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超大黑洞在未來的可能對撞將產生宇宙最強引力波

2021-01-15 騰訊太空

天文學家發現一對遙遠的超大質量黑洞,可能在未來的某個時刻發生對撞;這兩個黑洞座落於一個距地球25億光年的星系,每個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8億倍。此項研究由普林斯頓大學研究學者安迪·戈爾丁領導。在7月10日的《天體物理學雜誌通訊》上,戈爾丁、曼加萊利以及普林斯頓大學和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的科學家闡述了這一發現。

一個距地球25億光年的星系,存在一對超大質量黑洞。環繞這對黑洞的暖氣體和明亮恆星暴露了它們的位置


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這兩個黑洞在不斷靠近的過程中,泛起的引力波漣漪將穿過周圍的時空。這些宇宙漣漪將與尚未被探測到的來自其它超大質量黑洞的引力波背景噪音結合在一起。即使發生對撞前,這對黑洞產生的引力波強度也遠超此前探測到的小規摸黑洞和中子星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用於探測引力波


超大質量黑洞對的發現者之一、紐約熨鬥研究院計算天體物理學中心的副研究科學家奇亞拉·曼加萊利表示:「超大質量黑洞對能夠產生宇宙內最猛烈的引力波。它們產生的引力波強度是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探測到的引力波的100萬倍。」

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之所以引起天文學家的濃厚興趣,是因為它們距地球大約25億光年。在天文學領域,觀測遙遠天體就像讓時間倒流。出現這對黑洞時,宇宙的年齡比現在年輕25億歲。巧合的是,天文學家估計黑洞大約需要25億年,才開始產生猛烈的引力波


在當前的宇宙,黑洞也在產生引力波,但即使以光速的速度傳播,幾十億年內也不會抵達地球。發現這對超大質量黑洞有助於科學家估算地球附近有多少超大質量黑洞能產生我們探測到的引力波

藝術概念圖,一個被緻密氣體-塵埃盤環繞的星系中央超大質量黑洞


探測到引力波背景有助於科學家揭開天文學領域的一些最大謎團,例如星系合併的頻率,超大質量黑洞對究竟是合併,還是彼此環繞並陷入一曲幾乎無止境的華爾茲舞。研究論文合著者、普林斯頓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詹尼·格裡納指出:「我們不知道超大質量黑洞是否會發生合併,這是天文學界的一大尷尬。每一個致力於黑洞物理學研究的科學家都應付出自己的努力,揭開這個長久以來存在的謎團。」


超大質量黑洞堪稱的宇宙中的質量怪獸,質量可達到太陽的數百萬倍,甚至數十億倍。包括銀河系在內,幾乎所有星系的中央都至少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星系合併時,它們的超大質量黑洞相遇,開始彼此環繞。隨著時間的推移,在黑洞之間穿過的氣體和恆星不斷盜取能量,導致它們的軌道愈發緊湊

引力波是時空結構泛起的漣漪,由兩個緻密天體合併導致,例如黑洞或者中子星。這種漣漪的傳播速度達到光速


一旦兩個超大質量黑洞靠得足夠近,能量竊賊通常停止「作案」。一些理論研究表明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在相距大約1秒差距(約合3.26光年)時停止腳步。這種現象幾乎會永遠持續下去,被稱之為「最後一秒差距問題」。在這種假設中,只有三個或更多超大質量黑洞組成的罕見洞群能夠發生合併。




不過,天文學家很難搜尋到停止腳步的超大質量黑洞對,因為在兩個黑洞進入最後一秒差距前很久,它們就因為距離太近而無法分辨。此外,在克服最後一秒差距障礙並進一步靠近前,它們不會產生強烈的引力波。此次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對大約相隔430秒差距

黑洞吸食伴星的氣體


天文學家認為如果不存在最後一秒差距問題,宇宙中將遍布超大質量黑洞對產生的強引力波。戈爾丁表示:「這種噪音被稱之為引力波背景,有點像在夜晚亂叫的一群蟋蟀。你無法區分這些蟋蟀,但噪音的分貝能夠幫助你估算蟋蟀的數量。」(當兩個超大質量黑洞最終相撞併合二為一,它們會釋放出雷鳴般的噪音,讓其它任何噪音都無法望其項背。這種事件短暫並且異常罕見,科學家並不認為能夠在短期內觀測到。)

超大質量黑洞對產生的引力波頻率並不在LIGO和處女座探測器等實驗的觀測範圍內。引力波獵人利用脈衝星陣列充當節拍器。這種快速旋轉的恆星以穩定的節奏釋放無線電波。如果引力波延伸到或者擠壓地球和脈衝星之間的空間,這個節奏便會發生小幅改變。

