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合併,引力波觀測可以更遠80億光年

2020-09-07 博科園

先進的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記錄了35顆合併黑洞和中子星的數據。這是一個很棒的結果,但是這期間錯過了什麼呢?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引力波發現ARC卓越中心羅裡·史密斯博士所說:很可能還有200萬次來自合併黑洞的引力波事件,平均每200秒有一對合併黑洞,每15秒就有一對合併的中子星,然而科學家並沒有發現這些事件,觀測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史密斯博士和莫納什大學同事們已經開發出一種方法,可以探測到這些迄今為止沒有被注意到的微弱或「背景」事件的存在,而不必逐個探測每個事件。該方法目前正由LIGO引力波天文臺進行測試,這意味著可能能夠觀測到比目前觀察到更遠80億光年的地方。這將讓天文學家對早期宇宙的面貌有一個大概了解,同時也能洞察宇宙的演化過程,其研究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研究介紹了研究人員將如何測量數百萬個未解決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背景性質。雙星黑洞合併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巨大能量,現在正在被先進的LIGO-Virgo探測器網絡例行探測到。根據來自OzGrav-Monash合著者Eric Thrane的說法:這些由單獨雙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攜帶著關於宇宙中最極端環境中時空和核物質的信息。對引力波的單獨觀測追蹤了恆星、星團和星系的演化。

圖示:漫遊宇宙的引力波背景嗡嗡聲藝術印象概念圖,圖片:卡爾·諾克斯,奧茲格拉夫/斯溫本理工大學

通過將許多合併事件信息拼湊在一起,科學家可以開始了解恆星生存和演化的環境,以及是什麼導致了它們最終成為黑洞的命運。看到這些合併產生的引力波越遠,宇宙形成的時間就越年輕,可以追溯整個宇宙時間的演化,追溯到宇宙只有當前年齡的一小部分的時候。研究人員測量了雙星黑洞合併的群體屬性,例如黑洞質量的分布。絕大多數小型雙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太弱,無法產生明確的探測,所以天文臺目前錯過了大量的信息。

此外,關於黑洞數量的推論可能容易受到『選擇偏差』影響,因為我們只看到了少數幾個噪聲最大、距離最近的系統。選擇偏差意味著我們可能只得到了黑洞的快照,而不是全貌。史密斯和斯蘭開發的分析正在使用來自LIGO-Virgo探測器的真實世界觀測進行測試,預計該項目將在幾年內全面投入使用。

