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或正圍繞一個較近的黑洞運轉,黑洞軌跡帶來地球數次大滅絕

2020-12-27 維度向北


地球或許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安全,天體科學家和地質學家的最新發現,說明地球以前的多次物種大滅絕主要來自天體撞擊。

  1. 簡單回顧5次地球物種大滅絕事件

地球從有生命以來,經歷了數次較大的物種滅絕事件。

其中最著名的物種滅絕事件有5次:

第1次是發生在4.4億年前的奧陶紀末期。

在第1次物種滅絕事件中,有85%的物種滅亡。

現在比較有共識的觀點認為這次滅絕,是由於全球氣候變冷,海平面下降,近海生態系統被破壞導致的。

外太空離地球較近的地方就有無數的小隕石,

第2次大滅絕發生在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晚期。

其原因同第一次相似,還是地球氣候變冷和海平面下降。

這一次大滅絕主要是海洋的生物遭到重創。


第3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2.5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

是物種大滅絕最大的一次。主要觀點認為是小行星撞擊造成的。

後面有詳述。


第4次地球物種大滅絕發生在2.04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


第5次物種大滅絕發生在6500年萬年前的白堊紀晚期。


這裡我們詳述一下第3次物種大滅絕和第5次大滅絕事件。

第3次物種大滅絕幾乎讓地球上95%的物種消失,連成功躲過前兩次大滅絕的三葉蟲也不能逃過。

小行星撞擊可能是造成地球物種大滅絕的主要原因

至今為止,對於這一次滅絕的分析,比較有共識的有兩大主要原因:

1. 隕石撞擊學說

隕石撞擊學說最著名證據就是威爾克斯地隕石坑,其直徑達500公裡。

地質考證其形成的地質年代在5億年以內(有學者認為可能在2.5億年前)。

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地球受到的最大的一次外來行星撞擊事件。

另外,地質學家還發現了更多個與這一地質時期相近的隕石坑:

南極中東部的威爾克斯地隕石坑;

巴西中部的阿拉瓜伊尼亞隕石坑。

很多地質學家認為那是一次持續時間較長的,不止一次的較大型天體撞擊事件造成的。

只是由於年代太遠,很多隕石坑暫時沒有找到,它們可能已經被埋藏在地層深處。

支持這一次行星撞擊的證據還有西伯利亞暗色巖火山B發和峨眉山暗色巖火山Bao發。

這些超級火山B發,主要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導致地球大陸板塊穩定性被徹底打破,因而形而成全球火山大B發和上面提到的兩大超級火山B發。

火山B發造成全球氣溫升高,海洋溫度大幅升高,海水被大量蒸發,海平面大幅下降,海洋生態被徹底破壞,物種大量滅絕。

早期的太陽系幾乎是個小行星的海洋

最近一次(就是第5次)發生在6500萬年前的白堊紀。

由於年代相對較近,以及在遍及全球的地層發現的銥元素異常(外太空最多,地球很少的元素),和墨西尤卡坦半島發現的大型隕石坑銥元素異常,讓絕大多數學者對這次大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觀點比較贊同。

尤其是墨西尤卡坦半島發現的大型隕石坑,其直徑達180公裡。

科學家從這個隕石坑的大小,推算出當時撞擊的小行星直徑達10公裡左右。

其撞擊威力相當於100萬億噸Za藥。

從上面的可以看出最著名的第3次和第5次物種滅絕事件,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的證據更充分。

太陽系內的小行星帶

  1. 對於地球在過去地質歷史上經歷的數次物種滅絕事件。

有地質學家對此進行統計,並且發現一個規律:

就是地球上這些較大的滅絕事件是在每隔2700多萬年就會發生一次。

尤其是古生物學家發現:海洋生物在每次滅絕事件中表現最明顯:每一次海洋的生物大滅絕都是其高達90%的物種消失,這麼高的比例是不可能用偶然事件來解釋,而是明顯的規律性事件。

因此,每隔2700多萬年地球就發生一次大災難,可以看成一個周期性規律。


巧合的是:地質學家對地球上的小行星和撞擊地球的隕石坑地質年代統計也發現:小行星,隕石,慧星撞擊地球也遵循約2700多萬年一次高峰這個周期。

這說明每隔2700萬(至3000萬),太陽系會出現一次周期性性的小行星,隕石,彗星大規模撞擊的事件。

很可能是這些撞擊,導致地球環境變化,尤其是破壞地殼穩定,引發火山地震和氣侯變化,導至物種大滅絕。

近年,有美國科學家認為:這種周期性的小行星撞擊事件,可能和太陽系每隔3000多萬年就穿過銀河系的銀盤面有關。科學家發現:太陽系繞銀河系周期運行軌道不是完全的標準平滑的橢圓,而是以波浪式的,或者螺旋形狀的在銀河系中運行。每隔3000萬年左右穿過銀盤一次。