超大質量黑洞藝術概念圖。這種黑洞被炙熱墜落物質形成的吸積盤環繞,再往外便是一個多塵環面。黑洞的兩極還會噴射高速物質流,能夠在太空中延伸極遠的距離


利用脈衝星計時陣探測引力波背景需要監測大量恆星,需要很耐心。一顆脈衝星的節奏在10年內可能只發生幾百納秒的變化。背景噪音的聲音越大,脈衝星計時陣的變化幅度越大,讓天文學家更早發現引力波背景。


戈爾丁、格裡納和研究小組的其他天文學家藉助哈勃太空望遠鏡探測到這對超大質量黑洞。超大質量黑洞無法通過光學望遠鏡被直接觀測到,但它們被自身強大引力拖拽束縛的明亮恆星和暖氣體環繞。戈爾丁表示新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對所在的星系是迄今為止在宇宙中發現的最明亮的星系之一。此外,這個星系的核心噴射兩道引人注目的氣體羽流。在研究人員將哈勃望遠鏡對準這個星系並揭示其龐大氣雲的源頭後,他們發現這個星系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相關焦點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SISSA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大質量黑洞的規模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僅僅」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而宇宙的年齡已經140億年,這怎麼可能呢?在天體物理學家看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物」確實是傷腦筋的難題。毫無疑問,我們當前對這些天體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 超大質量黑洞合併,將成為整個宇宙歷史上僅次於大爆炸的活躍事件
    產生此現象所需的能量總量約 5×10^54 J:比大爆炸以來看到的任何事件都要多的能量。但是,宇宙中確實存在另一類事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輸出更多的能量: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合併。雖然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件,但這只是時間和技術的問題。一旦超大質量黑洞合併,舊的記錄將被被徹底打破。圖註:該模擬顯示了在現實的富含氣體的環境中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合併而成的兩個靜止圖像。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據科學家研究表明,這個估計重達太陽質量1000億倍的超大質量的黑洞,現在已經消失了。Abell2261星系團面對Abell2261星系團中不同尋常的現象,研究人員基於美國宇航局Chanda X天文臺的2018年數據進行了推理,認為「黑洞缺失」可能是由於兩個較小的星系合併而發生的。在這個過程中,兩個星系中的超大質量黑洞也會合併。
  • 宇宙最強音,8個太陽質量瞬間釋放,LIGO發現最強引力波
    important}本月初(2020年9月2日),LOGO官網發布了一組新聞,美國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兩個4公裡長的雷射幹涉儀和歐洲位於義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的一個3公裡長的雷射幹涉儀同時探測到一個有史以來最強的引力波信號——GW190521。
  • 宇宙才8億歲的時候,就已經存在超大質量黑洞,這怎麼可能?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黑洞的質量可以比太陽大幾十億倍,但正如觀察發現的那樣,超大質量黑洞,怎麼可能在現在138.2億歲宇宙「剛剛」8億歲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研究結果從數學上證明了超大質量黑洞在年輕宇宙中存在是可能的,研究結果調和了黑洞「生長」過程中所需的時間和宇宙年齡的限制。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來源:新浪科技最新引力波觀測顯示,該引力波源自質量嚴重不對稱的碰撞事件。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6月2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天文學家發現迄今最奇怪的引力波信號,該發現將有助於科學家們改寫對宇宙的認知。當超大質量天體扭曲周圍時空並在宇宙釋放漣漪時,會形成引力波。
  • 創世以來宇宙最強音,8個太陽質量瞬間釋放,LIGO發現最強引力波
    本月初(2020年9月2日),LOGO官網發布了一組新聞,美國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的兩個4公裡長的雷射幹涉儀和歐洲位於義大利的Virgo引力波探測器的一個3公裡長的雷射幹涉儀同時探測到一個有史以來最強的引力波信號——GW190521。
  • 上千億個太陽般大小的超大黑洞!可能隱藏著宇宙的天大秘密
    科學家希望,通過研究它可以更好地了解宇宙,甚至可能新的物理學,譬如這個可觀察到的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可能是暗物質的來源,從而可以更好地了解暗物質是什麼以及它是如何產生的。在康奈爾大學最近的一項研究中,研究人員提請注意「超大黑洞」有可能將提供關於黑洞暗物質性質的發現。愛因斯坦曾將黑洞描述為「宇宙中最完美的宏觀物體:它們構成的唯一要素是我們對空間和時間的概念」。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質疑黑洞究竟將有多大?將可能會變成怎樣?
  • 第一個被清晰探測到的中等質量黑洞:迄今最強引力波信號
