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周刊記者_徐卓君
3月17日中國經濟時報刊發「山西疫苗亂象調查」的深度報導,稱近百名兒童注射疫苗後或死或殘,疑與大量疫苗高溫暴露有關。在山西官方否認後,衛生部得出的結論也是「山西的疫苗,乃至全國的疫苗是安全的」,但在很多家長看來,疫苗事件仍舊疑點重重。韓愛平的大兒子(左1)注射乙腦疫苗後,得了乙腦。小兒子(左2)喝了三鹿奶粉後,患上結石。攝影_劉浚
明年,當你的孩子要打疫苗時,你會擔心疫苗變質嗎?
當你拿起香噴噴的糕點和餅乾時,你會顧慮植物油的反式脂肪對心血管造成嚴重破壞嗎?
當你在理髮店用到來路不明的洗髮水時,你會想起二烷嗎?
當你去超市買食用油時,你還會考慮號稱健康的茶油嗎?—如果國內最大茶油商的產品,致癌物苯並芘都超標了,其他公司呢?
細數2010年危害公眾的健康事件,幾乎都可以看到人禍的影子。從某種程度上講,威脅我們的健康其實並不是自然界形形色色的病菌,而是越來越多的「人造病」。
「人造病」,並不是大自然的懲戒,而是人類自己的「傑作」。換句話說,我們正生活在由自己製造的眾多致病因子當中。這些「人造病」,大致可將其分為幾類:第一類是技術手段的隨意濫用,第二類是不健康的現代生活方式,第三類是無處不在的環境汙染。凡此種種,都極大地增加了我們的健康風險。
技術手段的濫用
中國堪稱世界上抗生素濫用最嚴重的國度,細菌耐藥的問題可想而知。實際上,中國大多數醫院都存在高度耐藥的「超級細菌」,比如醫生們早已耳熟能詳的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老問題還沒解決,新問題又冒出來了:攜帶NDM-1基因這件馬甲的「超級細菌」,幾乎可以打敗人類目前擁有的全部抗生素。在我們驚嘆「超級細菌」巨大威力之時,不禁要問:細菌並非生來就強大如斯,究竟是誰導致了「超級細菌」的誕生?
被濫用的不止是抗生素。藥物發明的首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但有人首先將其視為牟利的工具,而不是那麼在乎這種工具是否有必要、是否有風險。在中國的減肥藥市場上,西布曲明有很多個名稱:曲美、澳曲輕、諾美婷……繼歐美藥監部門之後,中國的國家藥監局終於叫停西布曲明。
曲美倒下之後。減肥市場亂象並未停止。包括減肥茶在內,形形色色的所謂減肥保健品中,非法添加西布曲明等減肥藥物的情況屢見不鮮。但監管部門缺少辦法。如今,網絡上甚至又在熱賣一種「蛔蟲卵減肥藥」。這種病態減肥方法,利用蛔蟲在肚內不斷繁殖,吸食人體的營養物質來減肥,其健康風險不言而喻。
疫苗無疑是個好東西。已經投身於慈善事業的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先生就將其視為具有極高回報的投資,並捐贈出數以億計的資金用於疫苗研發和配送。但疫苗一旦使用不當,結果可能是有害無益。山西疫苗事件讓不少公眾對疫苗產生了畏懼心理。當然,一些患兒的病情究竟與所注射的疫苗有多大關聯,或許還難以認定。但山西疾控中心在疫苗的儲存和運輸中確實存在不當行為,導致部分疫苗失效。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2010年3月,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的專家們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撰文稱,在20歲以上的中國成人中,幾乎每10人就有1人患有糖尿病。這個患病率是2002年調查數據的三倍以上。儘管有同行對其準確性表示質疑,但中國糖尿病患者人數急劇增加,應該是不爭的事實。而種種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多吃、少動等,是糖尿病發病的重要因素。