且分析原因,是因為太陽系繞銀軌道上的天體分布的不均勻,造成天體對太陽系引力的變化,以及銀河系暗物質的綜合作用造成的。

有地質學家由此推出:每隔3000萬年,太陽系穿越銀盤面的時候,受到了比較集中的,來自銀盤正常物質和暗物質的作用,造成太陽系奧爾特星雲中大量彗星和小行星,脫離原來的軌道,飛進太陽系形成大量的隕石雨,慧星雨和小行星撞擊地球事件。


3.現在問題來了:既然,銀河系天體分布沿太陽系軌道是不均勻的,那它怎麼可能在太陽系長達2.6億光年的繞銀河系軌道上,形成如此有規律的,周期性的,太陽系在銀盤兩邊的穿越運行。

即:這些不均勻的萬有引力和暗物質,對太陽系的繞銀運行上形成個非常有規律的結果。

這反過來證明了銀河系在太陽繞銀軌道上天體分布是有規律的,顯然是前後矛盾。

小行星撞擊一直是地球生物大滅絕的主要原因之一

4.如果按下面的解釋,會比較合理些

大概率上,有兩種可能:1. 太陽系是一直受到某一個天體的影響,形成周期性的相互運動。

而且,這個天體是伴隨太陽系在太陽繞銀河系軌道上運動的。

但是,看已有的文獻都說是:太陽系在其繞銀軌道上作波浪性的,螺旋形的周期運行。

這是許矛盾的:波浪形和螺旋形飛行是完全不同的,也許是翻譯時把這兩種狀態混在一起了。


下面就把太陽系繞銀河系運行的兩種狀態分開來分析。

1.如果太陽系是以螺旋型的,周期性的,繞銀河系旋轉。

我們可以把這個螺旋型的運動分解為:

1.1. 沿繞銀河系軌道的切線方向的繞銀河系中心運行。

1.2..沿和太陽系繞軌道相垂直的圓形軌道運動(橢圓形)。

如果太陽系軌道切線垂直太陽系的環繞軌道平面做圓周運動。

那它一定是環繞某一個比太陽質量還大的天體運行。而且這個天體的運行軌道正是太陽系繞銀河系的軌道。看下面圖1.

螺旋飛行時,它必定繞1天體運行,此天體沿太陽繞銀軌道繞銀運行

注意:此圖中有一重要信息,那就是:太陽系的黃道面和銀盤面是成60度角沿其橢圓軌道飛行的(同時以這個角度向前,繞銀河系接近飛行)

那麼這會是個什麼天體呢。

首先,如果太陽系是繞著某一個天體(伴星)做周期性運行,而且,這個天體是可以被觀察到的,以人類現在科技,是有能力發現它的。

但是,到現在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在太陽系附近有一個大的恆星或天體體是太陽系的「伴星」,太陽系在圍繞它旋轉。

那麼,很有可能這個天體就是個很難被發覺的黑洞。一個比太陽還大,但是,不是超大的黑洞。

它通過引力作用和太陽系保持一種恆星和行星的關係。

但是,它現在還沒有被人類發現,因為黑洞不發光,且它質量不是超大,沒有對太陽系以外的恆星運行造成影響(觀察太陽系附近天體運行規律,比觀察太陽系本身更易發現它,因為測算太陽系的運行是通過觀察太陽系外的對應天體來實現的)。

但是,太陽系最近的恆星也是4.3光年的比鄰星,這個黑洞對比鄰星的影響,短時間較難被發現。

以上的文字能較好的解釋太陽係為什麼可以沿著螺旋軌道環繞銀河系運行這個事實。

  1. 太陽系的這種繞銀運行方會對太陽系造成什麼改變。

下面的圖2 給出較清晰的說明:

從圖中看出,每3000萬年,太陽系受銀盤的力方向改變一次


從上圖可以看出,太陽系在第一個3000萬年受力是向下的(圖中F,在此定義為下),而在3000萬年到7000萬年之間,受力是向上的(圖中F')(此處是僅取其一個截面分析)。

