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高燒40℃!寧波女子新冠檢測陰性,再查竟是感染這種病毒

2020-12-01 北晚新視覺網

「想想還是挺後怕的,沒想到被蟲子咬了幾口,差點要了命呀……」寧波的劉大媽因為連續高熱來到了醫院就診。

蜱蟲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前些天,身體一向健健朗的劉大媽,突然開始反覆發熱,體溫最高達40℃以上,全身乏力酸痛,伴噁心、嘔吐,一連5天都是這樣。當地醫院發熱門診立即對劉大媽進行了新冠肺炎檢測,結果為陰性,同時給予抗生素等輸液治療,但她的病情絲毫未見好轉,於是家人將她緊急送到寧波市醫療中心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就診。

發熱門診醫生再次篩查了新冠肺炎病毒,結果還是陰性,此時患者的血液檢測提示:白細胞及血小板均明顯下降,於是立即聯繫感染科收住入院。在仔細詢問了病情後,原來劉大媽在發病前有被蟲子叮咬過的病史。

劉大媽在老家種了一片茶園,去山上茶園勞作是她每日必做的事情,在半個月前才忙好農活來寧波的兒子家中。就在來寧波的前幾天,她在工作中突然感覺脖子被「蟲子」叮咬了一下,當時以為是被林子裡的蚊蟲叮咬,並沒有放在心上,簡單塗抹了「風油精」後就沒有在意。

感染科許爛漫主任接診後,仔細查體看了劉大媽身上的皮膚,在脖子處、腳踝、小腿等多處都發現了一個個紅色的小點,部分已經結痂。

結合患者有「蟲子叮咬史」及目前發熱、乏力、噁心嘔吐、白細胞及血小板減少、肝功能損害等臨床表現,許主任首先考慮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該病多為蜱蟲叮咬所致。當醫生將劉大媽的血液樣本送檢後,果不其然,結果顯示:新型布尼亞病毒核酸檢測陽性。

經過幾天的積極治療後,劉大媽體溫、消化道症狀逐漸恢復,目前已經出院。

小心預防蟲媒傳染病

新型布尼亞病毒

目前研究普遍認為蜱蟲為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的主要傳播媒介。在我省,舟山、台州、溫州、寧波等地均有病例報導。多發生在植被茂盛的丘陵地帶和農村山區。發病的主要高峰期是5-7月,9月是次高峰期,這與農作勞動的季節性具有一致性。

多數病例有發熱、乏力、消化道症狀、肌肉酸痛和淋巴結腫大等臨床症狀,血液檢測提示血小板和白細胞減少,病情危重者可發生休克、呼吸衰竭、瀰漫性血管內凝血等多臟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尚無特異性的抗病毒治療,臨床上主要為對症支持治療。全國平均死亡率為5.3%,在部分流行地區該病的死亡率高達30%。如果及時發現,早期治療,多數患者可以痊癒。

夏天悶熱的天氣,潮溼的環境,肥沃的綠植,簡直是蚊蟲們的天堂。除了新型布尼亞病毒感染外,我們還需要警惕其他蚊蟲叮咬所致的蟲媒傳染病。

登革熱:

登革熱由登革熱病毒引起,主要由花斑蚊叮咬所致,該病流行季節為每年5-10月份,傳播迅速,發病率高,容易出現暴發流行。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關節痛,發病後3-6天有皮疹出現。嚴重者會出現皮膚出血、鼻出血、牙齦出血、嘔血、黑便、腦出血等,病情嚴重惡化可造成死亡。

恙蟲病:

恙蟲病又名叢林斑疹傷寒,是由恙蟲病立克次體引起的急性傳染病,鼠類為主要傳染源,恙蟎叮咬後傳播疾病。臨床表現為高熱、毒血症淋巴結腫大等。

如何做好防護措施呢?

據李惠利醫院東部院區感染科許爛漫主任介紹,夏季正是蚊蟲叮咬的高發季節,大部分叮咬發生在樹林、低矮灌木叢等處,常叮咬部位是頭部、耳後、腋下、腹股溝、四肢等皮膚裸露的部位。預防蚊蟲叮咬,是疾病防控的重要環節。山區、丘陵、林區地帶的居民、工作者,以及到這些地區戶外旅行的遊客,在勞動、旅遊時,應當注意個人防護,選擇長衣長褲,儘量不要穿涼拖鞋,外露的皮膚上塗抹驅避劑。

如若發現被蜱蟲叮咬,不要硬拽,以防其嘴上倒刺深入體內,正確的做法是先用酒精塗抹,再用鑷子取出(記住不可用手直接觸碰),或立即就近至醫院處理傷口。若在牆面或地面發現蜱蟲,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甚至擠破,要用鑷子或其他工具夾取然後燒死,如不慎皮膚接觸蜱蟲,尤其是蜱蟲擠破後的流出物,要進行酒精消毒。

