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微智造】遠心鏡頭的分類是基於什麼原理?

2021-02-15 今日光電

今日光電

       有人說,20世紀是電的世紀,21世紀是光的世紀;知光解電,再小的個體都可以被賦能。歡迎來到今日光電!

孔徑光闌與主光線

孔徑光闌:在光學系統中,用一些中心開口的薄金屬片來合理的限制成像光束的寬度和位置,我們把這些中心開口的薄金屬片稱為孔徑光闌。

圖1

首先來看圖1中各處代表的含義:L為透鏡,A,B,C分別為孔徑光闌的不同位置,紅、黃、藍代表為成像的光束,其中粗線代表主光線。從圖1中可以看出,當孔徑光闌放置在位置A時,由物點Q發出的各個方向的光,只有藍色光束參與成像; 當孔徑光闌放置在位置B時,只有黃色光束參與成像; 當孔徑光闌在位置C時,只有紅色光束參與成像。雖然物點Q經透鏡成像後,像點在Q』處,但因為孔徑光闌的位置不同,導致了參與成像的光束是不一樣的。了解了這兩個參數之後,我們就能更好地理解遠心光路。

遠心光路

我們通過對比普通光路來看遠心光路:假設測量物體長度,普通光路情況下,鏡頭本身充當孔徑光闌的情況(圖2(a)),當物體位於AB時,其像在成像平面上是A』B』,當物體移至A1B1時,其像是A1』 B1』,由於其主光線通過透鏡中心,所以在成像平面上的投影點A1』』 B1』』< A』B』,這就是所謂的近大遠小現象,造成了測量的不準確。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把孔徑光闌放置在透鏡像方的焦平面上,如圖2(b),此時由於孔徑光闌選擇成像光束的作用,只有物體發出的主光線平行於光軸的很細的一束光參與成像,所以,無論物體位於位置AB還是A1B1,他們的主光線是重合的,其在成像平面上的投影中心點是相同的,因此,雖然物體位於A1B1時,其像仍然是A1』 B1』,但在成像平面上的彌散斑的中心間距A1』』 B1』』=A』B』,這樣就解決了上述因近大遠小,導致測量不準的問題。這個光路的特點是入瞳位於無窮遠,物方參與成像光束的主光線平行於光軸,故稱此光路為「物方遠心光路」,而用「物方遠心光路」設計的鏡頭稱「物方遠心鏡頭」。

圖2(a)

圖2(b)

明白了物方遠心光路的原理後,相信大家也能判斷為什麼選擇物方遠心鏡頭了。其主要就是為了消除由於物體位置的變化而帶來的像大小的變化,比如:物方遠心的缺點是放大倍率與成像平面的位置有關。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設計了「像方遠心」。把孔徑光闌放在物方的焦平面上,只允許像方主光線平行於光軸的光束成像,此時的光路稱為「像方遠心光路」,鏡頭則是「像方遠心鏡頭」。「像方遠心光路」就解決了由於相機位置的不確定帶來的放大倍率不同的問題。而物方遠心和像方遠心結合在一起的,就是「雙側遠心」。

申明:感謝原創作者的辛勤付出。本號轉載的文章均會在文中註明,若遇到版權問題請聯繫我們處理。

 