太陽系在黃色圓範圍內為受力變化最大的時間區域,太陽系的小行星,隕石,彗星,就是在這個時間段內可能大量脫離其原有軌道,飛入太陽系)。

  1. 太陽系的這種繞銀運行方式為什麼會造成周期性的太陽系內彗星,隕石,小行星風暴。

下面的圖-3給出清楚的太陽系內千萬小行星,隕石受力變化的說明。

太陽系和銀盤面是成60度角飛行的,圖中太陽系在銀盤兩邊的受力情況

從上圖可以看出,當太陽系從銀盤面一邊運行到另一邊時,其剛好受到來自銀盤相反方向的力作用(為了簡便,此處僅取一截面分析,暫不不考慮環繞運行。若考慮太陽系小橢圓環繞運行,其受力狀況會改善很多,但是,太陽系在繞小橢圓運行時有沒有自轉,不知道)。

而太陽系是以太陽系黃道面和銀盤成60度角的」豎立「姿態,向前飛行的。以這種姿態飛行,太陽系中的小行星帶上的小行星,柯伊伯帶成萬,成億的小行星,隕石,慧星,都受到從外往太陽系內拉的力的作用,這種力若改變,會直接影響這些小行星的運行,有些則脫離其軌道,飛進太陽系)。

下面的圖-4,更清楚的說明太陽系穿過銀盤面時的小行星變化情況。

此圖更方變對太陽系內小行星撞擊事件來源的理解

( 說明:圖內的分析是僅取一截面的分析)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由於太陽系是以螺旋狀,且和銀盤面成60度」豎著「沿其繞銀軌道飛行的,

所以在其從銀道面(銀盤面)一邊飛到另一邊時,太陽系內部的小行星,隕石,(包括柯伊伯帶)有個受力方向快速改變,在這個過程中,許多小行星,隕石改變軌道,飛進太陽系內,

造成大量隕石,包括小行星撞擊地球的事件。

由於太陽系的穿過銀盤的周期為約3000萬年,所以,在地球上形成了,每3000萬年一次的較大物種滅絕事件。(地球歷史上有5次非常大的物種滅絕事件)