醫生提醒到,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的發熱、全身不適、消化道症狀等,要及早就診,第一時間告知醫生近期有無在田間、森林、草地活動,對早期診斷和治療非常重要。

延伸閱讀:

姑娘臉上突然多了粒痣,還會動!醫生一查驚呆了

近日,浙江義烏姑娘小王(化名)洗臉時,發現自己右眼皮上長了一粒小小的黑痣。愛美的她便在朋友的陪同下,來到了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皮膚科。

「醫生,我想把這粒痣點了,也不知道什麼時候長出來的。」小王告訴浙大四院皮膚科主任 劉倫飛醫生,她以前並沒有發現自己眼皮上還有痣,這是最近幾天突然看見的。

小王的這粒痣長在右側眉毛下方,靠近鼻梁的位置,很小,大約1-2毫米左右。

劉醫生先用手機手電筒打光看了看,發現了這粒黑痣有些端倪。

劉醫生說:「這粒痣的邊緣不規則,呈鋸齒狀,一般正常的痣,邊緣都是相對光滑的,要麼是圓形,要麼是橢圓形。 」

於是劉醫生拿出放大鏡,再仔細一看,不得了,這哪裡是一粒痣,這是一隻蟲啊!

「看上去,蟲子的腳還在細微地動,我也有點吃驚。 」

在專業的皮膚鏡下,劉醫生確定小王眼皮上的這粒小黑痣,是一條活蟲!但具體是什麼蟲子,劉醫生說沒見過,之後他也詢問了義烏市疾控部門,也沒人知曉。

好端端的,臉上怎麼會有蟲呢?

小王這才想起來,之前陪家人去爬山,山上樹木茂盛,很有可能就是那時候,蟲子飛到了臉上,一直附在了皮膚上。而自己因為不痛不癢,沒有任何身體不適,才以為這是新長的一粒小黑痣。

最終劉醫生幫小王把小蟲取了,並做了消毒。

劉醫生告訴記者,最近因為被蟲子咬傷的患者增多,大家到野外戶外,要留個心眼。儘量穿長袖長褲,束緊袖領及褲腳,也可在裸露的皮膚上塗抹驅避劑。

「春夏兩季,天氣熱,大家穿得涼快,手臂、腿部暴露在外面,就讓蟲子'有機可乘'。每年夏天,隱翅蟲接觸性皮炎並不少見。還有蜱蟲、恙蟲等,被咬後如果感染了傳染病,可能會有生命危險。 」

