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恐龍,真正讓《侏羅紀公園》成為經典的是這些人類

2020-12-03 MovieLab
《侏羅紀公園》(1993)

對於很多人來說,導演史蒂芬·史匹柏的《侏羅紀公園》是不可磨滅的電影記憶,它讓我們仿佛夢想成真一般,看到了恐龍的復活,並通過電影探索了一個恐龍的世界。

但時間證明,僅僅包含著恐龍元素並不足以讓一部電影成為經典,如今我們再重新審視它時,才發現影片中的人物和故事才是讓其印象深刻的原因之一。

《侏羅紀公園》(1993)

《侏羅紀公園》不僅充滿了刺激的動作場景和驚人的視覺特效,還有許多有趣的角色,在他們的相處間讓觀眾們產生了反思,也使影片探索了一個重要的當代主題。

所以本文我們就來看一看創作者們是如何將這個恐龍故事和那些角色們相結合在一起,以賦予《侏羅紀公園》內涵,使其成為不朽的經典。

《侏羅紀公園》(1993)

發掘主題

早在80年代早期,作家麥可·克萊頓就在構思一部利用技術復活恐龍的劇本,他在寫作期間遇到了一個問題,那就是這種研究耗資巨大的項目,誰會為它買單呢?

麥可·克萊頓唯一能想到的就是人們對於娛樂的渴望,因此恐龍主題樂園這個概念成為劇本的預設基礎,並以此確定了故事的「DNA」,即主題。

《侏羅紀公園》(1993)

「人們先假定理論,再進行討論,最後得出結論,這就是主題。」著名編劇家約翰·約克曾討論過主題的重要性,「主題是對觀點的動態探索,它是需要被探索的前提,是一個疑問句。」

所以《侏羅紀公園》的核心主題就是一種疑問:當具備技術條件時,我們是否要將危險的滅絕生物進行復活呢?

簡而言之,復活就真的意味著進步嗎?

《侏羅紀公園》(1993)

面對這個問題,麥可·克萊頓認為答案肯定會非常的複雜,所以他和編劇大衛·凱普以這個主題為藍圖,創造出了《侏羅紀公園》中兩個觀點相互相對立的角色,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

約翰·哈蒙德(左)塞特勒博士(中)格蘭特博士(右)

對立的主角

當觀眾們第一次看到格蘭特博士時,他就在兩個方面顯示出「反對進步」的特性。

一方面,他討厭電腦,並且完全不信任科技。另一方面,他不喜歡小孩,也不想要小孩兒,而孩子通常在電影中象徵著未來。

格蘭特博士與科技的「矛盾」
格蘭特討厭小孩

在整個電影的第一幕中,我們看到格蘭特博士與孩子以及技術之間的摩擦,矛盾一次又一次的出現,格蘭特博士很明顯的代表著主題中反對進步的一面。

但很快,一個持有相反觀點的人闖入了他的世界當中。

侏羅紀公園的創始者約翰·哈蒙德

約翰·哈蒙德對技術進步的狂熱,讓他根本不去考慮基因工程中造出的恐龍具有危險性。

當一個工人被迅猛龍殺死的時候,約翰·哈蒙德卻只擔心著會推遲公園的開放。此外,約翰·哈蒙德口頭禪「不惜一切代價」(Spared no expense)也體現了他的思維方式,即不惜一切的代價去前進

「Spared no expense」

《侏羅紀公園》的第一幕中,展現出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這兩個主要角色對進步這一主題的對立觀點,但僅僅讓角色象徵對立觀點顯然是不足夠的,要挖掘一個主題,必須要找到拷問角色信念的方法。

拷問主角與配角的塑造

在影片的第二幕中,我們發現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分開了,兩人之間隔了一整座島和一圈電柵欄,這一分離讓他們遭遇了精心設計的不同情景,從而去反思自己的信念。

