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解開謎題:大腦不會受到感染的特殊保護機制——腸道

2020-11-24 儀器信息網

大腦因為有獨特的保護機制,所以可以抵禦入侵的細菌和病毒,但是這種防禦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現在,一項新研究表明,大腦在保護方面具有令人驚訝的盟友:腸道。

這一發現公布在Nature雜誌上,由英國劍橋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領導完成。

可以說,大腦是人體中最重要的器官,因為它控制著大多數其他人體系統,並且能夠進行推理,智力和情感。人類已經開發出各種保護措施來防止對大腦的物理傷害:它位于堅固的頭骨中,並包裹在三層稱為腦膜的防水組織中。

但是一直以來,科學家們都不清楚機體如何保護大腦免受感染的。在人體的其他地方,如果細菌或病毒進入血液,我們的免疫系統就會啟動,免疫細胞和針對並消除入侵者的抗體就會出現。但是,腦膜形成了不可滲透的屏障,阻止了這些免疫細胞進入大腦。

這項最新研究發現,腦膜是分泌漿液的免疫細胞(稱為漿細胞)的所在地。這些細胞專門位於腦膜內的大血管旁,使它們能夠分泌抗體「衛士」來捍衛大腦周圍。當研究人員查看這些細胞產生的抗體的特定類型時,他們驚訝的發現,這些抗體通常是在腸道中發現的類型。

漿細胞衍生自稱為B細胞的特定類型免疫細胞。每個B細胞的表面都具有該細胞特有的抗體。如果抗原(觸發免疫應答的細菌或病毒的一部分)與該表面抗體結合,則B細胞被激活:它將分裂產生新的後代,後者也識別相同的抗原。

在分裂過程中,B細胞將突變引入抗體基因,改變了一個胺基酸,其結合特性就略有不同。這些B細胞中的一些將產生能夠更好地與病原體結合的抗體,它們就會繼續擴增和繁殖;抗體結合力較差的B細胞死亡。這有助於確保身體產生最佳抗體,靶向和破壞特定抗原。

通常,在血液中發現的抗體是一種稱為免疫球蛋白G(IgG)的蛋白,在脾臟和骨髓中產生。但是,在腦膜中發現的抗體是免疫球蛋白A(IgA),通常在腸道內膜或鼻子、肺部內膜中生成,這些抗體可保護黏膜表面以及與外界環境接觸的表面。

研究團隊對腸道和腦膜的B細胞和漿細胞中的抗體基因進行測序,證明它們之間是相關的。換句話說,最終進入腦膜的細胞是已經在腸道中選擇性擴增的細胞,在那裡它們已經識別出特定的病原體。

領導這一研究的劍橋大學Menna Clatworthy教授說:「我們揭開了大腦保護自己免受腦膜之外感染的確切方法,但是發現腸道中重要的防禦線,這真是令人驚訝。」

「但是,實際上,這是完全有道理的:即使輕微地破壞腸道屏障也會使病原體進入血液,如果它們能夠擴散到大腦中,則會造成毀滅性後果。」

這項研究採用了小鼠,小鼠通常被用來研究生理學,因為它們具有許多與人體相似的特徵。研究表明,當小鼠的腸道中沒有細菌時,腦膜中就不會存在產生IgA的細胞,這表明這些細胞實際上起源於腸道,在那裡它們被選中,識別腸道微生物,然後再留在腦膜中。當研究人員去除腦膜中的漿細胞時,就沒有IgA捕獲病原體了,微生物就能夠從血液中擴散到大腦中。

