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個老年護理標準出臺 加快發展老年護理服務

2020-12-04 中國新聞網

  我國首個老年護理標準出臺加快發展老年護理服務

  強化政府主體責任確保老有所養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等六部門印發《關於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和規範服務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要規範提供老年護理服務,包括服務機構和人員、服務類型和內容。

  《通知》指出,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和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對建立完善覆蓋生命全周期、健康全過程的衛生健康服務體系,推進健康老齡化,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提出明確要求。目前,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數近2.5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超過4000萬,其護理需求明顯高於全體人群平均水平,對專業的醫療護理服務呈現龐大而剛性的需求。加快發展老年護理服務,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客觀要求,對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養老壓力逐漸增大

  老年護理發展迅速

  今年上半年,電視劇《都挺好》刷爆了微博、朋友圈,在為劇中人物命運牽腸掛肚的同時,劇中反映的養老問題也引發社會熱議。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提升,養老包括老年人護理問題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在北京一家事業單位工作的陳敏(化名),丈夫是一名初中教師。她的父母以及公公都已經是80歲高齡,時常需要去醫院看病、拿藥。對於雙方父母的養老問題,夫妻二人倍感壓力。

  「我母親身體一直不好,此前做過一次手術,近幾年更是頻繁住院。母親很需要有家庭的溫暖,不願意住在專業的護理中心,因此家裡三個兄弟姐妹輪流照顧。此外,我們還需要上班,照顧自己的家庭、孩子以及另外兩位老人,時間上和精力上都感到嚴重不足。」陳敏說。

  事實上,這並非陳敏一個人所要面臨的難題。《2019-2025中國人口老齡化市場研究及發展趨勢研究報告》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進入老齡化階段,202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達11.70%,即將步入深度老齡化,預計2040年我國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比例超過20%,進入超老齡化社會。

  一家媒體官方微博發起的調查顯示,有44.4%的網友年老以後選擇去老年護理機構生活;有37%的網友認為可能不由自己決定;僅有12.6%的網友選擇和子女一起生活;另有5.9%選擇其他。

  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嶽認為,近年來,老年護理服務在我國快速發展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提升,特別是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人口老齡化使得老年護理有廣泛需求;另一方面,計劃生育實施以後第一代獨生子女的雙親日益衰老,越來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出現,即4個父母、1個孩子,都依靠夫妻兩人支撐,帶來諸多時間、金錢、精力上的壓力,從而推動了老年護理服務的發展。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法學系副教授張麗雲認為,老年醫療護理服務需求的不斷增長,給我國當前的老年人護理服務體系建設也帶來了較大挑戰。現階段,我國老年人醫療護理服務市場供給仍然不足,難以達到供求平衡的狀態。

  「專業護理人才資源缺口較大,護理工作者勞動價值無法得到充分體現,尤其是年輕護理人才緊缺。同時,老年護理服務的專業性和技術性也有待提高。此外,我國醫療保障體系、養老福利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還有待進一步完善,相關機構在人財物上的投入力度仍需加強。」張麗雲說。

  開展護理需求評估

  提高老年護理水平

  根據《通知》有關要求,相關醫療機構可參照《老年人能力評估標準表(試行)》和《老年症候群罹患情況(試行)》開展老年護理需求評估工作。不具備評估能力的機構,可委託具備合法資質、有評估能力的相關醫院、護理院等醫療機構或其他專業機構。

  據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評估的標準不僅參考借鑑了國內地方的做法,也借鑑了國際上的經驗。評估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於老年人能力的評估,能力包括日常生活能力、精神狀態和社會參與的能力、感知覺與溝通能力,從不同維度對老年人進行能力的評估;二是針對與我國老年人失能密切相關的11種症候群,比如阿爾茲海默,老年痴呆等。

  「根據這兩個評估結果來確定老年護理需求的等級。」焦亞輝說,護理需求分為5個等級:護理0級(能力完好)、護理1級(輕度失能)、護理2級(中度失能)、護理3級(重度失能)、護理4級(極重度失能)。

  中國老齡政策與法律研究所所長任際認為,首先,建立和普及老年人照料護理體系,需要法律政策提供保障。此次發布的《通知》是我國首次在老年護理領域建立國家級專業規範標準,具有較強的引導意義。其次,老年人的護理需求是老年人具體生活狀況形成的綜合結果,了解並掌握老年人個體的主客觀需求差異,可以在養老護理服務的配套建設上更加精準、合理和科學,從而提升整體服務質量。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韓克慶認為,對老年護理服務進行分級不僅是開展護理服務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服務本身的內在要求。五個等級的劃分,不僅提高了醫護資源的利用效率,促進服務標準化,還有利於後續工作的細化推進。

