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計劃進一步實驗,以探索其他止痛藥對情感是否會有同樣的效果
美國研究人員在一項實驗中可能發現了撲熱息痛一種新的副作用——讓人的情感反應變得遲鈍。
這種非處方藥是市面上最普遍的止痛藥,但如果實驗結果屬實,那麼這種藥在減少痛苦的同時可能也會減少歡愉。
科學家之前就已經發現,撲熱息痛(即對乙醯氨基酚)除了減輕生理上的疼痛之外還有其他作用。在一項實驗中,服藥者心理上的痛苦也減輕了,這意味著大腦是用相同的迴路處理身體疼痛和心理疼痛的。
但在Psychological Science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撲熱息痛除了緩解疼痛,還可以讓我們整個的情感反應變得更遲鈍。
「除了用來止痛,對乙醯氨基酚還可以被看作是一種全能的情緒鎮定劑。」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社會心理學家Geoffrey Durso解釋道。
Durso通過82名學生進行了一項實驗。他讓一部分學生服用1000毫克對乙醯氨基酚,另一部分則吃下看起來完全相同的安慰劑。一小時之後,藥效開始起作用,他讓被試者們連續觀看40張照片。這些圖片是特別挑選出來用於激發強烈的內心情感反應的,其中包括落魄的營養不良的兒童,或是正在和貓咪玩耍的小孩等。
接著,參與者被要求給這些照片按照消極和積極程度評分,+5分表示最積極,而-5表示最消極。
在看過一次圖片後,學生又看了一次,並對每張圖片進行第二次評分,這次是為了指出他們的情緒有多麼強烈。零分表示情緒很淡或是沒有感覺,而10分表示極其強烈的情緒反應。
實驗結果發現,那些服用了撲熱息痛的人情緒不如對照組的強烈。意思就是說,令人愉悅的圖片變得沒有那麼開心,而痛苦的圖片也變得沒那麼讓人煩惱。
「相對於服用了安慰劑的人來說,服用對乙醯氨基酚的人沒有產生那麼強烈的情緒。」這個實驗的共同作者Baldwin Way說道。
然而,兩組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很大。服用安慰劑學生報告的平均情感強度為6.76。對於服用了撲息熱痛的學生來說,在觀看相同圖片之後的平均情感強度為5.85.
Durso說他計劃調查其他的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和阿司匹林)是否能帶來同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