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力波儀器搜索速度仍太慢,宇宙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整合

2020-12-04 十輪網

隨著探測儀升級,LIGO去年找到35個黑洞與中子星整合的重力波信號,和過去40年的成績相比簡直是成果斐然。然而宇宙永遠超乎想像,最新研究指出,宇宙每年至少有200萬個重力波事件,大概每200秒有一對黑洞整合、每15秒就有一對中子星整合,這是科學家還望塵莫及的數量。

有別於重力波探測器都單獨搜索每個重力波事件,澳洲蒙納什大學團隊現在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背景式」接收重力波信號,觀測範圍比目前還遠80億光年,估計每年至少有200萬個重力波事件,每200秒宇宙就有一對黑洞整合、每15秒一對中子星整合,將有助科學家更理解早期宇宙。

黑洞整合以重力波形式釋放大量能量,攜帶宇宙最極端環境的時間與物質消息,只是大多數緊湊型聯星系統產生的引力波太弱,無法產生明確檢測結果,因此科學家目前缺少大量信息。通過新方法接收越來越多重力波信號,解析它們的起源,科學家可更理解恆星、星團、星系與黑洞的演化。

此外,通常我們只看到了最亮、最靠近我們的系統,因此對黑洞總數的推論可能受「選擇性偏差」效應影響,導致接收到片面信息而非完整脈絡。研究人員目前正利用LIGO-VIRGO探測器實際數據測試新開發的分析程序,應有望未來幾年投入使用。新論文發布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

(首圖來源:pixabay)

