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科學家發現地幔內超級「蓄水池」 含水量是海洋3倍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美科學家發現地幔內超級「蓄水池」 含水量是海洋3倍

2014-06-17 05:56:59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中新社休斯敦6月16日電 美國科學家在北美地殼410英裡(約660公裡)下的地幔巖石中發現隱藏水源,為迄今發現的最大地下水源,含水量足以填滿海洋3次。

  主導此項研究的美國西北大學地球物理學家雅各布森(Steve Jacobsen)和新墨西哥大學地震學家施曼特(Brandon Schmandt)發表在最新一期《科學》雜誌上的論文,首次提供了地幔「過渡區」存在水的直接證據,今次發現或改寫「藍色星球」海洋的構成理論。

  據《福布斯新聞網》16日報導,這種特殊的水儲量不同於人們所熟悉的液體、冰或水蒸氣,而是綁定在藍色的尖晶橄欖石(Ringwoodite)等存在於地幔深處的巖石內的水分子。當板塊運動時,這些巖石因高溫高壓而釋出水分,並融化形成巖漿,向上冒升。

  研究人員利用遍布全美的2000多個地震儀分析了500多次地震的地震波。這些地震波會穿透包括地核在內的地球內部,由於水會降低地震波傳播的速度,研究人員可以據此分析水存在的信號和地震波穿透的是什麼類型的巖石。

  與此同時,研究人員在實驗室中合成上下地幔過渡帶中存在的尖晶橄欖石,當模擬地下660公裡深處的高溫高壓環境時,尖晶橄欖石發生部分熔融,就像出汗一樣釋放出水分子。

  地球上水的來源有多種說法,一些人認為是彗星或隕石撞擊地球帶來的,也有人認為是從早期地球的內部慢慢滲透出來的。新發現為後一種說法提供了新的證據。

  研究人員估計,如果過渡區地幔巖石質量中1%是水,就相當於地球上所有海洋水量總和的3倍,堪稱超級「隱藏的海洋」。

  「我想我們最終找到了整個地球水循環的證據,這或許有助於解釋地球地表大量液態水的存在,」雅各布森說,「幾十年來,科學家一直在尋找這一缺失的深層水。」(完)