當全島停電時,格蘭特博士被迫在沒有科技的幫助下面對一切。同時,他發現自己需要保護約翰·哈蒙德的孫子和孫女。

在整個第二幕中,格蘭特博士的故事線圍繞著兩者著孩子和技術。最後他甚至承認了自己過去一直拒絕的「進步」,意識到或許是時候開始改變了。

格蘭特博士要直面科技困境
格蘭特博士要拯救孩子

與此同時,約翰·哈蒙德發現他決心復活的恐龍正在摧毀他創造的一切。更糟糕的是,恐龍威脅到了自己最珍愛的親人。

見證了災難的發生,約翰·哈蒙德被迫認識到自己對「不惜一切代價」的喜愛,其前提在於可以掌控一切。

但質疑和拷問格蘭特博士和哈蒙德信念的不只有情景,還有其他人物。

約翰·哈蒙德意識到了危機

在電影中,還塑造了一位混沌理論學者,伊恩·馬爾科姆博士。創作者們通過利用他與塞特勒博士的調情,來考驗格蘭特博士這個角色。

通過馬爾科姆博士與格蘭特博士的對話,我們了解到前者擁有了一些後者所沒有的特質。例如馬爾科姆博士有三個孩子,格蘭特博士卻沒有,但作為女友的塞特勒一直希望能擁有小孩。

這暗示了如果格蘭特博士不想辦法改變自己,他甚至可能會失去所愛。

兩人的交談讓格蘭特博士的內心遭到「挑戰」

對於約翰·哈蒙德來說,馬爾科姆博士則直言其對「進步」的迷戀,以及會導致的相應問題。

而在馬爾科姆博士受傷後,作為另一個精心設計的配角塞特勒博士,也開始質疑哈蒙德的信念。在兩人的對峙後,我們發現哈蒙德又說了一遍自己的口頭禪,這也凸顯了他「不惜一切代價」的觀念如何在災難面前分崩離析。

塞特勒博士去質問約翰·哈蒙德

除了馬爾科姆博士和塞特勒博士之外,像律師唐納德、獵手羅伯特、程式設計師丹尼斯這樣的配角,都用自己的精彩片段為故事增添了趣味。

但更重要的是,這些配角的存在進一步質疑並挑戰著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的信念,從而去凸顯故事的主題。

程式設計師丹尼斯

而因為兩位主角的信念在電影中不斷被質疑,最終促使他們學會了「進化」。

在影片的高潮部分,我們看到哈蒙德孫女的電腦技術成為了所有角色獲救的原因,這是格蘭特博士必須承認的現實。當經歷了這些磨難之後,他們都意識到,有時進步的代價實在是太過於昂貴。

最終格蘭特博士和約翰·哈蒙德都改變了自己原有的信念,說明了有時主題中的核心問題並不一定需要一個簡單直接的答案,就像麥可·克萊頓所說的:「對於我們來說,我們身處的社會裡,技術意味著美好,但當每個人擁有電腦時,我們能發現有利也有弊。」

「侏羅紀公園之父」麥可·克萊頓

《侏羅紀公園》是一個絕佳的範例,它展示了如何利用主題引導故事的設計原則和發展,在讚美科技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的同時,也警示著人們不負責任追求進步的危險。

更進一步講,我們能發現導演史匹柏和編劇們在影片中植入了許多90年代初的進步話題,例如女權主義、間諜活動等。這種對主題的投入使《侏羅紀公園》不僅僅是一部怪獸電影,也為觀眾們帶來了更持久熱愛的觀影體驗,並且永遠不會消失。

