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免疫系統存在贏家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可靶向作用於特定腸道...

2020-11-27 生物谷

2020年11月6日訊/

生物谷

BIOON/---腸道是一個異常嘈雜的地方,在那裡,數百種

細菌

與碰巧搭上你午餐便車的任何微生物一起生活。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猜測,腸道的免疫系統在面對如此多的外來刺激時,會採取一種不同尋常的粗暴方式來控制腸道微生物群體數量,保護自己不受外來入侵者的侵害:它大量產生非特異性抗體,從而毫無偏見地整理腸道的整個微生物群體。

但是,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的局部免疫系統可以相當精確地產生抗體,而且所產生的抗體似乎靶向特定的微生物群。相關研究結果於2020年10月28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unable dynamics of B cell selection in gut germinal centres」。

圖片來自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865-9。

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洛克菲勒大學淋巴細胞動力學實驗室負責人Gabriel D. Victora說,「人們認為腸道免疫系統的作用有點像一種通用的

抗生素

,控制著每一種

細菌

和病原體。但我們的新發現告訴我們,這種靶向性可能有更多的特異性。」

這項新的研究表明,我們的免疫系統可能在塑造我們的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這種微生物組與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論文共同通訊作者、洛克菲勒大學黏膜

免疫學

實驗室負責人Daniel Mucida說,「更好地理解這一過程,有朝一日可能會對腸道微生物組失去平衡的疾病產生重大影響。」

小鼠腸道的特異性

當面對病原體時,免疫系統的B細胞會進入稱為「生發中心」的部位,在那裡它們會 「學習」產生特定的抗體,直到出現一種經過微調後能高效地識別靶標的B細胞。這種B細胞被稱為「贏家克隆(winner clone)」,經增殖後可產生一大群能產生強效抗體的細胞。

Victora、Mucida和同事們開始研究這些B細胞如何與腸道中的細菌群體(存在過多的潛在靶標)相互作用。在觀察小鼠腸道中形成的生發中心時,他們發現這些腸道相關的生發中心中約有十分之一有明確的贏家克隆。然後,他們著重關注贏家B細胞克隆,發現它們產生的抗體確實被設計成能以不斷增加的效力與生活在腸道中的特定種類的

細菌

結合。

這些研究結果表明,即使在數百萬個微生物產生數以千計的不同抗原以爭奪免疫系統注意力的腸道中,生發中心也能選擇特定的一致性的贏家克隆。

Victora說,「我們能夠研究這些贏家克隆,並將生發中心中的進化視為涉及許多不同物種的生態問題,這是因為我們試圖確定這些複雜環境中的選擇規則。這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探索領域。」(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1.Carla R. Nowosad et al. Tunable dynamics of B cell selection in gut germinal centres. Nature, 2020, doi:10.1038/s41586-020-2865-9.

2.How the immune system deals with the gut's plethora of microbe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0-immune-gut-plethora-microbes.html