  「此次劃分的五個等級使得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能夠得到量化,從而為老年人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護理服務,有利於老年人護理主體的培訓、考評、績效、監督,也有利於護理體系的完善。」任際說,對老年人而言,對自身護理需求予以相應的判斷,使其充分享有自主權、信息權也是對老年人權益的切實保障。

  《法制日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國家層面的老年護理標準的建立,也受到了專業護理人員的大力支持。

  一名從事老年護理服務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對老年人能力情況和常見疾病罹患情況進行評估並展開分級護理,有助於醫療護理水平的提高。以往,我們照護不同病症、不同程度的老年人患者時,大多依靠所學專業技能、臨床鍛鍊出來的思維習慣和經驗,有時無法精準照顧到每位患者的需求。如果護理評估分級工作落實到位,將具有相似性的服務對象區分開來,將有助於護理人員在照護過程中針對共通情況總結經驗,提高臨床應對能力和服務質量。」

  王嶽認為,目前,我國老年護理服務水平參差不齊,依據這一現實情況,政府出臺統一標準十分必要。但應認識到,政府的標準也是最低標準,相關行業協會及護理機構還應繼續推進高標準的護理準則出臺。

  政企聯合多元養老

  全力實現老有所依

  採訪中,任際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目前世界很多國家都在積極探索養老護理服務的不同方式,包括鼓勵老人居家養老、通過發放津貼給護理老人的家人等。

  據了解,我國養老模式正由傳統單一的家庭養老向機構養老、社區居家養老等模式拓展。

  「因此整合市場、社會資本,為需要護理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養老服務,形成良性的養老產業、養老服務業發展態勢,是積極應對老齡化社會的發展方向。同時,老年護理商業保險對提高老年人支付能力,提高養老服務體系籌資能力以及穩定養老服務人員隊伍有積極作用。」任際說。

  據了解,我國失能老人的長期照護體系並未建立起來,目前正在研究失能老人照護費用支付機制。截至2018年12月底,商業保險公司參與長期護理保險試點項目約35項,覆蓋人數約4600多萬,長期護理保險基金規模約47億元。

  中國銀保監會人身保險監管部副主任劉宏健說,正在研究制定關於保險公司經辦長期護理保險業務的規範要求。「下一步,我們計劃對保險行業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現狀問題開展調研和分析,無論是從政策支持的角度,還是從監管的角度,初步形成推動我國商業長期護理保險發展的總體思路和實施意見。」

  「從未來發展上看,老年護理服務向多元化、市場化邁進是必然趨勢,但還需進一步完善老年護理工作的指導性政策和技術性政策。」張麗雲說,尤其是針對一些特殊人群,例如,鰥寡孤獨的老年人護理問題上還需要有相應保障措施,這也涉及到社會救助層面的一些問題。

  王嶽認為,目前對於養老問題已經到了該重新思考、回歸傳統文化的時候。放眼國際,即使在發達國家,家庭養老仍然是主要的養老方式之一,所以不能完全依靠社會化養老機構。尤其在中國,家庭養老有著非常悠久的傳統和歷史,應該通過普及傳播傳統文化等方式,重樹家庭人倫秩序,恢復傳統家風,從根本上解決好養老問題。

  韓克慶則認為,目前我國老年護理服務還需強化政府的主體責任,在相關服務保障體系建立、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考慮老年護理服務朝著市場化、多元化發展。

  「養老問題不僅是一個家庭的責任,也是社會共同的責任,不能過度依靠市場自由競爭來解決。」韓克慶說,「現階段有關部門需要強化制度建設,甚至可以參與到服務供給等環節中,多角度、多層面考慮完善老年護理服務保障;明確主體責任,著力解決百姓最為關注的護理服務費用、醫療資源分配等現實問題,滿足患者日益多樣化、多層次的護理需求。推進市場化、多元化則不宜操之過急。」