《侏羅紀公園》中女權思想的流露

相關焦點

  • 美國人喜歡侏羅紀公園的電影,而這裡有一個真正的侏羅紀恐龍王國
    自從好萊塢拍了《侏羅紀公園》後,侏羅紀題材就風靡世界,《侏羅紀公園》的續集也是一拍再拍。其實,在四川省自貢市,有個真正的「侏羅紀公園」。在那裡,人們發現了數量龐大的恐龍化石及其他遠古生物化石。於是,在恐龍化石的挖掘現場,興建了遺址類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
  • 《侏羅紀公園/世界》系列最致命的10種恐龍了解一下
    在侏羅紀公園的宇宙中, 每次都免不了要死好多人。從最開始對人類角色適度撲殺, 25年來, 除了擁有主角光環的主要角色之外,其他角色的生存機率似乎越來越低。隨著今年夏天第5部的到來, 大屠殺無疑將繼續下去。
  • 《侏羅紀公園》的恐龍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 電影《侏羅紀公園》系列喚起了人們對恐龍乃至古生物的興趣,對此古生物學家們表示感激,但他們也指出了電影中不科學的方面。1.科學家能製造出轉基因恐龍嗎?
  • 《侏羅紀公園》|恐龍的復闢
    古生物學家艾倫和埃莉以及數學家三人被國際遺傳科技公司所邀請,去免費遊覽一座名為『侏羅紀公園』的主題樂園。這個公園由InGen的總裁約翰·哈蒙德所建,位於名叫努布拉的島上。另外,哈蒙德的孫子Alexis和Tim也被邀請參加這次的遊園之旅。
  • 加拿大「侏羅紀公園」-艾伯塔省立恐龍公園
    在加拿大阿爾伯塔省西南角紅鹿河一帶,有一座世界聞名的恐龍公園。公園不僅保留了該地區微妙的生態系統,而且還向遊客展示了一些曾經稱霸在這個地方的史前生物。如果地球上有一個真正的侏羅紀公園,這裡可能是最接近侏羅紀的地方。
  • 看恐龍如何上演脫獄大戲!經典影視改編遊戲《侏羅紀公園:狂暴》
    如今一提起《侏羅紀公園》,大家馬上就能想到恐龍與史匹柏,這基本就是一種條件反射了。作為商業影視作品來說,侏羅紀公園系列非常成功了,首部作品1993年就席捲全球9.8億美元的總票房,最新的侏羅紀世界更是捲走了全球16.7億美元的票房。
  • 盤點4部經典電影,《侏羅紀世界》:血腥暴力的恐龍世界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4部經典電影,《侏羅紀世界》:血腥暴力的恐龍世界,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下這些電影的劇情簡介和部分評論吧。原本快樂祥和的公園亂作一團,克萊爾必須深入危險之地救出兩個被困的外甥,而歐文則不可避免地帶著他的迅猛龍獵人團隊迎戰史無前例的的可怕對手影片評價與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一樣,《侏羅紀世界》絕不是「人類和怪獸從頭打到尾」的廉價俗套,它靠攏經典的努力,從創作前期就不絕於耳:沿用同一世界觀,堅持膠片拍攝等等。
  • 科學家將培育真實「侏羅紀公園」微型恐龍-恐龍,生物,基因,侏羅紀...
    目前,美國蒙大拿州立大學科學家詹姆斯-霍納指出,真實版的「侏羅紀公園」可能在未來10年實現!霍納表示,現代雞和所有鳥類都攜帶著大量恐龍DNA,雖然恐龍已滅絕消失,但是恐龍秘密代碼仍存在著,這些「恐龍DNA」數量可能多於恐龍化石記錄中的DNA。近期,霍納在他的蒙大拿州立大學實驗室對鳥類DNA進行了實驗修改。
  • 《侏羅紀公園:基因計劃》
    圖為:《侏羅紀公園》  著名大導演斯皮爾博格在電影《侏羅紀公園》裡,用先進的計算機動畫技術在影像上使這些神秘的史前生物活生生地呈現在人們眼前,在影片中,人們看到了近乎真實的恐龍,對恐龍有了形象上的認識,
  • 《侏羅紀公園》中國首上映 3D視覺恐龍栩栩如生
    《侏羅紀公園》中國首上映 3D視覺恐龍栩栩如生 《侏羅紀公園》劇照    環球影片出品,好萊塢常青樹導演史匹柏執導的科幻經典之作《侏羅紀公園》3D已定於8月20日在國內上映,憑藉最新的3D轉制技術,這部傳奇之作在誕生
  • 好萊塢大片背後的真實故事:復活恐龍真的可行?侏羅紀公園主角確有...