----與智者為伍 為創新賦能----

【說明】歡迎企業和個人洽談合作,投稿發文。歡迎聯繫我們誠招運營合伙人 ,對新媒體感興趣,對光電產業和行業感興趣。非常有意者通過以下方式聯我們!條件待遇面談

聯繫郵箱:598204634@qq.com

QQ:598204634

微信:13998212910

歡迎關注以下公眾號了解光電測控相關

相關焦點

  • 遠心鏡頭的分類是基於什麼原理?
    經常使用鏡頭的小夥伴,相信對遠心鏡頭(Telecentric Lens
  • 光學鏡頭的特點及應用
    工業鏡頭是機器視覺系統中十分重要的成像元件,系統若想完全發揮其功能,工業鏡頭必須要能夠滿足要求才行。
  • 【顯微視界】視覺技術,3D AOI 檢測原理簡介
    ----與智者為伍 為創新賦能----AOI(Automated Optical Inspection縮寫),中文全稱是自動光學檢測,基於光學原理來對焊接生產中遇到的常見缺陷進行檢測的設備。在如今的電子製造業中AOI設備如同其他工藝站位一樣有著重要的作用,傳統AOI由於2D成像原理上的一些缺陷,無法做到「既準又快」的檢出所有不良點同時又能兼顧設備產能,但是如何改進設備的性能以滿足各大電子廠對質量和產能的雙重要求呢?各大廠家開始在檢測方法上下功夫了,於是3D AOI設備就應運而生了。
  • 鏡頭畸變是什麼?
    我們經常在相機、鏡頭、手機攝像頭的測評文字中看到「畸變」這個詞,對於不太接觸攝影的讀者,不大理解什麼是畸變。
  • 快樂智造營 | 06 溫度計
    點上方「大開智創」關注一下本系列教程主要分享基於開源硬體和雷射建模的創客作品的製作,每個作品涉及兩三個電子模塊的使用
  • 認識鏡頭:什麼是變焦鏡頭,有什麼效果?常見的分類有哪些?
    為什麼有些鏡頭可以伸縮,有些又不能伸縮呢?這種可以伸縮的鏡頭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呢?攝影新手必須要了解關於變焦鏡頭的知識,只有明白它的原理和優缺點以後,今後在購買時就能找到適合自己的鏡頭。本文帶大家了解變焦鏡頭的原理和注意事項。
  • 「宇宙中心」實現「智造」轉型
    「中關村智造大街」亮相 支撐科技創新,推動產業轉型升級  「中關村智造大街」位於海澱五道口腹地,北起雙清路,南至成府路,全長380米,優越的區位優勢和濃厚的科技氛圍讓這裡迅速匯聚了一批專業服務平臺和國際化創新機構。
  • 安麒智能打開垃圾分選「智造」大門
    不,承接於人工智慧的垃圾分類「未來」正在路上。   日前,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北京安麒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安麒智能」)在IE expo 2020 第21屆中國環博會上,嘗試將「未來」拉入現實世界。
  • 全球基因測序巨頭Illumina起訴華大智造專利侵權,這次又是為什麼?
    訴狀稱,華大智造的測序產品,包括BGISeq-500、MGISeq-2000和相關化學試劑,侵犯了編號為EP 1 530 578 B1的專利。該專利涵蓋了Illumina公司特有的邊合成邊測序技術。在本月中,Illumina又宣布向丹麥海事和商業高等法院對華大集團的子公司BGI Europe A/S提起了另一項專利侵權訴訟。
  • 參與起草7項國家標準,這家智造莞企有哪些發展密碼?
    其中由廣東匯興精工智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匯興智造」)參與起草的國家標準《傳感數據分類與代碼》獲準公布,並正式實施。截至目前,匯興智造參與7項國家標準起草,獲得授權專利54項。為何東莞智造企業能否擔任國家標準起草單位,參與起草7項國家標準呢?其中有哪些發展的密碼呢?近日,南方+記者採訪匯興智造董事長、總經理鍾輝揭開其中的密碼。
  • 摩爾元數:開啟企業智造轉型之旅
    依託對行業的深度理解和服務數百家大型企業的經驗沉澱,通過低代碼、開源、雲開發等領先技術,打造最適合工業應用開發的協同平臺aPaaS平臺,並面向製造企業智能化升級,提供涵蓋N2雲智造系統、WMS雲倉系統等產品服務,助力傳統產業向智能產業升級。
  • 微循環顯微系統
    微系統(ML-98mc)顯微原理  ML-98mc微循環檢測顯微鏡(Micro-circulation microscopes)是集微循環觀察鏡,顯微視頻錄像,照片CCD輸出一體化檢測儀器。載物臺手指凹槽座:可360°旋轉載物臺:平移範圍:25X70mm電壓          直接接電源即可使用顯微特點此款顯微系統標配附送40顆暖白光環形LED燈,0 到 100% 連續調光,觀察視野聚光下更清晰。
  • 三大關鍵詞,走近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
    的抗「疫」之路從擔憂焦慮到追趕超越這期間發生了什麼?關鍵詞二:勠力同心回顧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復工路富閻新區領導班子慰問已復工人員2月28日,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第一批覆工人員解除隔離2月9日富閻新區組織召開關於萊德燃氣智造產業園項目復工會議
  • 中檢院聯合華大智造等單位發起...
    以華大智造為例,其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及先進水平的多款高通量基因測序儀在此次全球疫情防控中發揮了重要的工具保障作用,包括全球日生產通量最高的DNBSEQ-T7,以及MGISEQ-2000、MGISEQ-200等機型。
  • 華大智造完成10億美金B輪融資,IDG資本領投
    今年2月以來,華大智造的設備在戰「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火眼」實驗室快速提升了大規模核酸檢測的速度;在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華大智造仍持續將設備、經驗與科研技術人員輸出到世界各地。華大智造戰「疫」三大利器助力全球抗疫在抗疫背景下,華大智造設備成為一股重要力量。
  • 西湖未來智造微米級3D列印完成數千萬元融資
    根據新華網,西湖未來智造目前獲得了數千萬元的投資支持。l 歡迎在文後留言申請長期轉載授權l微波通訊、光電互聯、高精度三維封裝根據西湖大學工學院特聘研究員、西湖未來智造創始人兼CTO周南嘉,西湖未來智造可以實現微米、亞微米級精度的金屬、介質、光波導等材料的3D列印,可以通過3D列印
  • 好物 100 | 顯微鏡頭
    「「emmmm…」 大學時看過一部紀錄片叫《微觀世界》,紀錄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應該是一隻昆蟲的視角,從大大的天空帶點拋物線地落下,最終落到一堆草叢深處,草忽然變得像樹一樣大了。於是,在這個「全新」世界發生的和昆蟲相關的故事就此開始了。
  • 「東莞智造」在世界舞臺加速崛起
    除了閃耀世界舞臺的「東莞製造」,「東莞智造」正通過不同的方式,深入滲透到一些國際性賽事、世界級項目,成為世界產業經濟這一大蛋糕的分享者。記者調研發現,東莞智造頻頻亮相世界舞臺的背後,依託的是通過科技創新重塑經濟發展競爭力,某種程度上也是這座製造業大市產業突圍的縮影和新的延續。這些世界級的「東莞智造」力量正在東莞凝聚,迸發出強勁的新動力。
  • 測序巨頭Illumina專利戰再升級:連續兩月起訴華大智造
    對此,華大智造執行副總裁劉健曾公開表示,「完成收購CG之後,華大做的就是利用更好的技術優化它的核心測序技術,利用國內在生命科學、醫療器械等好的產業化理念去轉化成一臺臺桌面式的產品,進入到醫院、科研機構、企業客戶,這是核心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