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少高校學生會對枯燥、艱澀的高等數學感到頭疼,可是當網絡流行文體和高等數學相遇後,會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呢?
近日,西南交通大學數學學院教授趙海良將「甄嬛體」應用到高等數學課堂上,把看似枯燥乏味的數學語言轉化為通俗易懂、古色古香的「甄嬛體」,還用「八卦限」進行總結。有同學表示:「老師太可愛了,數學都可以講得這麼接地氣!」
圖為趙海良高數課堂上的「甄嬛體」教學。受訪者供圖
「積分路徑為一姣好半圓,人見人愛;被積函數,憨厚樸實,給人以喜感,但二者同臺,不搭調卻也是真真的。細細品之,如直接計算,勞心傷神事小,辜負格林美意事大;若讓他人看了去好生尷尬!若是補一直線圍圓造域,再借green(記者註:格林)巧力,拆補安撫,化繁為簡,想必是極好的!如此行事,上慰師心,下順生意,也不負格林恩澤。」
上述「甄嬛體」是趙海良在力學與工程學院的高等數學公共課上,對著150名學生講授格林公式時的一次「即興發揮」。
圖為趙海良高數課堂上的「甄嬛體」。受訪者供圖
談及在高等數學課堂上融入「甄嬛體」的原因,趙海良告訴記者,自己第一次用「甄嬛體」講授高等數學是在去年。當時偶然看到家裡人在看《甄嬛傳》,發現裡面的人物對話挺有意思的,再加上這部劇挺火的,學生都很喜歡,就想著模仿《甄嬛傳》裡的對話風格,用輕鬆、詼諧的語言風格來講授看似枯燥無趣的高等數學。
「數學理論是一些純真理的集合,原本簡單的居多,相當一部分是生活常識和經驗的升華。」趙海良說,由於剝離了其描述的具體對象和屬性,大多顯得比較抽象,致使許多非數學專業甚至是數學專業的學生都用一種敬畏的心態去看待它,所以在數學課程學習過程中多數處於比較被動的狀態。
趙海良表示,同學一天中大部分時間都在上網,說明網絡上肯定有吸引他們的東西。作為老師應及時去了解網絡上一些比較有趣的事物,把高深的數學思想,用一種學生們都喜聞樂見的網絡語言或載體傳遞給學生。在不失其嚴謹性的同時,讓學生樂於接受和轉發,藉此讓他們牢記於心,這就達到教學育人的目的了。
王一如是該校力學工程專業學生,她表示,趙老師講課比較注重類比,即用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來講述一些高深的數學知識。「講微積分時,他就給我們舉了用一立方米的空間裝西瓜和裝大米的區別,用以說明微積分的思想。」她還表示,趙老師上課很注重培養學生的空間數學思維,就連抽學生回答問題都會說「對稱位置的那位同學、平移三格的那位同學」。
圖為趙海良課堂上關於「八卦限」的總結。受訪者供圖
「趙老師除了講課風趣外,還很細心,這學期我狀態不大好,心思沒放在學習上,上課時不時就瞄一眼手機,老師在課堂上看見我的小動作之後,課後就被老師『約談』了。」來自該校飛行器設計與工程系的胡冰暉表示,趙老師除了偶爾用「甄嬛體」教高數外,課上還會時不時爆出金句,逗得同學們大笑,課堂氣氛就活躍起來了。
趙海良的「甄嬛體」高數課堂一經西南交通大學官方微博發布後,便吸引了網友們的評論。
網友@煙雨疏斜評論:「這樣的老師給我來一把。」
網友@小包同學的工科男Alex表示:「看樣子是要期末了。」
網友@四戚說:「哈哈哈哈哈我愛趙老師。」網友@lastwd1221評論:「模糊數學上趙老師講切肉絲。」
網友@eejieo評價:「老師夠時髦!」
(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