  □ 本報記者  杜 曉  □ 本報實習生 戴雪晴

相關焦點

  • 歐培德首個老年康復項目落地泊頭福星園
    作為Soreha歐培德與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康養產業合作發展基金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中國老基會康養委員會)戰略合作的重要步驟之一,Soreha歐培德於近日正式與泊頭市福星園老年護理院(以下簡稱福星園)籤署了「活力再現」老年康復培訓項目。此次合作,是Soreha歐培德開闢老年康復市場以來的首個落地項目,標誌著歐培德將結合自身在醫療康復領域的專業經驗,正式進軍老年康復領域!
  • 我市創新護理服務模式
    記者從昨日召開的紀念「5·12國際護士節」暨表彰先進護理工作者活動上獲悉,我市護士事業快速發展,註冊護士數達23569人,千人護士數升至2.56人,護理服務領域和服務內涵不斷延伸。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護理隊伍建設,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護理人員待遇、工作積極性有所提高。
  • 如何提高對老年患者留置針靜脈滴注護理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老年患者越來越多。為了提高老年患者靜脈留置針的留置時間,提高了老年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減輕老年患者反覆穿刺的痛苦。醫護人員應加強巡視、妥善固定輸液管及加強基礎護理操作過程中健康指導的實施,從而提高患者的自護能力,促進患者的身心健康,提高護理工作效率及質量。我分享幾點老年患者留置針應用的護理體會。
  • 衛健委舉行《關於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意見》發布會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老年健康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衛生與健康服務,為老年人提供連續的健康管理服務和醫療服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要為老年人提供治療期住院、康復期護理、穩定期生活照料、安寧療護一體化的健康和養老服務。
  • 姚遠:老年群體更替對我國老年社會工作發展的影響
    不同老年群體有不同背景,也會形成不同需求,從而對經濟社會文化發展帶來不同影響。 通過對2008年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2008)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出生於1940-1949年、1950-1959年和1960-1969年三個年代人口群體的不同特徵。
  • 9年除夕在崗 老年護理護士任靜:「一福」也是我的家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隨著人口老齡化,越來越多的老人需要專業護理,為老服務已逐漸成為一項看似平凡卻不可或缺的社會工作。北京市第一社會福利院澤蘭園護士任靜是一名專業的老年護理護士,在她看來,「為老服務需要專業更要用心,老人們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共情,是理解和尊重。」
  • 養老名詞解釋、老年人分類及老年護理院標準
    第二個意思是年老在家休養,現在的養老政策多是這個意思。第三個意思是扶養年老而不能自給的人。04四、老年護理院標準是什麼?老年護理院是為患者提供長期醫療護理、康復促進、臨終關懷等服務的醫療機構,是醫療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護理院的主管單位是衛健委。老年護理院主要針對長期臥床患者、晚期姑息治療患者、慢性病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以及其他需要長期護理服務的患者。
  • 中國養老服務將迎來產業鏈細分:服務管理、護理外包、法律風控
    2020年10月15-16日,AgeClub成功在上海舉辦《ABI2021第三屆中國老年產業商業創新大會》,聚焦於中國老年產業商業機會前瞻,尋求交流與創新。會上,我們有幸邀請到了寶能集團王震,北京鵬翼時代劉媛敏、北京德和衡馬麗紅,三位嘉賓分別從服務管理、護理外包、法律風控角度,為我們講解養老行業如何進行To B專業細分。PART 1.
  • 老年醫院可行性研究報告
    2.3.2各級政府政策支持為加快推進社會辦醫療機構成規模、上水平發展,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醫療衛生服務需求,2015年6月11日,國務院出臺了《關於促進社會辦醫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進一步放寬準入條件,全面清理、取消不合理的前置審批事項
  • 13名護理學者入選2020年美國護理學科學院院士
    ;湖南省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婦聯第十三屆執行委員會委員;湖南省婦女兒童健康與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中華護理學會科研工作委員會委員;湖南省護理學會健康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現任北京大學護理學院院長;兼任教育部高等學校護理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指導委員會護理分委會牽頭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七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國家衛生標準委員會護理標準專業委員會委員,中華護理學會第27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北京護理學會副會長,北京護理工作者協會副會長。研究方向:老年護理、護理教育以及護理管理方面的研究。