吸菸,在不健康生活方式中更是排名榜首。在美國疾控中心主任、前紐約市衛生局局長費和平(Thomas Frieden)看來,吸菸對紐約人的危害甚至猛於「9·11」恐怖襲擊。但是,中國人在控煙戰爭中敗仗多、勝仗少。2010年是世界衛生組織主導起草的《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生效5周年。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全球成人菸草調查,近三分之一的15歲以上中國成年人吸菸,且有近八成中國人對吸菸危害不夠了解。
環境汙染
鬧得沸沸揚揚的武漢三位女童「性早熟」事件,最後被衛生部認為與聖元奶粉並無直接關係。但我們所生活的環境中普遍存在的環境激素,確實導致了相當數量的女童性早熟。這些環境激素中,鄰苯二甲酸酯是一類人工合成有機化合物,在塑料製品生產中作為增塑劑使用;雙酚A也是聚碳酸酯等塑料中的原料之一。2010年11月,歐盟宣布將在嬰兒奶瓶中禁用雙酚A,中國是否效法此舉,恐怕是億萬家長關心的大問題。
當經濟發展讓GDP數據變得好看時,多數地方官員或許會忽視它帶來的副產品—環境汙染及其健康損害。2009年陝西鳳翔的血鉛超標事件陰影未散去,2010年血鉛事件繼續在全國蔓延,從湖南嘉禾到江蘇新沂,孩子們被檢測出血鉛超標甚至鉛中毒超出了正常的水準。面對這些事件,當地政府首先做的往往不是叫停汙染企業,而是打壓受害者。
還有一些「人造病」的致病因子,或許我們難以簡單地分類。例如,中國也在人造奶油和反覆煎炸食品等諸多食品中大量使用人工反式脂肪酸。聽上去,反式脂肪酸沒有「地溝油」那麼可惡,但它被確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如中風、冠心病等的風險。
至今為止,在世界衛生組織大力倡導之下,全球只消滅了一種傳染病—天花。而「人造病」一旦產生,或許更難消除。「三聚氰胺」毒奶粉早已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仍有廠商在奶製品中肆意添加。
缺位的政府監管
我們每個人或許都是「人造病」的致病因子。我們要麼吸菸,要麼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要麼在參與汙染環境。
對商業利益的無度追求,是「人造病」的直接推手。只有在無序競爭、誠信尚未建立的初級商業社會,商家才敢於在孩子喝的牛奶、用的氧氣、疫苗上動手腳,以降低成本,獲取利潤。無數成本低廉、後患無窮的商品被出售給公眾,各類毒素在人的體內被沉澱下來,慢慢演化成為各式各樣稀奇古怪的「人造病」。
而缺位的政府監管,對公眾基本健康權利的漠視,更是將「人造病」推向失控的境地。
抗生素濫用的問題在中國可謂老生常談,但公眾缺乏合理用藥常識、政府部門缺少作為、部分製藥企業和醫護人員利益「共享」的局面始終未有根本性改觀。
一種藥物上市之後,由於嚴重副作用逐漸顯現而黯然退市,在製藥業並不罕見。但一個不得不引人深思的問題是:我們的政府究竟該怎麼對待和監管減肥藥?過去10年,處方藥西布曲明在中國被當做普通的保健品來賣,單單是曲美一個品牌,銷售額就累計超過50億元人民幣。我們的監督管理部門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裡,對此視而不見。
有專家批評說,中國履行《菸草控制框架公約》的表現糟糕至極,國家層面的控煙行動計劃仍未出臺。糟糕表現的背後,是菸草利益集團的強大,以及衛生部門獨力難撐的尷尬。
面對血鉛汙染事件,當地政府首先做的往往不是叫停汙染企業,而是打壓受害者。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阿爾貝·加繆在小說《鼠疫》中,虛構出了上世紀40年代發生在阿爾及利亞奧蘭市的一場鼠疫。那場鼠疫,影射出社會的種種缺陷。當SARS到來時,很多中國人對於加繆筆下的鼠疫有了相似的體驗。
如果公共衛生體系缺陷不斷,如果整個社會的缺陷不能彌補和修正,「人造病」只會越來越多,危害只會越來越甚。
「人造病」的背後,其實更是一種「社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