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鎂鉻磚用的原料有天然原料、合成原料以及工業氧化鉻與氧化鋁等。天然原料如各種級別的燒結鎂砂、普通鉻礦以及雜質含量低的鉻精礦。

合成原料由較純菱鎂礦的輕燒料與鉻精礦經細磨、混勻、壓坯,然後再高溫煅燒製得的共燒結料;
由菱鎂礦與鉻礦經電熔製得的電熔鎂鉻料(也稱熔粒鎂鉻料);
還有電熔鎂砂、電熔鎂鋁尖晶石等。合成料一般是雜質含量低的原料。將上述原料採用不同組合與配方可製成各種名目繁多的鎂鉻磚。
可概括為如下一些類型:
(1)普通鎂鉻磚(即矽酸鹽結合鎂鉻磚)。這種磚由鎂砂與鉻礦製作,雜質(CaO與SiO2)含量較多,燒成溫度不高,在1500℃左右。磚的顯微結構是耐火物晶粒之間由熔點較低的矽酸鹽結合。
(2)直接結合鎂鉻磚。是由較純鎂砂與鉻精礦製作,雜質含量較低,磚的燒成溫度在1700℃以上。磚的顯微結構是耐火物晶粒之間多呈直接接觸,因此,其高溫性能、抗侵蝕性與抗衝刷性都較普通鎂鉻磚好。
(3)共燒結鎂鉻磚:磚的顆粒與細粉皆由合成共燒結鎂鉻料構成,雜質含量低,在1750℃以上燒成。磚的顯微結構也是耐火物品粒之間多呈直接接觸;其化學成分、尖晶石分布皆均勻。因此,這種磚的抗侵蝕性等性能都甚好:
(4)電熔(熔粒)再結合鎂鉻磚。磚的顆粒與細粉皆由電熔鎂鉻料構成,在高溫下燒成。這種磚在耐磨、抗衝刷性方面甚好,但抗熱震性不如共燒結鎂鉻磚。
(5)半再結合鎂鉻磚。國內將由電熔鎂鉻料做顆粒,共燒結料做細粉的鎂鉻磚稱半再結合鎂鉻磚。嚴格說來,應稱為熔粒-共燒結鎂鉻磚。具有共燒結鎂鉻磚與電熔再結合鎂鉻磚之間的一些優異性能。
(6)熔鑄鎂鉻磚。是用鎂砂和鉻礦加入一定量外加劑,經混合、壓坯與素燒,破碎成塊進電弧爐熔融,再注入模內,退火後製得母磚,母磚經切、磨等加工成所需要的磚型。
磚內尖晶石與方鎂石晶粒之間的一些縫隙中有適量的低熔點矽酸鹽相。正如熔鑄AZS磚那樣,低熔點相對熔鑄冷凝過程中的熱應力與體積效應有緩解作用。
這種磚耐磨,抗高溫熔體衝刷與侵蝕性好,導熱性好,但抗熱震性差,是專為連續式生產爐如閃速爐的關鍵部位研製的。
我國於1996年研製成功,該技術一直為法國與日本所壟斷。這種磚澆鑄溫度大約2350℃,在超高溫與高溫階段(2350~1450℃)冷卻速度難以控制,容易造成大量裂紋和縮孔,成品率極低。
這種磚由於製作難度大,成品率低,現在多改用熔粒再結合鎂鉻磚與熔釉.共燒結鎂鉻磚。
為了均衡耐火材料蝕損,達到最佳的爐襯壽命,有色金屬冶煉爐通常採用綜合砌爐,即不同部位砌不同材質、不同品種與質量的磚。
超高溫燒成的一些磚砌在使用條件特別嚴酷的部位,一般直接結合磚用於嚴酷性較次部位,矽酸鹽結合鎂鉻磚用於嚴酷性不大的部位。磚縫要選用合適的、較好的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