  • 老年護理學介紹,包含相關名詞解釋及簡答題分享
    1.老年護理學是把關於老化和老年問題的專門知識和臨床普通科護理學知識綜合應用於老年人護理的專門領域,進而研究老年人群健康問題特殊性的學科。2.老年健康指有生活能力,在社會上有功能,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主性,但不需要沒有疾病。
  • 「智能」+「醫療護理」五十六朵花排洩機器人創新未來護理
    據《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4)》指出,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在同時,高齡老年人口將以年均100萬的速度快速增長。據統計,60歲以上男性老年性尿失禁的發生率大約18.9%,女性老年性尿失禁的發生率大約37.7%,同時失禁的發生比例還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上升。
  • 差異化養老:基於我國老年殘疾人異質性特點分析
    ,在《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一五」發展綱要》和《中國殘疾人事業「十二五」發展綱要》實施期間,學術界對殘疾人事業和保障研究熱情高漲,研究成果卓著。為此,本文在人類需求理論的視角下,基於老年殘疾人異質性、兼有殘疾和老年雙重需求的特點,運用福利三角範式探討在我國目前的養老體系下,如何為老年殘疾人實施差異化的養老服務探尋切實可行的路徑。 二、快速增長:我國老年殘疾人口的發展趨勢 進入21世紀,中國邁入了老齡化社會的行列,老年人口伴隨著老齡化進程高速增長。
  • 【精準醫學】精準護理創新大會在廣州舉辦,發布《精準護理》團體標準
    大會上發布了全國首個《精準護理體系》團體標準,對「精準護理」的概念、框架、路徑進行了系統化的梳理和界定,同時邀請了9位來自國內外精準護理、智慧醫療、醫學檢測、免疫臨床護理應用等領域的專家,為與會人員呈現了一場學術與應用探討盛宴,交流精準護理重要領域發展,助力精準護理科研創新。
  • 濰坊市實施護理保險 解決市民生活無法自理情況
    護理保險在濰坊市實施,參加職工醫保人員可申請  作為全省4個試點城市之一,職工長期護理保險(以下簡稱護理保險)於2015年1月1日起在我市施行,著力解決因年老、疾病、傷殘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者的護理問題。
  • 河北巨鹿:「醫養結合+護理險」構建農村多元養老保障網
    新華社石家莊12月30日電(劉芳、劉桃熊)近日,河北省巨鹿縣「醫養結合+護理險」做法在全國數百個候選案例中脫穎而出,成功入選全國第二批23個農村公共服務典型案例。這也是河北省在此次案例遴選過程中唯一入選的案例。
  • 衛健委: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要開設老年醫學科
    ,老年人對健康服務的需求愈發迫切。11 月 2 日,國家衛健委等 8 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指導意見》,這是我國第一個關於老年健康服務體系的指導性文件。  ,臨床表現複雜多樣 造成診斷和鑑別診斷困難;③易發生精神症狀、意識障礙、褥瘡、肺部感染、血栓和栓塞、多器官功能障礙等併發症,與老年人多種疾病並存、免疫功能降低、對應激的抵禦能力減弱有關;④老年人用藥種類多,易出現藥物不良反應;⑤病情複雜發展快碎死發生率高。
  • 比較好投的護理期刊
    是總後勤部衛生部主管、第二軍醫大學主辦的全國性護理專業學術期刊,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衛生部人事司專業技術資格評審認定期刊。 2、《中華護理教育》 審稿時間1-3個月 影響因子1.37 是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華護理學會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護理學術期刊,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簡稱CNKI)的收錄期刊和《中國核心期刊(遴選)資料庫》的收錄期刊。
  • 二炮總醫院打造創新型護理團隊
    在護理技能上求提高二炮總醫院更新觀念傾力打造創新型護理團隊二炮總醫院以「大護理觀、大技能觀、大形象觀」為追求目標,積極開展「樹形象、強素質、練技能、求發展」為主題的各項活動,效果十分顯著。院領導告訴記者:「我們緊跟國內外護理工作形勢和步伐,不斷更新觀念,使護理技能、教學和科研都得到了提升。」強化人性化管理、倡導人性化服務、創辦專科特色護理、打造獨樹一幟的護理品牌,一直都是二炮總醫院追求的目標。他們在不同專業科室成立了10餘個特色護理小組,如心內科成立了「獻愛心護理組」,將患者的病情隨時反饋給家屬,患者出院後建立「獻愛心」救助卡,為患者住院開闢綠色通道。
  • 衛健委舉行我國無償獻血、老年健康工作進展情況發布會
    為了適應首都發展的需要,北京市積極深化改革,不斷完善血液保障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健全血站設置規劃,出臺了北京市血站設置規劃,構建符合首都發展新格局的「1+3+7」採供血服務體系,也就是全市設1個血液中心,3個中心血站,7個中心血庫,建立了質控上收、服務下沉、統一規範的血站服務和管理格局。二是優化街頭獻血點的布局。