該團隊通過分析在手術期間取出的樣本證實了人類腦膜中IgA細胞的存在,表明該防禦系統可能在保護人類免受中樞神經系統(腦膜炎和腦炎)的感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Nature」腸-腦新發現!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
    「腸-腦」聯繫早已為人們所熟知,而近日,又有科學家發現,那些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也源於腸道。先前人們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部位,而近幾年的研究顯示,大腦受到了腦膜的特殊保護,可以抵禦細菌和病毒入侵,但是其防禦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
  • 《自然》:保護大腦要看腸道
    《自然》:保護大腦要看腸道 2020-11-24 08: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腦科學日報: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源於腸道;浪漫愛情的神經機制
    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來源:轉化醫學網先前人們認為中樞神經系統,尤其是大腦,是免疫功能低下的脆弱部位,而近幾年的研究顯示,大腦受到了腦膜的特殊保護,可以抵禦細菌和病毒入侵,但是其防禦機制長期以來一直是個謎。近日,由劍橋大學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科學家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那些腦膜內漿細胞分泌的,用於保護大腦的抗體「衛士」居然源於腸道。
  • J Virol:朊病毒通過腸道擴散到大腦,怎麼做到的?
    文章中研究者表示,個體在食用被感染性蛋白—朊病毒汙染的食物後,朊病毒就會通過腸道侵入到個體大腦,該研究或將幫助對朊病毒疾病的診斷,朊病毒疾病包括克雅二氏症及狂牛症等。早在20年前這種疾病非常罕見,當時229名患者死於克雅二氏症,朊病毒是一種具有異常形狀的感染性蛋白,其可以通過食用汙染的肉類在人群和動物之間傳播,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尚不清楚朊病毒通過腸道侵襲到大腦中的分子機制。
  • Cell Rep:科學家首次揭示人類腸道幹細胞的行為機制
    2014年8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倫敦大學瑪麗女王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發現了人類腸道中幹細胞的行為機制,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雜誌Cell Reports上,或為腸癌的早期發現以及預防措施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幫助
  • 腸道菌群新功能,觸發人體免疫防禦機制,幫助人體抵禦病毒感染
    儘管科學家對共生菌群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知之甚少,但研究事實表明,共生菌群在調節人體關鍵生理系統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調節細胞因子信號是共生菌群調節宿主免疫系統的一種關鍵機制。其中,Ⅰ型幹擾素(IFN-Is)是一類結構相似的細胞因子,並參與機體對病毒感染的反應。
  • 科學家對腸道-大腦對話分子機制有新認識
    小鼠腸道感覺細胞通過血清素直接與腸道神經元進行對話,讓大腦知道某些化合物是否存在。這些腸道細胞將腸道的內含物告訴大腦。但是對這種腸道-大腦對話的分子機制的認識因技術限制受到阻礙。
  • Nature:重大進展!首次揭示端粒t環保護染色體機制
    他們揭示了這種稱為t環(t-loop)的環狀結構的纏繞和解開如何阻止染色體的末端被識別為存在DNA損傷,而且還揭示了這一過程是如何受到調控的。相關研究結果於2019年11月13日在線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DK phosphorylation of TRF2 controls t-loop dynamics during the cell cycle」。
  • 千年謎題終於解開,人死後去了哪,你知道嗎?
    千年謎題終於解開,人死後去了哪,你知道嗎?千年謎題終於解開,人死後到底去了哪裡?很多好多好幾個問題,人死之後到底去了哪裡?人真的就從這個世界上消失了嗎?種名物理學家愛一次,愛一次,愛一次愛都愛人家夢中情人的大腦。
  • 腸道幹細胞最新研究進展(第1期)
