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刊寵兒——量子信息技術

2020-10-03 研之成理

▲第一作者:Adarsh S. Prasad
通訊作者:Sahand Mahmoodian, Arno Rauschenbeutel

通訊單位:維也納科技大學,漢諾瓦萊布尼茲大學,柏林洪堡大學

DOI:10.1038/s41566-020-0692-z

背景介紹

通過量子非線性介質強烈相互作用的光子表現出複雜的失衡量子多體動力學,這可能使人們能夠定製和控制光的光子統計。非線性介質中的光子可以互相排斥或吸引,從而導致強相關的量子多體態。這種量子相關光是量子傳感、量子計量和量子通信以及量子模擬和信息處理中的關鍵資源。通常,這種相關態是由與光子模式牢固耦合的量子發射器所賦予的極端非線性引起的,如通過高端光學腔、強相互作用裡德堡原子的集體響應或單個量子發射體與波導的有效耦合,而產生光子態的共振增強。但是,使用這些方法時不可避免的耗散(例如光子損失)會模糊非線性量子效應。這使得單個光子之間強相互作用的實現仍然是一個挑戰。

本文亮點

1、本文報導了一種產生強相關多體量子態的新方法——利用由弱耦合到光場的不相互作用的量子發射器組成強耗散非線性介質來生成強相關光子態技術。通過非相互作用的波導耦合原子集合誘導同時到達的光子產生相互作用,進而實現非線性光子態的集體關聯增強。
2、這些相關的光子比不相關的光子具有更少的耗散。根據原子數,在實驗上觀察到透射光的強光子聚集或反聚集。

3、這種集體增強非線性的實現對量子信息科學來說可能具有變革性意義,同時其涵蓋了從微波到X射線的頻率範圍特點也為非經典光的生成提供了新途徑。可能成為一種新的實現在具有可比耦合強度的情況下優於基於單量子發射器源的單光子源方法。

圖文解析

▲圖1. 實驗裝置及實驗測量過程示意圖
要點: 通過將透射光發送到Hanbury-Brown-Twiss裝置上(該裝置由50/50光束分離器、單光子計數模塊(SPCM)(每個輸出中都配備)和一個記錄光子到達時間的時間標記裝置組成)來測量透射光的光子統計量。通過對光子檢測事件之間的時間差進行歸一化得出透射光的g(2)(τ)(g(2)(τ)為修正的光的二階相關函數,其中τ是時間差。),利用該裝置能夠針對2.6×106次實驗運行中的每一個並推斷出被捕集合的光學深度(OD),同時還獲得了一組54個的二階相關函數

▲圖2. 四個不同平均原子數測得的二階相關函數
要點:1、 隨著OD的增加,g(2)(0)開始降至1以下即產生光子反聚束。

2、 當OD=5.13(對應於平均原子數N=156)時,反聚束達到其最小值g(2)(0)= 0.37±0.12

3、 g(2)(τ)在τ= 0處開始出現峰值,並且與理論預測相符的是,當有限時延τ≠0時表現出完美的反相關

4、 當平均原子數超過N = 180時表現出強光子聚集。

▲圖3. 被捕獲原子數零時延的相關性分析
要點:顯示了所有測量的相關函數的g(2)(τ= 0)值與OD的關係及理論模擬。使用耦合強度β作為唯一擬合參數OD中的實驗不確定性,結果發現對於相同的β值,OD值沒有不確定性。

