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設法取下完整蜱蟲
閩侯15歲少女晶晶(化名)爬山歸來,發現右大腿上長出一顆「痣」,定睛一看是一隻小蟲。任憑她和家人用手怎麼撥弄,那蟲就是不鬆口。到醫院一問,他們才知這是蜱(音同「啤」)蟲,不僅吸血,還會傳播多種疾病。福建省第三人民醫院急診科醫生花一個多小時,完整取下蜱蟲。
爬山歸來右腿添「痣」
一查竟是吸血蜱蟲
「醫生,快來幫幫我女兒……」13日晚,晶晶和父親衝進省三人民醫院急診科。晶晶的父親說:「醫生快看,我女兒大腿上有一隻蟲子,怎麼弄都弄不下來,怎麼辦?」
原來,當日上午,晶晶與朋友一起去爬山。為防止被蚊蟲叮咬,出發前,她特意穿上長褲、運動鞋。沒想到,晚上她洗澡時發現右腿突然長「痣」,認真一看竟然是一隻蟲。家人用手弄不下蟲子,趕緊送她到省三人民醫院治療。
這蟲呈棕灰色,大小約5毫米×8毫米。急診醫生陳魁認出這是一隻在吸血的蜱蟲。
醫生使用多種方法
完整取下蟲子
為避免蟲體殘留在人體上造成感染,要完整取下蜱蟲,就要智取。陳魁醫生用了棉籤、碘伏等方法都無濟於事,他只得叫來當晚120值班的吳文思主治醫師和二線醫生邵巖峰副主任醫師增援。
醫生們用點燃的艾條燻蜱蟲,不料,煙燻十幾分鐘後,蜱蟲還是不鬆口。醫生們又使用塗抹石蠟油等方法,蜱蟲還是紋絲不動。
一個多小時後,醫生們用煙燻配合鑷子提拉蜱蟲的方法,完整取下蜱蟲。由於就醫及時,蜱蟲叮咬處無紅腫,醫生對患處進行了局部消毒、清創處理。
蜱蟲
戶外活動防蟲叮咬
要紮緊衣袖褲管
據醫生介紹,蜱蟲叮咬人時無痛感,但可造成人體局部充血、水腫、炎症反應,並可能引發「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會出現持續高燒、消化道症狀、血小板減少、肝腎功能損壞,嚴重時危及生命。此外,蜱蟲還可以傳播森林腦炎、新疆出血熱、蜱媒回歸熱、萊姆病、細菌性疾病等。一旦發現有蜱蟲叮咬皮膚,不可強行拔除或拍死,免得蜱蟲口器殘留在人體內,造成感染。
市民發現蜱蟲叮咬皮膚,如果無法立即上醫院,可用酒精塗在蜱蟲身上,使蜱蟲放鬆或死亡,再用尖頭鑷子取下蜱蟲;或用菸頭燙蜱蟲,使其離開人體。取出蜱蟲後,要用碘酒或酒精消毒局部皮膚,再就醫。
「夏季是昆蟲活躍期,每年夏天我們醫院都會接到一些被蜱蟲、恙蟲、隱翅蟲叮咬的患者。」吳文思醫生提醒,戶外活動時,要塗抹驅蟲液(避蚊胺、避蚊酮等);穿著長袖、長褲、運動鞋,要紮緊衣袖褲管。蜱蟲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中,遊玩時應儘量避免在草地、樹林等地方長時間坐臥。人被蜱蟲咬,一般24小時內感染性不大,但時間過長它會分泌出更多的唾液,36小時後將會逐漸激活唾液中攜帶的病毒。(記者 朱丹華 通訊員 賴麗蓉 文/攝)
責任編輯:蔣曉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