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又對了!在19億光年外的黑洞合併中,發現高次諧波引力波!

2020-10-18 博科園

引力波研究界的期望已經實現:引力波的發現,現在已經成為這些科學家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因為在過去的觀測中,發現了大約每周一次的O3新引力波候選者。但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信號的顯著信號:GW190412是O3首次觀測到的雙星黑洞合併,其中兩個黑洞的質量截然不同,大約是太陽的8倍和30倍。

這不僅使系統的天體物理性質有了更精確測量,而且也使LIGO/室女座的科學家們:能夠驗證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經過測試的預測。馬克斯·普朗克引力物理研究所(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EI)獨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小組「雙星合併觀測與數值相對論」的負責人Frank Ohme說:這是我們第一次在GW190412中『聽到』明確無誤的高次諧波引力波嗡嗡聲,類似於樂器的泛音。

證實廣義相對論的預測

在像GW190412這樣質量不等的雙星黑洞系統中,這是第一次觀察到這種類型:引力波信號中的這些泛音,比通常觀測到的要大得多。這就是為什麼以前聽不到它們的原因,但在GW190412中,終於可以聽到了。這次觀測再次證實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預言了這些高次諧波的存在,也就是說,引力波的頻率是目前觀測到基頻的兩到三倍。

波茨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天體物理和宇宙相對論」系的博士生羅伯託·科特斯塔(Roberto Cotesta)說:位於GW190412中心黑洞的質量分別是太陽的8倍和30倍,這是觀察到第一個兩個黑洞質量相差如此之大的雙星黑洞系統!這種巨大的質量差異,意味著可以更精確地測量該系統的幾個屬性:它到地球的距離、我們看它的角度,以及重黑洞繞其軸旋轉的速度有多快。

前所未有的信號

2019年4月12日,LIGO探測器和室女座探測器都觀測到了GW190412,也就是探測器第三次觀測運行O3的早期。分析顯示,合併發生在距離地球19億至29億光年的地方。這個新的不等質量系統是一個獨特發現,因為LIGO和室女座探測器之前觀測到的所有雙星黑洞,都由兩個大致相等的質量組成。不相等的質量在引力波信號上留下了印記,這反過來又使科學家能夠更精確地測量該系統的某些天體物理性質。

高次諧波的存在,使得打破到系統的距離和觀察其軌道平面角度之間的模糊性成為可能;因此,這些性質可以比沒有高次諧波的等質量系統以更高的精度被測量。波茨坦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天體物理和宇宙相對論」部門主任、馬裡蘭大學學院公園教授亞歷山德拉·布南諾(Alessandra Buonanno)說:在O1和O2期間,研究人員觀察到了由恆星質量黑洞組成雙星群體的冰山一角。

由於靈敏度的提高,GW190412已經開始揭示了更加多樣化的系統,其特徵是質量不對稱高達4倍,黑洞的自轉速度約為廣義相對論允許最大值的40%。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對檢測和分析GW190412做出了貢獻,並提供了來自合併黑洞引力波的精確模型,其中首次包括了黑洞自旋的進動和超出主導四極杆的多極矩。那些印在引力波波形上的特徵,對於提取有關信號源特性的獨特信息和進行廣義相對論測試至關重要。

檢驗愛因斯坦的理論

LIGO/室女座的科學家,還使用GW190412來尋找信號與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預測的偏差。儘管該信號具有與迄今發現的所有其他信號不同的性質,但研究人員無法發現與廣義相對論預測有顯著差異。

改進國際探測器網絡

這是國際引力波探測器網絡第三次觀測(O3)中的第二次發現,三個大型探測器的科學家已經對儀器進行了幾次技術升級。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所長、漢諾瓦萊布尼茨大學引力物理研究所所長卡爾斯滕·丹茲曼(Karsten Danzmann)說:在O3期間,壓縮光被用來提高LIGO和室女座的靈敏度。這種仔細調節雷射量子力學特性的技術,是德國-英國探測器GEO600率先採用的。

AEI正在領導世界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提高擠壓程度的努力,這已經將GEO600探測器的靈敏度提高了兩倍。而且在這項技術方面的進步,將使所有未來的引力波探測器受益。探測器網絡已經對O3中可能發生的56個引力波事件(候選事件)發出警報。在這56個信號中,另一個確認信號GW190425已經發布。LIGO和室女座的科學家,正在檢查所有剩餘的54個候選者,並將公布所有詳細後續分析確認其天體物理起源的候選者。

對GW190412的觀測意味著,類似的雙星黑洞系統,可能並不像一些模型預測的那樣罕見。因此,隨著未來更多引力波觀測和不斷增長的事件目錄,預計會有更多這樣的信號。其中每一個都可以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理解黑洞及其雙星系統是如何形成的,並為時空的基本物理提供新線索。