野外出遊警惕這些小蟲

01蜱 蟲

蜱蟲主要叮咬皮膚較薄、不易被搔抓的部位,如頸部、耳後、大腿內側、腋窩等。蜱蟲體積較小,口器刺入皮膚後會吸血。吸血後的蜱蟲體積可脹大幾倍至幾十倍。

蜱蟲是多種細菌和病毒的傳染媒介,被蜱蟲叮咬後,容易引發皮膚紅腫、疼痛等皮膚過敏症狀,同時也可能感染它所攜帶的病菌。

在我國,從4月到10月都是蜱蟲的活躍時間,植被茂盛的樹林、牧場、草叢都可能有它的身影。一旦被蜱蟲咬傷不要強行拔出,要及時就醫。

02隱翅蟲

隱翅蟲體內有一種強酸毒液,被隱翅蟲叮咬後,皮膚會發癢、腫痛,嚴重的還會引發皮炎,水皰。

一旦發現隱翅蟲落在皮膚上,不要直接把它拍死在皮膚上,而應把它彈走。隱翅蟲是一種趨光性的昆蟲,夜間管好紗窗,避免飛進家中。

03恙 蟲

劉醫生說,最近幾年,被恙蟲叮咬的患者比較少,這些患者都有同一個特點:皮膚上有一個焦痂。

恙蟲病首發症狀是高熱,除了眼睛紅,會有皮膚紅腫、四肢麻痺、噁心嗜睡等。

來源:綜合上觀新聞 FM93交通之聲

流程編輯:tf019

相關焦點

  • 一女子孕期感染新冠病毒,誕下男嬰竟自帶抗體!廣東已有先例……
    一名孕期感染新冠病毒的新加坡女子最近生下一名攜帶新冠病毒抗體的男嬰,為研究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是否包括母嬰傳播提供了新線索。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29日報導,一名新加坡女子3月和家人赴歐洲度假後感染新冠病毒,確診時已懷孕10周。這名女子當時症狀輕微,住院治療接近20天後康復。
  • 新冠病毒檢測為何出現假陰性?
    在尚無法準確預測疫情拐點的當下,如果唯一的確診手段無法保證,出現錯檢和漏檢,直接後果將是,很多核酸檢測陰性但仍攜帶病毒的人得不到隔離,他們將成為新的傳染源。一個典型的案例是,天津一女性感染病例,1月21日出現發熱後,前後共做了三次核酸檢測均呈陰性,2月1日第四次檢測後才呈陽性。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 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擴增讓新冠病毒現形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了知道人體內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採集人體樣本進行檢測。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但實際上,樣本中病毒的遺傳物質極其微量。
  • 乘機前為陰性 卡達飛成都航班落地3天已13人感染新冠病毒
    航空圈訊 卡達航空(Qatar Airways )飛四川成都的一個航班,落地3天已經有13名乘客感染新冠病毒 。至此,8月23日抵達的QR443航班已經有13人感染新冠病毒,其中確診者8人,無症狀感染者5人。
  • 研究:新冠早期高燒症狀或可降低病毒侵染性
    文丨記者 徐路易 人體感染病毒後,有時會激發人產生高燒等強烈的反應。近期一項來自中國學者的研究顯示,感染新冠早期時,人體內的高溫或可在一定程度降低新冠病毒與人類細胞的結合,從而延緩病毒對人體的侵染,使得患者體內病毒載量降低。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 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擴增讓新冠病毒現形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了知道人體內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採集人體樣本進行檢測。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但實際上,樣本中病毒的遺傳物質極其微量。
  • 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出現假陰性,到底是什麼影響了準確率?
    為什麼核酸檢測結果會出現假陰性?不同企業的試劑檢測產品有何異同?  擴增讓新冠病毒現形  大多數生物體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例如這次的新冠病毒。為了知道人體內是否含有新冠病毒,需要採集人體樣本進行檢測。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在鼻咽拭子、痰、下呼吸道分泌物、血液、糞便等標本中可檢測出新冠病毒的RNA。  但實際上,樣本中病毒的遺傳物質極其微量。而且與DNA相比,RNA極易降解。問題來了,樣本中的RNA病毒量少又不穩定,怎樣才能逼這隻妖怪「現形」呢?
  • 懷疑自己感染新冠的人
    趙勇去診所打針,一量體溫38.5℃,打了2天吊針,不見好轉。他並未想到新冠,儘管從新聞上看到,1500餘公裡外的武漢已出現疫情。1月23日,趙勇和老婆女兒回到海南鄉下老家。第二天就是大年三十,一早醒來,他感覺頭昏昏的,好像被什麼東西罩住了,全身乏力,高燒39.5℃。下午就反覆腹瀉,「拉出的東西像水一樣」;乾咳,「從肺的底部往上咳,感覺整個肺都在嗡嗡響」。
  • 【抗體檢測提高確診率】EMI:檢測血清特異抗體可顯著提高新冠病毒感染的確診率
    Science近日發文指出,實驗室爭相生產新型冠狀病毒診斷試劑,缺乏抗體檢測掩飾了診斷正確性。國家藥監局近日新批准兩個新冠病毒感染抗體檢測試劑,這對疾病確診和進一步控制疫情的意義重大。 本周剛在國際期刊Emerging Microbes & Infections (EMI) (中文譯名《新發微生物與感染》) 發表的一篇發自武漢臨床前線的報告發現,新冠病毒在身體多部位採集到樣本後,雖然可以用分子生物學檢測到病毒存在,但這些部位的檢出陽性率都不高。
