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又一發現!LIGO觀測到天體間的引力透鏡現象

2020-12-08 前瞻網

雷射幹涉引力波天文臺(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LIGO)於2016年2月宣布,引力波的發現意義重大,足以獲得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另一位諾貝爾獎得主表示,LIGO在不知不覺中又有了另一項驚人的發現:被介入星系的引力所放大的引力波(由黑洞合併產生)。

這種現象被稱為引力透鏡現象,通常用於研究遙遠宇宙中的天體發出的光。但是如果經證實,那麼關於引力波觀察,這樣的論斷還是第一個。但LIGO團隊成員否認了這一有爭議的說法,該說法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物理學諾貝爾獎得主喬治·斯穆特(George Smoot)及其同事提出。他表示:「我們以自己的名譽做擔保。」

LIGO由美國境內兩個探測器和義大利比薩城外的一個探測器Virgo組成。到目前為止,LIGO這三個探測器已經分別探測到了10對黑洞合併和一對中子星合併的引力波。

斯穆特看到的是黑洞。根據LIGO-Virgo的分析,這些黑洞合併發生在距離相對較近的宇宙中,通常距離地球幾十億光年。許多合併的黑洞的質量約為太陽質量的30倍,其中一個約50倍。這樣的黑洞是由巨大的恆星引力坍縮形成的。斯穆特表示,我們的銀河系以及LIGO觀測到的鄰近宇宙缺乏形成如此巨大的黑洞所需的那種恆星——即低金屬星。如果是這樣的話,LIGO觀測到處於這個一定質量範圍內的黑洞應該會比較稀少。斯穆特說:「除非情況特殊,否則能觀測到的黑洞的最大質量大約只有太陽質量的20倍。」

為了支持他們的論點,斯穆特和位於西班牙畢爾巴鄂的巴斯克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Tom Broadhurst以及西班牙桑坦德的坎塔布裡亞大學的José María Diego指出,銀河系中黑洞對的X射線測量結果表明,大約是太陽質量10倍的黑洞在宇宙中分布最多。假設黑洞在LIGO所研究的更廣泛的宇宙中也存在同樣的分布的話,斯穆特和他的同事們認為,LIGO - virgo團隊對更高質量黑洞的估計一定是錯誤的。他們表示,LIGO和Virgo看到的可能並不是來自附近宇宙的非常大的黑洞合併所產生的引力波,而是發生在更遠地方更小的黑洞合併——大約100億光年的距離,然後通過引力透鏡現象放大後被看到。

愛因斯坦的時空望遠鏡

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引力透鏡現象的形成是因為星系和星系團明顯扭曲了時空。如果一個星系位於地球和某個遙遠天體之間,那麼這個星系就會像一個透鏡,從地球上看的話,彎曲時空會放大遙遠天體的光。引力波也一定遵循彎曲的時空原則——因此它們也可以被引力透鏡現象透鏡化和放大。此外,一個天體離地球的越遠,它的光或引力波被一個介入其中的星系引力透鏡化的機率就越大。綜上所述,這些情況為斯穆特和他的同事們認為LIGO-Virgo一定是看到了由於引力透鏡現象產生的黑洞合併提供了證據。談到LIGO-Virgo的探測目錄時,斯穆特說:「我們覺得他們看到的三分之二的黑洞合併都是由引力透鏡現象引起的。」

芝加哥大學LIGO合作項目的成員丹尼爾·霍爾茲(Daniel Holz)完全不以為然。早在LIGO和Virgo探測到黑洞之前,他和他的同事就預測到,這些天文臺將會看到質量都為太陽質量的30倍的兩個黑洞的合併。他同意與現在的宇宙相比,早期宇宙中會形成更多低金屬星,因此,與現在相比,那時會形成更多質量30倍於太陽質量的黑洞。因為最終導致兩個互相環繞運動的黑洞合併的引力作用是幾十億年來一直存在的一個過程,所以儘管這些龐大黑洞多形成於早期宇宙時代,他仍然確信LIGO和Virgo 現在還能在相對局部的宇宙中探測到它們。

此外,霍爾茲補充說,據陸基觀測顯示,一些低金屬區域確實存在於宇宙局部,所有這些區域都可能孕育著每個黑洞質量都30倍於太陽質量的雙黑洞。他說:「你綜合考慮所有這些因素,然後對應該從LIGO觀測到的內容做出預測。」他補充說,探測結果與預測一致,這說明LIGO-Virgo觀測到的任何合併都不太可能是由引力透鏡效應引起的。「目前恆星形成和演化的理論基礎,以及黑洞雙星的形成和演化,似乎都能很好地解釋迄今為止所有LIGO的探測結果。我們沒有必要使用極端的推測方法。」

新發現——還是海市蜃樓?