相關焦點

  • 腸道免疫系統存在贏家克隆,所產生的抗體可靶向...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猜測,腸道的免疫系統在面對如此多的外來刺激時,會採取一種不同尋常的粗暴方式來控制腸道微生物群體數量,保護自己不受外來入侵者的侵害:它大量產生非特異性抗體,從而毫無偏見地整理腸道的整個微生物群體。但是,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腸道的局部免疫系統可以相當精確地產生抗體,而且所產生的抗體似乎靶向特定的微生物群。
  • 免疫系統是如何處理腸道中過多的微生物的
    但現在,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腸道的局部免疫系統可以相當精確,產生的抗體似乎是針對特定微生物群的。免疫學家、淋巴細胞動力學實驗室主任Gabriel D. Victora說:「以前人們認為腸道免疫系統就像一種通用的抗生素,控制著所有的細菌和病原體。」「但我們的新發現告訴我們,這種靶向可能有更多的特異性。」
  • Nature:面對腸道如此多的「外來人口」,免疫系統是如何應對的?
    但近日,發表在《Natur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研究團隊表明,腸道免疫系統非常聰明,它們可以精準調控,只產生針對特定微生物群的抗體。Victora說:「以前的觀點認為,腸道免疫系統就像是一種廣譜抗生素,控制著所有的細菌和病原體。但我們的研究結果顯示,這種靶向性可能具有更多的特異性。」這項新研究表明,我們的免疫系統可能在塑造與健康和疾病密切相關的微生物組組成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 免疫系統如何處理腸道過多的微生物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腸道的免疫系統在面對如此多的刺激時,會採取一種不同尋常的粗暴方式來控制種群數量,保護自己免受外來入侵者的入侵。比如大量生產非特異性抗體,並無偏見地強制清除腸道的整個微生物群體。
  • 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
    同時,免疫系統對腸道菌群又有制約和調控作用,如對正常菌表現為免疫耐受,對病原菌表現為免疫排斥,一旦二者間的平衡被破壞,就會導致疾病。本文分4 部分,就腸道正常菌群與腸道免疫系統間的關係,結合國內外最新進展進行綜述。
  • 治療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可從腸道菌群入手!
    同時,攜帶識別糖基團受體的 T 細胞會與抗體一起增殖,並誘發可損害心臟、引發神經系統症狀的炎症。於是,免疫系統對感染的反應轉變成了對自身的破壞性攻擊。 此後,分子擬態被認為是幾種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誘因。例如,神經細胞和空腸彎曲菌的細胞膜成分之間相似,這被認為是神經系統自身免疫性疾病——格林-巴雷症候群的一個致病原因。
  • 腸道菌群是如何控制免疫系統的?
    它們所經歷的免疫系統問題包括: 脾臟和淋巴結發育不完善 Th1細胞和Th2細胞之間的比例改變,使免疫系統傾向於自身免疫 固有層中的免疫細胞數量減少 黏液中IgA的產生減少 抗體產生的能力降低
  • 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
    在人體的其他地方,如果細菌或病毒進入血液,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啟動,出現免疫細胞和針對並消除入侵者的抗體。但是,腦膜形成了不可滲透的屏障,阻止了這些免疫細胞進入大腦。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腦膜內大血管旁存在漿細胞,它們能夠分泌抗體「衛士」來保護大腦的周圍。
  • 腸道或者血液,腸道微生物在體內的位置決定了你的免疫能力
    近日在《自然》雜誌上發表的一篇研究文章中,伯爾尼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部(DBMR)和伯爾尼大學醫院的研究人員,在一個系統中分析了數十億個編碼抗體的基因。這項研究可以幫助人們理解各種良性腸道微生物是如何重新編碼產生抗體的 B 細胞的,以及是如何幫助人體對抗感染的。
  • Science:特定腸道共生細菌能夠提高癌症免疫療法的治療成功率
    儘管這些免疫系統增強藥物已引發某些癌症的治療變革,但是大約僅35%的黑色素瘤患者從這種免疫治療中獲得了顯著的益處。這些特定細菌在腸道中的存在似乎促進T細胞浸潤到腫瘤微環境中,並提高T細胞對癌細胞的殺傷作用,從而增加產生強效且持久的免疫反應的可能性。論文通信作者、芝加哥大學癌症免疫治療教授Thomas Gajewski博士說,特定腸道細菌與對抗PD-1免疫治療藥物作出的臨床反應之間存在著較強的關聯性,這提示著「存在因果關係」。
  •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研究揭示腸道生發中心B細胞選擇的可調動力學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0/31 20:02:34 2020年10月28日出版的《自然》雜誌在線發表了美國洛克菲勒大學Gabriel D.