博科園|研究/來自:馬克斯·普朗克學會

參考期刊《arXiv》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發現兩個黑洞正在合併:產生高次諧波引力波,驗證了廣義相對論
    科學家們通過探測在黑洞合併最後時刻產生的引力波,來識別合併的黑洞。LIGO探測器和處女座探測器探測到了來自GW190521的引力波。馬裡蘭大學物理學教授、LSC首席研究員、LSC觀測科學協調員彼得·肖恩說:這兩個黑洞中較大黑洞的質量,使其進入了常規天體物理過程中意想不到的範圍。
  • 發現特殊引力波!LIGO給出解釋:這是雙黑洞合併星系的信號
    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和室女座探測器日前從由兩個質量不等的黑洞併合的星中捕捉到了史上第一個引力波。引力波研究組的期望已經實現了:引力波的發現現在算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了,因為每周他們都會在之前的觀察運行(即國際引力波探測網絡第三次觀測運行,O3)中選出新的候選引力波。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其強大的引力連光線也無法逃脫,科學家認為這種天體在宇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的黑洞,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會把範圍內的物質全部吸引過來,科學家認為黑洞之間也會相互合併成為更大的黑洞,在2017年科學家通過雷射幹涉儀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認為這個遙遠的空間裡可能正在發生一場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小黑洞!
    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認為這個遙遠的空間裡可能正在發生一場黑洞合併事件。直到今年科學家確認了50億光年外的GW190521天體是由兩顆黑洞合併形成的,這場合併事件是由兩個質量相當於太陽66倍和85倍的黑洞發生的碰撞,最終形成的142倍太陽質量的GW190521黑洞,雖然合併出來的黑洞質量相對於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來說並不算大,但目前是天文學家探測到規模最大的黑洞碰撞事件,科學家發現這場碰撞最早發生在70億年前
  • 這是宇宙超級文明的一次黑洞實驗?100億光年外發現黑洞合併,歐空局發布黑洞合併產生的超強引力波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在100億光年外有兩個處於合併期的黑洞,最新的計算表明,21年內這兩個黑洞會發生合併,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時空漣漪。為了模擬時空漣漪的出現,歐洲空間局近日發布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宇宙時空漣漪的出現,即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的場面,可以揭示宇宙在140億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 廣袤宇宙,不僅有恆星爆炸的壯美,還有黑洞合併的嗡鳴
    簡介:科學家觀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由於其中一個約8倍太陽質量,另一個約30被太陽質量,大質量差導致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有類似於樂器泛音的前所未聞的高頻次諧波,。圖源:scitechdaily一組研究人員已經探測到引力波,或者更確切地說是聽到了引力波。這種引力波比平常聽到的要大得多,是由兩個黑洞合併產生的,被稱為GW190412。弗蘭克·歐姆是馬克斯·普朗克獨立研究小組的負責人,也是該項研究的共同作者,他在一份聲明中說:「我們第一次在GW190412中確定無疑地聽到重力波的高諧波嗡鳴聲,類似於某種樂器的泛音。」
  • 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合併,引力波觀測可以更遠80億光年!
    先進的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記錄了35顆合併黑洞和中子星的數據。這是一個很棒的結果,但是這期間錯過了什麼呢?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引力波發現ARC卓越中心羅裡·史密斯博士所說:很可能還有200萬次來自合併黑洞的引力波事件,平均每200秒有一對合併黑洞,每15秒就有一對合併的中子星,然而科學家並沒有發現這些事件,觀測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 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合併,引力波觀測可以更遠80億光年
    先進的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記錄了35顆合併黑洞和中子星的數據。這是一個很棒的結果,但是這期間錯過了什麼呢?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引力波發現ARC卓越中心羅裡·史密斯博士所說:很可能還有200萬次來自合併黑洞的引力波事件,平均每200秒有一對合併黑洞,每15秒就有一對合併的中子星,然而科學家並沒有發現這些事件,觀測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 距地數十億光年處,科學家發現2個黑洞正在融合,發射大量引力波