博科園|研究/來自: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引力波發現卓越中心

研究發表期刊《皇家天文學會月刊》

DOI: 10.1093/mnras/staa1642

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關注【博科園】看更多大美宇宙科學

相關焦點

  • 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合併,引力波觀測可以更遠80億光年!
    先進的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記錄了35顆合併黑洞和中子星的數據。這是一個很棒的結果,但是這期間錯過了什麼呢?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引力波發現ARC卓越中心羅裡·史密斯博士所說:很可能還有200萬次來自合併黑洞的引力波事件,平均每200秒有一對合併黑洞,每15秒就有一對合併的中子星,然而科學家並沒有發現這些事件,觀測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 重力波儀器搜索速度仍太慢,宇宙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整合
    隨著探測儀升級,LIGO去年找到35個黑洞與中子星整合的重力波信號,和過去40年的成績相比簡直是成果斐然。然而宇宙永遠超乎想像,最新研究指出,宇宙每年至少有200萬個重力波事件,大概每200秒有一對黑洞整合、每15秒就有一對中子星整合,這是科學家還望塵莫及的數量。
  • 這是宇宙超級文明的一次黑洞實驗?100億光年外發現黑洞合併,歐空局發布黑洞合併產生的超強引力波
    我們目前已經知道在100億光年外有兩個處於合併期的黑洞,最新的計算表明,21年內這兩個黑洞會發生合併,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來研究時空漣漪。為了模擬時空漣漪的出現,歐洲空間局近日發布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模擬宇宙時空漣漪的出現,即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碰撞的場面,可以揭示宇宙在140億年前是如何誕生的。
  • 引力波天文臺LIGO升級:未來每小時可探測黑洞合併
    (原標題:引力波天文臺LIGO重大升級:未來每小時可探測到一次黑洞合併)
  • 在19億光年外的黑洞合併中,發現高次諧波引力波!
    但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個不同於以往任何一個信號的顯著信號:GW190412是O3首次觀測到的雙星黑洞合併,其中兩個黑洞的質量截然不同,大約是太陽的8倍和30倍。這種巨大的質量差異,意味著可以更精確地測量該系統的幾個屬性:它到地球的距離、我們看它的角度,以及重黑洞繞其軸旋轉的速度有多快。
  • 兩個超大黑洞在未來的可能對撞將產生宇宙最強引力波
    天文學家發現一對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發生對撞;這兩個黑洞座落於一個距地球25億光年的星系,每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此項研究由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學者安迪·戈爾丁領導。在7月10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戈爾丁、曼加萊利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闡述了這一發現。
  • LIGO發現最大黑洞 最大合併質量約為太陽80倍大小
    原標題:升級版LIGO發現四起黑洞合併最大合併質量約為太陽80倍 距地球90億光年科技日報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劉霞)據物理學家組織網3日報導,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通過分析高新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Advanced LIGO)獲得的觀測數據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黑洞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的天體,其強大的引力連光線也無法逃脫,科學家認為這種天體在宇宙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多數星系的中心都存在超大質量的黑洞,由於黑洞的強大引力會把範圍內的物質全部吸引過來,科學家認為黑洞之間也會相互合併成為更大的黑洞,在2017年科學家通過雷射幹涉儀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認為這個遙遠的空間裡可能正在發生一場
  • 黑洞合併,竟然可以發光?
    2015年9月14日,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雙LIGO探測器直接觀測到人類的第一個引力波,創造了歷史。在10多億光年之外,兩個分別由36個和29個太陽質量組成的黑洞合併在一起。在一個意外的轉折中,美國宇航局的費米衛星在0.4秒後觀測到一個來自不明地點的微弱伽馬射線信號。
  • 50億光年外發生了黑洞合併事件,形成了142倍太陽質量的小黑洞!
    捕捉到發生在50億光年外的神秘時空漣漪,認為這個遙遠的空間裡可能正在發生一場黑洞合併事件。直到今年科學家確認了50億光年外的GW190521天體是由兩顆黑洞合併形成的,這場合併事件是由兩個質量相當於太陽66倍和85倍的黑洞發生的碰撞,最終形成的142倍太陽質量的GW190521黑洞,雖然合併出來的黑洞質量相對於星系中心的超級黑洞來說並不算大,但目前是天文學家探測到規模最大的黑洞碰撞事件,科學家發現這場碰撞最早發生在70億年前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這一事件發生在一處遙遠的星系,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2015年9月14日這一天,兩座分別設在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設施分別檢測到了這一事件產生的引力波信號。經過升級之後的LIGO設施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引力波探測領域靈敏度最高的科學設施之一。
  • 為什麼可觀測宇宙半徑是465億光年?不應該是138億光年嗎?
    一直以來有一個問題困擾著大家,宇宙的年齡據說是138.2億年,姑且我們信之!但又有說可觀測宇宙的半徑高達465億光年,事實上這個問題並不簡單,我們需要對各個方面分解出來理解。可觀測極限可觀測的極限是現代人類的技術能觸碰到的最久遠距離,可見光只能到達微波背景輻射,但還有中微子觀測,可以直達大爆炸以後1秒,此時中微子脫耦,因此中微子觀測大有前途!
  • 兩超級黑洞合併,爆炸能量大於8個太陽,穿過70億光年撞擊地球
    由黑洞合併產生的能量「爆炸」是通過引力波或時空連續體中的波紋釋放的,等於八個太陽的能量。這些漣漪花了70億年才能穿越太空到達地球。引力波事件僅持續了十分之一秒。這些電波起源於70億光年以外-迄今為止是最遙遠的源頭。通過這種檢測,LIGO觀察到了意外情況,並帶來了另一個突破。貝裡說:「引力波觀測是革命性的。」
  • 25億光年外,兩個8億多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即將碰撞!
    每個黑洞質量都是太陽質量的8億多倍,隨著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在死亡螺旋中逐漸靠近,它們將開始在時空中發出漣漪般的引力波。這些宇宙波紋將加入到其他超大質量黑洞引力波的背景噪聲中。即使在命中注定的碰撞發生之前,這對超大質量黑洞發出的引力波也會使之前由小得多的黑洞和中子星合併,所探測到的引力波相形見絀。
  • 科學:引力波探測到最大和最遙遠的已知黑洞碰撞
    導語: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已經探測到了引力波,這是由愛因斯坦預測的時空扭曲造成的,這是由於未檢測到的更大和更遠的黑洞碰撞造成的。殘酷的衝擊形成比太陽大的新的約80倍大約9000萬光年遠孔。此外,研究人員還檢測到 其他三個黑洞合併的信號。到目前為止,因為 第一個引力波被發現於2015年9月 , 迎來的一個 天文學的新時代這種方法已經允許以揭示存在的恆星質量和黑洞十個兼併 中子星,茂密的球形遺蹟和恆星的崩潰。
  • 引力波又一發現!LIGO觀測到天體間的引力透鏡現象
    現在,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表示,LIGO在不知不覺中又有了另一項驚人的發現:被介入星系的引力所放大的引力波(由黑洞合併產生)。這種現象被稱為引力透鏡現象,通常用於研究遙遠宇宙中的天體發出的光。但是如果經證實,那麼關於引力波觀察,這樣的論斷還是第一個。
  • 人類觀測從肉眼可見300萬光年到138億光年的距離,是如何做到的?
    在400年前,也就是1609年前,我們人類肉眼可觀測到最遙遠的宇宙大約是300萬光年之外的三角座星系。稍近一些的有250萬光年外的仙女座星系和20萬光年外的小麥哲倫星系。能看到的最遠的恆星也不超過1000光年之外。
  • 英媒:科學家探測到已知最大黑洞 距離地球近90億光年
    參考消息網12月5日報導 英媒稱,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臺又發現四對黑洞,其中包括迄今為止最大的黑洞。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12月3日報導,美國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臺(LIGO)一直在監測引力波。LIGO宣布又發現四個時空的漣漪,這些時空漣漪是在一對黑洞圍繞彼此旋轉靠近和撞擊過程中產生的。
  • 最小的黑洞?最大的中子星?引力波探測到8億光年外的神秘天體
    時空的漣漪揭示了黑洞與一個神秘天體的遙遠碰撞。這個由LIGO(雷射幹涉儀引力波探測器)和處女座引力波探測器於2019年8月14日監測到的事件,看起來像黑洞與中子星之間的碰撞。但是,對碰撞產生的引力波進行的分析,卻得出了一個讓科學家迷惑的答案。讓科學家迷惑的是,這個神秘天體的質量超過中子星的理論質量值,但低於黑洞的理論質量值。科學家在6月23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快報》中報告說,對引力波的計算表明,神秘天體的質量大約是2.6個太陽質量。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