性喜歡的知識付費內容排名第二、第三分別為商業財經與職場技能。
  • 不再沉默的女性 | 2020年性別新聞盤點
    記者 | 林子人編輯 | 黃月「我們在過去25年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可能在一年之內失去。」聯合國婦女署副執行主任Anita Bhatia如此感嘆。作為近幾十年來最嚴重的「黑天鵝事件」,從年初持續至今的新冠疫情讓性別平等議程的推進在2020年顯得尤為艱難。
  • 英科學家造人造精子 5年內女性可獨立生子
    5年後,女性在完全不需要男性參與的情況下,就能獨自繁育後代。科學家稱,「人造精子」技術將為眾多不育症患者帶來福音,然而,由於該技術能夠使女性完全不依賴男人而「單性生殖」,所以這項先鋒性技術也引發劇烈的倫理爭議。
  • 女性獨立的真正內涵,被消費主義扭曲了嗎?| 造就Talk·張晶晶
    女性獨立的真正內涵,被消費主義扭曲了嗎?品牌抓住了這樣的機會,也獲得了大量的銷售收入,可是這對品牌真的是好事嗎?我們會問,為什么女性就這樣容易掉進他人的陷阱呢?以下幾個角度能夠幫助我們去思考這個問題。女性獲得獨立的本質,其實應當是女性獲得社會的生產權,能夠自由自主地去從事各種自己熱愛的事業生產,我們在自我性別與權利獲得上跳了級,但女性經濟獨立了卻還沒有精神獨立的現象廣泛存在。
  • 英科學家造人造精子 5年內女性可獨立生子(圖)
    "人造精子"研究引發巨大爭議  □臺文(本報專稿)  只有男性才會生產精子,然而英國紐卡斯爾大學的科學家卻計劃從女性骨髓中提取幹細胞,培育女性「人造精子  英國科學家目前已經提出了實驗申請,一旦獲得批准,英國科學家將在5年內培育出成熟的女性「人造精子」。5年後,女性在完全不需要男性參與的情況下,就能獨自繁育後代。
  • 2020之女性力量:普通女性走出困境,只靠男人鬆綁就夠了嗎?
    2020年,無論是綜藝還是電視劇,紛紛將題材聚焦到了女性痛點話題,昔日被市場"拋棄"的中齡女藝人也陸續開始重返舞臺,有了更多去表達和被看見的機會。今年最熱流行詞"姐學",也應運而生。
  • 2020布克獎前瞻:新人、女性、有色人種的勝利?
    原標題:2020布克獎前瞻:新人、女性、有色人種的勝利?根據布克獎官網消息,2020年的獎項將於當地時間11月19日晚7點揭曉。獲獎者將從六位候選人的作品中產生。而在外媒觀察中,布克獎似乎也在緊跟政治正確的步伐,紛紛向女性、有色人種拋出了橄欖枝。
  • 乘風破浪的新女性主義,有緣網《2020後浪女性婚戀觀報告》七夕發布
    2020年的夏天,《乘風破浪的姐姐》成為最熱門的出圈綜藝,一眾姐姐無風起浪,重新定義了當下女性的狀態與心境,他們獨立、自信,每個人都擁有獨特的魅力。而縱觀當下的社會輿論生態,女性意識正在覺醒,她們不再沉默而敢於發聲,爭取自己的權利、打破舊有的桎梏與偏見,特別是在婚姻問題上,女性的婚戀觀念也逐漸發生著變化。
  • 「兩頭婚」到底是女性的獨立,還是性別的不幸?