再看太陽系以波浪形運行有可能是怎麼產生的。

太陽系是以和銀盤成60度角」豎著「向前飛行的,受力方向改變對小行星引響大

月球有地球的強大保護,其上面也留下拉密密麻麻的隕石坑


7. 太陽系以波浪式的,同時也是周期性的運行方式在其繞銀河系軌道上運行。

其實,太陽系要在其全環銀軌道上維持這種周期運動難度較大。

一種情況就是:兩顆伴星之間的環繞運行平面和太陽系繞銀軌道相切的情況下才可能發生的。

這種情況同上面一樣:太陽系一定有一個和他相伴的行星在做伴星之間的相互環繞運動。

只是其相互環繞的軌道姿態更特別。

下面這張圖說明波浪狀態下太陽系的情況,其實和上面的差不多。

但是若太陽系在銀盤上做波浪運行,太陽系內的行星,小行星,隕石的受力改變要快很多。太陽系內所有天體在太陽系穿越銀盤面時,受力情況要遠比圓形軌道惡劣。

如果這種情況,那每3000萬年就不是物種滅絕,而可能小行星撞擊的狂風暴雨,地球物種可能片甲不留。個人認為,這種情況可能性非常地,可能是媒體翻譯的誤解。

太陽波浪運行,其受力變化同環繞差不多,但是要劇烈很多,可能性很小

相關焦點

  • 地球圍繞太陽轉,太陽系又圍繞誰公轉,銀河系還是黑洞?
    如果說地球是人類的家園,那麼太陽系就是構成這一美好家園的創造者,而作為生活在地球的我們也都知道一些常識性問題,比如地球要依靠太陽的牽引力做公轉運動。但你知道嗎?太陽系其實也是要進行公轉的,它的公轉對象就是我們熟知的銀河系。
  • 研究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
    近日,有研究團隊提出,超大質量黑洞周圍存在類似圍繞恆星運轉的行星。這類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普遍存在?它們又是如何被發現的?這些行星上是否有生命存在?帶著這些問題,科技日報記者專訪了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副院長吳慶文教授。
  • 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和其他已知黑洞都不一樣
    天文學家才在銀河系內發現了一個黑洞HR 6819,它距離地球很近,只有1000光年。1000光年是什麼概念呢?打個比方,從地球到太陽系邊緣的距離是1.5光年,因此1000光年相當於從地球到太陽系邊緣飛行333個來回,不過考慮到銀河系的直徑是10.6萬光年,因此1000光年非常短。這一次,HR 6819被發現純屬運氣,因為這個黑洞位於一個三星系統內,而科學家此前認為是雙星系統,也就是只有兩個恆星存在,沒有黑洞。
  • 太陽系內部存在黑洞嗎?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在哪裡?
    可以肯定的是太陽系內部不可能存在黑洞,否則如今的行星軌道就不是這個樣子了。黑洞是不易被觀測到的奇異天體,只有當黑洞的周圍有星體或星雲時,黑洞開始「進食」時才容易被觀測到,觀測它的主要方式是觀測X射線源頭。
  • 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被發現,有2顆恆星圍繞它運轉,抬頭可見
    在我們肉眼可見的兩顆伴星周圍,竟然有一個黑洞,這是人類至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了。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被發現了!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有了新的發現,天文學家發現了個距離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在人類眾多發現的黑洞之中,它是最近的一個了,我們的科學家通過大口徑望遠鏡發現了這個黑洞的兩顆伴星,通過計算機建模以及作用力的計算,終於找到到它。
  • 太陽系有黑洞嗎?它圍繞太陽公轉嗎?
    原初黑洞形成之後,如果周圍環境不好,吞噬的速度不夠快,那麼根據霍金輻射的原理,這個原初黑洞會逐漸蒸發,越來越「瘦」。反之,如果周圍環境比較好,它就可能長成一個大型黑洞。跟據推算,原初黑洞的最低質量有一個下限,大約是10^12公斤,遠遠小於地球的質量6×10^24公斤。黑洞家族都有個優秀的品質:不會發光。
  • 銀河系圍繞著巨大黑洞轉動,那宇宙圍繞著什麼轉動?
    生活在富饒而又寬廣的地球,許多人便自然而然地將地球看作宇宙內最優秀的星球,甚至還有不少人將地球看作宇宙的中心,把人類視作宇宙的主宰者,認為宇宙內的一切事物都受到人類的調配,都在圍繞著地球旋轉。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科技的發展,數年後,哥白尼提出了轟動世界的「日心說」。他認為地球並不是宇宙的中心,太陽才是。
  • NASA發現倆黑洞「打架」,小黑洞正「偷襲」大黑洞,但結局很悲催
    近日有美國媒體報導,NASA(美國宇航局)公布了最新觀測到的雙黑洞「共舞」現象,發生在離太陽系35億光年遠的OJ287星系中。,比它較小的衛星黑洞每12年圍繞主黑洞運行一周,但是在運行一周的過程中它會兩次穿越式撞擊到主黑洞的吸積盤上,每次撞擊都會激發出吸積盤上的明亮耀斑,使得吸積盤的光度在48小時內提升4倍,宛如兩顆黑洞在打架一般,每一次交鋒都驚天動地,較小的衛星黑洞也是因此被科學家們發現的。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銀河系繞什麼轉?
    每天我們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到早餐時明亮的陽光,晚上太陽落山過後,天空就會慢慢進入夜晚,許多人知道這是由地球自轉引起的,地球自轉產生晝夜交替,地球自轉時也圍繞太陽旋轉,地球的遷移產生了四季的變化,城市化是維持地球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如果如果沒有地球繞著太陽轉,四季就不會有變化,地球也不會產生那麼多五彩繽紛的動植物