相關焦點

  • 地幔中的水比海洋總和還要多?探尋隱藏在地球深處的海洋
    這一發現第一次直接證明了上下地幔的過渡區(地下410km-660km)存在含水礦物。圖片:Olena Shmahalo/Quanta Magazine從那時起,科學家們發現了更多讓人興奮的證據。今年3月,一個研究小組宣稱他們從地幔中發現了鑽石,並且這些鑽石內部有水存在;他們通過地震數據還繪製了地球內部大部分地區的親水礦物分布圖。
  • 海洋佔70%?其實是一個錯誤概念,地層中的水量遠超人們想像
    ,地球表面的水量已經夠多了,地幔層中的含水量比地球表面還多,那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呢?一直以來,科學家都不清楚,地球的地幔層究竟是乾燥的還是潮溼的,科學家想研究,但又不能直接鑽開地幔層來採取樣本來研究,直到科學家們無意中發現了一種特殊的礦石,這種礦石叫尖晶橄欖石,來自地幔。
  • 太陽系這顆星球,水含量是地球11倍多,科學家稱為「超級蓄水池」
    科學家推測在木衛3上至少含有150億立方千米的液態水,而地球的水總量僅為13億立方千米,是地球的11倍之多。看到這裡,估計小夥伴們要開始懷疑了,科學家是怎麼知道木衛3上存在液態水呢?早在70年代,科學家們先後向太空發射了旅行者一號、旅行者二號先驅者,10號先驅者11號這4個深空探測器。
  • 太陽系這顆星球,水含量是地球11倍多,科學家稱為「超級蓄水池」
    隨著人類航天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特別是太空探測器的勘探和發現,科學家們發現地球並非是太陽系中唯一存在水的星球。在太陽系中,還有另外一顆星球上存在水,這個星球不僅存在水,其水的總量要比地球上水的總量多很多。
  • 科學家最新發現,宇宙存在超大水池,藏水量是地球的140萬億倍
    眾所周知,水是孕育生命的源泉,科學家在探索地外行星的時候,一個非常重要的項目就是探測目標星體上是否含有水。目前人類已經在很多行星上發現了水的存在,或者是曾經存在過的痕跡。而我們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星體擁有已知宇宙中最多的含水量,它就是類星體APM 08279+5255。
  • 科學家印度洋鑽探地殼:與地幔「親密接觸」
    同濟大學海洋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周懷陽表示,地球大陸地殼的平均厚度大約有40公裡,大洋地殼的厚度約為5至10公裡,而亞特蘭蒂斯淺灘的地殼厚度更薄,僅為3公裡左右。在最薄的地方鑽探是最容易的選擇。科學家確信這裡是研究地殼與地幔轉化的理想「構造窗口」。
  • 科學家成功模擬地幔鹽水的行為過程
    ,宣布首次成功模擬地幔鹽水的行為過程。科學家們估計,地幔含水量相當於地表海洋總量,但要了解這些水是如何運動的卻很困難。地幔中的水處於高壓和高溫環境下,這種極端條件很難在實驗室中重現。為此,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利用耦合模擬技術,並使用複雜代碼,創建了基於量子力學計算的地幔鹽水模型,以更好地理解地幔鹽水的性質及其過程。
  • 7號超級冰究竟是什麼物質?為何能在幾小時內凍結地球上的海洋?
    然而,這並意味著水就只有這3種形態,據科學家研究發現,水的形態足足有19種之多。今天,我們要來了解的就是水最常見的一種形態——冰。據了解,斯庫納在某種鑽石的內部發現了7號冰的存在,而這鑽石並不是我們平常見到的那種鑽石,它主要分布在地下410-660公裡之間的地幔過渡帶中。
  • 「超級7號冰」被科學家發現,內部構造極為詭異,擁有奇特性質
    科學家在地下發現了超級冰-7號冰。這是在2018年3月份發現,在此之前,也有對超級冰進行研究過,而且還得出一個相關結論:不同溫度和壓力下的冰分子,擁有不同的形態,而超級冰就是其中一種。該團隊在地球深處的鑽石核心處發現了,並且位於地面下410到660公裡的地幔之間。超級冰的性質和地球表面上的完全不一樣,極其神奇,而且關於它的形成,也沒人知道。
  • 科學家從瑪麗安娜的底部找到了答案海
    雖然地球被稱為「地球」,但他是名副其實的「水球」,地球表面積5.1億平方公裡,陸地面積僅佔29%(1.5億平方公裡),而海洋面積佔71%(3.6億平方公裡),是陸地面積左右的2.4倍,既然地球的海洋面積佔這麼多,為什麼地球叫「地球」而不是「水球」?
  • 火星內部含水量與地球相當
    美國科學家對兩塊源於火星地幔的隕石進行分析發現,火星內部的含水量遠遠大於過去的估計,其總量與地球的相當。此結果不僅改變了人類對火星地質史的認識,而且闡述了水如何來到火星表面的。新研究還提出火星可能曾有生命存在。
  • 神奇的木衛三,含水量竟是地球的三十倍以上!