    而且會有不少獨立女性覺得這樣能夠體現自己的生存能力,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所有地區都延續這樣的婚姻模式又會怎樣?說實話,能夠實行「兩頭婚」的家庭是有局限限制的,看似女權自由的背後實則在成全的是「夫權」。並非女權主義,平心而論,女人在婚姻中肩負著生兒育女的責任,那性別的生理特徵,所以不能因為這點就成為缺理的原因。這並不是抬槓,而是就事論事分析婚姻這場合作雙方的付出。
  • 李立新丨獨立與平等:婚姻家庭立法對女性發展的平衡支撐
    從1950年代舊婚姻法奠定我國女性的獨立平等地位開始,歷經1980年的新婚姻法及2001年婚姻法的修改和2001年《婚姻法司法解釋(一)》、2003年《婚姻法司法解釋(二)》、2011年《婚姻法司法解釋(三)》,婚姻法對女性發展的支撐,逐漸偏向於承認更多財產獨立下的男女身份平等,充分體現了市場經濟體制下財產利益至上價值觀念對婚姻家庭立法的衝擊和影響。
  • 2020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討論「女性寫作」?
    《十月》雜誌「新女性寫作專輯」2020年了,我們為什麼還要討論「女性寫作」?關於女性形象,在當下文學作品中常見到的人物塑造似乎形成了特定慣式,女性這一角色裹挾在其中,正在失去作為「她」的獨立身份和個人話語。換句話說,文學中的女性形象,缺少有力而豐滿的生命。
  • 由雜誌引發的革命:穿越時空的女性奧秘
    但關於女性社會地位與生存狀態的討論,不應止於幾個屬於女性的節日。平權之路道阻且長,我們取得的所有階段性成果都來之不易,當年的美國亦是如此。今天,我們把目光轉向上世紀中葉的美國,重新審視由女性雜誌引發的平權運動。「快樂主婦」真的快樂嗎?
  • 外媒:2020年諾獎「偏愛」女性僅是例外
    原標題:外媒:2020年諾獎「偏愛」女性僅是例外參考消息網10月12日報導阿聯《國民報》網站10月10日發表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賈尼娜·迪喬瓦尼的題為《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會吸引更多女性投身科學嗎?》
  • 外媒:2020年諾獎「偏愛」女性僅是例外
    阿聯《國民報》網站10月10日發表美國耶魯大學傑克遜全球事務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賈尼娜·迪喬瓦尼的題為《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會吸引更多女性投身科學嗎?》的文章稱,今年的諾獎「偏愛」女性是例外而不是常態,幾十年來女性仍然難以在科學研究領域中佔據一席之地。
  • 67位女作家的女性寫作觀調查(一):你願意被稱為女性寫作嗎?
    2、 女性身份在寫作中的優長是什麼,缺陷或不足是什麼。在寫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性別的嗎? 3、 喜歡的女作家或作品及其理由,你認為這位作家是女性寫作嗎? 4、 你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寫作是什麼樣子的。吳伍夫說,優秀寫作者都是雌雄同體的,你怎樣看這一觀點。
  • 在日本,理想的女性是賢妻良母嗎?
    ▲落合惠美子,1958 年生於日本東京。京都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教授。許知遠:您覺得江戶時代那種自由的感覺到了明治時代逐漸收緊,呈現越來越保守的趨勢是嗎?落合惠美子:對,這是很明確的。這本書最早出版是在 1994 年,那時候日本的家庭正在發生變化,性別角色也在改變。我追加了兩章描述這件事,我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日本的家庭真的發生了變化了嗎?為什麼 1970 年之後,日本家庭跟歐美家庭分成了兩支,走上不同的路?歐美家庭在 1970 年之後,離婚率增高,新生兒出生率降低,性別待遇不同,越來越多女性進入社會。
  • 影評《小婦人》|不婚主義與獨立女性的話題,其實可以好好說
    不婚主義在《小婦人》裡的另一個形象,就是馬奇姑媽,這位看似嚴厲、實則慈愛的「老不婚人」,扮演著的其實是通往「獨立女性」的導師。還有那句最為經典的「我不結婚是因為老娘有錢」,看似一語點破了自己有權利「囂張」的本質,實際上則是向還未經過生活「捶打」的喬的敦敦教誨:你可以做出選擇,但你同樣有有支持自己堅持選擇的根基。獨立的馬奇姑媽是「口嫌體正直」的,她只是想用自己的方式把自己的人生經歷傳遞給下一代,卻從不強迫她們任何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