然而,斯穆特和他的同事們並沒有退縮。他們認為他們已經在LIGO-Virgo的數據中確定了至少有一個黑洞合併是引力透鏡效應的結果。當一個遙遠的星系被透鏡化時,天體發出的光或引力波可以在星系周圍產生多條路徑,這些路徑可以在不同的時間到達地球,產生多種圖像。

根據他們的分析,2017年8月9日和5天後的兩次合併實際上是同一合併的不同圖像。研究小組認為,這些信號的許多重要特徵都一樣,對兩個信號的分析都導致了對合併黑洞質量幾乎相同的估計,黑洞合併在天空中的可能位置也有一小部分重疊。

但LIGO團隊不同意這種說法。來自印度班加羅爾國際理論科學中心的合作成員Parameswaran Ajith和他的同事分析了LIGO-Virgo觀測到的所有10對黑洞合併事件。他們尋找成對事件之間可能暗示透鏡效應的一致性。考慮了每對黑洞的七個不同特徵,包括一些斯穆特的團隊沒有考慮到的特徵,比如黑洞的自旋角動量和兩個黑洞的方向等。兩組黑洞合併,其中一組是GW170809-GW170814對,顯示出比其他合併具有更多的相關性。

但是Ajith和他的同事們的分析顯示,即使是針對這兩對合併,偶然產生相關性的機率也超過了5%(低於2-sigma原則)。在物理學中,一個發現通常需要5-sigma置信度,或者實驗誤差的可能性小於0.00006%。Ajith說,「如果小於2-sigma,那甚至可以認為這個實驗結果是不可信的。」換句話說,斯穆特和他的團隊所說的顯著相關性可能只是數據中的誤差。

時間會證明一切

對透鏡引力波的無可爭議的言論將極大地擴展LIGO和Virgo的科學研究範圍。對於初學者來說,引力透鏡現象可以從同一個合併中產生多個圖像或信號,這些信號到達地球的時間可以以小時、天或周為間隔。由於地球自轉,LIGO和Virgo儀器在不同探測之間的觀測方向會發生變化,這就類似於使用多個探測器同時觀測同一個事件(並獲得關於同一事件的更多信息)。Ajith說:「如果你能把這個變化和透鏡星系的光學觀測結合起來,你就能很好地確定雙黑洞的來源。」

而且由於通過透鏡現象的事件會是發生於早期宇宙,它們將允許物理學家提出並回答更微妙的問題,例如,恆星和黑洞隨時間會如何演化。布羅德赫斯特說:「你不是在研究天文學,而是在研究宇宙學。」