    截止到2019年,人類已經發現了木星擁有了79顆衛星,略低於土星的衛星數量,而在木星眾多的衛星中,木衛三絕對是最特殊的存在。 木衛三 木衛三是太陽系內體積最大的衛星,直徑大約為5262千米,比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水星還大
  • 東亞地下發現巨大「海洋」 蓄水量與北冰洋相當
    東亞「地下海洋」的蓄水量相當於北冰洋那麼多       日前,科學家在對地球內部深處進行掃描時,有證據顯示東亞地下數百公裡深處存在著一個巨大「水庫」,其蓄水量至少與北冰洋一樣。這是人類首次在地球地幔的深處發現如此巨大的水體。不過,科學家發現的並非真正的海洋,這些水其實都被「封鎖」在位於地表以下700~1400公裡的巖石之中。     此次發現的「地下海洋」從印度尼西亞一直延伸至俄羅斯北端。
  • 地幔中發現比珠穆朗瑪峰高100倍的物體
    在地球深處,科學家發現了兩個大型的液滴狀結構,每個的厚度都比珠穆朗瑪峰高100倍。這些大小與大陸相當的「液滴」位於地核之上,距離地表約2900公裡。研究者認為它們是由與地幔其他部分不同的物質所組成的。研究者稱,這些奇特的大型結構或許能揭示地球形成的過程,並幫助解釋驅動火山噴發甚至板塊構造運動的機制。
  • 地球曾經吞噬過超級海洋!
    羅丁尼亞是一個超大陸,早於更著名的盤古大陸,盤古大陸存在於3.2億至1.7億年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由澳大利亞珀斯科廷大學(Curtin University)的李正祥(Zheng-Xiang Li)領導的科學家們提出:超級大陸和超級海洋以交替循環的方式形成和分裂,有時會保護海洋地殼,有時會將其循環回地球內部。
  • 地幔以下或藏巨大水庫:超出地面海洋總和
    ■探索  科學家發現地幔下有個巨大水庫,認為它可能比地球上所有海洋的總和還大。這些科學家指出,該發現支持一個曾被質疑的理論,即地幔上下兩層間所謂的過渡帶富含水。這項研究的負責人同時又是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科學家的格雷厄姆-皮爾森表示:「這個樣本為地幔深處存在局部潮溼區域提供強有力證據。地球的這個特別區域——過渡帶可能含有和全球海洋總和一樣多的水。」  尖晶橄欖石以澳大利亞地質學家特德-林伍德命名。
  • 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圖,地球內部存在一個巨型海洋,水量是地表5倍
    最近,地理學家通過很多模擬實驗發現地球內部是存在大量水的。 在零幾年的時候,來自日本的科學家就認為,地球不只是地表上才有水,地底深至地幔同樣含有大量的水資源,為了證明這種觀點,科學家做了一種模擬下地幔的實驗,下地幔是指距離地表600至3000公裡的這段區域,含有很多金屬的氧化物,所以這裡又被稱為金屬帶。
  • 地幔深處有可能發現生命
    在其內部,擁有高達3000攝氏度的高溫,相當於地表100多萬倍的壓力。一個多世紀以來,獲取地幔樣品一直是科學家孜孜以求的重要目標。  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在報導中指出,朝地幔進發這一野心勃勃的計劃可與人類登上月球相提並論,利用地幔樣品揭開地幔的「面紗」有望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奧秘、地震的起源、火山噴發等現象,我們甚至有可能在地幔深處發現生命。
  • 地下生態圈是海洋的2倍,生物總量超過地表,讓科學家大開眼界
    我們都知道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除了地面和海洋之外,其實面積最大的部分應該是地球的內部,科學家通過地震波探測,將地球內部的結構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部分,人類和其它的陸地生物生活在地殼之上,而地殼也是三個結構中最薄的一層,雖然是最薄的一層,但是其平均厚度也達到了17千米。那麼地下有生命存在嗎?
  • 地球的地幔和地殼,正處於一場激烈的超級大陸「死亡之戰」中!
    但現在新研究揭示了一種耐人尋味的力量平衡,滲出的地幔創造了超級大陸,而地殼將它們撕裂開來。為了得出這個關於板塊構造過程的結論,科學家們創建了一個新的地球計算機模型,將地殼和地幔視為一個無縫系統。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虛擬行星表面大約60%的構造運動是由相當淺的力量驅動,即在表面的前62英裡(100公裡)內,地幔的深層攪動對流推動了其餘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