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會生活的男人」松浦彌太郎,和造型設計師伊藤正子寫了本書《好物 100》,記錄了 100 樣可以陪伴他們終身的好東西。
清單編輯部推出同名專欄,連載 100 個物品和我們的故事。
它們或許並不昂貴,也不稀有,但無一例外,都曾照亮過我們的生活。
「聽說,昆蟲要滅絕了。「
「啊?!」
「有兩個外國學者說作為一個整體的昆蟲將在未來數十年裡步上滅絕之路。「
「emmmm…」
大學時看過一部紀錄片叫《微觀世界》,紀錄片開始的第一個鏡頭應該是一隻昆蟲的視角,從大大的天空帶點拋物線地落下,最終落到一堆草叢深處,草忽然變得像樹一樣大了。於是,在這個「全新」世界發生的和昆蟲相關的故事就此開始了。
在我們平時看起來非常渺小不值一提的昆蟲,在微觀鏡頭的記錄下變得和人類很平等。原來它們也是有故事的。兩隻蝸牛在地球上奇妙地相遇了,它們柔軟的身體糾纏在了一起,緩慢卻有韻律地蠕動會讓你產生這是不是慢鏡頭的疑問。伴著交響樂,那畫面真是美極了浪漫極了。
如果我是那隻蝸牛該多好呀。不知道你有沒有和我一樣的感覺?只要想像自己縮得很小很小,就覺得和這個人類世界沒什麼關係了,整個人好放鬆,好鬆弛。躺在高大的草下,透過草葉看著天空,這個世界變得巨大無比。想著想著自己都偷樂地笑出了聲。
在我們身邊,在我們看不到的渺小角落裡,也許也在發生著類似蝸牛那樣的渺小故事吧。這故事也許就在你的耳邊,兩粒灰塵陰差陽錯地碰到了一起,落在你的頭髮上然後往下滾,馬上滾到發梢眼看著它們倆就要掉下去,這時候,其中一粒死死抓住了頭髮也死死抓住了另一粒灰塵,噓~別動,這頭髮…看起來好像在動,它是一根脫落的頭髮!最終,兩粒灰塵連著那根頭髮一起摔了下去。
這麼看來這個世界真的不一樣了不是嗎?我就特別好奇去發現那些渺小的東西。而要想滿足自己的這份好奇心,就需要藉助一些工具,比如時刻在身邊的手機和這枚小小的顯微鏡頭。
▲ 貼在手機主鏡頭上,打開 App 就能用。打開 App 後閃光燈會保持常亮
這枚顯微鏡頭特別神奇,它能把拍攝物體放大 400 倍。用起來也非常簡單,把它貼在手機的主攝像頭上就行。打開 App,閃光燈就會自動亮起,拍東西的時候要緊緊貼著物體表面,不然一片模糊。它還能調整焦距,讓視覺更加震撼,而且不限於拍照,它還能錄視頻。
第一次用它拍東西的時候我興奮極了,身邊所有的你見慣不慣的東西,透過它全都變成了驚喜。原來浴巾的絨毛是這樣的,原來枯萎的樹葉表面是那樣的,嗚…原來我買的床上四件套並不是高支高密,賣家騙我~
▲ 枯萎的發財樹樹葉表面
▲ 化妝棉表面
▲ MacBook Pro 電腦表面
▲ 大衣表面
▲ 優衣庫針織 T 恤表面
很刺激,很興奮,還有點小害怕。會不會突然跑出來個小蟲子?這時候我可是和它一般大的,可我又不是會打架的蟻人,這是它的地盤,我可能打不過它,如果被它吃掉可是誰都發現不了的,哈哈哈……
有時候我也會換個角度想像,人類就是這般大,但是有比人類更大的生物,它們才是這個世界食物鏈的頂端,那會怎樣?
去年聖誕節和同事去吃串串,吃完身上一股火鍋味兒,我就想,如果有比人類更大的生物,以人類為食,那我們是萬萬不能像現在這樣在外面晃蕩的,因為我們現在吃起來會很可口,四川麻辣味兒的,哈哈哈哈……
其實人類就是很普通很渺小的不是嗎?可是我們總愛自命不凡。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有時候甚至不願意承認自己就是一個普通人,會覺得自己總有一天會被世界看到,成為一個不平凡的人去拯救世界。
可是在這樣一個幻想裡,我們自己內心的那個世界呢?誰來拯救呢?除了自己不會有任何人能擔此責任。接受當下的自己,愛上當下的自己,嘗試讓自己變小一些,你會發現這個世界就變大了,你能看到的東西也更多了,視野也更廣闊了。
從接受自己是普通人的那天起,我發現好多焦慮都迎刃而解了。
你呢?你又是從什麼時候起,覺得自己是個普通人的呢?
「地球是人類的地球嗎?」
「當然是。」
「嗯…可昆蟲們不這麼認為。」
「但人類稱霸了地球!」
「但可能…昆蟲才能活到最後…」
· The End ·
撰文 Ms.ren
設計 落大雨
-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文章
喜歡這個欄目,就點下 ▼ 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