    今天就給大家推薦一部講述電影背後故事的紀錄片《好萊塢真實事件簿》,當然重點介紹的是侏羅紀公園這一集。1993年上映的侏羅紀公園電影其實源自於1981年麥可·克萊頓的一個奇思異想。他希望用一個復活恐龍的科幻故事來探討關於人類改造自然的倫理道德問題,然而,他卻一直沒有找到一種復活恐龍的科學手段。後來他讀到了古生物學家喬治·波伊納寫的書,裡面提到的一次意外給了克萊頓靈感。
  • 恐龍侏羅紀公園
    想穿越侏羅紀時代和恐龍交朋友,和恐龍們一起並肩戰鬥嗎? 一起來探索《恐龍侏羅紀公園》吧!兩群不同的恐龍在大森林裡快樂的生活著。隨著時間的推移,兩群恐龍為了食物和地盤不斷的發生衝突。為了保護好自己的家人,佔領更寬的領土,他們用原始的方式進行爭奪,那就是比拼力量。
  • 影評篇,侏羅紀世界2,恐龍的未來將會何去何從
    《侏羅紀世界2》的劇情是在其前作的的劇情結束了3年之後,位於努布拉島上的新侏羅紀公園因為暴虐龍事件已經關閉了三年時間,在沒有人類的幹涉下,位於努布拉的恐龍生活的非常和諧,並沒有因此滅絕,這一幕對於小編看來非常的熟悉,在《侏羅紀公園》三部曲當中,哈德蒙投資建立的侏羅紀公園在發生的是事故後,公園關閉,島嶼關閉,對於島嶼上的恐龍,研究人員做出的預測這些恐龍會逐漸滅絕
  • 《侏羅紀世界2》中的恐龍能擋子彈,真正的恐龍是否也刀槍不入?
    例如,甲龍有幾噸重,行動非常緩慢,腳又短又粗,甚至跑不過人類。霍納說,這就是甲龍尾尖長刺的原因:用來保護自己,抵禦更靈活的霸王龍。「朝任何動物開槍,子彈都會進入它的體內,導致流血,哪怕它是一隻經過基因改造的怪物,」森特說,「在《侏羅紀公園》和《侏羅紀世界》中,他們瞄準恐龍的頭,明明多次擊中,恐龍應該倒下才對,因為它的腦袋會被打爛。
  • 《侏羅紀世界2》上映,這些新上場的恐龍你都認識嗎?
    先看這個電影logo,跟之前的「侏羅紀公園」一樣,恐龍世界的標牌再一次碎了……正如1997年的《侏羅紀公園2》與1993年《侏羅紀公園》的差別,表明公園再次成為一片廢墟,真是心疼反反覆覆建造公園的人們,每次都因為小疏忽,說壞就壞。
  • 如果《侏羅紀公園》成真,你願意養哪種恐龍?
    《侏羅紀公園》最大的失誤就是一部滿屏白堊紀恐龍的電影,卻起了這麼個名字。眾說周知,恐龍生活的中生代,也叫爬行動物時代,包括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三個時期。,Gif圖傳上來動不了雷克斯霸王龍,由於《侏羅紀公園》系列電影的流行成了最經典的一種恐龍。
  • 《侏羅紀世界》是不是和《侏羅紀公園》一樣劇情?
    該片講述了科學家歐文在納布拉爾島上的恐龍主題公園中與迅猛龍們打成一片,以及在公園發生的一系列意外的故事。該片曾獲得第19屆好萊塢電影獎最佳視效,第22屆美國演員工會獎最佳替身集體表演等獎項。《侏羅紀世界》故事發生的22年後,納布拉爾島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龐大的主題公園和度假勝地——侏羅紀世界。
  • 恐龍十大科學真相:《侏羅紀公園》錯好多-恐龍,地球,動物,《侏羅紀...
    《侏羅紀公園》的新作上映,而這也恐龍重回大家的視線,它的十大科學真相,電影搞錯了許多啊。博爾特的速度能夠超越霸王龍科學家指出,計算機模擬數據顯示,霸王龍最高奔跑速度大約29公裡/小時,顯然這一速度並不能追趕汽車,但能追趕到多數人。
  • 除了侏羅紀世界,這十部經典電影中也有大恐龍
    25年前,史蒂芬·史匹柏帶領影迷走進了侏羅紀公園,領略了史前巨獸的霸道與風採。本周末,最新一集的大恐龍作品《侏羅紀世界2》就要上映,但是我們今天討論的並不是這些,而是侏羅紀世界之外的擁有恐龍角色的經典電影作品。
  • 最具惡趣味的影改遊戲,恐龍不吃人怎麼能叫《侏羅紀公園》
    早期《侏羅紀公園》的改編遊戲大多是動作類型,以橫版過關類居多,這些遊戲旨在讓玩家扮演電影中的主角以親身經歷電影中的奇幻冒險,但俗話說得好:自古影改出爛作,這些改編遊戲沒有一款能登得了大雅之堂,幾乎是清一水的小成本粗製濫造,雖然套用了故事的劇情,但卻很難獲得與電影相同的驚險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