    然而,腸道幹細胞如何作出反應取決於它們接收到的細胞因子信號類型。與炎症相關的細胞因子促進腸道幹細胞開始分化---產生在腸道內壁中發現的不同細胞類型,這可能有助於腸道組織對損傷或感染作出反應。相比之下,腸道幹細胞對起調節作用的細胞因子作出反應,在感染清除後通過自我更新協助降低免疫反應。這可能有助於腸道在修復後補充和維持它的腸道幹細胞庫。
  • 新冠病毒是這樣攻擊腸道的,已確認主要感染腸道上皮黏膜細胞
    ,而且還會侵襲其他器官,比如,損害心肌、影響神經和大腦並破壞血液凝結。 現在,研究人員首次現場觀察到SARS-CoV-2病毒如何影響人的腸道,病原體在腸道破壞了哪些細胞,最終確認,新冠感染主要影響腸上皮細胞,並是其影響腸壁黏膜細胞的最常見和最重要類型,這就解釋了為什麼大約三分之一的Covid-19患者會出現腹瀉。
  • 大腦對中風有自我保護機制
    最近英國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小鼠大腦內的一種特殊蛋白,會在中風時起到保護腦細胞的作用。這一大腦自我保護機制的發現,對於未來中風的治療以及其他神經退行性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義。  牛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小鼠研究發現,在小鼠大腦海馬體的一個特定區域中,含有一種名為錯構素的蛋白,這種蛋白會產生一種特殊物質,使得腦細胞在缺少氧氣和葡萄糖時依然能夠存活。
  • 科學家:用科學的角度給你解開死亡謎題
    科學家:用科學的角度給你解開死亡謎題人究竟有沒有來世呢?這個問題不僅困擾著當下的我們,也困擾著歷史上的每一個人,尤其是佛學中曾經就揭露過人的生來和死去的謎題,比如人類是有輪迴的,人類所經歷的這一世不是唯一的一世?
  • 腸道:你的第二個大腦
    是的,你沒看錯,你還有「另一個大腦」。你的身體裡還有另一套獨立的神經系統。其機制實在太過複雜,因此常被人戲稱為「第二個大腦」。它擁有大約5億個神經元——差不過是大鼠大腦神經元的5倍之多;它大約有9米長,從你的食道一直延伸到你的肛門。或許正是這個大腦,讓你在承受壓力時更加渴望薯片、巧克力和餅乾。
  • 腸道不好「連累」大腦!消化系統這樣影響全身健康……
    眾所周知,大腦是人體的「最高司令部」,負責指揮全身各系統及器官的正常運轉。但你可能不知道,腸道也有自己獨立的神經系統,它的某些功能幾乎可與大腦媲美。《電子神經學雜誌》最新發表的研究顯示,腸道與大腦關係密切,甚至很多腦病的發生都與腸道有關。腸道是如何影響大腦的?哪些腦病跟腸道有關?生活中如何正確呵護腸道?訪權威專家,為你一一解答。
  • 困擾人類的千年謎題被解開?人類意識來自大腦的「能量場」
    一位神經科學的英國科學家稱,人類意識是由大腦的「能量場」產生的,這種能量場來自於該器官神經元的電信號。「意識」一詞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16世紀。從笛卡爾和洛克的時代起,西方哲學家就試圖理解人類意識的本質:理解它是否有神聖的起源,它是否由物質構成,以及它如何與語言和豐富的生活經驗相聯繫。
  • 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機制中的作用
    清楚了解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神經機制中的作用及其調控的信號通路,能為進一步研究其機制提供理論基礎,並為治療內臟痛提供新的靶點。本文擬從腸道菌群在腦-腸軸中的作用、腸道菌群及其分泌物在內臟痛中的作用、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參與內臟痛、通過影響迷走神經等方面闡述腸道菌群在內臟痛中樞機制中的作用。
  • Nature雜誌1月不得不看的亮點研究
    從事抗生素開發的研究人員目前急需要深入理解細菌細胞壁的組裝機制來開發出新型抗生素抵禦當前抗生素耐藥性的流行,僅在美國每年就有將近1.2萬人會因抗生素耐藥性MRSA(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死亡。
  • 腸道微生物群紊亂會導致大腦的損傷?有研究有真相
    腸道微生物群紊亂會導致大腦的損傷?芝加哥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腸道微生物的失衡會導致大腦的損傷。一項新的研究表明,患有一種罕見的導致大腦出血的遺傳疾病的的人與沒有患病的人有不同的腸道微生物。此外,正是這種細菌失衡所產生的分子導致了這些病人大腦的損傷。這些結論在人類神經血管疾病中尚屬首次,它們對治療疾病和監測其他可能受人腸道微生物群影響的神經血管疾病都有意義。
  • 健忘症其實是大腦的保護機制
    為什麼大腦要花費力氣讓我們遺忘呢?最近,一項發表於《神經元》期刊的最新研究表明,偶然性遺忘可能是由一種大腦的保護機制導致的。這種機制能夠保證我們的大腦不會負載過多信息。換言之,這其實是大腦健康運作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