原文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66-020-0692-z

相關焦點

  • 量子信息科學基礎量子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
    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物理與信息科學相結合而開發的一門綜合應用學科。「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相結合的結果」這一理念是在90年代末才逐漸實現的。「量子信息是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學相結合的結果」,意味著量子信息技術始終秉承著發展量子力學的目標,以及擴展其它科學技術的重要使命。
  • 量子信息技術論壇在鄭州舉行
    今天下午,2020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量子信息技術論壇,在鄭州國家高新區網絡安全科技館舉行,眾多權威專家學者紛紛登臺演講,分享介紹量子技術相關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量子信息技術是具有顛覆意義的新一輪戰略性信息技術
  • 量子信息技術就是利用某種具有特定價值的量子信息完成量子通信
    量子信息技術是量子物理與信息科學的交叉科學,可以說是一門未來將會非常重要的學科。核心是利用量子效應對自然和人類進行無限程度的量子通信和計算。簡單來說量子信息技術就是利用某種具有特定價值的量子信息完成量子通信,智能化,監控等一系列量子化服務。
  • 量子技術新突破:採用聲子傳遞量子信息
    導讀近日,奧地利維也納技術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的科研人員組成的團隊發現了一條傳遞必要的量子信息的新方法。量子具有很多神奇的特性,例如疊加和糾纏。量子物理催生了一系列的技術應用,例如:量子傳感器、量子通信、量子計算機等等。量子技術是現今世界上最具顛覆性的前沿技術之一,已成為世界各國進行高新技術競爭的重要領域。
  • 推動量子信息技術走向商業成功
    在量子信息領域的戰略布局,在此小編將這篇文章分享給大家。國開啟科量子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啟科量子」)看到了機遇。「我們由國際資深的量子信息專家及科學家歸國創立,在量子信息和量子計算領域擁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豐富的產品開發經驗。」啟科量子產業研究院院長萬院長對C114如是介紹。
  • 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本報訊(見習記者劉如楠)量子信息技術最初發展時備受質疑,甚至被打上「偽科學」標籤。近年來,隨著其在理論和實驗上取得的突破,質疑的聲音逐漸減少。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 量子信息研究專家:抓住在信息技術領域趕超機會
    原標題:「抓住在信息技術領域趕超的機會」(逐夢英才)   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從大學時與「量子」結緣,潘建偉已和「量子」打了20多年交道。   要建立世界領先的量子光學實驗室   在中科大念本科時,潘建偉第一次接觸量子力學。畢業後,他留在中科大攻讀理論物理學碩士學位,研究量子基本理論。其間他意識到驗證量子理論的設想需尖端的實驗技術,而當時國內沒這個條件。
  • 《Science》:新的雷射技術捕獲量子材料的動力學過程
    光電子能譜可以幀動畫方式記錄,一個電子在固體是如何與一定的原子的振動相互作用的,在一些材料中捕獲導致電阻形成的原因和宏觀的量子現象如超導性。在振動和電子之間的散射現象,稱之為聲子,會導致電子改變它的方向和能量。這一聲子的相互作用是材料中奇異相產生的基礎。
  • 《Science》:新的雷射技術捕獲量子材料的動力學過程
    光電子能譜可以幀動畫方式記錄,一個電子在固體是如何與一定的原子的振動相互作用的,在一些材料中捕獲導致電阻形成的原因和宏觀的量子現象如超導性。在振動和電子之間的散射現象,稱之為聲子,會導致電子改變它的方向和能量。這一聲子的相互作用是材料中奇異相產生的基礎。
  • 《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與信息量子熱力學》
    《量子信息辯證唯物主義與信息量子熱力學》一書是馬客思考2043同志20多年來在工作之餘對物理學哲學問題辛勤思考和積極探索的科研成果彙編。20多年來馬客思考2043一直試圖想搞清楚「信息本質、量子本質、運動本質、時空本質、物質本質、能量本質、生命本質、意識本質、靈魂本質、實體本質、現象本質、現實實在本質、虛擬實在本質、數字本質、科幻本質、超驗本質、技術本質和哲學科學本質」等基本範疇和「宇宙起源、生命起源、意識起源、黑洞信息悖論、量子糾纏現象和超光速現象」等基本問題。
  • 重慶郵電大學成立量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