相關焦點

  • 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合併,引力波觀測可以更遠80億光年!
    先進的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記錄了35顆合併黑洞和中子星的數據。這是一個很棒的結果,但是這期間錯過了什麼呢?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引力波發現ARC卓越中心羅裡·史密斯博士所說:很可能還有200萬次來自合併黑洞的引力波事件,平均每200秒有一對合併黑洞,每15秒就有一對合併的中子星,然而科學家並沒有發現這些事件,觀測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 每200秒就有一對黑洞合併,引力波觀測可以更遠80億光年
    先進的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記錄了35顆合併黑洞和中子星的數據。這是一個很棒的結果,但是這期間錯過了什麼呢?根據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引力波發現ARC卓越中心羅裡·史密斯博士所說:很可能還有200萬次來自合併黑洞的引力波事件,平均每200秒有一對合併黑洞,每15秒就有一對合併的中子星,然而科學家並沒有發現這些事件,觀測到的還只是冰山一角。
  • 宇宙中原始黑洞真的是巨大的重力嗎?
    國外天文學家不了解宇宙中最大黑洞的起源。這些黑洞在宇宙學記錄中出現得如此之早,我們可能不得不調用新的物理學來解釋它們的外觀。 新的研究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想法:第一個黑洞不是來自恆星,而是來自一團超級的粒子,假設粒子,被稱為重力,設法生存在大爆炸的第一個混亂的時期。
  • 合併中的黑洞: 重力波提供宇宙如何運行的新洞悉
    這個由一對合併中的黑洞所產生的擾動,被設置在華盛頓州Hanford城市和路易斯安那州Livingston城市的LIGO (Laser Interferometer Gravitational-Wave Observatory,雷射幹涉儀重力波天文臺)所捕獲。這個事件標示出第一次偵測到重力波,以及開啟宇宙如何運行的一扇新的科學櫥窗。
  • 偵測到迄今最大雙黑洞整合之重力波,融成理論上的中等質量黑洞
    倍的一種理論黑洞,比恆星黑洞(數十倍太陽質量)大,但遠小於超大質量黑洞(數十萬倍太陽質量),它們是上述2種黑洞之間謎一般的缺失環節,天文學家肯定中等質量黑洞一定存在(畢竟超大質量黑洞形成的其中一個理論就是通過恆星黑洞不斷整合變大,代表過程一定會有中等質量黑洞這個過渡期),但迄今為止,我們只有寥寥數個無直接證據的「候選」對象。
  • 光速1秒可以繞地球赤道7圈半,科學家:光速在宇宙中還是太慢了
    眾所周知,光速是自然界中物體運動的最大速度,每秒299792458米(約每秒30萬公裡)。此時,你是不是覺得光速很快,擁有光速,就可以在太陽系內隨心所欲地開啟你的太空之旅了。地球的赤道長度約是4萬公裡,光速1秒可以繞地球赤道7圈半。
  • 銀河系以每小時200萬公裡的速度向前飛行。誰給了它這麼大的引
    根據科學家,月球是由地球計算出來的,引力拖著以大約每秒30公裡(每小時108000公裡)的速度向前飛行,並圍繞太陽旋轉。其他七顆行星及其衛星也以不同的速度圍繞太陽旋轉,從而形成太陽系。當然,太陽系不是靜止的,有八顆行星和衛星的太陽也高速向前飛行。
  • 宇宙終極秘密或許就隱藏在黑洞之中!
    黑洞是宇宙中最不可思議的天體之一。當一顆大質量恆星走到生命的盡頭時,由於自身重力的作用,它將向中心一點猛烈塌縮,勢頭之強連電子和中子間的強大斥力也無法阻止。最終,整顆恆星被壓縮成一個密度無窮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
  • 三維宇宙中的重力,是如何影響時間、空間、速度?
    重力是目前物理學界至今都無法解釋的一種力,2000多年前人類已經發現了重力,但一直沒有一個正確的理解,在歷史上第一個對重力有比較正確理解的人就是伽利略,400多年前的時候,伽利略就發現重力一個特別不可思意的屬性,任何物體受到的重力都是一樣的,這就有了之後的比薩斜塔上的實驗,一大一小的兩個鐵球,結果兩個鐵球同時落地。
  • 超大黑洞突然消失於星系,很可能在宇宙中遊蕩,這是吃飽了撐的?
    宇宙中幾乎每個大星系的中心都有一個「超大質量黑洞」,其質量是太陽的百萬倍或數十億倍。例如我們銀河系中心的就是一質量為4.100±0.034百萬倍太陽質量的超大質量黑洞。銀河系由於中心黑洞的質量通常與星系本身的質量密切相關,因此天文學家估計,距我們的星球約27億光年遠的Abell 2261星系的中心,一定含有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其質量應與宇宙中某些最大的已知黑洞的質量相媲美。利用在1999年和2004年Chandra X射線天文臺的數據,天文學家已經在Abell 2261大型中央星系的中心搜索到了超大質量黑洞的跡象。
