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使用鏡頭的小夥伴,相信對遠心鏡頭(Telecentric Lens)不會陌生。按遠心光路的原理來說,我們通常將遠心鏡頭分為三類:物方遠心鏡頭、像方遠心鏡頭以及雙側遠心鏡頭,以便根據實際應用的不同要求,來選擇對應的遠心鏡頭。
孔徑光闌與主光線
孔徑光闌:在光學系統中,用一些中心開口的薄金屬片來合理的限制成像光束的寬度和位置,我們把這些中心開口的薄金屬片稱為孔徑光闌。圖1
首先來看圖1中各處代表的含義:L為透鏡,A,B,C分別為孔徑光闌的不同位置,紅、黃、藍代表為成像的光束,其中粗線代表主光線。從圖1中可以看出,當孔徑光闌放置在位置A時,由物點Q發出的各個方向的光,只有藍色光束參與成像; 當孔徑光闌放置在位置B時,只有黃色光束參與成像; 當孔徑光闌在位置C時,只有紅色光束參與成像。雖然物點Q經透鏡成像後,像點在Q』處,但因為孔徑光闌的位置不同,導致了參與成像的光束是不一樣的。了解了這兩個參數之後,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遠心光路。遠心光路
我們通過對比普通光路來看遠心光路:假設測量物體長度,普通光路情況下,鏡頭本身充當孔徑光闌的情況(圖2(a)),當物體位於AB時,其像在成像平面上是A』B』,當物體移至A1B1時,其像是A1』 B1』,由於其主光線通過透鏡中心,所以在成像平面上的投影點A1』』 B1』』< A』B』,這就是所謂的近大遠小現象,造成了測量的不準確。圖2(a)
圖2(b)
明白了物方遠心光路的原理後,相信大家也能判斷為什麼選擇物方遠心鏡頭了。其主要就是為了消除由於物體位置的變化而帶來的像大小的變化,比如:物方遠心的缺點是放大倍率與成像平面的位置有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設計了「像方遠心」。把孔徑光闌放在物方的焦平面上,只允許像方主光線平行於光軸的光束成像,此時的光路稱為「像方遠心光路」,鏡頭則是「像方遠心鏡頭」。「像方遠心光路」就解決了由於相機位置的不確定帶來的放大倍率不同的問題。而物方遠心和像方遠心結合在一起的,就是「雙側遠心」。轉自:茉麗特
聲明: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聯繫刪除。
商務合作、投稿、技術服務合作聯繫方式:微信號:baitexing QQ:316454486
覺得文章不錯,就點個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