    、量子計算等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是當今最重要的前沿科技領域之一。11月10日,記者從2019重慶英才大會量子信息技術高峰論壇上獲悉,重慶郵電大學已量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將圍繞量子領域瓶頸問題進行研究,積極推進量子技術成果實用化。
  • 量子通信技術助力「新基建」信息安全 | 趙勇
    >      本文從信息安全的基礎——密碼技術發展的角度來看待量子通信這一新興技術的定位,也將從量子通信自身發展的角度來介紹其在「新基建」下信息安全領域的作用。數字基礎設施是「新基建」的重心和基礎,而信息安全是當前建設數字基礎設施的重要前提。以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是當前國際熱門的戰略性科技方向,我國在這一領域處於國際前列,特別是量子通信技術在信息安全領域已有較明確的應用模式,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關注和大力推進。
  • 潘建偉院士: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未來量子信息技術將如何發展?11月13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做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作了題為「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的學術報告,對上述問題做出回應。
  • 講座預告|王健全:量子信息技術及應用
    值得一提的是,1984年,「現代量子信息理論的開山鼻祖」貝內特創立了量子密碼學的核心——量子密鑰的分發機制,這就是赫赫有名的「BB84」,從此打開了人類量子密碼通信時代的大門。 在此理論基礎上,2016年8月16日,中國發射全球第一顆空間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以小孔成像的發明人——墨子命名),可以實現1200公裡的量子糾纏分發。
  • ​2019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濟南召開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濟南電子技術研究院承辦的2019量子信息技術學術交流大會在濟南召開,近600位國內外頂尖學者、專家團隊齊聚一堂,共謀技術創新,共話量子信息技術事業發展。本次大會共設置了量子計算模擬、量子通信、量子測量、量子器件、量子信息系統、量子光學與量子技術基礎等6大主題。
  • 2020,鈣鈦礦還是材料界的寵兒嗎?
    近年來,鈣鈦礦材料在能源,環保,材料等領域成為研究熱點,給力的「perovskiter」們更是讓它屢次登上頂刊。步入2020年,鈣鈦礦主流研究方向會聚焦於:設計,應用,結構,性質還是?還能保持材料界「寵兒」地位嗎?通過最新頂刊中的研究或許能略知一二。
  • 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
    作者丨劉如楠量子信息技術針對這一現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日前在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論壇」上表示,量子信息技術的未來會越來越好。「一是質疑的人可能對量子力學沒有深入的了解。但我相信,如果大家能坐在一起討論,對量子力學有深刻了解後,還是可以達成共識的;另一種質疑在於,大家覺得我們是做物理學研究的,怎麼就到信息領域了?況且我們對信息科學的名詞都不是很清楚。其實,我們是可以用物理學的語言去解釋量子信息的。」
  • 如何搶佔量子信息技術制高點?聽院士專家在鄭州獻計獻策
    河南日報客戶端記者 尹江勇如何突破「卡脖子」關鍵技術,在量子領域激烈的競爭中佔領制高點?怎樣加快改變我國量子技術「缺芯少魂」現狀,構建量子信息產業生態圈?9月15日下午,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主題論壇之一的「量子信息技術論壇」在網絡安全科技館舉辦,20多位院士專家聚焦量子技術相關領域的理論研究進展和工程實現成果展開研討,為量子信息技術發展獻計獻策。
  • 韓國下月商用5G量子加密技術 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
    韓國下月商用5G量子加密技術 利用量子糾纏效應進行信息傳遞 來源:TechWeb • 2020-08-20 16:58:55
  • 中美實現分子、原子之間量子糾纏,繼續拓展量子信息技術應用邊界
    傳統的信息處理器會將信息在不同物理載體中倒騰,這些載體可以是伴隨計算機科學一路走來的各種存儲設備,例如磁碟、光碟以及快閃記憶體等等。同樣的,量子信息技術也涉及信息在不同載體之間的操作。只不過承載量子信息的載體就有些不同了,科學家們通常採用量子系統承載信息,而量子系統的不同量子態就是信息的最終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