  • 一文教你看懂新冠病毒檢測報告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在看媒體報導確診病例時,有的說「核酸檢測陽性」,有的說「抗體檢測陽性」,呃……這是寫錯了嗎?NO,我們邀請搜狐健康能看懂新冠病毒核酸抗體檢測報告的周哥哥(周哥哥畢業於北京大學醫學部),來與你娓娓道來。周哥哥告訴搜狐健康,就是這樣式兒的。
  • 曾感染新冠的媽媽生下「抗體」寶寶,新冠能母嬰傳播嗎?|政解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據新加坡《海峽時報》11月29日報導,一名新加坡女子3月和家人赴歐洲度假後感染新冠病毒,確診時懷孕10周。女子當時症狀輕微,住院治療接近20天後康復。11月7日,她在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生下一名重3.5千克的男嬰。醫生檢查確認,這名男嬰沒有感染新冠病毒,但攜帶新冠病毒抗體。該案例頓時引發輿論關注。
  • 6歲小女孩高燒不退,這種DNA病毒很像新冠病毒感染,家長要注意!
    杭州的吳女士(化名)很鬱悶,前段時間,6歲的女兒住在家裡突然發起了高燒。可是,吃完藥,一個星期都沒有減輕症狀,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難道感染了新冠肺炎?最後的結果,原來是EB病毒感染。——經過醫生診斷,原來小姑娘是感染了EB病毒。鍾南山院士,常提到過「咽拭子檢測新冠肺炎」,就是要觀察口腔的症狀。EB病毒感染後,嘴唇會比平時紅顏,EB病毒感染繼而引發了細菌感染,從而引起肺炎和發燒的症狀。 在一些欠發達的地方,EB病毒感染者會誤認為新冠肺炎感染起,造成一些恐慌的情緒,這個需要注意。
  • 新冠康復後會再感染?恆河猴試驗:不僅不會還能免疫
    為了確定新冠病毒感染猴子的病毒分布和組織病理學變化,在感染後7天時,研究團隊對M1猴子實施安樂死並剖檢。再次暴露新冠病毒後,鼻咽和肛門拭子中的病毒載量呈陰性。相應地,M3猴子在再次暴露後(Dpr)5天被安樂死並剖解,以確認再次暴露後病毒複製和引起的組織病理學變化。與初次感染7天時解剖的M1猴子相比,再次暴露後5天解剖的M3猴子所有組織均無病毒複製,肺組織無病理損傷、無病毒抗原。胸片顯示M4猴子在感染後5天時未見異常,與再次暴露前(初次感染後28天)相似。
  • 抓住新冠病毒的尾巴
    在進行核酸檢測之前,需要採集受測者的痰液、咽拭子、肺泡灌洗液、血液等樣本,對這些樣本進行檢測,就可以發現受測者的呼吸道感染了什麼病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常用的是咽拭子樣本檢測,將樣本裂解提純,從中提取出可能存在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準備工作就做好了。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主要用螢光定量RT-PCR技術,這種技術是螢光定量PCR技術與RT-PCR技術的結合。
  • 新冠病毒與特異性抗體最長可共存50天,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病毒
    新冠病毒與特異性抗體最長可共存50天,靠先天免疫也能完全清除病毒  olivia chan • 2020-04-24 15
  • 宏基因組測序助力新冠病毒檢測
    引子: 湖北省醫學影像專業委員會副主委譚偉認為,CT結果非常符合新冠肺炎但核酸檢測為陰性的病例大約佔30%—40%。 在杭州一所醫院,有個病人測了6次核酸試劑都為陰性,直到第7次才測出陽性。
  • 港媒: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狗雙檢陰性,交還主人兩天後死亡,女富豪...
    港媒:感染新冠病毒的寵物狗雙檢陰性,交還主人兩天後死亡,女富豪主人拒絕驗屍環球網  作者:  2020-03-18 【環球網報導】香港新冠肺炎確診者周巧兒的寵物狗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後
  • 新冠康復後會復發或再感染?恆河猴試驗:不僅不會,還能免疫
    類似符合目前的患者臨床出院評估標準(無臨床症狀和放射學異常,2次RT-PCR檢測結果陰性)。隨後,研究團隊進行再次感染試驗。M3、M4兩隻猴子在初次感染後28天重新經氣道接種了相同劑量(1×106 TCID50)新冠病毒,M2猴子不再進行攻毒試驗成為對照組。所有3隻猴子顯示均沒有體重減輕,但在再次暴露的2隻猴子中都觀察到體溫短暫升高。
  • 馬斯克新冠檢測兩次陽性兩次陰性,快速抗原檢測可靠嗎?
    檢測,兩次結果為陽性,兩次結果為陰性。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利用新冠病毒的N蛋白、E蛋白和S蛋白作為免疫源,與試劑盒內含有標記的抗原特異性抗體結合,可以快速得出檢測結果。但是這種檢測方式的弊端也很明顯,比如某個人已經感染新冠了,但是碰巧在鼻咽或口咽所採集到的病毒數量較少,這個時候的檢測結果也可能呈陰性。正因為這個原因,專家建議抗原快速檢測試劑盒只作為核酸檢測的補充手段,所以當出現發熱症狀時,最好還是去醫院接受正規的核酸檢測吧。
  • 新冠病毒將會終結人類?舒蘭聚集感染的背後讓人細思極恐
    不同國家互相指責對方製造了這種致命病毒,後來陸續在法國、美國發現了2019年底感染新冠的病例,世衛組織確認病毒的構成結構顯示病毒絕非人工合成,而是來源於自然界,才結束了這場激烈的互懟。美國新澤西州貝勒維爾市市長麥可-梅爾赫姆宣稱自己早在2019年11月就已感染新冠病毒,據他回憶,去年11月前往大西洋城參加會議,11月21日回程時在花園州高速公路突感不適,回到家後開始出現高燒、發冷、幻覺和咽喉痛等一系列症狀。麥可·梅爾赫姆將其發病症狀通過電話與醫生溝通,醫生認為其感染了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