    兩個黑洞碰撞的想像圖宇宙中充滿了時空漣漪——引力波——的迴響,現在,在我們所聽到的 「宇宙交響樂」中,又增加了一段新的聲音。自 2015 年以來,天體物理學家一直在使用引力波探測器來 「聆聽」宇宙中類似啁啾的信號,並通過解碼這些在時空中產生的細微漣漪,分析發出這些信號的大規模碰撞事件。
  • 一個星系「懷抱」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到底是種怎樣的體驗?
    然而,最近的一項研究卻發現星系中心可能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近期,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了11個活躍星系的周期性伽馬射線暴發,其中2個為已知源,9個為新源。研究者認為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可能有多種,其中一種便是這些星系的中心存在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 25億光年外,兩個8億多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即將碰撞!
    每個黑洞質量都是太陽質量的8億多倍,隨著這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在死亡螺旋中逐漸靠近,它們將開始在時空中發出漣漪般的引力波。這些宇宙波紋將加入到其他超大質量黑洞引力波的背景噪聲中。即使在命中注定的碰撞發生之前,這對超大質量黑洞發出的引力波也會使之前由小得多的黑洞和中子星合併,所探測到的引力波相形見絀。
  • 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中並不罕見
    也許宇宙中還有更多的超大質量黑洞,只不過它們住在偏遠地區的『高樓』中,而不是曼哈頓的摩天大樓裡。」天文學家於2011年發現的超大質量黑洞位於后髮星系團的NGC 4889星系中,雖然它的質量最大約為太陽的210億倍,但具體有多大卻難以確定,從太陽的30億倍到210億倍都有可能。
  • 引力波再次被發現,兩個黑洞相撞後,釋放出8倍太陽質量的引力波
    去年5月21日,義大利處女座引力波天文臺和一個研究團隊合作共同發現了宇宙中另一次引力波事件,據了解這次他們所發現的引力波要比2015年的那一次更加明顯,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這兩篇論文都指出那一次引力波是由兩個黑洞合併造成的。
  • 引力波再次被發現,兩個黑洞相撞後,釋放出8倍太陽質量的引力波
    去年5月21日,義大利處女座引力波天文臺和一個研究團隊合作共同發現了宇宙中另一次引力波事件,據了解這次他們所發現的引力波要比2015年的那一次更加明顯,它到底是如何產生的呢?根據報導,《物理評論快報》和《天體物理學期刊通訊》各自發布了關於去年五月份發現引力波的研究,這兩篇論文都指出那一次引力波是由兩個黑洞合併造成的。
  • 引力波將科學家指向難以捉摸的缺失環節黑洞
    橫掃整個宇宙的雷聲當科學家們花時間進行分析時,該信號立即作為獨特的信號而突出。Zsuzsanna Marka生動地記得2019年5月21日,夜間探測器撿起了信號。Marka是將手機連接到宇宙並在引力波探測器聽到宇宙中可能發出的信號時會收到警報的幾十個天體物理學家之一。
  • GW190521事件:「不可能」的史上最大黑洞互撞
    這是對人類記錄到的兩個黑洞的最大碰撞的一種描述。這一重大事件是於去年5月被發現的,但科學家9月初才披露出來。這兩個黑洞的合併發生在距離地球170億光年處,劇烈碰撞產生的引力波向外擴散,由此被發現。碰撞時間大約在70億年前,整個過程只用了n分之一秒。這些引力波——宇宙時空裡的漣漪——分別被美國的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義大利的室女座幹涉儀(Virgo)探測到。
  • 宇宙中奇異的雙黑洞系統,將幫助人類實現星際旅行
    這可能是來自其中一個黑洞的噴流,但其受到了另一個黑洞強大引力的影響,因此顯得搖擺不定。這種由兩個黑洞組成的類似雙星的體系是很難被發現的。它們的體積極小,即便使用最強大的望遠鏡也難以分辨。而此次是科學家首次在與地球遠達38億光年之外發現黑洞雙星系統,證明這樣的黑洞系統在宇宙間可能非常普遍。
  • 天文學家在「死亡」螺旋星系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美國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獲得的圖像,在距離地球25億光年的碰撞過程中發現了兩個超大質量黑洞。 兩個黑洞將繼續彼此靠近,在時空中發出巨大的漣漪——可以在地球上探測到的引力波。這些黑洞的發現將幫助天文學家更好地了解這些巨大的漣漪。
  • 100億光年外三個超大黑洞終將碰撞,結局將超乎想像的壯觀!
    如果有兩個扭曲四周大量空間的物體,它們合併在一起,那麼就會泛起漣漪波紋將釋放出所攜帶的能量。具有代表性的是當黑洞碰撞時,會產生狂野的振動,叫做「引力波」,它會跨越時空進行傳播,這些漣漪就像你在池塘水面上看到的漣漪,如果你向池塘裡扔石頭就會產生一個幹擾,就這你就會看到漣漪泛起,幹擾到池塘的遠處各點。
  • 引力波探測器或許檢測到了中子星和黑洞的碰撞
    但這一次,科學家們認為他們可能探測到了更奇怪的東西。在啟動第三次觀測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和兩個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已經探測到了5個潛在的引力波信號。包括3種可能的碰撞,黑洞之間的的碰撞,一對中子星的碰撞,中子星與黑洞的碰撞。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和室女座科學聯合會正在幾近實時地公開發布他們的探測結果,這樣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就可以立即跟進自己的觀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