    據報導,近日,來自全球引力波探測器網絡的科研人員,連發了4篇文章,公布了迄今為止的50次引力波事件,或類似引力波事件的統計分析報告,表示引力波的出現,一般都與黑洞合併有關。
  • 距地數十億光年處,科學家發現2個黑洞正在融合,發射大量引力波
    據報導,近日,來自全球引力波探測器網絡的科研人員,連發了4篇文章,公布了迄今為止的50次引力波事件,或類似引力波事件的統計分析報告,表示引力波的出現,一般都與黑洞合併有關。引力波,也是愛因斯坦的預言之一。在1916年,愛因斯坦第一次在廣義相對論提出了宇宙中引力波的存在 ,愛因斯坦表示,引力波是時空彎曲中的漣漪,通過波的形式,從輻射源向外傳播。
  • 引力波再次被發現:14億光年外,兩個黑洞繞轉併合
    在這個過程中,大約有一個太陽質量的物質以引力波的形式輻射到宇宙中去,引力波峰值強度比全宇宙電磁輻射的總強度還亮十倍以上。這次雙黑洞繞轉併合引力波信號GW151226分別由位於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頓(Livingston, Louisiana)和華盛頓州漢福德(Hanford, Washington)的一對LIGO 探測器探測到。兩個正在旋轉合併的黑洞模擬圖。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這一事件發生在一處遙遠的星系,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2015年9月14日這一天,兩座分別設在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設施分別檢測到了這一事件產生的引力波信號。經過升級之後的LIGO設施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引力波探測領域靈敏度最高的科學設施之一。
  • 天文學家發現:110億光年外「引力透鏡」愛因斯坦預言再次應驗
    Hello大家好我是小楠,不知道關注太空的小夥伴們,是否還記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從提出後但現在有很多精確實驗已經證實了,而且近來還有天文學家接收到遠在110億光年外的深空信號,其傳播速度為光速,結果表明愛因斯坦又對了,這不禁讓人們感嘆愛因斯坦的偉大。
  • 引力波再立功,理論中的黑洞被發現,科學家的疑惑解開了
    1915年,偉大的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震驚了世界。幾年後,德國天體物理學家卡爾·史瓦西根據廣義相對論,推測出了宇宙中一種神秘的天體——黑洞。最近,科學家們終於找到了迄今為止最有力的中等質量黑洞證據之一,在一次極為短暫的引力波中,科學家們發現了這個神秘的天體。LIGO和Virgo幹涉儀是當今世界測量引力波最強大的設備之一,正是它們,在歷史上首次證實了愛因斯坦所預言的引力波。2019年5月21日,它們再一次探測到了引力波,科學家們當時就發現,這一次的引力波不同尋常。它的不同之處,就在於持續的時間非常短。
  • 人類首次直接探到引力波:黑洞碰撞引發-人類,引力波,黑洞,探測...
    13億年前的地球充其量還只有低等生命的存在,然而那時候遙遠外太空裡一顆質量為29倍太陽質量的黑洞與另外一顆36倍太陽質量的黑洞緩慢地靠近了,它們相互繞轉,最後碰撞併合在一起,並撥動宇宙的琴弦——發出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傳播,在走了漫長的13億年後,如今正強烈地撥動著2016年地球人的心弦。
  • 世紀重大發現:引力波與愛因斯坦的完美擁抱
    一旦引力波闖入地球,引發時空震蕩,造成幹涉臂距離變動,這將讓幹涉儀的幹涉條紋變化,依此確定引力波強度。  據推算,本次宣布的引力波直接探測,其信號來自距離地球13億光年的雙黑洞的合併事件,持續時間約200毫秒,振蕩頻率30--150赫茲。
  • 最小的黑洞?最大的中子星?引力波探測到8億光年外的神秘天體
    但是,對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進行的分析,卻得出了一個讓科學家迷惑的答案。讓科學家迷惑的是,這個神秘天體的質量超過中子星的理論質量值,但低於黑洞的理論質量值。科學家在6月23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中報告說,對引力波的計算表明,神秘天體的質量大約是2.6個太陽質量。
  • 「不可能質量」黑洞:天文學家首次發現中等質量黑洞
    5月21日,美國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科學協作組織(LSC)和歐洲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Virgo探測到一段微弱的信號。在通過四種不同的算法對這段信號進行測量後,天文學家認為它可能是距今約70億年前,在一個中等質量黑洞的形成過程中釋放出的引力波信號,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GW190521。據悉,此信號持續時間極短,還不足0.1秒。
  • 天文學家或發現新型引力波
    該天文臺是全球最大的引力波觀測天文臺,此前已記錄了三次由劇烈爆炸形成的引力波。這幾次引力波均由黑洞相撞產生。  圖中綠色格線代表太陽和地球造成的時空彎曲。愛因斯坦曾在1916年提出的廣義相對論中描述過這一效應。
  • 在38億光年外,發現中微子在「宇宙對撞機」中產生
    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博科園南極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探測到的中微子事件IceCube 170922A,似乎起源於遙遠的活動星系TXS 0506+056,距離地球為38億光年。TXS0506+056是眾多活動星系中的一個,為什麼以及如何只有這個特定的星系產生中微子,至今仍是一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