  • 綜述 | Cancer Letters:腸道菌群與腫瘤免疫治療(國人作品)
    人類微生物群由各種微生物組成,如細菌、真菌、古細菌、原生動物和病毒等,它們存在於我們身體的上皮屏障表面。腸道微生物群中含有約3×1013種細菌,其中大部分與宿主共生。微生物群可影響多種生理功能,特別是代謝、炎症和免疫。當腸道微生態系統發生變化時,一些共生細菌可以迅速增殖並獲得致病特徵,包括艱難梭菌或萬古黴素耐藥腸球菌。腸道菌群與上皮細胞和基質細胞相互作用,發揮各種重要的調節功能。
  • 健康悅讀|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
    《活出健康——免疫力就是好醫生》選登29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主審:王隴德 鍾南山 李蘭娟執行主編:汪光亮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維護腸道微生態平衡是改善免疫力的重要舉措,已被學術界所認可短鏈脂肪酸雖然是腸道菌群的代謝廢棄物,但是對我們人類來說卻是必不可少的營養物質,為腸道新的表皮細胞生長提供必需的營養,幫助腸道上皮形成黏液層,從而組成了體內第一道免疫防線。保持黏液層的厚度,可以讓一些能致病的「壞」細菌無機可乘。乙酸和丁酸還可以起到減輕炎症、增加飽腹感的作用。
  • 腸道微生物組如何幫助免疫系統對抗癌症? | 前沿資訊
    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出現,使免疫系統「鬆掉剎車」,發動對腫瘤細胞的攻擊——是癌症免疫療法領域的重大突破。然而,這種治療並不適用於所有人,且通常伴有明顯的副作用。因此,基於個體可能產生的對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反應對患者進行分層,可以使癌症治療個性化。
  • Nature解開謎題:大腦不會受到感染的特殊保護機制——腸道
    這些細胞專門位於腦膜內的大血管旁,使它們能夠分泌抗體「衛士」來捍衛大腦周圍。當研究人員查看這些細胞產生的抗體的特定類型時,他們驚訝的發現,這些抗體通常是在腸道中發現的類型。漿細胞衍生自稱為B細胞的特定類型免疫細胞。每個B細胞的表面都具有該細胞特有的抗體。
  • 腸道微生物助力CD47抑制劑對抗腫瘤
    CD47作為重要的「免疫檢查點」分子,在多種腫瘤細胞中廣泛過表達,抑制巨噬細胞對腫瘤的吞噬作用;激活CD47-SIRPα信號影響T細胞功能,從而使腫瘤從免疫系統識別和殺傷中逃逸。儘管靶向CD47的阻斷藥物展現出蓬勃的發展前景,但有效性和個體差異尚待商榷。
  • Science|腸道菌群代謝物肌苷調控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的抗腫瘤效果
    撰文 | 雪月責編 | 兮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mmune checkpoint blockade, ICB)的抗腫瘤作用發揮了免疫系統的腫瘤治療潛力。靶向CTAL-4、PD-1或PD-L1的方法已經用於治療黑色素瘤、腎細胞癌和非小細胞肺癌。
  • 《自然》:保護大腦要看腸道
    近期,劍橋大學和NIH的科學家們又發現了一個腸道和大腦之前的有趣關聯,大腦腦膜上的免疫守衛B細胞,竟然是腸道不遠萬裡派遣來的,是它們阻止了血液中的微生物侵入大腦。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1]。圖源 | hopkinsmedicine.org一直以來,包括大腦在內的中樞神經系統都被認為沒啥免疫功能,不過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其實在腦膜上存在能夠防禦病原體的免疫細胞,而且種類也不差,包括T細胞、樹突細胞、肥大細胞、腦膜巨噬細胞等等。不過科學界對這些免疫細胞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細胞免疫上,討論體液免疫的還真不多。
  • 腸道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3步1個月改善腸道,提升免疫力
    腸道菌群對免疫系統的影響 生活在如今這個現代化社會,我們被很多「新玩意兒」所包圍:廣譜抗生素、各種藥物(例如:抗炎藥、抑酸藥)、激素、食品添加劑、農藥、轉基因食品...... 他們會破壞腸道菌群,從而破壞免疫系統。
  • 腸道菌群控制人體對癌症治療的反應
    在一種情況下,Marie Vetizou等人在無特定病原體(SPF)和無菌(GF)情況下對免疫製劑抗-CTLA4 9D9 抗體(易普利姆瑪)對小鼠體內確立的肉瘤的治療功效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易普利姆瑪可治療SPF小鼠的肉瘤,但不能治療GF小鼠的肉瘤。同時,作者們發現,抗生素可損害易普利姆瑪的抗腫瘤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