霍爾茲堅持要有更有力的證據,但仍對前景感到興奮。「如果有一天我們能夠測量出一個受到強烈引力透鏡現象影響的黑洞合併,那不會很棒嗎?」他認為我們需要下一代的引力波探測器才能證據確鑿地發現古老的黑洞合併現象,這個合併產生的引力波會被未知的星系通過引力透鏡現象偶然地彎曲,然後傳到地球。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新發現!LIGO及Virgo在質量間隙中觀測到一未知天體
    科學界正在熱議 LIGO-Virgo合作 的一項新發現。在中子星和黑洞間所謂的「質量間隙」中發現了一個新物體。2019年8月,LIGO-Virgo 引力波網絡目擊了一個質量是太陽23倍的黑洞與一個質量是太陽2.6倍的神秘物體的合併。科學家們不知道這一神秘物體是否是一顆中子星或者黑洞,但是無論如何這都是一項記錄,作為已知最重的中子星……或者是已知最輕的黑洞。
  • 引力波探測在宇宙的「質量鴻溝」中發現神秘天體
    Buonanno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Gravitational Physics), Simulating eXtreme Spacetimes (SXS) Collaboration近日《天體物理學期刊通訊》上刊登了一篇基於LIGO和Virgo引力波天文臺探測結果的研究報告,稱在宇宙中發現了一個質量為太陽2.6倍的「緻密」天體。
  • 諾獎解讀|引力波探測史:從愛因斯坦到LIGO
    在牛頓的理論框架內,不管相隔多遠,兩個有質量的物體間的引力作用是立即發生的。而牛頓的理論相當成功,例如,它可以準確地解釋行星運動的克卜勒定律。拉普拉斯希望借用自己的新理論來解釋一個奇特的天文現象——朔望月(月相變化的一個完整周期)的縮短。我們現在知道,這個現象是由於地球自轉受潮汐力的影響變慢而造成的。而在當時,為了解釋這個現象,拉普拉斯構造了一個與牛頓體系不同的理論模型。
  • LIGO真的探測到引力波了嗎?
    它意味著物理學界苦苦追尋幾十年之後,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關於引力波的預言最終獲得驗證。標誌著天文學已經進入新的時代,人類從此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全新窗口。一個基本的問題是,引力波以什麼方式使長度發生變化?按照廣義相對論的嚴格說法,粒子在真空中沿測地線運動時,引力波會使粒子間的距離產生振蕩。
  • 從脈衝星到LIGO:引力波的60年探測史
    皮拉尼證明,可以通過測量至少兩個測試質量(質量非常小的物體,它們自身的引力可以忽略不計)之間的距離變化來探測引力波。事實上,儘管用孤立的物體無法探測到引力波,但還是可以通過測量兩個測試質量之間空間的壓縮和膨脹來發現它的蹤跡。美國馬裡蘭大學的約瑟夫·韋伯(Joseph Weber)受此啟發,開始進行實驗直接探測引力波。
  • 六度發現引力波!
    又偵測到引力波訊號了!日前科學家宣布第六度偵測到引力波訊號,這次的訊號名為GW170608,顧名思義,是在2017年6月8日偵測到的。這次的引力波是由兩個小質量黑洞合併所造成,兩個黑洞的質量分別為7倍和12倍太陽質量,距離我們約10億光年遠,合併後所造成的黑洞約有18個太陽質量,約有相當於1個太陽質量的能量,在碰撞中以引力波的形式釋放出來。這篇研究刊載在《天文物理期刊通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 )。
  • 科學家觀測到中子星與黑洞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2015年,科學家首次發現由兩個黑洞碰撞形成的引力波現象。從那時起,引力波的探測變得越來越陌生,科學家迫切希望揭曉其中謎團,目前一支研究小組宣稱,首次探測到有比已知最大中子星更大、比已知最小黑洞更小的天體碰撞產生的引力波。
  • LIGO再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北京時間6月16日凌晨,位於美國的雷射幹涉儀引力波觀測臺(LIGO)對外發布,再次觀測到雙黑洞併合導致的引力波事件。受訪的專家均表示,再次直接觀測到引力波事件有力地證明了引力波真實存在,將人類對宇宙的了解又推進了一步。
  • 終於能用引力透鏡來測量天體的質量了
    【博科園-科學科普(關注「博科園」看更多)】為了研究宇宙中最遙遠的天體,天文學家通常依靠一種被稱為引力透鏡的技術。根據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的原理,這項技術依賴於物質的大量分布(如星系團或恆星)來放大來自遠處物體的光,從而使它看起來更亮更大。
  • 天文學家利用「微引力透鏡」效應發現褐矮星
    騰訊太空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在一次史無前例的合作中,NASA的斯必澤(Spitzer)太空望遠鏡和雨燕(Swift)太空望遠鏡協力觀測到了一起微引力透鏡現象,也就是一顆遙遠的恆星受到其前方天體的引力場作用而發光的現象。微引力透鏡現象有助於發現圍繞恆星運轉的小質量天體,例如行星。在本次觀測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顆褐矮星。