  • 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黑洞,科學家:已知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一個由歐洲南方天文臺科學家Thomas Rivinius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對HR 6819雙星系統進行觀測的時候,偶然發現該雙星並非彼此圍繞,而是在圍繞一個黑洞運行。
  • 地球圍繞太陽旋轉,太陽系圍繞銀河系旋轉
    每天我們都能從東方升起,從西方落下,這是因為太陽正在圍繞太陽旋轉,公轉不僅產生地球上日出日落,而且使地球產生四季變化,四季變化是地球物種多樣性形成的重要原因,所以如果沒有地球圍繞太陽的旋轉可能沒有發生地球上有那麼多多彩的生物,為什麼地球圍繞太陽旋轉?
  • 天文學家在距地球「很近」的地方發現了一個「安靜」的黑洞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在距地球約1000光年的宇宙中發現了一個黑洞。這個黑洞不但是迄今為止天文學家發現的黑洞中距地球最近的,而且是一個三體系統的一部分。Calçada通過追蹤這個三體系統中兩顆恆星的運行軌跡,天文學家發現了這個黑洞的存在。研究人員表示,這個黑洞的現身只是冰山一角,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宇宙中發現許多類似的黑洞。這個黑洞所屬的三體系統位於南半球天空中的望遠鏡座。最難能可貴的是,這個三體系統中的恆星用肉眼就能看到。
  • NASA發現正「打架」的雙黑洞,小黑洞「偷襲」大黑洞,結局很悲催
    近日有美國媒體報導,NASA(美國宇航局)公布了最新觀測到的雙黑洞「共舞」現象,發生在離太陽系35億光年遠的OJ287星系中。這兩個黑洞都屬於超級黑洞,其中較大的一個屬於OJ287星系的中心黑洞,質量大約為太陽的180億倍,是已知最大的黑洞之一,相當於銀河系中心黑洞人馬座A*質量的4200倍左右;較小的黑洞是該中心黑洞的衛星黑洞,質量相當於主黑洞的1/120,但也在太陽質量的1.5億倍左右,相當於銀河系中心黑洞的35倍。
  • 太陽系邊緣可能存在一顆迷你黑洞,直徑只有一個柚子那麼大?
    近些年科學家在太陽系邊緣的柯伊伯帶中尋找一顆未知的大型天體,由於科學家發現柯伊伯帶有多個天體出現軌跡異常的現象,似乎受到一個神秘引力的影響,能產生這種影響的可能是有一顆質量較大的行星,美國科學家正在建造「時空遺產調查」(LSST)望遠鏡專用來觀察宇宙中的小型天體,未來能通過LSST
  • 太陽系中有一個黑洞?擾動太陽系的神秘行星X可能根本不是行星
    2016年1月20日,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邁克·布朗和康斯坦丁·巴特金在《天文物理期刊》發表他們的研究成果,宣布發現太陽系柯伊伯帶中6顆天體的運行軌道異常,這6顆天體雖然以不同速率運轉,但其運行軌道卻擁有相同的傾角,且朝向太陽的角度相近,而自然條件下碰巧出現這一情況的機率只有1/14000(0.007%)。
  • 距離銀心黑洞最近的恆星,正跳「玫瑰花結舞」
    人馬座a*也是銀河系中最原始最巨大的引力源,因此在它的周圍有著諸多的天體圍繞著它運行,以他為中心的空間中,也是整個沿河系中天體和物質最為密集的地方,據美國太空網4月16日的報導,歐洲天文學家通過近30年的研究發現,圍繞銀河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旋轉的恆星的運動軌跡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幾乎完全一致
  • 天文學家的噩夢:1000光年外發現一個黑洞,卻看不到它的吸積盤
    1000光年之外的地方,竟然有一個黑洞存在,甚至我們用肉眼就可以看到。這個黑洞所在的位置,是一個雙星系統,它的視星為5.45等,被天文學家命名為HR6819。答案很簡單,最早歐洲天文臺的科學家通過望遠鏡觀測的時候,發現了HR6819這個雙星系統,並且在其中發現了黑洞的身影,這是因為其中的一顆恆星就是圍繞著黑洞運轉的,而且因為這個黑洞真的是太大了,所以,HR6819雙星系統的運動軌跡,也因此而受到影響。
  • 太陽系真的有一個原始黑洞嗎?
    如果太陽系九號行星真的存在,這將是一項意義深遠的歷史性發現,它將重塑我們對圍繞太陽運行的行星系統的理解。那麼,如果它根本不是一顆行星,而是一個黑洞呢?在我們太陽系冰凍的腹地潛伏著某種巨大的東西,它似乎在拉扯著海王星軌道之外的微小世界。
  • 歐洲南方天文臺最近發現一個距離更近的黑洞,對地球來說安全嗎?
    在2019年時,科學家們通過特殊的方法觀測到了在距離我們5500萬光年的地方,即室女座星系M87中心存在一顆超大質量的黑洞,並且成功拍攝出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黑洞照片,從而進一步證實了黑洞的存在。這不,就在前不久,科學家們又打破了這一黑洞與地球的距離紀錄,在南半天區的望遠鏡座中發現了一個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的黑洞HR6819,有兩顆恆星圍繞著它運行,這麼近的距離,會不會對地球產生影響呢?
  • 天文學家意外發現一個黑洞,距離地球僅1000光年
    根據發表在最新一期《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雜誌的研究論文,日前,天文學家在一次例行的天文觀測中,意外地發現了一個黑洞,它潛伏在太陽系附近,距離地球僅有1000光年,令科學家感到震驚。一個由歐洲南方天文臺科學家Thomas Rivinius領導的研究團隊,在對HR 6819雙星系統進行觀測的時候,偶然發現該雙星並非彼此圍繞,而是在圍繞一個黑洞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