  • 黑洞也有種類——宇宙中的三種黑洞!
    宇宙飛船要飛出地球進入行星際空間,至少得有11.2千米/秒的速度才能擺脫地球引力。11.2千米,秒的速度,就是一個物體從地球引力場中逃出去必須具備的最低速度,人們管它叫地球的逃逸速度。太陽的引力比地球的強多了,太陽的逃逸速度理所當然比地球的大得多,得618千米,秒。如果一個天體的逃逸速度達到或者超過了光速,那麼連光也沒本事逃得出去。這樣的天體就是黑洞,就是拉普拉斯說的那個天體。
  • 重力只影響有質量的物體,但為什麼光無法逃離黑洞呢?
    光無法逃離黑洞」意味著光受重力的影響,但重力不是只影響有質量的物體嗎?這真是一個好問題!物體速度隨質量的變化由下列公式給出:drdt=c(1rsr)rsr√我們也看到它減速,但速度不同,因此它總是測量299792458米/秒,相對於入口觀測者(因為自由落體時觀測者的時間膨脹和長度收縮將使他們總是局部測量c值相同,不管他們在哪裡)。
  • 這就是宇宙極限速度為299792458米/秒的原因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基礎科學#系列徵文我們都知道宇宙的極限速度為299792458米/秒,這個速度是宇宙中任何形式的能量所能達到的絕對最高速度。引力波以這種速度運動,光在真空中以這種速度運動,理論上膠子也以這種速度運動!
  • 宇宙中最大的黑洞
    宇宙中除了這些體積巨大的星球還有體積非常巨大的黑洞。那麼在宇宙有沒有非常巨大的黑洞呢?當然有了,提起宇宙就不得不說黑洞了,我們如今已知世界上最大的黑洞是在銀河系中的一個名為OJ287的超級黑洞。這個黑洞的體積非常的龐大,如果站在這個黑洞的旁邊,一眼都望不到邊。這個黑洞裡面有什麼,我們都不知道。
  • 不是宇宙太大,而是光速太慢了
    人類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讓我們的目光所及不再局限於地球,當人類看到浩瀚無垠,絢麗多彩的宇宙時,一個新的問題便環繞在人類腦海中:地球之外的廣闊宇宙中有外星文明的存在嗎?比鄰星我們先來看看目前人類所能達到的速度極限——光速,光速高達30萬千米每小時,從地球發射一束光到月球只需不到兩秒,而到最近的比鄰星也就需要4年多一點。光也是電磁波的一種形式,如果我們利用電磁波向外發射地球信號,是否可以尋找到地外文明呢?
  • 重力波的孿生黑洞可能誕生於一個單獨的恆星內
    費米太空望遠鏡在0.4秒後,偵測到伽瑪射線爆發。新的研究認為,爆發的發生是因為兩個黑洞在一個單獨巨大的恆星裡生存和死亡。這樣的事件被期待是隱密的,但費米太空望遠鏡偵測到一個伽瑪射線爆發,就在LIGO偵測到重力波訊號後僅僅一秒鐘。新的研究認為,兩個黑洞可能已經駐進一個單獨巨大的恆星,恆星的死亡產生了伽瑪射線爆發。哈佛-史密松天文物理中心(CfA)哈佛大學天文學家Avi Loeb說:"對等之下,這個宇宙現象像是一個懷孕的婦女,肚裡懷著一對雙胞胎。"
  • 前有流浪地球科普爸,今有黑洞硬核實驗媽
    來源|ikids這兩天黑洞火了度娘搜索「黑洞」動畫
  • 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秒是怎麼算出來的?
    關於7.9千米每秒有一個如雷貫耳的名字:第一宇宙速度,但更準確的說,7.9千米/秒的原意是在地表環繞不落下的速度,而近地軌道上的速度則要稍稍小一些,但由於相差不大,大家就將這個7.9千米/秒直接作為第一宇宙速度了!如何計算第一宇宙速度?
  • 宇宙中速度最快的光也逃脫不了黑洞,如果人類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啊柒,今天討論的是宇宙中連速度最快的光都逃脫不了黑洞,假如人類掉進黑洞會發生什麼呢?由啊柒為你解答心中的迷團。在1970年科學家第一次發現黑洞的存在,從那時起開始了人類對黑洞的研究。黑洞他是一個體積很小,密度卻極其大的一種特殊天體。也許有人會覺得黑洞為什麼能成為一個天體?因為黑洞是一種特殊的存在,它是一顆垂死的恆星由於在核心重力的影響下向內坍塌不斷的壓縮,就連中子也被碾碎成粉末成為另一種特殊的存在,最終壓縮成為密度無窮大的黑洞。黑洞又是怎麼被科學家們發現的呢?有科學家根據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黑洞的存在。
  • 天文學家懵了,宇宙膨脹速率或因地而異,我們或真生活在大黑洞中
    可能這個方向高於預期,另一個方向又低於預期,兩個方向上差異能有30%,可以說相當顯著了。三種方法得出的數據分別為每百萬秒74公裡,每百萬秒67.4公裡,每百萬秒69.8公裡。三種大小不同的數據著實讓當初的天文學家懵掉了,但根據今年研究的猜想,這可能是由於去年研究時恰好選擇了三個膨脹速率不同的區域進行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