  • 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於2017年8月17日首次發現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國際引力波電磁對應體觀測聯盟發現該引力波事件的電磁對應體。   引力波是1916年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後的預言。極端天體物理過程中引力場急劇變化,產生時空擾動並向外傳播,人們形象地稱之為「時空漣漪」。自從2015年9月14日LIGO首先發現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以來,已經探測到4例引力波事件,包括這次宣布的LIGO和Virgo聯合探測的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   引力波的直接探測剛剛獲得了2017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
  • 一百年了,引力波還在教科學家做人#黑洞
    最近又出了個物理學大新聞,當年發現引力波的超大實驗儀器ligo發現了一個極其奇怪的引力波信號。這個信號告訴我們,要麼是我們現在的黑洞理論有問題,要麼就是出現了一種全新的、從未觀測到過的,也沒有任何理論預言過的新型奇怪天體。那咋回事呢?
  • 官方:LIGO直接探測到雙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
    這一事件發生在一處遙遠的星系,距離地球大約13億光年。2015年9月14日這一天,兩座分別設在美國華盛頓州和路易斯安那州的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LIGO)設施分別檢測到了這一事件產生的引力波信號。經過升級之後的LIGO設施被認為是目前世界上引力波探測領域靈敏度最高的科學設施之一。
  • 天文學家常說的引力透鏡是什麼呢?
    引力透鏡是由愛因斯坦通過廣義相對論計算出來後又被天文學家所觀測證明的一種天文現場,具體形成原因是由於巨大的天體所擁有的強大引力使得周圍的時空發生了彎曲,當光線經過由於時空的彎曲,使得光線產生了偏移,就像光線經過了一個玻璃透鏡發生了折射一樣,故稱之為引力透鏡。
  • 發現特殊引力波!LIGO給出解釋:這是雙黑洞合併星系的信號
    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臺和室女座探測器日前從由兩個質量不等的黑洞併合的星中捕捉到了史上第一個引力波。引力波研究組的期望已經實現了:引力波的發現現在算是他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了,因為每周他們都會在之前的觀察運行(即國際引力波探測網絡第三次觀測運行,O3)中選出新的候選引力波。
  • 黑洞那麼黑,為什麼科學家還有辦法觀測到它?這肯定是假象!
    要怎麼樣才能觀測到黑洞?的引力大到連光都無法逃脫,所以我們根本就無法從可見光波段直接看到黑洞,但黑洞這種超喪的特性仍然能讓天文學家發現它,而這個始作俑者同樣是讓大家看不到的引力!第一個黑洞天鵝座X-1和銀心的黑洞Sgr A*黑洞就是這樣被發現的,而且在2013年時還觀測到了銀心黑洞吞噬物質時形成的X射線耀斑!
  • 引力透鏡:宇宙中的放大鏡
    這個星繫於2007年被斯隆數字巡天望遠鏡發現,哈勃太空望遠鏡在後續的觀測中發現了這個不完整的環。Hubble/NASA/ESA/STS天文詞典我們都知道,當一束光經過一塊三稜鏡或者透鏡時,光的傳播路線會發生改變,這就是折射。我們平時看到的透鏡,主要有放大鏡、老花鏡中使用的凸透鏡和近視眼鏡中使用的凹透鏡。
  • 哈勃望遠鏡新觀察到的引力透鏡現象
    引力透鏡引力透鏡是愛因斯坦相對論理論推導出的一種宇宙天文現象,現在已被天文觀察證實,哈勃望遠鏡最近又拍攝到引力透鏡現象。天文學家正在使用哈勃太空望遠鏡對這種類型的透鏡進行觀測,以研究恆星如何在遙遠的星系中形成和演化。引力透鏡可以幫助天文學家研究過於微弱或看起來太小而無法觀察的物體。當一個巨大的物體 - 如巨大的星系團 - 如此處所見 - 以其巨大的引力場扭曲空間時,它會使來自更遙遠星系的光沿著改變和彎曲的路逕行進。它還可以放大光線,使我們能夠觀察和研究光源。
  • 什麼是引力透鏡,愛因斯坦環究竟是什麼樣的?
    引力使得時空彎曲,而天體發出的光在沿著這些彎曲的時空中行走時,自身的軌跡也會發生奇妙的變化,就像是光在照射進水與透鏡中時發生偏折,所以被稱為引力透鏡。如果說,地球上的觀測者與他所想要觀測到的星體之間存在一團不太明顯的物質,那麼觀測者所收到的該天體的圖像將會扭曲變形,這便是引力透鏡產生的效果。
  • 又見引力波 時空起漣漪
    因為與之前4個信號不同,這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信號GW170817來自1.3億光年外兩顆併合的中子星,而且是全球多地科學家第一次同時觀測到引力波與其電磁對應體。   迄今最強的引力波信號   「這是我們迄今觀測到強度最強的引力波信號,比第一次觀測到的雙黑洞引力波信號要強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